吳光宇
一說到美麗的女子,很多人都會想到「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顧愷之就曾根據曹植的詩歌,繪製出《洛神賦圖》,畫面中凌波微步、衣袂飄擺的形象,令人心馳神往。此後唐代畫家張萱畫出《虢國夫人遊春圖》,當身著男裝的虢國夫人在侍女隨從的陪同下騎馬遊春時,我們看到的則是盛唐女子的豪放不拘與雍容華貴。
《木蘭從軍》
而在現當代畫壇上,有一位畫家的仕女圖也十分出色。這位畫家名叫吳光宇,從小就喜愛繪畫,中學畢業後又跟隨兄長吳鏡汀學習繪畫,此後他中國畫學研究會,在金城的指點下,師承徐燕孫,從此專攻人物畫。
《吹簫引鳳圖》
20世紀30-40年代,吳光宇在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京華美術學院擔任教師,此後又進入北京畫院,成為一位專業畫家。他一生創作無數山水、動物等繪畫作品,其中以工筆人物畫最具特色,在這一領域堪稱大師,同時也是北京傳統派人物仕女畫的突出代表之一。2014年,吳光宇的《麻姑獻壽圖》曾以48.3萬元的價格成交。
《麻姑獻壽》
為什麼吳光宇的仕女畫作如此備受讚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是因為筆法嫻熟,造型優美。中國畫歷來重視筆法,創作時經常會使用飛白、中鋒、側鋒等不同的筆法,同時也運用線條、剪影、寫意等手段進行造型,並以此凸顯出事物的不同特點。吳光宇學習人物畫時,不僅學習了吳道子對衣紋的處理方式,同時也學習了南宋馬夏和明代浙派的縱肆筆法,形成了矯健流暢的筆法,其造型也是十分秀美。
《林逋愛鶴》
二是因為色彩濃烈,卻豔而不俗。相比於西方繪畫,中國繪畫的設色一般以石青、石綠、硃砂、胭脂、藤黃等礦石植物根莖作為原料,並將其揉成粉末,與水混合後才能使用。宋朝之前,色彩還被視為繪畫的重要表現語言。但在宋朝之後,受到理學觀念影響,畫家不再重視色彩,因此顯得十分清淡。
《散花仕女》
吳光宇深受唐朝繪畫的影響,因此他在繪製仕女圖時,大量採用重彩設色,同時也強化了補色對比和白粉泥金的作用,因此畫作中的色彩不僅濃烈鮮明,卻能夠達到豔而不俗的效果。
《天女散花》
三是因為神形兼備,端莊秀雅。中國傳統的仕女圖中,畫家通常會在女子高挽的髮髻、華麗的衣著服飾方面細心勾勒,而對人物的身形、姿勢和表情細節相對忽視,因此我們只能從中看到衣冠服飾之美,而非鮮活的人物。
《母子圖》
吳光宇對於人物的動作、神態等細節把控十分到位,這是因為他受戲曲人物影響,主張以神「君形」,也就是通過抓住出人物的眼神、手勢、身姿與重要細節,強調畫面的整體主次,從而達到有詳有略的效果,因此他筆下的仕女才會有顧盼神飛、神採奕奕之感。
《執扇仕女》
除了仕女畫,吳光宇的繪畫特點還體現在其他人物畫作上。他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每個人物的動作與神態,使其形象更為生動傳神。因此在他主筆的《西廂記》、《卓文君》、《智取生辰綱》才會如此廣受認可。2013年西泠印社秋季拍賣會上,他繪製的一幅《卓文君》畫稿以304.75萬元的價格成交。
《梁紅玉擊鼓退金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