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之妙處不在華滋而在雅健,不在精細而在清逸。蓋華滋、精細可以力為,雅健、清逸關乎神韻骨骼,不可強也。王昱——《東莊論畫》
共鳴就是一種偶然的產生,在欣賞沈青老師仕女圖中忽然《東莊論畫》中的一段文字呈現,當時未曾理解其意。不解「華滋」不解「雅健」而今今忽然明朗。中國畫的共鳴,就是一種心靈的碰撞,這個碰撞與華麗、與精細無甚關聯,而是在畫家品格,在於畫家的意的凝練。畫家與畫,典雅灑脫,無欲無求,清澈逸心。
一幅畫作的華滋與精細是可用時間和努力去做到的,可以說就是一種功夫活。而雅健與清逸卻不是靠時間打磨出來的,這種「神韻品格」是畫家對藝術的理解,是畫家把自身的學識修養通過筆鋒的流露。嘈雜的社會中,能在華麗與寫實為創作主導的大背景下,不圖華滋、不追精細;能夠運用傳統人文造型的手法表現,追尋雅健、清逸是需要相當大的魄力。
畫家沈青(潘培芳)的作品就是「雅健與清逸」,我們在其作品中,我們能深切的感受到其作品產生的源泉。其作品中人物形態設定是先事後人。比如,吹笛的仕女,畫面雖然是仕女,但是畫面的意思與表達的思想卻是,為什麼在吹笛,在一個什麼環境下吹笛,吹笛前在做什麼了?一曲過後她會做什麼?
《東莊論畫》之語,沈青之仕女作品,用兩句話來概括,就是「以神御形,以韻蓋工」。而這應該也是我觀沈青老師作品時引起共鳴原因的所在!
沈青(潘培芳)安徽蚌埠懷遠人。現居北京。中國美協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安徽省美協會員、蚌埠市美協藝委會委員,蚌埠市中國畫學會理事, 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會員。研修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美院高研班。現為文旅部中國民族藝術研究院特聘畫家,北京聖融美術院人物畫課題組導師,易雅藝術委員會委員。作品十多次獲獎、入選國家級展覽。
【 獲獎記錄】
2013年作品《歸田風趣》入展蚌埠市第二屆殘疾人事業書畫展並刊登作品。
2014年作品《清淨》入選省美協舉辦作品展。
2015年作品《魚米之鄉》入選「丹青芳菲」安徽省女書畫家作品展。
2016年作品《俺村鑼鼓隊》榮獲「我們的沃土我們的夢」千名文藝家下基層暨「金寨紅」採風創作成果評選銀獎。
2016年《夕陽》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美麗中國夢·七彩雲南情」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6年作品《凝》入選中國美協舉辦「翰墨青州」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6年作品《潮》在「逐夢威海衛」2016全國中國畫作品展中獲得最高獎優秀獎。
2016年作品《苗家喜事多》入選中國美協舉辦「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
2016年作品《清韻》參加在北京飯店舉辦的紀念毛澤東誕辰123周年書畫展,並被收藏。
2017年作品《歸》入選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
2017年作品《崢嶸歲月》入選中國(南昌)軍事美術作品展。
2017年作品《特訓》(獲入會條件)入選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9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暨第13屆全國美術作品展。
2017年作品《永恆的歌》入選「絲綢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屆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2017年作品《凝》入選第二屆「陸儼少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7年作品《清韻》入選中國畫學會「吉祥五臺山-中國畫展」。
2017年作品《俺村鑼鼓隊》參加「溫馨蚌埠歡樂珠城」美術作品展獲優秀獎。
2018年作品《永恆的歌》入選安徽省美術大賽。
2018年作品《逐夢少年》入選安徽省第二屆體育美術、書法和攝影作品展,獲優秀獎。
2019年作品《徽班譜京韻》入選安徽省第七屆美術大賽
2019年作品《特訓》被評為蚌埠市首屆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二等獎。
2019年,中國畫作品《祈福路》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二屆「白山黑水·美麗四平」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9年9月參加「墨韻東方」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獻禮中國畫名家邀請展。
2019年10月參加翰墨繪中國 築夢新時代——中國畫名家邀請展(第二屆)
2019年11月參加獻禮70年·多彩70人—首屆「易雅百家」中國美協名家小品提名展
觀陳雲鵬、杜豔聯合創作作品《遊春圖》有感
畫家肖大平「胸有丘壑,筆法靈動」
畫家李佩錦 一位破萬卷、行萬裡的「畫壇巾幗」
走進山水畫家何三寶的條屏世界
畫家岑今 「詩傳畫中意,韻由筆中生」
#翼裝飛行失聯女大學生搜救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