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灣為啥現千魚遊弋 盛景?專家這麼說

2021-01-16 南方新聞網

  今年3月20日,網友在深圳灣拍攝到的千魚遊弋景象。

  前天早上,有市民在深圳灣公園鍛鍊時突然發現,有大量魚類聚集在一起遊弋翻滾,其中還有一米多長的大魚在魚群中央嬉戲,這樣的景象讓不少市民頗感意外,紛紛猜測是不是深圳灣水質好轉引來了千魚遊弋的盛景。據記者了解,這樣千魚遊弋的景象今年3月也曾經出現過。

  關於出現千魚遊弋的原因,有專家認為魚類聚集的海域處於出水口,含氧量較高,加上不少洄遊魚類有逆流而上的天性,故發生此類情景。海洋生物專家王炳則提出另一種設想,因5月是魚類的產卵季,從而產生「大魚吃小魚、小魚吃魚卵」的食物鏈效應集中體現。

  深圳灣公園 千魚聚集遊弋品種多樣

  昨天,一段深圳灣千魚聚集遊弋的視頻在朋友圈瘋傳,這段視頻中,黑壓壓的一片魚群聚集在岸邊的淺灘處,其中還有一條一米多長的大魚在魚群中遊弋,所到之處,魚群立即散開,「這是條魚王啊」,視頻中有市民驚嘆道。

  記者了解到,這段視頻的拍攝地點位於歡樂海岸正對面的深圳灣公園海域,發現魚群的市民介紹,前天早上八九點發現了這片魚群。據發現者講述,魚群裡的小魚大約三四寸長短,大魚則有1.2米長。深圳灣公園平時鍛鍊騎行的人不少,不少市民表示出現這麼大規模的魚群遊弋的場景還是頭一次見。

  在魚群中,市民還發現魚兒的品種可不止一種,肉眼可見有綠色斑紋的魚、黑條紋的烏魚,魚嘴細長的魚等。

  突然出現的魚群,吸引了不少水鳥駐足在附近的淺灘巖石上伺機捕獵。

  家住深圳灣公園附近的馮小姐說,深圳灣水質近年汙染嚴重,淺灘石縫裡都是黑泥,海風吹來時還夾雜著些腥臭氣味,這次聽人說有魚群出現,她驚奇之餘感嘆,「這兩年海邊的水鳥也越來越多,是不是水質改善了引來這麼多魚呢?」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20日,網友@在蛇口曾在深圳灣公園拍攝到魚群聚集的場景,並拍攝圖片發到微博,這位網友感嘆「這兩年深圳灣紅樹林一帶生態真是保護得不錯,在人口密集的繁華大都市能近距離看到這些野生的魚和海鳥是件很幸福的事。」

  前天早上網友在深圳灣拍攝的千魚遊弋視頻截圖。

  疑問:治汙見效果水質大改善?

  深圳灣水質黑臭,主要源自於陸域汙水的排入。近些年,深圳水務部門一直通過源頭減汙、管理控汙、末端治汙各個環節採取措施改善深圳灣水質。

  記者翻閱歷史資料發現,2016年5月,深圳灣主要入灣河流深圳河、大沙河、新洲河同比分別改善28.4%、18.6%、32.4%。2016年至今的一年多時間裡,深圳河灣片區消除入河入灣排汙口27個,減少直排汙水19萬噸/日;深圳灣16個排汙口中最後一個排汙口——海斯比排水渠已經按計劃實現了汙水截排。

  深圳觀鳥協會的鳥友說,深圳灣水質的改良,使得珍稀的黑臉琵鷺成群回歸棲息深圳灣。而水鳥的增加,也可以說明魚群數量的增加。

  海洋監測部門

  海水水質監測無變化 與休漁期、天氣有關

  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昨日發布了一則說明:5月17日早晨,深圳灣公園東側海域出現「千魚遊弋」的景象,引發市民圍觀。根據深圳市海洋監測預報中心監測結果,深圳灣海域海水水質狀況近幾年無明顯變化,5月初對深圳灣海域的監測結果和深圳灣浮標自動監測站監測結果均未發現異常現象。該中心認為,深圳灣海域魚類資源非常豐富,2013年至2014年調查共發現魚類70種。此次深圳灣魚類密集出現與今年休漁期提前和近期天氣因素有關。

  專家析因

  與淡水含氧量高和魚類產卵季有關

  深圳灣出現千魚遊弋是不是與水質改善有關呢?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淡水含氧量高 魚群聚集不奇怪

  紅樹林溼地保護基金會項目主管李燊分析了此次魚群聚集的「硬體」因素,除了與禁漁有關外,他認為深圳灣本來就是珠江口周圍魚類生息的重要海域。

  「深圳灣風平浪靜,本來就是珠江口魚類產卵、洄遊的主要海域之一」,李燊說。魚群出現的位置讓李燊格外在意,他介紹,深圳灣有十七八個出水口,拍攝到魚群的位置正好處在歡樂海岸的出水口,當下的氣溫正在逐步增高,相比較高的海水水溫,出水口的淡水水溫低,含氧量則較高,魚群又喜陰涼,聚集在此也不算奇怪。

  李燊還提到一個觀點,他認為海洋洄遊魚類有在內河逆流而上的習性,這樣可以刺激生長、繁殖,此次魚群的出現也不排除有這樣的因素存在。

  李燊還告訴記者,「深圳灣水質近兩年是有好轉,不過很難說與魚群聚集有關。水質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時的魚群聚集不能說水質突然變好,如果接下來發現沒有了這種情況,也不能說明水質變壞。」

  魚類產卵季帶來的「食物鏈」體現

  與李燊的推測不同的是,深圳大學生命與海洋科學學院客座教授王炳的推測更為直接,他認為是魚類產卵季的到來,引出了「魚卵—小魚—大魚」這樣一條食物鏈,千魚遊弋正是這條食物鏈的集中體現。

  在看過網上的魚群視頻後,王炳介紹說,視頻中黑壓壓的魚群,其中的小魚是黑棘鯛,另外還有福壽魚。

  王炳介紹,黑棘鯛這種鯛科魚類,性雜食,喜好吃魚卵。而每年的5月份,正是深圳的一種本土海魚——鞍斑多紀魨的產卵季。雖說鞍斑多紀魨的魚肉、內臟甚至魚卵都含有河豚毒素,但對黑棘鯛來說卻是美味。

  在黑棘鯛聚集成群吞食魚卵的同時,它們卻不知「黃雀在後」有肉食的大魚:鰻鯰、帶斑紋的塘鱧、魚嘴長而尖的鶴鱵魚出現在了魚群周圍,開始捕食黑棘鯛,這也就是視頻中出現「魚王」的來由。

相關焦點

  • 又現千魚遊弋 深圳灣水質大改善?
    前天早上,有市民在深圳灣公園鍛鍊時突然發現,有大量魚類聚集在一起遊弋翻滾,其中還有一米多長的大魚在魚群中央嬉戲,這樣的景象讓不少市民頗感意外,紛紛猜測是不是深圳灣水質好轉引來了千魚遊弋的盛景。
  • 十萬候鳥為何如此青睞深圳灣
    野生候鳥紛紛變身「深圳鳥」候鳥們為啥青睞深圳?深圳到底有啥「魔力」?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揭秘吧~近日,記者來到華僑城溼地公園,看到公園內植被茂密,溼地中間遍布一座座大小不一的人工灘涂,有白鷺、黑水雞、琶嘴鴨等鳥類在其中或靜立或遊弋,在暖陽下形成一幅愜意美好的生態圖景。
  • 宮廷金魚特展再現「木海觀魚」盛景
    新中國成立後,「魚把式」孫寶林師傅將文化宮金魚發展至家喻戶曉,尤其是「木海觀魚」堪稱當時一大盛景。2015年,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與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恢復了位於太廟玉帶河東北隅的金魚展示區,名曰「魚之寓」。北京是中國金魚的發祥地之一,歷來就有養殖和賞鑑的傳統。金魚作為國粹,積累、沉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 外來樹種入侵 深圳灣生態受威脅
    市城管局供圖    馬上辦    投訴人:市民李先生    辦啥事:深圳灣紅樹林灘涂遭大量有害外來樹種入侵,極大擠佔本地物種生存空間,對候鳥、水鳥、林鳥等生存環境影響也較大    被點名單位:深圳灣公園、深圳市城管局    南都跟辦:記者 晏嬋嬋    近日,深圳市民李先生清晨陪一位廈門來的園林界朋友參觀深圳灣公園
  • 為啥這麼貴?看看專家咋說
    為啥這麼貴?看看專家咋說豬肉貴已經不是一兩天了,從年初開始到現在,節節上漲不休止,前段時間市場豬價已經突破30元大關,生豬價格也朝著15元靠近,很快有望超過15元。在各大一線城市,特別北上廣,還有深圳等城市,豬價領頭漲,接下去可能還有一波漲勢。那麼豬肉為啥這麼貴呢,豬販子說源頭就是一直漲價,但源頭到底啥問題呢?豬肉為啥這麼貴呢,有人說是豬瘟造成的。
  • 延禧宮再現「木海觀魚」盛景
    延禧宮再現「木海觀魚」盛景一進延禧宮,一幅「瑾妃觀魚」的老照片帶觀眾「穿越」至清朝末年——當時延禧宮內就是養金魚的地方,靈沼軒四周擺放著很多木海和瓦盆,用來蓄養各色珍稀品種的金魚。紫禁城和金魚的淵源非常久遠。
  • 7隻黑臉琵鷺現身深圳灣!深圳新一年候鳥季悄然來臨
    來源:讀特9 月 20 日一早,7 只黑臉琵鷺出現在晨光中的深圳灣,被守候多時的記者成功記錄下來。深圳觀鳥專家認為,不排除這些黑臉琵鷺並未參與今春候鳥季的正常遷徙,也許是長期留在深圳的一個亞成鳥種群。9 月 14 日中午,深圳鳥友阿宇報料稱,在深圳灣灘涂上發現 6 只黑臉琵鷺,但由於距離太遠,手機無法拍攝。記者即刻趕赴現場,但趕到後卻並未發現黑臉琵鷺。此後,記者又先後兩次前往深圳灣守候,由於連日下雨,也未能如願。
  • 中國人似乎什麼魚都能吃,為啥不吃金魚呢?專家道出其中實情
    中國人似乎什麼魚都能吃,為啥不吃金魚呢?專家道出其中實情 中國人一直以什麼東西都吃聞名全世界,北美鯉魚泛濫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吐槽,要是把廣東人都派過去,那麼用不了多久,這些鯉魚就會從泛濫變成瀕危了,就算是在吃的較為重口多樣化的廣東,也有一種東西是不吃的,那就是金魚,那麼為什麼似乎什麼魚都吃的中國人,基本上不會吃金魚呢?專家道出其中實情 。
  • 深圳灣公園清理外來入侵植物
    深圳晚報訊(記者 張少瓊 陳龍輝)8月16日上午10時左右,深圳灣公園在彎月谷附近放置宣傳展板,向市民介紹各種外來入侵植被的侵佔情況和紅樹林植被現狀。在附近,一些工人拿著鐮刀、鋤頭,已著手清理附近一帶的銀合歡樹和無瓣海桑。
  • 北京這個公園再現木海觀魚盛景,2020宮廷金魚展,種類多還養眼
    北京這個公園再現木海觀魚盛景,2020宮廷金魚展,種類多還養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家庭喜歡在家裡養點觀賞植物和觀賞魚,來妝點家中的環境,帶來一絲鮮活靈動的氣息。不過說實在的,我對小金魚的喜歡遠沒有貓貓狗狗那麼多,畢竟覺得貓狗這樣的陪伴動物更易和人接觸交流,更會有感情。
  • 20萬隻候鳥,南沙、福田、深圳灣……成了它們的遷徙天堂?
    作為全球鳥類遷徙通道上的重要「中轉站」,包括廣州南沙和深圳深圳灣、福田紅樹林等地最近頻頻登上熱搜——在春秋兩季,它們吸引大量南來北往的候鳥。專家介紹,廣東的生態環境為鳥類提供了良好的棲息地,沿海溼地成為候鳥樂園。  據廣東省林業部門初步監測估計,目前飛臨廣東省的候鳥總體數量超過20萬隻,種類超過300種。
  • 中山公園金魚文化展開幕 11個老木海再現「木海觀魚」盛景
    圖為中國園林博物館木海觀魚中山公園新中國成立以前就開始用大木盆飼養金魚,「木海觀魚」是當時北京的一大盛景本次展覽將通過2個展區進行觀賞魚展示。愉園展區除了展示金魚長廊的32個金魚展缸和11個老木海的精品金魚外,還另布置展示槽、瓦盆各30餘盆的名貴金魚供大家欣賞。蕙芳園展區將陸續展出「紅頂黑龍睛」、「玉頂紅蘭壽」、「五花水泡」等名貴的金魚品種20餘種30盆。如果您意猶未盡的話,公園還為遊客和小朋友準備了金魚垂釣區,在那裡您可以一展身手,體味釣魚的樂趣。
  • 區事 | 深圳灣奇景頻現,這一次,白海豚組團「道喜」
    上星期,南山剛喜提全國第三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驗創新基地這兩天,白海豚就現身深圳灣道喜除了白海豚成為常客近年來,深圳灣還有奇觀屢屢發生魚王率千條海魚翻騰引市民紛紛駐足觀賞2017年,晨練的市民在深圳灣公園岸邊看到數千條魚構成的魚群,它們在靠近岸邊的淺水區域翻騰跳躍,並引發了在場市民的圍觀,更有人發出了「深圳灣奇景」的感慨。
  • 英國梅西河發現渾身帶刺的「魚」,專家說:無法確定它的種類
    在英國利物浦地區,有清潔工曾在垃圾堆旁,發現一個渾身長滿尖刺的怪物,而它的出現,也難倒了許多生物專家。怪物的品種究竟是什麼?為何會出現於垃圾堆旁?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利物浦市,是英格蘭西北部港口城市,屬於英格蘭八大核心城市之一,人口約有52萬左右。
  • 北京再現「木海觀魚」盛景!龍睛蝶尾、武漢貓獅等珍惜品種亮相
    建國後,「魚把式」孫寶林師傅將文化宮金魚發展至家喻戶曉,尤其是「木海觀魚」堪稱當時一大盛景。2015年,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與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恢復了位於太廟玉帶河東北隅的金魚展示區,名曰「魚之寓」。
  • 場面壯觀,深圳灣大批候鳥南歸!深圳這些地方觀鳥最佳
    ▲視頻:深圳灣大批候鳥南歸,場面壯觀!原標題:壯觀,昨日早晨萬鳥齊飛過深圳灣!深圳新聞網訊 昨日(4日)8時30分許,深圳灣上空飛過大規模鳥群,目測有近萬隻,陣形多變、美輪美奐,極其壯觀。
  • 海豚會深圳灣旗艦分會今天開始招收免費會員!
    海豚會深圳灣旗艦分會今日起開始免費招收合格會員!如果您是企業主(合伙人/股東)、大型企業高管、金融機構高管、政府官員,想加入海豚會,請加微信實名審核入會。微信號:1019551906。服務方式:線上:分會將通過「海豚大師微講堂」(國內知名管理專家、學者、知名企業家)、「海豚星講堂」(海豚會明星會員)的微信訪談、微信演講等方式定期為會員提供商智服務
  • 深圳灣:唐白鷺的海上白色之戀
    2018-09-07 14:35:38 來源: 小葛追星 舉報   深圳灣優良的生態環境和適宜的溫度
  • 深圳休閒旅遊新去處,深圳灣濱海休閒帶西段
    深圳灣濱海休閒帶西段,於2015年10月開工建設,是省、市、區重的點項目。預計將在今年7月1日、香港回歸20周年當天,面向市民開放。深圳灣濱海休閒帶西段規劃長度為6.6公裡,東起深圳灣公園西端中心河河口,西至海上世界的延伸公園,通過步行系統、自行車道、海邊棧道、休閒平臺、親水岸線體驗、主題公園等點、線、面的有機結合,給市民提供近海休閒活動場所。雲開空闊,天青如洗,經過近兩年的緊張建設,深圳西部最美灣區棧道、6.6km的深圳灣濱海休閒帶西段(運動公園-海上世界段)建成開放。西段顏值如何?
  • 「木海觀魚」盛景再現!宮廷金魚展今開幕,來了70個品種
    建國後,「魚把式」孫寶林師傅將文化宮金魚發展至家喻戶曉,尤其是「木海觀魚」堪稱當時一大盛景。2015年,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與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恢復了位於太廟玉帶河東北隅的金魚展示區,名曰「魚之寓」。北京是中國金魚的發祥地之一,歷來就有養殖和賞鑑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