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2020年宮廷金魚特展在勞動人民文化宮開幕,全國12個省市帶來了70個品種、1200多尾金魚,包括水泡眼金魚、龍睛蝶尾、武漢貓獅等珍稀品種亮相,展示品種之多,歷史少有。展覽將一直持續到9月25日。
金魚展將傳統木海與水生植物造景、盆景相結合,置身其中有盆盎生趣、金鱗悠然之美好觀感。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特設了武漢金魚展專區,10個木海展出了武漢特有的貓獅品種,以及極具武漢本地特色的珍珠品種。武漢貓獅是武漢金魚代表品種之一,頭部豐滿,肉瘤發達,眼睛、吻都被頭瘤覆蓋,形似貓臉,憨態可掬,深受廣大金魚愛好者喜愛。武漢珍珠又稱鼠頭珍珠,鱗片上堆積有大量鈣質,中央呈堅硬的半球形凸起,像一粒粒晶瑩飽滿的珍珠,以此得名。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是全國最早陳列金魚的公園之一。1935年,由「金魚徐」送選的宮廷金魚,參加在太廟舉辦的北平市物產展覽會榮獲特等獎。建國後,「魚把式」孫寶林師傅將文化宮金魚發展至家喻戶曉,尤其是「木海觀魚」堪稱當時一大盛景。2015年,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與北京市水產技術推廣站合作恢復了位於太廟玉帶河東北隅的金魚展示區,名曰「魚之寓」。
北京是中國金魚的發祥地之一,歷來就有養殖和賞鑑的傳統。自明朝以後,宮廷金魚被紫禁城勤勞、智慧的「魚把式」們培育發展起來,至清朝達到鼎盛,曾有300多個宮廷金魚品種爭奇鬥豔,異彩紛呈、種類繁多。故宮、勞動人民文化宮、中山公園、天壇公園、紫竹院公園、北海公園、北京動物園都曾經養殖或公開展示過金魚。
新聞連結:
宮廷鵝頭紅:鵝頭紅身姿秀美、十分華貴,色彩為紅白組合,全身潔白如玉,頭頂嵌有一顆紅寶石頂冠,是北京金魚最著名的代表品種之一。出現之初因珍貴稀有,曾被全部收繳,只有宮廷飼養,民間不許飼養,後來才逐漸流出。
水泡眼金魚:水泡眼金魚最早見於19世紀初,魚眼瞼下方有兩個大大的水泡,它在遊動時,如掛著兩隻大燈籠,左右顫動,姿態動人。
武漢貓獅:頭部豐滿,肉瘤發達,頭頂部呈塊狀,眼睛、吻都被發達的頭瘤覆蓋,形似貓臉,體短而圓肥,尾鰭短小,遊時搖頭晃腦,渾圓粗胖的體態,煞是可愛,是武漢金魚代表品種之一。
王字虎頭:是極具北京特色的品種。王字虎頭並非有明顯的「王」字出現,而是肉瘤發育顯現的凹紋似「王」字,傳給人們審美的意念,更有畫中寫意的感覺。
龍睛蝶尾:龍睛蝶尾俗稱蝶尾,是中國金魚代表品種之一。蝶尾金魚尾鰭發達,四葉伸展,其前緣向身體前部展開,俯視如蝴蝶展翅,飄逸而優雅。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孫雲柯 安旭東
流程編輯:TF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