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追記勇救落水兒童不幸遇難的全國勞動模範拉齊尼·巴依卡
1月5日,冬日的新疆喀什大地,寒風嗚咽、大雪紛飛。全國愛國擁軍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拉齊尼·巴依卡為解救落入冰窟小孩不幸逝世的消息,讓人們震驚、悲痛不已。
「來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13時56分許,在新疆喀什大學培訓的拉齊尼·巴依卡與舍友木沙江·努爾墩正準備去餐廳吃飯,突然聽見一陣帶有哭腔的呼喊聲。循著聲音,他急奔過去,原來一個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時,冰面突然斷裂,陷入冰窟中,無助的母親正在湖邊哭喊求助。
情況危急,拉齊尼·巴依卡來不及細想,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時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齊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湖水冰冷,拉齊尼·巴依卡奮力舉起雙手,拼盡全身力氣把孩子儘量託在水面。此時,一同趕到湖邊救人的木沙江·努爾墩也跳進冰冷的湖水中,一起施救。聞訊趕來的群眾也紛紛參與救援。
10多分鐘過去,小孩成功獲救,但託舉起小孩生命的拉齊尼·巴依卡卻再也沒有從水中上來,他的生命永遠定格在41歲。
祖孫三代忠誠守護祖國邊境
拉齊尼·巴依卡家在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位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這裡,我國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國接壤的邊境線,全長888.5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氣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氣溫可達零下40攝氏度。
「一頭犛牛,三代護邊」。拉齊尼·巴依卡一家祖孫三代都是優秀護邊員。幾十年來,慕士塔格峰和艱險崎嶇的千裡邊防線見證了拉齊尼·巴依卡一家三代人守邊護邊的感人事跡。過去近70年裡,爺爺、父親和他,一家三代護邊員的巡邏足跡遍布這裡的每一塊界碑、每一個山口、每一道河溝。
1949年12月,新中國成立之初,紅其拉甫邊防連隨之成立。拉齊尼·巴依卡的爺爺——牧民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自告奮勇,給連隊當巡邏嚮導。此後的23年間,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堅持義務帶領邊防官兵巡邏;1972年,年邁的凱力迪別克·迪力達爾走不動了,他的兒子巴依卡·凱力迪別克主動接過「接力棒」;2004年,當了38年義務巡邏嚮導的巴依卡·凱力迪別克又把「接力棒」交給了兒子拉齊尼·巴依卡。
父親拉著拉齊尼的手說:「邊防官兵日夜巡邏邊境線,使祖國的邊關得以安寧,牧民得以安居樂業。我給他們帶路只是做了塔吉克族邊民應該做的事。現在我走不動了,你要把我走的路延續下去。」剛從部隊退伍的拉齊尼·巴依卡繼承父輩使命,成了一名護邊員。從此,拉齊尼·巴依卡便把護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再也沒有離開過雪山。
同年8月,拉齊尼·巴依卡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深感自己肩上責任重大和使命光榮,憑著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和滿腔摯愛,守衛著帕米爾高原這片淨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誓死捍衛著國家尊嚴和每一寸國土,他被邊防官兵和當地牧民親切地稱讚為在雲端上守邊護邊的「帕米爾雄鷹」。
千裡邊防生死情
「護邊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邊疆和平,哪有我們牧民的幸福生活。」多年來,爺爺和父親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拉齊尼·巴依卡心裡。
拉齊尼·巴依卡接過父親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護邊員一起,騎著犛牛跟隨邊防戰士行走在千裡邊防線上。一次巡邊,落在最後的犛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頭,巨大的石塊從山上滾落。「戰士看到危險把我拉過來,救了我的命。」拉齊尼·巴依卡說,「還有一次,我的鞋底磨爛了,連長把鞋脫下,讓我穿,他說『我沒事,你穿吧』,我感覺特別溫暖。」
2011年11月,拉齊尼·巴依卡像往常一樣和邊防戰士們奔波在山高路險的吾甫浪溝巡邏。突然,天氣驟變,鵝毛般的大雪紛紛落下,積雪把犛牛幾乎埋沒了。戰士皮濤行走在隊伍最前面,從犛牛背上摔下來,掉進雪洞裡,戰士們趕緊前去救援。
周圍的冰雪還在垮塌,千鈞一髮之際,拉齊尼·巴依卡高喊一聲:「大家都不要動。」他爬到雪洞旁邊,不顧寒風刺骨,脫下衣服,打成結,做成繩子,花了兩個小時將皮濤從死亡線上救了出來。皮濤得救了,拉齊尼·巴依卡卻被凍得不省人事,送到縣醫院急救3個小時才挽回生命。痊癒後不久,他又騎著犛牛給巡邏的戰士們帶路去了。
2012年9月1日,在海拔4639米高的一處懸崖邊,1名戰士騎的犛牛突然亂竄,拉齊尼·巴依卡幫助戰士們將犛牛穩住,他自己因為犛牛鞍子肚帶斷裂,摔倒在冰河裡,被河水衝出十幾米遠。
2013年9月,巡邊隊經過亂石灘斷崖,發生山體滑坡,過去巡邏的標記和路都沒有了。大家一籌莫展,拉齊尼·巴依卡請大家原地休息,自己前往峭壁探路。誰料山上落石將他砸暈,鮮血直流。戰士們趕緊搶救、包紮傷口。拉齊尼·巴依卡清醒過來後,大家勸他回去,他堅決拒絕了:「這是任務,絕不能因為我的一點小傷耽誤了巡邏。」
……
在拉齊尼·巴依卡10多年的護邊路上,這樣的危險時刻太多太多,但他從來沒有停止守邊護邊的腳步,他把為國守邊當作自己的終生事業。
護邊的夥伴「犛牛」
巡邊辛苦,而陪拉齊尼·巴依卡巡邊的犛牛也同樣有著「犧牲精神」。
參與巡邊的犛牛必須是犛牛中耐力好、性格溫順堅毅的,每天在山上行走,才能逐漸承擔重任,加入巡邊隊伍。從爺爺那一代巡邊開始,他們家族先後有10頭犛牛累死在巡邏路上,9頭犛牛摔傷失去勞動能力。其中有一隻白犛牛陪伴他巡邊5年,讓拉齊尼·巴依卡無比懷念。
2014年9月26日,從第一次巡邊就跟隨拉齊尼·巴依卡的白犛牛像往常一樣背著巡邏隊的給養踏上巡邊路,卻在過最後一條河的時候被石頭卡住。掙脫中,白犛牛倒在河裡,不能動彈。拉齊尼·巴依卡和戰士們把白犛牛抬到岸邊,仔細查看、觀察,發現白犛牛的腰斷了。打針、敷藥、餵草……經過一夜的照顧,白犛牛還是不能站起來。
巡邊隊要返回,白犛牛卻走不動了。拉齊尼·巴依卡抱著白犛牛失聲痛哭,戰士們也難過地流下了眼淚。拉齊尼·巴依卡抱著白犛牛說:「實在沒有辦法才不能帶你回去,你要在原地慢慢恢復,等腰好了一定要自己回來!」
臨走前,拉齊尼·巴依卡把很多草放在犛牛邊,邊哭邊回頭,期待白犛牛能好起來。
然而,當拉齊尼·巴依卡再見到白犛牛時,看到的是一年後巡邊路上白犛牛的屍骨。拉齊尼·巴依卡說:「我失去了一個好夥伴,但是白犛牛的死值得,他是好樣的!」
這頭白犛牛可以說是拉齊尼·巴依卡出生入死的「親密戰友」,也成了他多年的隱痛。
2020年10月2日,應邀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5周年大慶的拉齊尼·巴依卡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剛到烏魯木齊的那天晚上,在賓館裡,我又夢見我的白犛牛,6年了,我經常夢見它……」
如今,邊境線上還會有騎著犛牛巡邊的隊員,但再也看不到拉齊尼·巴依卡的身影。
拉齊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經得到他幫助的鄉親們,以及他所在培訓班的老師同學,無論如何也不敢相信,他們熟悉的那個忠誠正直、謙遜善良的拉齊尼·巴依卡就這樣永遠離開了他熱愛的守邊護邊事業和摯愛的親人。
「這輩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軍裝的『邊防戰士』,永遠守護祖國的邊境線……」這是拉齊尼·巴依卡生前常說的一句話。這鏗鏘的誓言迴蕩在帕米爾高原的群山之巔,「帕米爾雄鷹」也將永遠飛翔在祖國的邊境線上。(記者 吳鐸思 通訊員 薄紹濱 哈斯葉提·卡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