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肺腑的中國故事:邊境線上的中國石

2021-01-08 聊城新聞網

  這是2020年最後的一天,位於帕米爾高原的冬古拉瑪山口白雪茫茫。守邊員麥爾幹攙扶著母親布茹瑪汗用排筆蘸著紅油漆認真地描著界碑上的「中國」二字。白雪映襯下的遠山近嶺,巍峨壯觀!

  冬古拉瑪山口位於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境內,是通往吉爾吉斯斯坦的一處邊防隘口,這裡平均海拔超過4000米。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有著長達一千多公裡的邊境線,沿途有大小250多處通外山口,僅靠邊防官兵守防,力量遠遠不夠。1961年,布茹瑪汗成為邊防線上第一批義務護邊員。當時,這個漂亮的牧羊女只有19歲。

  常年在邊境巡視,布茹瑪汗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產生了深深的感情。一天,布茹瑪汗懇求丈夫:「教我寫字吧。我要把這裡每一塊石頭都刻上國家的名字,讓世世代代的子孫都知道,這是我們的土地。」

  於是,在石頭上刻寫「中國」,成了布茹瑪汗的最大愛好。50多年過去了,邊境線上到處都是刻著「中國」兩字的石塊。

  一天,布茹瑪汗帶著兒子麥爾幹上山巡邊。在一堆枯樹枝下面,布茹瑪汗發現了一塊未經雕刻的石頭,連忙扒開積雪,掀開樹枝,一邊刻字一邊告訴兒子:人們看到刻有『中國』二字的石頭,就知道是中國的領土。將來媽媽不在了,媽媽刻的『中國石』依然存在。」

  1986年7月的一個早晨,布茹瑪汗像往常一樣來到山口。不對!豁口處的那塊界碑似乎被人動了手腳。她翻身策馬向邊防哨所跑去——經過仔細勘查,界碑被人向我方境內移動了25釐米。經過交涉,界碑又回到它原來的位置。

  「我熟悉冬古拉瑪山口的石頭,就像熟悉我家抽屜裡放的東西一樣。」布茹瑪汗話語中透著自豪。

  50多年來,在她守護的區段,未發生一例敵特滲透或人畜越境事件。鄉親們感慨:「布茹瑪汗把守邊看得比她的命都重要。」

  數十年如一日,布茹瑪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了守邊事業中。當年那個留著兩條烏亮烏亮長辮的少婦,如今已是滿頭華發。天天守在邊境線上,布茹瑪汗沒有精力照顧孩子,這是她一生最內疚的事。

  讓她欣慰的是,5個子女先後主動報名,也成為守邊員。一到假期,布茹瑪汗還會帶著孫子和孫女騎馬到冬古拉瑪山口巡察,這個家族又多了兩名小小「守邊員」。「將來就是我死了,子子孫孫都會守下去!」布茹瑪汗堅定地說。

  邊境線上,像布茹瑪汗這樣的守邊員還有很多很多……在這裡,每一座氈房都是流動的哨所,每一個牧民都是活著的界碑:幾十年來,80%的邊境事件都是由守邊員先發現的。

  夏明放 韓立群

相關焦點

  • 中國最放心的邊境線,兩國士兵親似兄弟,沒事就相約串門蹭飯
    從中巴邊境線上的表現就能夠看出來,中國最放心的邊境線,兩國士兵親似兄弟,沒事就相約串門蹭飯。邊境線大家都知道,那是每個國家都有的防線,劃分與他國間距的一條線。作為祖國的防線,邊境線上有著大量士兵看守,以免敵人的侵入亦或者是不法分子的偷渡,但這些顧慮在中巴邊境線上卻不會有,因為兩國關係親似兄弟,就連邊境線上的士兵也都非常輕鬆,甚至在空閒的時候這些士兵還會相約串門蹭飯。
  • 中國唯一不設防的邊境線,兩國士兵親如一家,閒來無事互相蹭飯
    圖為中巴聯合巡邏邊境線是國家的第一道屏障,事關國家尊嚴與安全,因此一直都是所有國家的防禦重點,中國也不例外,但中國邊境有一段唯一不設防的邊境線,不僅如此,在這一地區中國與鄰國的兩國邊防士兵還親如一家,甚至閒來無事時會互相蹭飯
  • 我國最省心的邊境線,兩國戰士親如兄弟,還經常互相跨境蹭飯
    導語:我國最省心的邊境線,兩國戰士親如兄弟,還經常互相跨境蹭飯我們知道,邊境線往往是一個國家在和平時期最容易引發關注的地方,比如之前中國和印度的邊境線上就爆發了一些衝突,雙方互有傷亡,可以說挑動了兩國關係的敏感處,縱觀新中國建立幾十年來和周邊鄰國的邊境關係,很多都存在爭議或者衝突
  • 中國新七大自然奇蹟,你可知道是哪些
    中國境內最高峰白雲峰,海拔2691米,是中國東北的最高峰。K2世界上第二高峰K2,又被稱為K2,海拔8611米,「K」指喀喇崑崙山,「2」是當時它是第二座喀喇崑崙山脈被考察的山峰,喬戈裡山峰主要有6條山脊,西北---東南山脊為喀喇崑山脈主脊線。同時也是中國、巴基斯坦的國境線。其它還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
  • 專家:野生東北虎在中國境內形成繁殖種群
    專家:野生東北虎在中國境內形成繁殖種群 2015-03-27 19:02: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中國美術館 見證新「石」代
    《雙龍戲珠章》壽山荔枝石 周寶庭 作《漁翁得利》壽山荔枝石 郭功森 作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本次展覽還特別呈現壽山石傳統雕刻藝術與紅色歷史題材創作融合,以及改革開放後新一輪發展中壽山石創作豐富多彩、多元並存的時代風貌。
  • 守點、守線、守夜:他們「釘」在祖國邊境線上
    新華社昆明1月10日電(記者曾維 謝麗勳 楊佳林)守點、守線、守夜……這是在雲南4000餘公裡邊境線的1300多個「哨位」上,一群「藏青藍」真實的生活寫照。多年來,他們用忠誠和信念,「釘」在祖國的邊境線上,築起一道堅不可摧的「雲嶺雄關」。「微型堡壘」——臨近邊境的執勤點深夜,普洱邊境管理支隊勐卡邊境派出所5名民(輔)警仍在工作。
  • 中國最特別的3條國道,連起來繞中國版圖一圈,霸佔邊境線99%的美!
    圖源丨攝影部落 接招218 從最東北到最西北,從最西北到最西南,從最西南又沿著海岸線回到最西北…它們幾乎貼著大陸邊境線延伸 圖源丨ZOL論壇 紫竹老葉 G219中段,從這裡你將走向世界屋脊,感受真正意義上的
  • 《中國妖怪故事》:老祖宗們的鬼故事
    《中國妖怪故事》是作者張雲花了差不多十年研究、收集和整理的,關於中國古代所有妖怪故事的集合,共有624頁,1080個不同的妖怪,同時作者為了方便讀者閱讀,每一則故事都是用白話文的形式敘述,故事最後附上故事的來源。這些足以讓人感受作者考據之細緻和良苦的用心。
  • 中國石版畫藝術奠基者李宏仁去世
    原標題:中國石版畫藝術奠基者李宏仁去世 記者從中央美術學院獲悉,中國石版畫藝術奠基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宏仁2020年7月2日18時在北京隆福醫院離世,享年89歲。其中《抗日英雄趙一曼》這幅石版套色作品是李宏仁1978年為東北烈士紀念館創作的,歷時一個月製作完成,也是李宏仁石版畫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李宏仁是新中國第一個石版畫工作室的創建者。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內石版畫教學和創作領域均是一片空白,他潛心研究石版畫的製版技術,進行大量的教學實驗,使得中國石版畫教學和技術逐步形成完整的體系,是我國從事石版畫研究、創作和教學工作時間最長的先導。
  • 峽谷裡那盞燈(感人肺腑的中國故事⑤)
    張老師講了兩個故事。華坪兒童福利院有個男孩,媽媽生他時大出血。婆婆說這不吉利,至死沒讓她見丈夫一面。此後丈夫變了,沉默寡言,借酒消愁。沒過幾年,這個男人犁田時,死在田裡。兩個月後,老人去世,留下小男孩成了孤兒。福利院裡還有個孩子。母親在昆明第三監獄關著,她和哥哥合謀殺死了丈夫。丈夫長期家暴,酗酒成性。主要是窮。
  • 中國最「和諧」邊境地,兩國士兵像兄弟一樣親密,互相蹭飯成常事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邊防無小事,雖然處於和平年代但邊境環境的秩序對於維護國家主權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大意義。中國作為世界上領土面積第三大國,我們與許多國家相鄰在一起,邊境線十分長遠,因此邊境安全問題對我們國家來說更是至關重要。而在中國十分長遠的邊境線中,有一段邊境線的風景尤為不同,那就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邊境線。
  • 中俄邊境線上兩頭黑熊為爭領地越界鬥毆,雙腳站立,互毆撕咬
    據俄羅斯《西伯利亞時報》6月29日報導,俄羅斯猶太自治州中俄邊境線上,兩隻黑熊越界發生鬥毆。據悉,這段視頻拍攝於5月11日,地點在東西伯利亞的猶太自治州,雖然視頻沒有聲音,但從跟蹤攝像機捕捉到的黑熊攻擊的短暫瞬間可以看到,這肯定是一場激烈戰鬥。目前還不清楚哪一頭熊在那場戰鬥中獲勝,因為錄像在這場戰鬥的過程中就中斷了。
  • 山東新泰發現中國最大的麥飯石礦產資源
    中國日報網消息:據山東新泰市有關部門消息,新泰市境內發現大量的麥飯石資源,經專家初步探測,儲量在4.5億噸左右,資源價值量5千億元以上,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麥飯石礦產資源。據了解,所發現的石萊麥飯石礦床主要分布在新泰市石萊鎮觀音堂村及前後4個村莊,包括觀音堂村、北橋村、西萬家峪、朱家莊村,整個觀音堂村就座落在礦床之上。
  • 石善春秋—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作品展亮相三坊七巷
    指導單位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單位 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為弘揚壽山國石文化,2015年10月27日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下簡稱中心)在福州正式掛牌成立。中心是經中國文聯審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同意批准,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由全國(含港澳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的壽山石雕刻藝術家、理論家、篆刻家、書畫家和鑑賞收藏家及與壽山石文化相關的專家學者自願參加、自願結成的全國性、權威性、專業性學術團體。
  • 中國最危險的邊境之一,7條軍犬在此犧牲,士兵只能防禦無法反擊
    中國作為一個半內陸國家,由於咱們的國土面積遼闊,所以邊境線上的鄰居有很多。中國曆朝歷代都有派兵駐紮邊境的傳統,因為中國自然資源實在太過豐富,周邊國家一直都處於眼紅狀態,總是找準機會就想過來啃一口。
  • 楊先讓:我的同學李宏仁理所當然是中國石版教學的始創者
    7月2日,中國石版畫藝術奠基者、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李宏仁在北京隆福醫院離世,享年89歲。李宏仁先生是新中國第一個石版畫工作室的創建者。上世紀五十年代,國內石版畫教學和創作領域均是一片空白,他潛心研究石版畫的製版技術,進行大量的教學實驗,使得中國石版畫教學和技術逐步形成完整的體系,是我國從事石版畫研究、創作和教學工作時間最長的先導。
  • 民間故事:羅浮山跳魚石的傳說
    #中國民間故事溪水衝在石中,急流如瀑,水花四濺,當地人稱此石為跳魚石。羅浮真是神秘莫測,連石頭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門,稀奇古怪。此石為何叫跳魚石?原來,這石名源於一個傳說。春夏之交,羅浮諸溪中魚類大多逆流而上,唐宋之時又以鯉魚為多。至跳魚石附近,因山石擋道,魚兒只有跳起過石,才能遊到上遊的石峽中產卵繁衍後代。
  • |中國工藝美術|福建博物院|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
    馮久和,1928年出生於福州,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福建省壽山石文化藝術研究會顧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壽山石雕第一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其擅刻圓雕,意境構思,巧色利用、利用天然色澤見解獨到,不為"俏色"所束縛,用藝術語言駕馭"俏色",讓石雕呈現出果香、花豔、鳥鳴、蝶飛的清新自然景象。作品動物、花鳥、群豬神態而蜚聲海內外。
  • 吉林:邊境線上的「萌犬奇兵」(12)
    新華社照片,長春,2020年6月26日吉林:邊境線上的「萌犬奇兵」結束訓練和執勤任務後,緝毒犬「黑颯」趴在犬舍內休息(6月22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