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 見證新「石」代

2021-01-16 文化生活報

據新華社消息,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即將在北京隆重舉行。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旨在傳承弘揚亞洲和世界各國璀璨輝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學互鑑、共同發展的平臺,增強亞洲文化自信,促進亞洲協作互信,凝聚亞洲發展共識,激發亞洲創新活力,為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精神支撐。

重磅消息:由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將和「似與不似:對話齊白石」、「紀念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作品展」、「秋史金正喜與清代文人的對話」等展覽一同納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框架。

南宋·石俑 壽山老嶺石

清·羅漢尊者 壽山田黃石 楊玉璇 作

此次「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壽山石韻藝術大展」納入「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框架,亦旨在以福建獨特的地域文化視角與藝術語言,向世界呈現亞洲文明精彩一隅的中華傳統「印石文化」和「石雕文化」,促進亞洲各國文化的共鳴、互鑑與對話,也以此展現出古老鮮明、生生不息的亞洲文化之美。

本次展覽呈規格高、規模大,品種全、底蘊深,展品多、文脈遠等特點,是近年罕有的對壽山石雕刻藝術歷史脈絡及當代成就的全景式呈現。展覽從5月9日持續到5月27日。

清·古獸鈕 壽山田黃石 尚均(款)

清·持經羅漢 壽山芙蓉石

壽山石位列我國「四大名石」之首,產於福州北郊壽山,以其質地瑩潤,色彩斑斕,被譽為「天譴瑰寶」「石中之王」。 相信大家將在展覽現場領略壽山石雕刻藝術的歷史文脈、雕刻技藝、傳承發展等內涵,感受壽山石雕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富於活力的工藝美術產業所呈現的當代風貌。

《雙龍戲珠章》壽山荔枝石 周寶庭 作

《漁翁得利》壽山荔枝石 郭功森 作

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之作,本次展覽還特別呈現壽山石傳統雕刻藝術與紅色歷史題材創作融合,以及改革開放後新一輪發展中壽山石創作豐富多彩、多元並存的時代風貌。

新中國成立以來,壽山石雕刻的行業隊伍中,有19人被評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以他們為首的一大批壽山石雕刻從藝者們,以美石為素材,創作出了題材多樣、雅俗共賞的壽山石雕。這些石雕作品,滲透了多樣的藝術門類,形成了帶有時代特色的新風格,豐富了壽山石雕的傳統內涵。

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

將於2019年5月9日—5月27日

(逢周一閉館)

在中國美術館三層13—17廳展出

有興趣的朋友可前往觀展

見證壽山石新石代

布展現場

展覽開幕式將於2019年5月9日上午10:00開幕。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的布展中,小編也為大家帶來了第一手的現場直擊!

布展現場

布展現場

大型作品《古田會議》背景牆

媒體聚焦

展覽開幕在即,還吸引了眾多媒體大咖關注。5月6日至今,中新網、中國網、收藏雜誌、雅昌藝術網、南方都市報、網易、搜狐網、新浪收藏、中國財富網、北方網、東方今報社等十多家媒體對活動進行了專題報導,讓我們共同期待展覽的開幕!

(上下滑動查看)

禮讚新中國 奮進新時代

壽山石韻藝術大展

學術總指導

潘魯生

中國文聯副主席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範迪安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

中央美院院長

吳為山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美術館館長

學術總主持

吳為山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中國美術館館長

執行學術主持

王雪峰

中國美術館收藏部副主任、研究員

總策劃

王來文

福建省文聯書記處書記、副主席

策展人

李豫閩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

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主辦單位

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

中國美術館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

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承辦單位

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

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

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

協辦單位

中國壽山石館

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福建省絲路藝術館

文化生活報社

展覽時間

2019年5月9日—5月27日

(逢周一閉館)

展覽地點

中國美術館

(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1號)

部分展覽作品

《酒家何處有,遙指杏花村》壽山烏鴉皮田黃石 郭懋介 作

《繁榮昌盛》壽山坑頭石 馮久和 作

《壽喜羅漢》壽山芙蓉石 林發述 作

《母愛》壽山焓紅石 林亨雲 作

《彌勒佛》壽山田黃石 王祖光 作

《呂洞賓》壽山旗降石 葉子賢 作

《過雪山》壽山山秀園石 林飛 作

《殤》壽山高山石 黃寶慶 作

《海的女兒》壽山芙蓉石 陳文斌 作

《樂在其中》壽山水洞高山石 陳益晶 作

《壽翁》壽山旗降石 林東 作

《兩小無猜》壽山善伯石 黃麗娟 作

《五靈闢邪圖》壽山品種石 潘驚石 作

《鶴壽千秋》壽山坑頭晶石 陳禮忠、於新 作

《移舟換景》壽山芙蓉石 鄭幼林 作

王伯群印(附邊款) 齊白石 篆

公誠之心(附邊款) 王福庵 篆

吉祥(附邊款) 韓天衡 篆

仁者壽(附邊款) 林健 篆

江湖好心情(附邊款) 石開 篆

一江沙渚白千載水滔滔(附邊款) 吳昌鋼 篆

大自在(附邊款) 傅永強 篆

煮字生涯(附邊款)餘端照 篆

《如幻 文玩 》壽山荔枝凍石 陳達 作

《君子如意》壽山旗降石 王一帆 作

《暢敘幽情》壽山高山石 王銓俤、林朝斌 作

《化》壽山芙蓉石 何馬 作

《古獸鈕 》壽山艾葉綠石 陳為新 作

《空谷幽蘭》壽山芙蓉石 雨翼 作

《海屋添籌》壽山高山石 林國仲(左一刀) 作

《浴火重生》壽山山秀園石 郭威 作

《美麗鄉村》壽山芙蓉石 李香郵 作

《江山如此多嬌》壽山芙蓉石 徐崇良 作

《山居圖》壽山花坑石 葉錦武 作

《喜看神州煥新顏》壽山芙蓉石 林鶴 作

《靜聽松濤》壽山高山石 林國慶 作

《夷人牧象》壽山芙蓉石 陳強 作

《文房雅趣》壽山品種石 袁德春 作

相關焦點

  • 2017年11月中國美術館典藏精品特展(美在新時代—慶祝十九大勝利...
    本次展覽從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中精選近現代名家大師作品200餘件套,呈現在6個展廳,2、4、6展廳從晚清趙之謙、何紹基開始,有民初海派任伯年、吳昌碩諸家承上啟下,到齊白石、傅抱石、葉淺予、李可染等從傳統中開拓出花鳥、山水、人物畫新路;其中2號廳展出的為舒乙捐贈的老舍、胡絜青藏畫中的作品;3、5、7展廳從徐悲鴻、林風眠、龐薰琹融合中西,油畫、國畫雙管齊下,傳承與引進相結合,開宗立派建構學術體系
  • 潮州大吳泥塑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一批大吳泥塑作品入藏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是中國美術最高殿堂,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去年12月,大吳泥塑榮幸地列入中國美術館的收藏名錄,吳光讓、吳聞鑫、吳宏城三位民間藝術家共20件泥塑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評鑑委員會評議通過並收藏。  今天,中國美術館送來了收藏證書,這是大吳泥塑的喜訊,也是潮州民間藝術的喜訊!
  • 「麥飯石」開啟生活新「石」代
    諮  詢電話:15966693540  「麥飯石水缸解決了居家生活用水問題,用麥飯石養生湯鍋煲湯燉菜讓我樂享美味,每周還能吃上用麥飯石豆芽罐生的生態豆芽……」咱社區的梁先生自譽為「麥飯石達人」,提起家裡的麥飯石用品更是眉飛色舞、如數家珍。  梁先生家裡幾年前裝上了某名牌淨水機,花了6000多元,圖的就是家人飲水安全。
  • 在日本的根津美術館,竟然能看到中國最珍貴的國寶
    隱藏在東京表參道繁華的街道中,有座安靜而華麗的美術館—根津美術館。或者對比起東京國立博物館而言,這裡的名氣不算大,但卻是個非常值得一逛的地方。庭院幽靜在根津嘉一郎於1940年去世後,他的兒子二代根津嘉一郎按照其遺願而將居所改造成了美術館。
  • |中國工藝美術|福建博物院|馮久和|展覽|匠心|壽山石
    憨態可掬的豬,展翅欲飛的鶴,青綠沁香的苦瓜……11月27日下午,"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在福建博物院開展。此次展覽薈萃了馮久和、馮其瑞、吳美英、馮偉一家三代創作的壽山石雕精品近300件,見證壽山石界匠心傳承。馮偉發言開幕式現場當天下午3時開幕儀式在福建博物院隆重舉行。
  • 2020中國美術館十一國慶展覽有哪些?
    中國美術館十一國慶開放時間:點擊查看    ➤以美扶智—中國美術館脫貧攻堅美術作品展展覽展示了近70年以來藝術家表現脫貧致富、生產勞動、建設、教育、醫療、救災、新貌、抗疫與復工等主題的550餘件(套)作品,其中大部分為中國美術館藏品。還選展了部分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非遺作品,並特邀表現脫貧攻堅、抗疫與復工題材的繪畫、雕塑、書法、篆刻、攝影的最新創作。
  • 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美術館
    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位於玄武區長江路266號,是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美術館,標誌著中國美術館事業的開端。    該館於1936年8月建成,佔地面積4700平方米,主樓建築4層,立面呈「山」字形,外形簡潔莊重、典雅大方,融民族風格與西方近代建築風格為一體,是中國民國建築中新民族形式建築的代表之一。
  • 中國美術館迎來「豐子愷」:作品首次進京展覽
    10月25日,由中國美術館
  • 中國正籌建世界最大國家美術館 選址令人不解
    美術館的選址某種程度上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品位和開放度,也代表一個城市對文化和藝術的重視程度。一個在城市中心的美術館很容易便會成為歷史和人文環境的一部分,而成為市民的日常活動去處。   中國美術館的老館,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坐落在老北京城的中心,景山的東側。
  • 崇高的信仰——中國美術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美術作品展(之...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不久前閉幕的兩會更是傳遞了中國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的決心,這再次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最為重要的位置。
  • 中國美術館有序開放(復工記)
    5月13日早上9時,中國美術館有序開放。「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時隔110天再度與公眾見面。當天,500名觀眾通過網絡預約、測量體溫、掃健康碼等環節,進入中國美術館觀展。  5月11日,中國美術館發布有序開放公告,自5月13日起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每日限額500人。
  • 私人美術館成富豪「新戰場」 首爾最多北京第二
    私人美術館成富豪「新戰場」    私人美術館成富豪「新戰場」  北京9家總量位居全國榜首,廣州6家排名第二  南都訊按私人美術館數量排名,韓國擁有最多數量的當代私人美術館(45個),緊隨其後的是美國(43個)、德國(42個)、中國(26個)和義大利(19個)。  韓國首爾也因擁有13個私人美術館而成為全世界私人美術館最多的城市。中國北京和德國柏林並列第二,這兩個城市都有9家私人美術館。  歐洲擁有全球45%的私人美術館,在世界範圍位居第一。
  • 容庚捐贈展中國美術館開幕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11月3日上午,由文化和旅遊部藝術司作為指導單位,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中國美術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共同主辦、東莞市委宣傳部協辦的「有容乃大——容庚捐贈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展覽從全國受贈單位中精選了容庚先生及其家屬捐贈品約300件在中國美術館進行展示。
  • 石虎新生命畫展慶祝中國紅十字會成立百周年(圖)
    石虎新生命畫展慶祝中國紅十字會成立百周年(圖) 石虎繪畫大展》在中國美術館1、2、3號展廳展出。圖為觀眾在欣賞展出的石虎最新巨幅畫作《紅實圖》(280釐米×660釐米),該畫估價為人民幣500萬元。展出後,該畫將作為慶祝中國紅十字會成立一百周年的禮品捐獻給中國紅十字會總會。  人民網北京8月2日訊記者文松輝報導為紀念中國紅十字會建會一百周年,弘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精神,中國紅十字會和中國美術館聯合主辦了《新生命?
  • 中國美術館將於5月13日恢復開放 實行預約限流服務
    光明網訊(記者宮辭)中國美術館將於5月13日(周三)起有序恢復開館,實行預約、錯峰、限流參觀。開放時間為周二至周日上午9:00-13:00,下午14:00-17:00(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法定節假日除外)。開放展覽內容為《中國美術館新年展:向捐贈者致敬——中國美術館藏捐贈作品展》。
  • 澳洲小鎮華裔三代開雜貨鋪 見證北領地興衰沉浮
    澳洲小鎮華裔三代開雜貨鋪 見證北領地興衰沉浮 2015-11-06 15:14:4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南若然   中新網11月6日電 據澳洲《星島日報》報導,1937年出生的張阿財(Eddie Ah Toy)是澳洲北領地小鎮雜貨鋪的第三代店主。
  • 「景·色——牛克誠山水畫作品展」中國美術館開幕
    「景·色——牛克誠山水畫作品展」開幕式現場2020年12月27日,由全國政協書畫室、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共同主辦的「景·色——牛克誠山水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自主選題資助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學術邀請系列展之一。展覽題為「景·色」,呈現了牛克誠最近十餘年來以「色彩」為主題的山水畫語言探索。
  • 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巡迴展亮相江蘇省美術館
    嘉賓留影10月17日下午,由中國畫學會指導,今日中國雜誌社、現代快報、江蘇省中國畫學會、江蘇省中華文化促進會共同主辦的「文心雅墨——當代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巡迴展」在江蘇省美術館新館隆重開幕。開幕現場高鵬滿座、大咖雲集,大家共襄盛會,共話藝術。
  • 中國頂級富豪和他們的私人美術館
    來到2021,我們來看看中國富豪們的私人美術館,中國當代藝術近40年來的發展,催生出了很多有分量的民營美術館,數量實在太多了,我們只能做了一些取捨。(Today Art Museum),成立於2002年,它是中國第一座私人的公益性美術館。
  • 文旅中國|中國美術館開放首日:與美再相遇
    早晨8點多,位於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1號的中國美術館,預約而來的觀眾已在大門口排起了隊。按照中央關於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經報上級主管部門批准,中國美術館於5月13日起正式恢復開放了!觀眾:和美好再相遇的感覺太棒了傅女士姐妹倆是最早來到美術館門前排隊的。「捐贈展剛開幕時,我就來過一次,那次看得匆忙,沒有盡興,我就想著有空再來一次。沒想到突然暴發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美術館閉館,我也只能在家裡宅著。最近看到中國美術館的開館通知,我立刻就上網預約了。」傅女士還約上了已退休的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