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沿 | 登上Science 子刊封面!受吞鰻啟發的「雙模」變形摺紙軟體機器人

2021-01-20 智創杯前沿技術挑戰賽
視頻展示 | 基於「雙模」變形摺紙結構的一系列軟體機器人



收到吞鰻啟發的「雙模」變形摺紙結構


自然界海洋中有一種奇異的魚類叫做「吞鰻」(又名闊嘴鰻,巨口鰻,Pelican eel,學名Eurypharynx pelecanoides),外觀看來就是一隻再普通不過的鰻魚,可以用「平平無奇」來形容,但是當它一張嘴,絕對能夠讓你驚嘆不已。

 


吞鰻的嘴巴可以擴張到吞下大於自己身體數倍的獵物。極端膨脹後的嘴巴圓圓的像氣球一般,奇異中又帶一點呆萌,這就要歸功於魚類嘴部特殊的結構



吞鰻的嘴巴的變形原來是由兩個不同的模式來實現的,其中包括「基於頭部骨骼的幾何形狀上的展開」「有彈性的皮膚的拉伸膨脹」。藉由這兩種變形模式,吞鰻的嘴巴可以由非常細小的狀態到非常極端的變形狀態。


研究者們基於這種變形模式提出了一種新的軟體機器人摺紙結構,這種結構首先會基於一個框架進行摺紙展開,然後又進行拉伸膨脹,從而實現極端的形變。他們稱這種結構為「雙模」變形摺紙結構(Dual-mode morphing origami)。和傳統的摺紙結構或者氣動軟體機器人相比,「雙模」結構可以說是集成了兩者的優點,按照特定的摺紙結構實現由極小體積的初始狀態到極端變形的最終狀態的轉變。


該項技術再一次登上了《科學》(Science)雜誌的大子刊《科學-機器人學》(Science Robotics)的封面。

登上《科學-機器人學》雜誌封面的新型軟體機器人技術

下面先展示一些論文中的研究團隊製作的軟體機器人讓大家一飽眼福:


仿生吞鰻機器人動態圖



下面這幅圖對比了傳統的「摺紙結構」軟體驅動器和「雙模」變形摺紙結構軟體驅動器,不難發現,單單從驅動器轉過的角度來看,雙模變形結構產生的形變量足足是傳統「摺紙結構」軟體驅動器的2.5倍。


 


基於三種摺紙結構研發的「雙模」變形結構


研究者基於三種非常典型的摺紙(Origami)結構設計了「雙模」變形結構,分別是:摺紙魚的結構(paper origami fish),三浦摺紙結構(Miura origami)以及吉村摺紙結構(Yoshimura origami)。


研究者們在設計「雙模」變形結構時,會設計一些特殊的「軟體骨架支撐」,軟體骨架之間用高彈性矽膠薄膜連接,通過這樣的設計來實現有順序的「雙模」變形。當向「雙模」變形結構內部充入流體後,隨著壓力的提升,結構會率先沿著設計者想要的摺紙展開的方向發生形變,然後再繼續增加壓力從而整個結構產生拉伸膨脹。


下面跟著小編來看看三種「雙模」變形結構的展示。


首先是基於摺紙魚結構的雙模變形結構,研究者們利用這種結構製作了仿生的吞鰻:

 


另一種非常有名的摺紙結構,三浦(Miura)摺疊,廣泛被應用於地圖和人造衛星上。研究者們利用這種結構製作了一個可以由扁平的摺疊結構瞬間膨脹為大體積的彎曲結構。


富有想像力的研究者們做了一個「沙地」隱形捕手,通過瞬間的變形抓住了一隻正在通過的六足機器人,也正是這一場景被《科學-機器人學》雜誌選中,刊出在了封面上。 



最後一個展示的模型是基於吉村摺紙結構的「雙模」變形結構。該結構可以由一個扁平的結構拉伸膨脹為一個圓柱狀/球狀的結構。研究者製作了一個通用的萬能軟體抓手,並且展示了極其多樣的抓取性能。


基于吉村(Yoshimura)型摺紙的「雙模」變形結構


 



 「雙模」變形結構的總結與應用前景


除了之前提到的幾個典型的例子,研究者還製作了一個可以爬行的軟體機器人和一個像大白一樣的可以「抱抱」的軟體機器人,展示了「雙模」結構的一些其他的可能應用。


 


「雙模」變形結構通過應用現存的兩種變形機制,即展開和拉伸,實現了由小體積到極端體積的形變,這篇論文向我們證明了這種結構具有極強的自適應性,極大的體積變化率,以及比較快的響應速度。


研究者在論文中指出,除了在文中提到的三種摺紙模式,他們的設計原理可能適用於更多的摺紙結構,例如Kresling摺紙(一種圓柱形到扁平型的摺紙結構)或者有扭曲和徑向運動的摺紙魔術球結構。「雙模」變形結構為材料架構,形狀變形系統的研究中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並且為研究製造仿生的變形機構,可攜式軟體機器人,生物醫學設備,以及活性超材料提供了平臺。


 參考文獻 

Kim, Woongbae, JunghwanByun, Jae-Kyeong Kim, Woo-Young Choi, Kirsten Jakobsen, Joachim Jakobsen,Dae-Young Lee, and Kyu-Jin Cho. "Bioinspired dual-morphing stretchableorigami." Science Robotics 4, no. 36 (2019).


 相關連結 

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4/36/eaay3493.abstract

「智創杯A-TEC」前沿技術挑戰賽是聚焦全球前沿技術發現、引導和培育的國際一流賽事。首屆「智創杯A-TEC」賽事是落實深圳市政府與清華大學全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助力深圳市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具體舉措之一。


賽事官網:http://atec.leaguer.com.cn/


電子郵箱:A-TEC@leaguer.com.cn更多賽事合作諮詢,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智創杯賽事小助手

相關焦點

  • Science封面:這個模仿怪魚嘴巴結構的「雙模」變形機器人火了!
    他們結合摺紙(origami)以及氣動膨脹軟體機器人提出了一種可以產生前所未有的極端變形軟體機器人結構——「雙模」變形摺紙結構。基於這種結構,研究團隊製作了一系列的軟體機器人,例如仿生吞鰻機器人、仿生觸手、爬行機器人以及軟體機械臂,展示了「雙模」變形摺紙結構潛在的應用價值。
  • 受獵豹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速度最快的軟體機器人
    獵豹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生物,奔跑過程中,它們通過脊柱的彎曲來獲得速度和力量。受獵豹這種力量和速度啟示,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機械與航空工程系助理教授尹傑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LEAP機器人,從外觀來看,LEAP機器人長約7釐米,重約45克。
  • 《鐵血戰士》登帝國封面 影片受《變形金剛》啟發
    《鐵血戰士》登帝國封面 影片受《變形金剛》啟發 1905電影網訊 由二十世紀福斯電影出品,沙恩·布萊克(《鋼鐵俠3》導演)執導的好萊塢科幻動作冒險大片——重啟版《鐵血戰士》(暫譯)近日登上《帝國》雜誌8月刊封面。
  • Science 子刊封面:機器狗「絕影」陌生環境中摸...
    2020 年 10 月,瑞士 ANYbotics 公司設計的機器狗 ANYmal 登上 Science 子刊、機器人頂刊 Science Robotics 封面。近日,「絕影」更是登上了最新一期 Science Robotics 雜誌封面。
  • 中國科學家研製出仿變色龍軟體機器人 能爬行運動
    中新社深圳8月1日電 (鄭小紅 徐曉美)記者1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的杜學敏團隊成功研製出能通過顏色變化進而實現與環境交互,同時還能運動的軟體爬行機器人。該研究成果7月31日在線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細胞》(Cell)姊妹刊《Matter》上。
  • 哈佛大學研製受摺紙技藝啟發的可編程氣球
    受日本 Kirigami 摺紙藝術的啟發,哈佛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想到了開發一種「可編程氣球」的創意,特點是能夠在充氣時呈現各種驚人的形狀。 除了炫技,該校約翰·保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們,還希望該平臺能夠用於新型醫療設備的生產、以及用到軟體機器人的執行器上。
  • 哈佛團隊受孔雀蜘蛛啟發 研發微流體系統驅動的小型軟體機器人
    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生產小型軟體機器人的新方法,並通過創造一種由微流體系統驅動的柔性孔雀蜘蛛機器人來證明這一點。 這隻小蜘蛛不是第一個動物形狀的軟體機器人。兩年前,哈佛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展示了Octobot機器人,這是一種受章魚啟發的化學動力軟體機器人。
  • 背著相機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它拍下了昆蟲界第一部Vlog
    近日,一項在甲蟲背部安裝相機的研究登上《Science Robotics》,為我們揭曉了這一謎題。通過了解自然界中昆蟲的視覺系統並做出取捨,研究者以平衡能量、計算量和質量的方式,為昆蟲規模的機器人設計出更好的視覺系統。讓身長不足三釐米的甲蟲背上相機,這件事並不簡單。在人類看來最微小的攝像機,也足以壓垮昆蟲。
  • 人造蜘蛛網登上《Science》頭條!集感知...
    因此,聰明的蜘蛛會織出最小的網,降低汙染,一旦感知到接觸引起的蛛網振動後,蜘蛛會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從嘴裡吐出額外的線纏住虛弱的獵物,雙管齊下,確保一擊必殺。 登上《Science》網站滾動頭條 蜘蛛的感知策略不僅能阻止獵物逃跑,而且還能幫助蜘蛛建立最小的網,從而將汙染降到最低。
  • 受昆蟲啟發的具有柔性骨架的機器人
    受昆蟲的機構所啟發,機器人的製造與這些自然存在的結構相匹配的人造外骨骼,是當今機器人技術領域的關鍵挑戰。儘管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幾種製造工藝和技術來模擬昆蟲靈感的機器人骨骼,但是其中許多方法極其複雜,或者依賴於昂貴的設備和材料。 這使得它們不可行,並且難以在更大範圍內應用。
  • 模仿獵豹的「最快」軟體機器人來了!獵豹:這是我被黑的最慘的一次 | 科學GIF
    圖片來源:Jie Yin, NC State University獵豹是陸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生物,它們通過背部強健的肌肉控制脊柱的彎曲和伸展,來實現高速奔跑,追捕急支糖漿或是其他獵物。受獵豹的啟發,在發表於《科學·進展》的一篇論文中,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新型的軟體機器人。
  • 美媒:機器人穿「摺紙式」外套變成「變形金剛」
    參考消息網9月30日報導 美媒稱,就像人們穿上潛水服去水下工作或者穿上太空服進入太空工作一樣,研究人員正在為機器人設計可在執行不同任務時穿戴的外骨骼。你可以向火星派出一名攜帶各種外骨骼的機器人。這名機器人可以穿上不同的裝備,去執行各種任務。」與《變形金剛》電影中會改變形狀的機器人不同的是,現實中的機器人通常不那麼容易變形。相比之下,動物往往可以根據環境改變自己的形狀。例如,毛毛蟲可以化蛹變成蝴蝶,而寄居蟹可以換殼。科學家們從大自然中獲得啟發,開發出一款可以用外部裝備來變形從而執行不同任務的機器人。
  • 新型軟體機器人:模仿蛇的爬行方式,鱗片由剪紙製成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軟體機器人,它無需依賴任何剛性元件,爬行的原理非常像蛇,它的鱗片是採用剪紙術製成。背景沒有四肢,卻可以行走?創新近日,美國哈佛大學約翰·保爾森工程和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科研團隊開發出一種軟體機器人,它無需依賴任何剛性元件,爬行的原理非常像蛇,它的鱗片是採用剪紙藝術製成的。剪紙藝術不同於摺紙藝術,改變材料的特性依靠的是剪切,而不是摺疊。當機器人伸展時,扁平的剪紙表面會轉化為三維織紋表面,像蛇鱗一樣抓住地面。
  • 重慶郵電大學副教授房然然在《Nature》子刊上發表封面文章
    《Nature》子刊封面 重慶郵電大學供圖 華龍網發華龍網4月13日17時55分訊(李婷婷 通訊員 敖永春)日前,國際頂級光學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重慶郵電大學理學院房然然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與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光學中心合作研究的最新成果
  • 歐洲研發軟體機器人,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歐洲研發軟體機器人,將在生物組織工程與生物力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09-28 10:32:59 據英國《通訊·材料》雜誌24日發表的一項機器人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報告研發一種磁驅動的新型高速軟體機器人。
  • Science子刊:我國學者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Science雜誌子刊Science Advances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梁興傑課題組在可控基因治療納米藥物領域的研究進展「Gold-DNA nanosunflowers for efficient
  • 時尚大事件 | 金九封面新鮮出爐;吳亦凡登《Flaunt》20周年刊
    各大時尚雜誌九月刊封面已陸續出爐,一年一度的金九封面大比拼來了;吳亦凡登美國《Flaunt》20周年刊,再次解鎖主流時尚雜誌;瑞典最有價值的50大品牌排行榜發布;2019春夏紐約時裝周,這次有更多中國品牌有機會亮相。
  • ...病毒的關鍵「開關」;可高速移動的磁驅動軟體機器人或能捉蒼蠅...
    原創 北京科協 北京科協科技前沿新突破!中國科學家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關鍵「開關」文章連結:http://www.xinhuanet.com/2020-09/19/c_1126514223.htm可高速移動的磁驅動軟體機器人
  • 摺紙小狗變身交互機器人 這所高校要讓編程更有趣
    ,近日該校人文藝術與數字媒體學院副教授施妍帶領一群不同學科專業的學生,開發出「摺紙交互機器人」兒童教學系統。「摺紙動物機器人就是摺紙外形加上小馬達、傳感器,再編程操控整個系統。我們目前在開發各種不同的摺紙動物,儘量增加動物的反應真實度以及與兒童的親近度。」施妍介紹說,先用開關讓摺紙動物動起來,而小動物的眼睛、耳朵等部位則是傳感器,遇到聲、光、力等信號,後臺程序就會做出反應,轉化為前進、後退、避障、避險、叫喚等仿生功能。
  • 真·魯班:斯坦福學者造出帶羽毛翅膀的「機器鴿」,登上Science及其...
    一百多年前,人類受鳥類啟發發明了飛機,依靠堅硬的機翼和螺旋槳來飛向既定的方向。 但傳統機翼的缺陷也很明顯:它既會給你想要的升力,也會產生你不需要的阻力。飛機誕生之後,人類仍然在追求對鳥類飛行進行更精確的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