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維本徵鐵磁半導體研究獲進展

2021-01-08 科學網

 

中科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張志東團隊與山西大學、中科院金屬所、長沙理工大學科研人員合作,在一種少數層本徵鐵磁二維半導體中,利用固態門電壓調控手段,實現了電荷與自旋的雙重雙極全電操控。該成果7月2日在《自然—納米技術》雜誌發表。

電調控磁性是自旋電子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磁性材料中如果能賦予門電壓的調控特性,將會為自旋閥等自旋器件增加一個具有巨大應用前景的調控自由度,從而實現自旋場效應。但基於本徵鐵磁半導體二維材料的場效應器件至今研究甚少,而靜電場調製其磁性的研究更是缺乏。

該團隊採用惰性氣氛下原子層厚度的垂直組裝,將一種少數層材料封裝於兩層氮化硼之中,解決了母材料空氣中穩定性欠佳的問題。通過微納米加工手段製備出場效應器件,並進行系統的低溫電學與磁學測量。電輸運測量表明,該材料在鐵磁居裡溫度(~65K)以下,保持了載流子導通性,並且能夠實現電子與空穴的雙極場效應。

研究人員對該體系做了第一性原理計算和微磁學模擬,計算模擬結果與實驗結果吻合。模擬表明,該體系中存在特殊的自旋極化能帶,造就了實驗上觀測到的自旋與電荷的雙重雙極場效應。

這是目前首個擁有內稟自旋和電荷態密度雙重雙極可調特性、可集成信息存儲和邏輯運算的二維本徵鐵磁半導體材料。(來源:中國科學報)

相關焦點

  • 福建物構所雜化光鐵電半導體的結構設計與光電應用研究獲進展
    偏振光電探測在醫療、環境等領域具有廣泛應用,二維結構材料是實現該功能的重要物質載體之一。其中,二維有機—無機雜化鐵電體不僅表現出強烈的結構各向異性,而且鐵電自發極化形成的內建電場利於光生載流子分離,在偏振光電探測方面獨具優勢。
  • 福建物構所等在高階多光子非線性響應的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中獲...
    然而目前,學界針對鐵電材料的研究以雙光子吸收為主,基於鐵電材料實現更高階的多光子非線性過程仍具挑戰性。中國科學院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結構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無機光電功能晶體材料」研究員羅軍華團隊聚焦光與鐵電材料的相互作用,發展出二維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的新體系(A')n-1(A)2MnX3n+1,其中A和A'為有機配體,M、X分別代表金屬陽離子和陰離子基元。
  • 福建物構所光鐵電半導體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無機有機雜化鉛滷素鈣鈦礦鐵電材料具有優異的鐵電性能和半導體性能,近年來已經成為光電功能材料的前沿研究方向。然而該類材料中鉛毒性一直是困擾其進一步發展的一個問題。
  • 水保所等在植被演替中有機質穩定性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水土保持研究所安塞水土保持綜合試驗站研究員劉國彬帶領的黃土高原生態修復科研創新團隊,在植被演替中有機質穩定性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ffects of natur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 纖維肉瘤的影像學研究進展
    目前國內對於纖維肉瘤的影像學報導不多,本文就纖維肉瘤的影像學研究進展做一綜述。此外,有國外研究團隊利用3T磁共振動態增強掃描,根據病灶內不同的強化程度,進行靶向穿刺活檢,可以提高病理診斷的準確率。有國外文獻研究表明,有出現「尾徵」的MFS患者比沒有出現「尾徵」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復發率及更低的生存率,對比其他類型的軟組織腫瘤,尾部增強在黏液型纖維肉瘤和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中比較常見。
  • 半導體所等實現晶圓級高質量InAs納米結構的維度調控
    半導體所等實現晶圓級高質量InAs納米結構的維度調控 2019-03-04 半導體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正電子加速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正電子加速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利用相干渡越輻射加速正電子,得到了準單能的高品質正電子源,相關成果發表在《通訊-物理學》(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15期:華為掀起半導體行業波瀾 「麒麟...
    高盛:內地無廠半導體企業前景正面 籲買入中芯高盛上周發表研究報告稱,在與內地無廠半導體企業紫光展銳的管理層會面並探討對國內市場的看法後,他們認為行業前景現時正面,同時給予中芯「買入」評級,目標價11.5港元。
  • 華東理工大學分子機器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費林加諾貝爾獎科學家聯合研究中心曲大輝教授團隊在實現人工分子馬達運動的集成及功能性調控方面取得重要研究進展,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美國化學會志》。  位阻烯烴的分子馬達在外界光熱刺激下能夠進行360°單向可控旋轉的獨特性能已廣泛應用於離子識別、不對稱催化、手性調控等領域。
  •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廣州生物院在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獲進展 2015-09-10 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 語音播報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胡文輝課題組在通過有機小分子催化構建手性季碳中心研究中取得系列新進展
  • 古脊椎所在侏羅紀蜥蜴研究中獲進展
    古脊椎所在侏羅紀蜥蜴研究中獲進展 2019-10-08 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鱗龍形類的系統發育學研究顯示侏羅紀是有鱗類演化的一個重要時期。
  • 超聲檢查診斷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隨著急性腎損傷分級的增加,需要腎臟連續替代治療的患者也明顯增加,急性腎損傷診療指南雖已作為急性腎損傷流行病學研究及臨床診療標準,但有學者認為該指南是否能夠預示病情輕重和進展及更好地指導臨床診療工作,尚需大樣本多中心的對照研究。 2.
  • AMD蘇姿豐獲半導體產業最高榮譽,成史上首位女性、第二位華裔獲獎者
    AMD蘇姿豐獲半導體產業最高榮譽,成史上首位女性、第二位華裔獲獎者 2020-11-21 15: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納米複合光熱膜促進水蒸發研究取得新進展
    研究人員嘗試將具有良好光吸收和光熱轉化能力的光熱膜材料應用到太陽光碟機動蒸發體系中,以提高蒸發效率。前期研究表明具有可控微結構的粗糙表面能夠有效降低對光的漫反射率,實現太陽光全波段的有效吸收,有利於實現高效的水蒸發。然而,表面微結構的構築方式較為複雜,往往需要特殊設備或手段輔助完成,增加了膜材料製備的難度及成本。
  • 成都生物所在兩棲動物變態發育研究中獲進展
    成都生物所在兩棲動物變態發育研究中獲進展 2016-06-21 成都生物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甲狀腺素受體α(Thyriod Hormone α,TRα)和
  • 關於石墨烯應用於鋰硫電池的研究進展詳解
    本文綜述了近年來關於石墨烯及其複合材料作為鋰硫電池正極材料的相關研究成果,並提出了石墨烯基鋰硫電池的未來發展方向。 不難想像,石墨烯與硫結合形態眾多,如包覆、混雜、吸附、「三明治冶、插層堆砌等,如圖2所示。其實,研究報導的各種微結構和各種方法設計層出不窮。
  • 科學網—白腹鼠屬系統發育研究獲進展
    本報訊(記者郭爽)近日,中科院昆明動物所蔣學龍課題組在白腹鼠屬系統發育研究中取得進展。
  • 上海光機所正電子加速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強場雷射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在正電子加速研究中取得進展,研究團隊首次提出利用相干渡越輻射加速正電子,得到了準單能的高品質正電子源,相關成果發表在《通訊-物理學》(Communications Physics)上。
  • 武漢巖土所白鶴灘電站地下洞室群穩定性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智能巖石力學組研究團隊聯合業主方和設計方,全過程(自工程可研階段2008年9月——地下洞室群土建工程2018年12月完工)負責了白鶴灘水電站左右岸地下洞室群穩定性控制研究,主要取得了三方面的研究成果: (1)柱狀節理巖體各向異性鬆弛力學特性與控制研究:通過現場調查、原位測試和結構面張量分析,揭示了白鶴灘柱狀節理巖體的幾何特徵和變形與強度橫觀各向同性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