纖維肉瘤的影像學研究進展

2020-11-28 醫脈通

作者:姚宇斌,趙妍,黃寶泉,林黛英,廣東省汕頭市中心醫院;李仰康,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

 

在最新的2013版WHO軟組織腫瘤分類中,纖維肉瘤是屬於纖維母細胞/肌纖維母細胞性腫瘤,其中隆突性皮膚纖維肉瘤和嬰兒型纖維肉瘤,同為中間型腫瘤(罕見轉移),而成人型纖維肉瘤、黏液型纖維肉瘤與硬化性上皮樣纖維肉瘤均歸為惡性腫瘤。目前國內對於纖維肉瘤的影像學報導不多,本文就纖維肉瘤的影像學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1.成人型纖維肉瘤

 

成人型纖維肉瘤一般多表現為生長緩慢的無痛或痛性結節,本病70%發病於四肢,多發生於青壯年,惡性程度較高,且容易發生轉移,病因目前尚不明確。有文獻表明,該瘤生長存在侵襲性,和深筋膜有極大關聯性,瘤灶易於發展至患者體表、嚴重者累及皮膚表面。

 

在病理上,成人型纖維肉瘤大體呈結節狀,邊界較清,硬度與膠原含量多少有關,切面呈灰白,灰褐色。腫瘤分化差時常合併出血和壞死。影像表現上,在CT上主要表現為類圓形或分葉狀的軟組織密度腫塊陰影,密度大小不一,邊界模糊,增強掃描不均勻強化,但邊緣多呈中度-明顯強化。當瘤內出現囊變、壞死時,可見液性密度影,並且該區域在增強掃描中未見強化;當瘤內有出血時,可見斑片狀稍高密度影。

 

國內有文獻報導,成人型纖維肉瘤CT的表現並無特徵性,儘管CT能顯示腫瘤的惡性徵象,但其與其他類型的軟組織腫瘤在CT影像表現上很難鑑別。國外有研究表明,增強CT與CTA,可以清楚顯示腫瘤與鄰近骨骼和主要血管之間的關係。成人型纖維肉瘤的腫瘤主體MRI表現T1WI一般呈低、等信號,T2WI上大部分呈混雜信號,病灶的內部有較為明顯的腦回狀高信號;在T1WI、T2WI上,病灶內條索狀的低信號為分隔,T2WI上更明顯。T2WI所看到的低信號區,在病理過程中也許是由於膠原纖維集聚引起,而不是腫瘤內的骨化、鈣化或者含鐵血黃素沉積。腫瘤周圍的T2WI高信號徵象,是指腫瘤周圍反應區,其表現為:腫瘤周圍信號增高的位置,邊界模糊,無明顯佔位及變形徵象。彌散加權成像中的ADC值作為量化指標,與腫瘤周邊的T2WI高信號影一起可以幫助確定肉瘤的良、惡性。

 

而我們所看到的,T2WI表現腫瘤周圍的高信號是單純性水腫亦或是腫瘤細胞出現浸潤所造成,也可能二者皆有,一般情況下伴細胞浸潤的肌肉其強化速度比較快,而水腫的肌肉強化則比較緩慢。T2WI表現腫瘤周圍的高信號影表明瘤周有可能有腫瘤發生浸潤,且其惡性程度較高。在增強掃描上,姚宇斌等人所報導的,90%以上的成人型纖維肉瘤患者影像學檢查結果存在明顯的外周強化或為「輪輻」狀強化。

 

趙芳等研究96例軟組織肉瘤的MRI圖像特徵中,腫瘤的大小、邊界及增強掃描表現可以幫助鑑別軟組織肉瘤病理級別的高低,瘤周強化表現則能夠獨立預測高級別的軟組織肉瘤。磁共振還可以對軟組織肉瘤進行可靠和準確的局部分期,如果腫瘤與血管或神經周長之間的接觸超過180°,則認為血管或神經包繞腫瘤。此外,有國外研究團隊利用3T磁共振動態增強掃描,根據病灶內不同的強化程度,進行靶向穿刺活檢,可以提高病理診斷的準確率。

 

2.黏液型纖維肉瘤

 

黏液型纖維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發病的年齡較大,一般為老年人,在50~80歲之間,但是也有少部分中青年人患病。大部分病人是由於緩慢逐漸增大的無痛性腫物來就診。MFS發源自腱膜結構,發病部位在表淺區域為明顯的特點。MFS外觀為分葉狀孤立或多發的腫塊,切面呈灰白色至黃褐色,可形成假包膜,可見壞死、囊變區。肉瘤中有許多以透明質酸蛋白為基本成分的黏液樣基質,肉瘤中能夠看到多類結節樣實質區,一般鏡下稱作細胞密集區。

 

CT表現腫塊呈分葉狀或類圓形,呈等低密度腫塊,部分病灶內部可見條索狀軟組織密度分隔影,分隔排列較為紊亂,粗細不等,黏液型纖維肉瘤的鈣化較為少見,呈現出斑點狀的高密度灶。MRI表現腫瘤內部信號較混雜,同肌肉信號相比較,T1WI主要以低信號、等低信號為主;T2WI上信號比較複雜,當病灶內含水豐富時,表現為高信號;當纖維母細胞含量較高時,其結果顯示以高信號、或等高信號為主,若是膠原纖維物質含量較高時,其結果顯示以等信號、或等高信號為主。如有出血,因含鐵血黃素沉積而呈現低信號。

 

MFS內的玻璃樣變性,常表現為等或等低信號。增強掃描後MFS實性部分呈中度-明顯的不均勻強化,強化區與無強化區交織分布,分界不清。王海寶等認為強化是由於黏液樣基質內的血管強化形成,由於腫瘤內部的血管分布密度不均勻,故在細胞疏鬆區呈現出不均勻強化。低度惡性的黏液型纖維肉瘤,主要表現為膨脹性生長,推壓相鄰組織,不會突破肌膜,與周圍組織分界清楚。高度惡性的黏液型纖維肉瘤由於侵襲性較強,往往向周圍組織內浸潤生長,其邊界往往不清。「尾徵」即尾狀增強,其定義是:從腫瘤邊緣延伸超過2mm厚度的錐形筋膜增強,組織學檢查顯示主腫塊沿深筋膜有廣泛的腫瘤細胞浸潤。

 

MRI上顯示從主要腫塊或局限性筋膜增強延伸的尾狀增強,即尾徵,可能表明沿筋膜平面的腫瘤浸潤,也與局部復發及生存率有關。在組織病理學檢查中,我們可以觀察到沿著深筋膜的廣泛腫瘤浸潤和分隔皮下脂肪組織和骨骼肌小葉的纖維間隔,其從腫瘤主體邊緣延伸數釐米。即使在沒有組織學證實的情況下,我們也認為局部增厚的筋膜的增強反映了微小腫瘤浸潤。有國外文獻研究表明,有出現「尾徵」的MFS患者比沒有出現「尾徵」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復發率及更低的生存率,對比其他類型的軟組織腫瘤,尾部增強在黏液型纖維肉瘤和未分化多形性肉瘤中比較常見。

 

3.鑑別診斷

 

3.1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pleomorphic sarcoma,UPS)亦稱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常見於中老年人,一般發病年齡在50~70歲之間,男性多於女性。最為常見的發病部位是四肢的骨骼肌深處,其次是位於腹膜後,佔所有軟組織肉瘤的20%~30%。臨床表現為局部逐漸增大的腫物伴疼痛。當深部軟組織內或腹膜後出現卵圓形或者分葉狀巨大軟組織腫塊且合併囊變、壞死、出血時,首先應考慮到未分化多形性肉瘤。

 

CT影像表現上為等低混雜密度的軟組織腫塊影,在MRI上T1WI表現為等低信號,在T2WI上如果肉瘤內部的主體是組織細胞,由於細胞的含水量較高,顯示為高信號,若以纖維成分為主則表現是等信號。病理大體表現為不規則形腫塊,在鏡下觀察可看到多個結構與細胞形態的異質性肉瘤,部分有存在較為明顯的纖維性基質,囊變、壞死、出血常見。「纖維分隔徵」、「假包膜徵」、「尾徵」及腫瘤的瘤周水腫是UPS特徵性的表現。

 

3.2脂肪肉瘤

 

脂肪肉瘤,其源自於原始的間充質細胞,並朝著脂肪細胞分化而逐漸形成的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於未分化多形性肉瘤。高分化脂肪肉瘤CT的表現是肉瘤中脂肪樣組織成分大於75%,多數表現為脂肪密度,界限清晰,可觀察到條紋狀、雲絮狀等稍高密度影的間隔。

 

高分化脂肪肉瘤的MRI表現為邊界清楚的腫塊,腫瘤中有大量的成熟脂肪物質(超過75%),信號特點與皮下脂肪類似,T1WI和T2WI均呈高信號,其內信號稍不均勻,脂肪抑制序列上呈低信號,瘤內能觀察到較細長的間隔影與腫瘤實質部分,T1WI為稍低信號,T2WI為稍高信號,在進行增強掃描後明顯強化,實質部分與脂肪沒有明顯的界限區分。黏液型脂肪肉瘤T1WI表現為低信號,T2WI以高信號為主,脂肪抑制序列信號降低不明顯,以黏液成分為主,其內脂肪含量比較少,增強掃描腫瘤內部可見明顯強化的實性成分以及粗大的分隔影。

 

3.3滑膜肉瘤

 

滑膜肉瘤好發於青壯年,高發年齡為20~40歲左右,一般男性多於女性,90%左右的滑膜肉瘤發生於四肢近關節旁,三分之二發生於下肢,其中以膝關節最多見,與腱鞘、滑囊和關節囊的關係密切。CT平掃表現腫瘤密度與肌肉相比,為等、略低密度,瘤內可觀察到更低密度的囊變區,部分病灶內可見斑塊形狀鈣化。增強掃描表現呈明顯不均勻強化,邊界較清楚,部分可伴有骨質破壞。

 

MRI表現:T1WI圖像滑膜肉瘤的腫瘤實體部分一般表現為中等-稍高信號,瘤體內出血則可表現為片狀高信號,壞死或鈣化區則一般表現為低信號;T2WI圖像表現為和液體相似的高信號、和脂肪信號相似的稍高信號、和纖維組織相似的稍低信號,亦可以三種信號混雜存在,即「三重信號徵」;增強掃描腫瘤明顯不均勻強化,分隔無強化,組織病理學證實其為多個瘤分葉間纖維組織,或者是腫瘤內間質膠原纖維。

 

綜上所述,成人型和黏液型纖維肉瘤影像表現有不同的特點,成人型纖維肉瘤CT主要表現為類圓形或分葉狀的軟組織密度腫塊陰影,密度不均,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MRI表現為T1WI均呈低、等信號,T2WI上大部分呈現腦回狀的混雜高信號。黏液型纖維肉瘤CT表現呈分葉狀或類圓形,為等、低密度腫塊,部分病灶內部可見條索狀分隔影;MRI表現T1WI主要以低信號、等低信號為主;T2WI信號比較複雜,其信號特點與病理密切相關。CT和MRI能準確定位和評價腫瘤的特徵以及腫瘤與周圍組織的關係,並且在這兩種類型的纖維肉瘤診斷與鑑別診斷具有重要的價值,對於病人術前選擇治療方法以及患者的預後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來源:姚宇斌,趙妍,黃寶泉,李仰康,林黛英.纖維肉瘤的影像學研究進展[J].醫學影像學雜誌,2019,29(12):2147-2149.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1 型神經纖維瘤病相關腫瘤的診療進展(綜述)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發展,基因型-表現型的關係已經大量被研究。譬如,NF1基因微缺失的患者表現型更為嚴重,易在早年就出現神經纖維瘤、平均IQ較低、面部特徵異常、發生惡性周圍神經鞘瘤的風險增加。與皮膚型神經纖維瘤不同,叢狀神經纖維瘤起自多個神經束膜,可沿著神經的長軸生長,還可延伸至周圍的結構,導致劇痛和骨骼的破壞;最重要的是,叢狀神經纖維瘤具有惡性變的風險。儘管對有症狀的病灶進展手術切除是最佳的治療選擇,但有時在技術上無法做到。
  • 2018-2020年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最新循證證據匯總|安貞心語
    冠心病已進入精準治療時代,目前的主流檢查手段包括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如血管內超聲(IVUS)、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及血流儲備分數(FFR)等。在前段時間召開的第二屆星海國際心血管病學會議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劉巍教授進行了題為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最新應用進展解讀的講座,對近三年來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檢查相關的循證證據進行了匯總。
  • 靜電紡絲纖維作為牙周藥物傳遞系統的研究進展
    靜電紡絲纖維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易改性和成本低等優點,可用於合成核-殼結構纖維、中空結構纖維、三軸結構纖維等新型生物材料,在再生醫學、組織工程、創傷敷料、醫用紡織材料和藥物傳遞系統等領域研究廣泛,作為牙周藥物傳遞系統也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本文就靜電紡絲技術和靜電紡絲纖維作為牙周藥物傳遞系統的載藥方式、載藥類型、作用方式、應用形式及前景展望等方面進行綜述。
  • 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衍生物的研究進展_富血小板纖維蛋白衍生物_製備...
    不同類型的PRF衍生物其製備方法、保留時間、轉移過程、纖維蛋白結構、血小板以及釋放的細胞生長因子等存在差異。本綜述介紹PRF衍生物的演變、製備技術、生物學特性及醫學研究價值,為合理應用PRF衍生物提供科學參考與臨床指導。
  • 南開團隊在細胞中間纖維骨架超分辨成像研究中獲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潘雷霆)細胞骨架主要包括微管、微絲及中間纖維,與細胞內的遺傳系統、生物膜系統並稱「細胞內的三大系統」,共同維持和保證細胞內部結構和功能有序性。近日,南開大學物理科學學院潘雷霆副教授、許京軍教授研究團隊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Ke Xu教授團隊基於超分辨光學成像技術在細胞中間纖維骨架動力學變化特性方面研究獲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封底(Back Cover)論文形式發表在國際知名綜合類學術期刊《Advanced Science》(IF:15.804),題為「Hypotonic stress induces fast, reversible degradation
  • 利用肺類器官研究骨肉瘤:抑制STAT5影響骨肉瘤生長和乾性
    抑制STAT5信號會影響骨肉瘤的生長和乾性Suppressing STAT5 signaling affects osteosarcoma growth and stemness研究表明JAK/STAT信號的失調促進了骨肉瘤(osteosarcoma,OS)的進展。
  • 中國首部《軟組織肉瘤科普指導手冊》正式發布
    央廣網鄭州12月22日消息(記者王勇生)12月20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軟組織肉瘤診療指南》解讀系列巡講——鄭州站(第九場)暨《軟組織肉瘤科普指導手冊》新書發布會開幕,來自河南省及國內的學界領軍人物和醫療者大咖齊聚鄭州,圍繞軟組織肉瘤醫學熱點、診療臨床經驗和規範管理進行研討交流,分享軟組織肉瘤方面最新的前沿進展
  • FISS貓注射部位肉瘤是什麼
    Feline Injection Site Sarcoma(FISS),貓注射部位肉瘤。是一種侵襲性肉瘤(通常為纖維肉瘤),是貓咪接種疫苗後最嚴重的不良反應。它們在注射部位發育,具有與其他區域的纖維肉瘤不同的特徵,表現得更具侵略性。轉移率在10%到28%之間。(這不就是惡性腫瘤嗎?)
  • 膠質瘤復發診斷:是惡性進展還是放射性壞死?|復發性腫瘤|膠質瘤|...
    復發的確診  當臨床上或放射學上懷疑膠質瘤復發生長時,應仔細檢查全套影像學研究,以發現影像學信號的任何變化並記錄病變的大小。應複查原始病理標本。  鑑別診斷  先前治療過的腫瘤部位的擴大病變可能代表未完全根除的初始腫瘤的重新生長,而不是新的病理實體的發展。
  • 抑鬱症客觀診斷研究進展_抑鬱症_診斷_客觀指標_醫脈通
    ,研究中評估員為受過培訓的精神科護士。5-HT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興奮交感神經節前纖維,抑制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時,可引起中樞神經遞質5-HT發生變化,進而引起抑鬱症、焦慮症、藥物依賴等精神疾病。近年來,許多學者的研究都表明抑鬱症患者腦脊液中的5-羥吲哚乙酸(5-HIAA)及腦組織中5-HT含量顯著低下。
  • 2019安徽醫學影像學:肺良惡性腫瘤鑑別
    2019安徽醫學影像學:肺良惡性腫瘤鑑別 一、考情介紹在事業單位考試當中,肺良惡性腫瘤是呼吸系統中比較重要的兩個疾病,主要選擇的影像學檢查方式是CT與X線,在事業單位考試當中對於這兩個疾病的備考應該掌握基本的檢查方式和影像學表現以及對於兩者鑑別。
  • 慢性肺麴黴病的診治新進展
    該綜述將會為讀者提供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最新進展。引言支氣管肺麴黴病是由吸入麴黴菌孢子所致,以煙麴黴最為常見。儘管其他的真菌感染也可引起類似的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其臨床特徵很大程度上是由肺的完整性和機體在吸入真菌孢子後產生的獲得性免疫反應所決定的。
  • 國內首部《軟組織肉瘤科普指導手冊》發布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平近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軟組織肉瘤診療指南》解讀系列巡講暨《軟組織肉瘤科普指導手冊》新書發布會在鄭州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肉瘤專家委員會主辦,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協辦。
  • 基礎|專家筆談:缺血性腦卒中的影像學診斷
    ,必要的影像學檢查結合具體的臨床表現有利於提高腦卒中的診斷水平。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應將患者的臨床表現與影像學結果進行綜合考慮,影像學檢查前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發病症狀、意識狀態、神經功能評分等信息,有助於影像學檢查方法的選擇,利於明確檢查目的。
  • 肉瘤患者不再茫然,國內首部《軟組織肉瘤科普指導手冊》發布
    小雨的經歷聽起來讓人心疼,但這並非個例,甚至可以說在軟組織肉瘤病患案例中非常常見。首部軟組織肉瘤健康科普書發布 填補患教空白軟組織肉瘤是眾多癌症中發病率較低的一類,在惡性腫瘤中僅佔1%,屬於小眾腫瘤病,但在15歲的青少年中,軟組織肉瘤佔到所有惡性腫瘤的6.5%。該病同時又存在惡性程度高、預後差,隱匿性強、早期症狀不明顯等特點。
  • 心臟病領域最新研究進展一覽
    2019年10月21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心臟病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1. Nature:揭示線粒體質量控制缺陷可導致心臟病doi:10.1038/s41586-019-1667-4.
  • 乳腺纖維瘤要做手術嗎?
    乳腺纖維瘤是一種常見的女性乳腺疾病,與患者體內性激素水平失衡有關,乳腺腺上皮組織和纖維組織在性激素的異常作用下出現過度的增生,形成腫瘤。乳腺纖維瘤雖然是一種良性的腫瘤,但還是需要用手術切除的。
  • 牙槽骨缺損與正畸診療研究進展
    2010年,Evangelista等分析以往研究發現,骨開窗發生率為0.23% ~ 16.9%,骨開裂發生率為0.99%~13.4%;骨開窗與骨開裂在上下頜骨、不同錯牙合畸形、骨段、牙位的分布是不同的,骨開窗易發生於上頜骨,而骨開裂易發生於下頜骨。
  • 超聲檢查診斷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研究發現,隨著急性腎損傷分級的增加,需要腎臟連續替代治療的患者也明顯增加,急性腎損傷診療指南雖已作為急性腎損傷流行病學研究及臨床診療標準,但有學者認為該指南是否能夠預示病情輕重和進展及更好地指導臨床診療工作,尚需大樣本多中心的對照研究。 2.
  • 腸道真菌與消化系病研究進展
    腸道真菌是腸道菌群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這一影響人類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群體。隨著真菌菌群在健康人群及患病人群中的構成情況逐漸清晰,人們也開始探討腸道真菌參與宿主病理生理過程的機制。但是,由於各研究實驗方法不一致、研究部位的差異等,加之腸道菌群本身複雜多變、影響因素較多,各個研究機構的結論不盡相同,且缺乏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