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0年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最新循證證據匯總|安貞心語

2021-01-12 醫脈通心內頻道

冠心病已進入精準治療時代,目前的主流檢查手段包括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如血管內超聲(IVUS)、光學相干斷層成像(OCT)及血流儲備分數(FFR)等。在前段時間召開的第二屆星海國際心血管病學會議上,來自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的劉巍教授進行了題為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最新應用進展解讀的講座,對近三年來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檢查相關的循證證據進行了匯總。

作者:高雅楠 劉巍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腔內影像學檢查的指南推薦

目前,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評價已成為優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的重要手段。2018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指南推薦,合適患者可應用IVUS或OCT來優化支架置入(Ⅱa,B),同時推薦左主幹病變患者應用IVUS進行優化治療(Ⅱa,B)[1]。

當缺乏缺血的相關證據時,推薦應用FFR及瞬時無波形比率(iFR)評價中等程度狹窄的病變是否需要進行血運重建。對於多支血管病變來講,FFR指導的PCI被給予了Ⅱa類推薦[1]。

最新歐洲經皮心血管介入協會(EAPCI)專家共識亦推薦,應用腔內影像學來確定罪犯病變並指導治療策略的選擇。在共識中指出,腔內影像學檢查(無論是IVUS,還是OCT)對冠脈病變,尤其是冠脈造影顯示比較模糊的病變及非阻塞性冠狀動脈心肌梗死(MINOCA)均有一定的診斷意義,其有助於確定罪犯血管的位置及性質,從而有利於確定進行PCI治療還是保守治療[2]。

腔內影像學及生理學的最新研究

近幾年,關於IVUS、OCT及FFR等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術前評估、術中指導和術後評價三方面。

1.術前評估

術前可應用IVUS或OCT等腔內影像學檢查對斑塊形態進行評估,還可通過一些生理學指標來預測遠期不良事件的發生風險。

2020年8月份於Eur Heart J發表的一項研究應用IVUS觀察衰減性斑塊(AP)和低回聲斑塊(ELP)。研究發現,IVUS下的AP和ELP均與遠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相關,且ELP進展時患者的預後更差[3]。

2019年《柳葉刀》發表的LRP研究探究了富含脂質的斑塊對患者預後的影響。研究表明,無論是在患者水平還是斑塊水平,NIRS-IVUS下脂質核心負荷指數(LCBI)≥400的脂質斑塊2年MACE事件風險更高[4]。該研究首次將NIRS-IVUS下的LCBI作為遠期不良事件的預測指標,意義重大。

2020年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使用OCT對三根心外膜冠狀動脈(RCA、LAD、LCX)進行回撤成像,分析斑塊類型和分布情況,由此描繪出了「冠脈病變地貌圖」。試驗顯示,在不同的冠脈上,纖維斑塊和薄纖維帽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TCFA)分布不同;TCFA在冠脈分布上表現出近端聚集現象,且在急性冠脈症候群(ACS)患者的LAD中尤為明顯;纖維斑塊分布則相對均勻[5]。

2020年Eur Heart J發表的CLIMA研究探討了OCT顯示的高危斑塊對12月冠脈事件的預測價值。研究共納入1003例年齡>18歲,有冠脈造影指徵且在LAD近段行OCT檢查的患者。12個月隨訪結果顯示,共37例患者發生了冠脈事件;且OCT下最小管腔面積(MLA)<3.5mm2、纖維帽厚度(FCT)<75um、脂質核心角度>180°及巨噬細胞浸潤與冠脈事件風險增加相關[6]。

以上證據表明,腔內影像學技術可以識別高危斑塊,預測MACE事件風險,並協助指導選擇治療策略。需要注意的是,IVUS和OCT的陰性預測值較高,而陽性預測值則相對較低。

在進行腔內影像學評估時,IVUS和OCT各有所長和所短:IVUS穿透力較強,但解析度略顯不足;OCT是IVUS解析度的100倍,但穿透力較差。若是將兩種技術進行融合,則可以突出所長、彌補不足。2018年,JACC Cardiovasc Interv雜誌報導人體中第一例IVUS/OCT融合顯像應用。目前我國也已經有IVUS/OCT融合顯像相關器械[7]。

腔內影像學領域碩果纍纍,生理學領域也有進展。2019年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年會上公布了ADVANCE註冊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共納入來自歐洲、北美和日本38個中心的5083名CCTA顯示冠脈狹窄為30%-90%的患者,其結果顯示FFRCT指導血運重建能夠進一步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8]。

1年的結果:血運重建與FFRCT和解剖狹窄的關係

生理學和影像學聯合方面也有最新進展。2020年10月在美國TCT會議上公布的COMBINE(OCT-FFR)研究入選了547例年齡>18歲、有冠狀動脈造影指徵的糖尿病患者(穩定型心絞痛或任何類型的ACS),患者至少存在一處直徑狹窄≥40%並≤80%的冠狀動脈病變(如為ACS則為非罪犯病變)。研究表明,通過OCT檢查發現在FFR顯示的無心肌缺血的「低危」患者人群中存在大量的「高危」患者。在FFR>0.80的患者中,近1/4在OCT成像時發現具有TCFA。研究同樣提示,TCFA是MACE的強有力預測因素,即使FFR陰性,如果存在TCFA,也需要進行介入治療,以進一步降低MACE風險。

2020年,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發表的研究首次將內皮剪切應力(ESS)、IVUS和OCT作為聯合評價指標,以判斷斑塊進展[9]。研究顯示,低剪切力的斑塊及負荷較小的斑塊進展的可能性較大。於此同時,研究還提示IVUS與ESS聯合應用可以更好地評價斑塊進展程度,然而在此基礎上聯合應用OCT並未提供更有效的預測價值。

在特殊病變方面,腔內技術也有一定進展。2018年,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發表了首個聯合應用OCT及CMR探究MINOCA機制的前瞻性研究[10]。該研究發現MINOCA患者預後往往較差,且與阻塞性CAD患者相比接受二級預防(阿司匹林、他汀等)的比例更低。因此,通過OCT發現斑塊破裂可以使MINOCA患者更早地啟動抗栓治療,並延長治療時間。

在此基礎上,AHA 2020年會上發表的HARP-MINOCA研究顯示,建議MINOCA患者既要做OCT檢查,又要做CMR檢查。僅應用OCT時,46%的MINOCA患者的潛在病因被識別;聯合應用OCT及CMR時,高達84.5%的患者的潛在病因被明確,診斷能力明顯高於單獨使用OCT(p<0.001)或CMR(p=0.001)[11]。

2. 術中指導

(1)急性心梗

2020年3月,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發表的一項韓國研究對比了應用冠脈造影和腔內影像學或生理學檢查(IVUS、OCT和FFR)指導介入治療的療效[12]。研究發現,無論是在患者水平還是器械水平,應用腔內影像或生理學指導PCI治療相比單純造影指導顯著降低臨床不良終點事件。

(2)CTO病變

2019年,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發表的研究顯示,LAD-CTO、IVUS中膜高回聲帶、無中重度鈣化、基線遠端參考血管管腔小,提示遠期管腔獲得較好,建議此類患者積極置入支架[13]。次年,該雜誌又發表了CTO-IVUS研究,證實近端血管CTO、基線遠端參考血管管腔面積較小可作為PCI術後遠端管腔獲得的預測指標[14]。

(3)左主幹病變

IVUS在指導左主幹病變血運重建治療以獲ESC指南及歐洲腔內影像學專家共識推薦,關於OCT在左主幹方面的應用證據則相對較少。2020年11月,Euro Intervention雜誌發表的前瞻性、多中心LEMON研究觀察了OCT指導下的左主幹中/遠端病變PCI是否獲益[15]。研究的主要終點為手術成功(定義為血管造影殘餘狹窄<50%+所有分支血流TIMI 3級+ LEMON標準)。

LEMON標準被定義為:支架近端和遠端血管作為兩個參考節段(以嵴為界),分別測量出最小管腔面積和最大管腔面積,如果近端最小管腔面積/參考段最大管腔面積和遠端最小管腔面積/參考段最大管腔面積均≥80%,判斷為成功。

該研究中86%的患者達到主要終點,邊緣夾層30%,支架貼壁不良24%;在OCT指導下術者對26%的患者進行了支架置入後的優化操作;無重大臨床不良事件的1年生存率為98.6%(97.2%~100%)。研究表明,在OCT指導下對左主幹中/遠端病變(開口病變除外)進行PCI是可行、安全的。

(4)鈣化病變

2018年,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發表了一篇ACS患者鈣化斑塊相關的研究[16]。研究認為ACS患者的鈣化病變有三種形式:侵蝕的鈣化結節(eruptive calcified nodules)、淺表的鈣化片(superficial calcific sheet)和鈣化性突起(calcified protrusion),且LAD表淺的片狀斑塊結構較為常見,並與心肌損傷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5)臨界病變

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發表的FORZA試驗比較了FFR和OCT指導下的臨界病變血運重建[17]。隨訪13個月發現,OCT指導組主要終點事件的發生率低於FFR指導組,但兩組之間的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的複合終點及MACE發生率沒有差異。

關於推遲臨界病變血運重建時機方面,JACC發表的研究表明,iFR指導下的延遲血運重建對LAD病變是安全的,且患者的事件發生率低於FFR引導的患者。

基於OCT的FFR技術OFR在OCT回撤成像可自動描繪管腔邊界並進行三維重建,同時描繪出邊支開口,然後根據新型算法計算出OFR值,整個過程耗時<1min,一次回撤成像即可同時獲得斑塊形態學評估與冠狀動脈功能學評價,對病變進行更為客觀和全面的評價。目前,OFR的準確性、特異性、敏感性已經得到證實。

(6)自發性冠脈夾層(SCAD)

歐洲心臟病學會SCAD工作組發表的聲明推薦,將OCT應用於評價SCAD,尤其是對於3型和4型SCAD病變。對於存在壁內血腫或內膜片的SCAD病變,OCT的診斷價值優於IVUS[2]。

3.術後評價

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發表的DEFINE PCI研究為多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在500名成功進行PCI治療的患者中進行盲法iFR檢測和回撤[18]。結果顯示,在支架置入後,25%冠脈造影顯示正常的患者通過iFR檢查發現仍存在殘餘缺血,且殘餘缺血與支架膨脹不良、近端及遠端病變未完全覆蓋具有一定的相關性。此外,對殘餘缺損進行處理可改善患者的遠期預後。因此,PCI術後僅通過冠脈造影進行評價或許並不足夠,還可以通過iFR來進一步優化患者治療。

JACC: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發表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與FFR相比,PCI術後靜息Pd/Pa比值更能預測患者的MACE:PCI術後靜息Pd/Pa>0.96、FFR>0.86的患者1年時MACE發生率最低(15%),而PCI術後靜息Pd/Pa≤0.96、FFR≤0.86的患者MACE發生率最高(25%),因此PCI術後靜息Pd/Pa是MACE風險強有力的預測指標[19]。

腔內影像學目前在臨床上廣泛用於優化指導PCI治療,關於腔內影像學優化PCI目前也有了標準的路徑推薦——MLD MAX:在進行PCI幹預前,基於病變形態學、長度及管腔直徑綜合制定治療策略並選擇合適大小的支架;在支架置入後則要使治療效果「MAX」,評估有無邊緣夾層、支架貼壁及膨脹情況,達到最優化的支架置入效果。

目前正在進行中的 LightLab Initiative研究近期於EAPCI舉行的在線課程上公布了初期結果,該研究第一階段評估了2203例手術和1016項幹預措施,其結果顯示OCT改變了88%的基於血管造影手術決策;在送入支架後,約31%的術者根據OCT信息對病變進行了進一步處理。因此,這一初步結果提示,OCT的應用可以更好地讓術者對病變進行評價;與僅使用冠脈造影相比,OCT可以更好地告知術者應選擇哪種支架尺寸,採用何种放置方案以及支架置入後是否需要進一步優化處理。

參考文獻:

1. Neumann FJ, Sousa-Uva M, Ahlsson A, et al. 2018 ESC/EACTS Guidelines on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40(2): 87-165.

2. Rber L, Mintz GS, Koskinas KC, et al. Clinical use of intracoronary imaging. Part 1: guidance and optimization of coronary interventions. An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f theEuropean Association of Percutaneous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8, 39(35): 3281-3300.

3. Shishikura D, Kataoka Y, Di Giovanni G, et al. Progression of ultrasound plaqueattenuation and low echogenicity associates with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event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41(31): 2965-2973.

4. Waksman R, DiMario C, Torguson R,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patients and plaques vulnerable to future coronaryevents with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maging: a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Lancet(London, England) 2019, 394(10209): 1629-1637.

5. Araki M, Soeda T, Kim HO,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Vulnerable Plaques: Comprehensive In Vivo Coronary Plaque Mapping.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20, 13(9): 1989-1999.

6. Prati F, Romagnoli E, Gatto L,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onary plaquemorphology of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and 12 months clinicaloutcome: the CLIMA study.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20, 41(3):383-391.

7. Sheth TN, Pinilla-Echeverri N, Mehta SR, Courtney BK. First-in-Human Images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StentsUsing a Novel Hybrid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nd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Catheter.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8, 11(23): 2427-2430.

8. Shiono Y, MatsuoH, Kawasaki T, et al: Clinical Impact of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Derived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on Japanese Population in the ADVANCE Registry. Circulation journal : official journal ofthe Japanese Circulation Society 2019, 83(6): 1293-1301.

9. Bourantas CV, Rber L, Sakellarios A, et al. Utility of Multimodality IntravascularImaging and the Local Hemodynamic Forces to Predict AtheroscleroticDisease Progression. JACC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20, 13(4): 1021-1032.

10. Opolski MP, Spiewak M, Marczak M, et al. Mechanism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in Patients With Nonobstructiv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Study. JACC Cardiovascular imaging 2019, 12(11Pt 1): 2210-2221.

11. Reynolds HR, Maehara A, Kwong RY, et al. Coronar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d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o Determine Underlying Causes of MINOCA inWomen. Circulation 2020.

12. Kim N, Lee JH, Jang SY, et al. Intravascular modality-guided versus angiography-guided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 official journal ofthe Society for Cardiac 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 2020, 95(4): 696-703.

13. Okuya Y, Saito Y,Takahashi T, Kishi K, Hiasa Y. Novelpredictors of late lumen enlargement in distal reference segments aftersuccessful recanalization of 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ac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s 2019, 94(4): 546-552.

14. Hong SJ, Kim BK, Kim YJ, et al. Incidence, predictors, and outcomes of distal vessel expansion onfollow-up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after recanalization of chronic totalocclusions using new-generation drug-eluting stents: Data from the CTO-IVUS randomized trial. Catheterization and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acAngiography & Interventions 2020, 95(1): 154-164.

15. Amabile N, Rangé G, Souteyrand G, et al.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to Guide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of the 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 the LEMONstudy. EuroIntervention : journal ofEuroPCR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Working Group on Interventional Cardiology of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2020.

16. Sugiyama T, Yamamoto E, Fracassi F, et al. Calcified Plaques in Patients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9, 12(6): 531-540.

17. Burzotta F, Leone AM, Aurigemma C, et al. Fractional Flow Reserve or OpticalCoherence Tomography to Guide Management of Angiographically Intermediate Coronary Stenosis: A Single-Center Trial.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20, 13(1): 49-58.

18. Jeremias A, Davies JE, Maehara A, et al: Blinded Physiological Assessment ofResidual Ischemia After Successful Angiographic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 The DEFINE PCI Study.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9, 12(20): 1991-2001.

19. Hakeem A, Ghosh B, Shah K, et al. Incremental Prognostic Value of Post-InterventionPd/Pa in Patients Undergoing Ischemia-Driv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9,12(20): 2002-2014.

作者簡介

高雅楠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發表一作/共一SCI文章3篇,中文核心1篇主攻科研方向為腔內影像學在冠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血脂異常專家簡介

劉巍教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先後在新加坡國立大學Tan Tock Seng醫院,日本東邦大學大森醫院心血管介入中心,美國休斯頓德州醫學中心Methodist醫院Debacky心血管中心及德州大學醫學部接受心內科及心血管介入培訓擅長冠心病診治,結構性心臟介入治療目前擔任歐洲心臟病學會委員,美國心臟協會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冠心病與動脈粥樣硬化學組委員,北京醫學會心血管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分會青年委員

相關焦點

  • 「循證醫學」又是什麼?
    再多說兩句循證醫學是什麼我在後臺看到一條讓我哭笑不得的留言這樣質問我:總是打自己的臉真的很難看啊,沒辦法說明上帝存在所以要對上帝保持敬畏??下面的投票強調「自身經歷」、「如實填寫」,其實是在「直覺綁架」,將個人感受凌駕於科學事實之上,是對循證醫學的踐踏。
  • 《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歐洲循證共識》的解讀
    《炎症性腸病腸外表現的歐洲循證共識》是ECCO發布的第一個關於腸外表現的共識指南,由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瑞士、丹麥等13個國家的21名ECCO專家組成員共同起草。該循證共識分別對IBD在骨關節、眼、皮膚、肝臟等多種器官中腸外表現的臨床特點、發病機制、診斷及治療進行了詳細描述和系統總結,可為臨床醫師提供參考,為腸外表現的精準診治提供策略,實現對腸外表現的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從而避免PSC、VTE等多種嚴重不良結局的發生,最終提高IBD患者的生活質量。
  • 神經科醫生必備:國外腦血管病指南匯總
    前天,小編整理了國內腦血管病指南,今天匯總了一下國外指南(截止到11月27日),方便大家查閱!2020年2020 AAN指南:卵圓孔未閉和繼發性卒中的預防 2020年 2020 亞太地區專家共識: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左心耳封堵預防缺血性腦卒中 2020年 2020 亞太地區專家共識:未確定來源的栓塞性卒中卵圓孔未閉患者的卵圓孔閉合 2020年2020 實踐指南:腦靜脈血栓形成
  • 新證據來了!
    降壓目標:<130/80 mmHg證據充分該篇綜述中[5],強化降壓具有強有力的證據支持,其中最重要的證據是SPRINT研究。>今年公布的《2020國際高血壓學會全球高血壓實踐指南》[2]中也明確推薦起始治療優選A+C方案。
  • 2018慢性胰腺炎診治指南都說了什麼?
    中國醫師協會胰腺病專業委員會慢性胰腺炎專委會牽頭組織消化內科、膽胰外科、內分泌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多學科專家,依據最新循證醫學證據和國內外最新研究結果,參照多部國際慢性胰腺炎指南,對我國 2012 年版《慢性胰腺炎診治指南》進行了修訂。
  • 2020十款最新直播軟體匯總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整理匯總了十款親測好用的電視直播軟體,並附有下載地址,讓你隨時隨地都能看到想看的電視節目。        可樂電視也是一款人氣電視直播軟體,七天節目回放功能是其最大特色,用戶可以在頻道內獲取列表信息,從此不再錯過你心儀的節目。內容頻道方面,可樂電視內涵各大衛視和地方臺,畫質清晰流暢,非常適合地方用戶。需要注意的是,可樂直播需要微信掃碼登錄才可正常播放。
  • 醫療衛生:內分泌 (5)-生理學
    醫療衛生:生理學屬於醫療衛生招聘考試醫學基礎知識需要掌握的內容,中公教育為大家梳理知識-內分泌。1.用硫氧嘧啶治療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機制是什麼?甲狀腺激素合成過程中包括甲狀腺腺泡聚碘、碘的活化及酪氨酸碘化以及碘化酪氨酸的耦聯。
  • 終結虎熊之爭,2020年最新專家證據
    網上關於老虎和棕熊誰強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不管是虎的支持者還是熊的支持者都難以拿出令人信服的證據,因此,我將為大家提供最新的專家證據,以頂級俄羅斯科學家的視角來解讀老虎和棕熊。一家俄羅斯新聞網站(RUSSIA BEYOND)最近發表了一篇有關老虎與棕熊之間的鬥爭的文章,誰贏了?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深度解讀!
    2018年10月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北京時間10月1日下午17:30,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在兩種療法中,抵禦PD-1的檢查點療法被認為在多種類型癌症的治療過程中能夠有效發揮作用,包括肺癌、腎癌、淋巴瘤和黑色素瘤等,而且最新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同時靶向作用CTLA-4和PD-1的聯合療法或許能夠更加有效地治療黑色素瘤患者;因此兩位研究者希望能夠將不同的療法進行結合來釋放免疫系統的抑制,從而更加有效地消除腫瘤。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對多種類型癌症進行大量的檢查點療法。
  • ...推進全國統一 「多證合一」改革的意見(工商企注字〔2018〕31號 )
    確需工商部門一併採集信息的,由各相關部門以便利登記、利於監管、精簡採集為原則提出信息需求,工商部門梳理匯總後形成工商部門登記數據共享信息項(見附件2.1)和「多證合一」政府部門共享信息項(見附件2.2)並納入企業登記材料規範和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系統。對於在辦理工商登記階段申請人尚不具備的以及申請人填報有誤的備案信息,相關部門通過履行管理職能要求申請人修改或更正,不影響企業登記以及發放營業執照。
  • 友善福圖片2020最新大圖 支付寶掃出友善福高清圖匯總
    友善福圖片2020最新大圖 支付寶掃出友善福高清圖匯總  支付寶於近日也就是1月13周一正式開啟了集五福的活動,這次活動又增添了新玩法,先來和小編一起看看關於支付寶掃友善福圖片大全分享吧!  能掃出友善福的圖片2020 <<<支付寶敬業福的技巧大概率出福圖   今天大概依然還是敬業福和和諧福比較難掃了,愛國富強仍然是比較容易掃到的系列,不過呢,重點還是要看大家自己的運氣,到目前以為,已經有好多小夥伴們都集齊五福了,簡直神速啊!還沒開始集福的小夥伴們也不要著急,畢竟時間還是很充足的。
  • 9隻大公雞被竊,烏海民警循鞋印破案
    9隻大公雞被竊,烏海民警循鞋印破案 2020-10-07 11: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腸道白塞病的影像學表現和鑑別
    內鏡下各型炎症性腸病均可發生各種形態的潰瘍,極易引起誤診,腸道病變的影像學檢查為腸道炎症性疾病的鑑別診斷提供了更多線索。 本文從腸白塞病的發病部位、腸壁厚度、潰瘍形態、強化情況、周邊繫膜及血管反應情況進行影像學統計和分析,以期為提高對該病的認識和與其他炎症性腸病的影像學鑑別診斷提供幫助。
  • 2020福建醫科大學招聘工作人員18人公告
    福建教師招聘網:為您提供福建省教師招聘新公告,每日更新教師招聘公告匯總。關注中公福建教師招聘網,還有更多教招考 試報名入口、準考證列印、備考資料、考試資訊、輔導課程及模擬試題等教師招聘相關訊息。
  • 劉循子墨真的是渣男嗎?劉循子墨為什麼是渣男
    網播劇萬萬沒想到取得了很高的收視率,裡面的主角也迅速火了起來,裡面就有劉循子墨,在娛樂圈裡面就是這樣,你要是火了,以往的黑歷史就會被扒出來,然後這樣一個人就被毀了,在劉循子墨火了的時候,就有人在網絡上面說他是渣男,但是很多人不明白劉循子墨為什麼是渣男。
  • 2020年非京籍入學四證指的是什麼?讀國際學校是否也需要?
    隨著2020年北京幼升小即將開始,很多家長近期可能聽到最多的就是關於「四證」的事情,參考2019年北京幼升小政策,北京幼升小非京籍需提供四證。選擇就讀國際學校非京籍家庭同樣需要「四證」齊全!下面就來看看到底的哪「四證」吧。
  • 我的世界兌換碼2020最新8月
    最近很多網友都在私聊小編有沒有我的世界兌換碼最新兌換碼,我的世界(Minecraft)是一款玩法十分自由的建造類遊戲,遊戲採用了像素作為背景,玩家可以在這個像素世界中生存和發展,你可以通過伐木、挖礦、捕獵等方式獲取資源,遊戲中不定時會發放一些獎勵的兌換碼,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整理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