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客觀診斷研究進展_抑鬱症_診斷_客觀指標_醫脈通

2020-12-05 醫脈通

作者:楊欽焱 周敏 羅春瓊 王曉斌


抑鬱症是一種多種原因導致的以持續情緒低落為主要症狀的精神疾病,其臨床表現多樣。普通人群心境障礙的年患病率為0.8%~11.3%,我國成年社區居民抑鬱症月患病率為6.1%;據此推算,我國現有抑鬱症患者約6100萬人。在日常精神科的臨床實踐中,抑鬱症的診斷已十分普遍,然而,目前抑鬱症的診斷尚缺乏客觀檢查手段,其正確診斷主要依賴於精神科醫生的精神檢查,抑鬱診斷的方法多局限於量表,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診斷方法也開始應用。

 

一、量表檢查

 

1960年,英國Leeds大學Hamilton提出漢密爾頓抑鬱量表,幫助患者評價其病情的輕重以及經過治療後的症狀變化,該量表至今仍然應用最多,然而漢密爾頓抑鬱量表主要應用對象是已經確診抑鬱症的患者,對其抑鬱程度進行評定。目前抑鬱症診斷的國際通用標準是美國《精神障礙與診斷手冊第四版》(DSM-IV),其有配套的定式檢查工具,即《DSM-IV軸I障礙用臨床定式檢查病人版》(SCID-P)。抑鬱症的客觀檢查手段尚不完善,該標準仍然對抑鬱症的診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我國,抑鬱症的診斷主要採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然而這兩類量表標準對於缺少經驗的年輕醫生來說,精神檢查相對繁瑣,為了提高抑鬱症的識別率,李獻雲等編制了抑鬱症診斷篩查量表,它是在SCID「重性抑鬱發作」基礎上多次修訂,在保留SCID「重性抑鬱發作」原有項目之外,針對每個症狀都追加了2~3個適合中國人表達方式的補充項目,以提高其篩選抑鬱症的敏感性,臨床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抑鬱症篩查量表可以代替SCID檢查,並且可以由非專業醫生完成,研究中評估員為受過培訓的精神科護士。但量表始終是一項精神檢查,無法很好的排除病人的主觀因素,也不能很好的避免醫生經驗等對檢查結果的影響,所以對於抑鬱症的診斷來說,並非一個完美的指標。

 

二、血液生化檢查

 

精神神經疾病有其特有的複雜性,多年來我們都希望找到一個客觀可靠的生物指標幫助抑鬱症的診斷,近年來,抑鬱症診斷的生化指標越來越多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5-羥色胺系統(5-HT),糖皮質激素受體,神經激肽(NK)受體,N5、N10-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基因,甲狀腺素和血脂水平改變等紛紛被研究證實與抑鬱有或多或少的聯繫。

 

1 5-HT系統

 

大多數生化病因假設認為,抑鬱症和生物胺的異常代謝相關,其中5-羥色胺功能低下是較為公認的假說,即患者體內5-HT減少,5-HT再攝取抑制劑(SSRIs)提高神經突觸5-HT水平從而治療抑鬱症是該假說的力證之一。5-HT是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興奮交感神經節前纖維,抑制副交感神經節前纖維。機體處於應激狀態時,可引起中樞神經遞質5-HT發生變化,進而引起抑鬱症、焦慮症、藥物依賴等精神疾病。近年來,許多學者的研究都表明抑鬱症患者腦脊液中的5-羥吲哚乙酸(5-HIAA)及腦組織中5-HT含量顯著低下。但是腦脊液的獲取需要通過腰穿等操作,而腦組織的獲取在活體狀態取得幾乎不可能,因此,找出反映中樞5-HT功能的外周指標是十分有意義的。目前,血小板中5-HT作為抑鬱症外周生物標記的研究有了新的進展,血小板與中樞神經元具有許多相似之處,且都具有攝取5-HT的功能,而抑鬱症患者的攝取明顯減少。許多研究顯示可通過測定血小板5-HT濃度來間接表示中樞神經系統5-HT功能狀態,但尚未獲得一致性的結論,是否可以把血小板5-HT作為抑鬱症外周標記物仍需研究探討,如其作為抑鬱症的一個指標能夠得到證實,血小板的獲取也相對容易,那麼5-HT對抑鬱症的診斷作用便能與臨床實踐更好的結合。

 

2 糖皮質激素受體GR

 

大量研究表明抑鬱症病人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功能亢進,即抑鬱症發病期血清皮質醇濃度升高。抑鬱患者的腎上腺皮質增生,其程度與皮質醇的濃度相關,腎上腺皮質束狀帶細胞肥大和增生尤為明顯。且這種亢進的地塞米松抑制試驗(DST)呈陽性。HPA軸主要釋放皮質醇,其與相應組織中的糖皮質激素受體(GR)相互作用,對HPA軸負反饋調節。抑鬱症患者外周血的GR基因表達水平下降,GR介導的負反饋調節作用受損(糖皮質激素抵抗)。也有研究表明前腦中GR水平降低和抑鬱樣行為改變相關。目前GR的檢測可通過多種方式,包括體外培養外周血單個細胞檢測及血管標記物、代謝標記物等間接檢測方法。GR受體檢測較為方便,但其特異性和靈敏度尚未有明確的研究,但是,作為另一種抑鬱症診斷的新方法,仍有較大的研究前景。

 

3 腦神經營養因子

 

近幾年,在神經營養與可塑理論的基礎上,以腦神經營養因子(BDNF)為代表的神經營養因子被發現與抑鬱症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密切相關。該理論認為抑鬱的發生是由於腦內以BDNF為代表的神經營養因子產生減少和相關神經可塑性減退所致。Karege等報導了應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抑鬱症患者腦內BNDF含量下降(屍檢)。而動物實驗也顯示BDNF信號途徑調控抗抑鬱劑促進海馬內神經元再生。研究表明,血清和腦脊液中的BDNF存在正性相關,血清中的BDNF能夠間接反映腦脊液中的水平。國內尹烈虎等用ELISA法檢測患者腦脊液和血清中的BDNF得出的報導顯示:不同程度抑鬱症患者整體BDNF水平低於對照,與臨床症狀呈現一定的負相關,治療後中重性患者的血清BDNF平均數值明顯升高。抑鬱症患者血清BDNF值下降已得到大多數研究人員的認可,BDNF在抑鬱症的診療中是一個客觀可靠的生物學指標,其不足之處在於與抑鬱程度的相關性尚未有一致的認識,其產生有統計學意義變化的時間也仍需進一步研究。

 

4 甲狀腺素水平改變

 

抑鬱症存在神經內分泌紊亂,甲狀腺激素水平與情緒相關,張維健等的研究結果表明抑鬱症患者存在FT3低水平和TSH高水平。在黃佳等的研究中表明:抑鬱症患者存在TT3、TT4水平的升高且這種升高與抑鬱的程度無關,也提示抑鬱症患者的甲狀腺功能存在一定的變化,而在研究中也發現女性抑鬱症患者比男性的甲狀腺功能變化更為明顯。對於甲狀腺素水平的改變也同樣存在一些不同的研究結果,Kirkegaard等發現抑鬱症患者的T4升高,T3正常,而TSH沒有如預料般降低,提示可能存在中樞性的HPT軸亢進。總之,抑鬱症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改變已得到大量實驗的證實,關注這一改變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5 血脂水平改變

 

Van Reedt Dortland等的研究表明,抑鬱狀態會伴隨血脂異常及腹部的肥胖。研究採用臨床流行病學的方法,將受試者的抑鬱狀態和貝克焦慮量表作為基線,關聯血脂(HDLC)及腹圍在兩年內的改變。結果表明:抑鬱狀態伴隨著高密度脂蛋白(HDL)的減少及腹圍的增加。但是抑鬱症狀的好轉並不伴有HDL及腹圍的改善。張維健等的研究中,將首發抑鬱症患者分為有自殺行為組,無自殺行為組,及健康對照組,測其空腹靜脈血的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結果表明TC、HDL、LDL三組均有明顯差異,說明抑鬱症患者存在血脂水平的改變,對抑鬱症患者測定血脂有一定的意義。

 

三、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在抑鬱症診斷中的應用早期並不陌生,影像學檢查由於其無創等特點在抑鬱症的診斷中具有獨特優勢。在本文中主要介紹fMRI和DTI小波融合信號及腦磁圖。

 

1 fMRI和DTI小波融合信號

 

趙競等採用小波變換的方法對fMRI和DTI進行融合,用以測定實驗對象是否抑鬱。以DSM-IV為標準,得到了80.95%的抑鬱症識別率。該結果表明融合信號明顯優於單一信號。可以有效改善抑鬱症的識別準確率。這一診斷辦法在診斷抑鬱症的識別率和準確率上有了進步,具有積極意義。

 

2 腦磁圖

 

腦磁圖(MEG)是一種無創檢測腦組織細胞內活動的方法。MEG可迅速有效的採集全腦的生物電磁信號,並可於MRI的解剖結構資料進行疊加,形成磁源性影像(MSI),可對大腦的實時變化進行準確反映。早在1980年就有研究發現抑鬱症患者的腦血流增加,之後Kumar又發現其額部活動能力下降,額葉體積減少,最近的研究還發現額葉白質生化的異常,說明額葉或前額葉皮質在抑鬱症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抑鬱症患者α波或δ波活動增加且左腦前額α波不對稱,這種局部皮質的低代謝及功能改變可被腦磁圖檢測。MEG發現抑鬱症患者的局部神經活動間隔的背景活動降低,並且Fernaned等證實了AD患者顳頂區的θ波和&波活動增加,這種增加與海馬體積減少明顯相關。對31例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與診斷統計手冊第4版(DSM-Ⅳ)抑鬱症診斷標準的患者和22名健康人對照行MEG檢測,發現抑鬱症患者右側枕葉的δ波活動、右側枕葉的偶極子密度增加,這一改變提高了抑鬱症的相關風險,並與漢密爾頓抑鬱量表評分呈明顯相關。MEG可作為抑鬱症診斷、電休克治療效果的評估及抗抑鬱藥效果的評估被越來越多的學者提出。

 

綜上所述,抑鬱症的診斷方法日新月異,傳統的量表評分不斷更新的同時,排除主觀影響的各種客觀指標已經逐步展現,抑鬱症的診斷也從傳統的評分開始形成生化影像指標與評分相結合的綜合診斷模式。今後仍需要開展大量臨床研究來驗證和完善這些客觀指標,最終為抑鬱症患者提供一個安全準確的診斷方法。


(楊欽焱,周敏,羅春瓊,王曉斌. 抑鬱症的診斷研究進展[J]. 國際精神病學雜誌,2014,02:100-102.)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超聲檢查診斷急性腎損傷的研究進展
    研究認為這兩項指標並不適用於早期急性腎損傷的診斷,甚至組織病理學檢查也不能提示腎臟早期的損傷。如何早期診斷急性腎損傷,降低危險因素,避免病情加重,是近年臨床關注的重點。在超聲造影診斷甘油所引起的兔急性腎損傷實驗研究中,各個造影指標均較健康兔發生了不同改變,發現隨著時間的增加,各個造影指標呈現出不同的漸變趨勢,且造影指標較早於實驗室指標及血流阻力指數發生改變。
  • 你可能不是抑鬱症
    後來,克萊曼挑了100位被診斷為神經衰弱的病人,分別訪談幾個小時,採用DSM-3的診斷標準逐個對照,最後發現有93人可以判定為抑鬱症,其中87人為重度。這個研究記錄在他的著作《苦痛和疾病的社會根源》中。這些患者接受抗抑鬱藥物治療後,多數都有明顯好轉。正是這次發現,讓中國醫學界對抑鬱症有了更深的了解,開始把它作為一個獨立的病種看待。
  • 平時網絡上給出的抑鬱症測試靠譜嗎?醫院一般如何診斷抑鬱症?_澎湃...
    首先要明確一點,「抑鬱症狀」不等於「抑鬱症」(學術稱謂是「抑鬱障礙」),兩者有明顯而嚴格的區分。「抑鬱症狀」描述的是一個人一段時期內的情緒狀態,而「抑鬱障礙」則是一種心理疾病。
  • 核醫學分子探針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臨床研究進展
    血清PSA作為PCa的腫瘤標誌物,被認為是診斷PCa的最敏感指標。但血清PSA在4~10 μg/L時,難以確診PCa;且其為血清學指標,無法反映解剖學特徵,無特異性,無法區分局部病灶或遠處轉移灶。 2.常規醫學影像學診斷。常規醫學影像學檢查是PCa檢查的主要手段。
  • 抑鬱症的行為激活治療(BA)
    Martell等認為不夠足量的環境正強化(positively reinforcing stimu1i)或過量的環境懲罰(aversive stimuli)直接導致了抑鬱情緒的產生,環境因素和情緒的改變抑制了個體的健康行為,同時產生抑鬱症行為和迴避退縮行為,這些行為的改變反之又成為強化因素而加重抑鬱情緒,因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抑鬱症的發生和進展。
  • 心力衰竭合併慢性腎臟病:診斷和治療
    在CKD患者中,心衰的準確診斷具有挑戰性,部分原因是該人群中缺乏有效的影像學和生物標誌物。事實上,與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相比,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更有可能死於心血管疾病。現在,同糖尿病一樣,CKD被認為是冠狀動脈疾病的等危證。
  • 抑鬱症新型療法研究進展一覽!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剖析近期抑鬱症的新型療法及臨床藥物開發進展情況,分享給大家!最近,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Microbiom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南大學醫學院姚紅紅教授課題組通過研究發現,機體腸道菌群的變化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發生,而通過菌群移植或許就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抑鬱樣症狀。
  • J Hepatol:肝硬化患者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標準
    >2015-04-20 來源:醫脈通
  • ...神經內分泌腫瘤_多肽受體靶向放射性核素治療_Lutathera_醫脈通
    這是放射性藥物首次獲批用於治療GEP-NETs。GEP-NETs可發生於胰腺及胃腸道不同部位,如胃、腸、結腸和直腸。據估計,每年大約有1/27000萬人被診斷為GEP-NETs。GEP-NETs是一組罕見的癌症,初始治療失敗後治療選擇有限,Lutathera的獲批為GEP-NETs患者提供了另一種治療選擇。 Lutathera此次獲批基於兩項研究。第一項是NETTER-1研究,受試者為229名SST受體陽性的GEP-NET晚期患者。
  • 快速讀懂:2018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共識意見——克羅恩病的藥物...
    快速讀懂:2018炎症性腸病診斷與治療共識意見——克羅恩病的藥物治療
  • 成人睪丸良性腫瘤診斷與治療--附3例報告_睪丸_良性腫瘤_醫脈通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
  • 抑鬱症認知症狀評估與幹預專家共識「專家共識」
    評估:抑鬱症認知症狀主、客觀評估結果之間有可能出現不一致的趨勢,要全面評估抑鬱症患者的認知功能,需同時進行主觀和客觀認知測量,或使用成套測驗工具。  (1)常用主觀評估工具見表3。其中,PDQ-D在國內抑鬱症患者中完成了信效度檢驗。
  • 抑鬱症,一隻咬死了無數生命的「黑狗」
    但是抑鬱症的診斷和治療是很專業的事情,不是由心理治療師和心理諮詢師去診斷,而是由精神科醫生去做。因為精神障礙或者精神疾病,跟其他的內外科疾病是不一樣的,其他的內外科疾病,可能拍一些片子做一些檢查,有客觀的指標,就可以定性了,但是抑鬱症的診斷,主要還是靠醫生跟患者的交談去搜集、總結這些臨床綜合特徵來去判斷。
  • 得了抑鬱症真的會讓人變傻嗎?
    一些研究顯示病人在病情恢復後的認知功能恢復了正常[4-5];然而,其他研究表明病人在注意力、記憶和執行功能方面表現出持續的缺陷[6-8]。病人特徵的差異被認為是造成這些不一致的解釋因素[6],但關於這些因素的個別研究並沒有提供一致的答案。儘管有大量關於抑鬱症發作後如何影響認知功能的醫學文獻,但目前還沒有人進行過系統和全面的Meta分析。
  • PSMA-PET在前列腺癌診斷中的最新進展
    另外,一些新的影像學方法,例如使用以膽鹼和葡萄糖代謝為基礎的PET成像來對前列腺癌進行診斷和分期也被廣泛的研究和討論,但效果並不理想。而使用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為探針的PET成像已獲得越來越多的關注,為改善前列腺癌的診斷和治療增加了新的希望。這篇綜述將主要針對目前基於PSMA的影像學方法在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中的作用展開討論。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據相關研究顯示,抑鬱症的患者的憤怒,敵意,以及面對自我的攻擊行為都比常人要多。並且,抑鬱症患者由於總是自我封閉,情緒難以找到合適的出口進行排洩,在情緒堆積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是有可能出現傷害他人的情況的。根據瑞士的研究可以得知,抑鬱症患者的他殺致人死亡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6倍。 根據沈漁邨《精神病學》我們可以知道,除了自殺以外,抑鬱症患者還可能會出現「擴大性自殺」的行為,也就是患者可能在殺死數人之後再自殺。
  • PET-CT在鼻咽癌診斷應用中的新進展
    而對於鼻咽癌原發灶的侵犯範圍,特別是顱底顱內侵犯的評估,意見不一有研究認為在這方面的診斷效能比還差,而Yen等研究則提示PET-CT在顯示原發灶侵犯範圍上效能與MRI相當;最近,Ma等研的究顯示PET/CT在評估鼻咽癌原發灶上的效能優於MRI。而多數研究認為PET-CT評估T分期比MRI要準確。
  • 總懷疑自己抑鬱了,到底怎樣才是抑鬱症?
    現在的生活壓力那麼大, 偶爾情緒消沉一下也是正常情況 但如果發展到擾亂日常生活的程度 那就可能會演變成抑鬱症。 今天來認識抑鬱症,這個「隱形殺手」。
  • 難治性抑鬱症的真相5:抑鬱症合併進食障礙的難題,根源是什麼?
    在臨床中,抑鬱症和神經性厭食症的共病率是頗高的,而且,患者的核心症狀非常突出,在診斷上沒有太大爭議。但診斷上沒有爭議不代表治療上沒有難度。一項隨訪10年的數據顯示,只有50%的患者達到痊癒,另外的患者有的沒有好轉、有的轉為神經性貪食症,有的仍有殘餘症狀,有的則已死亡。而對於單純的抑鬱症而言,也只有50%的患者服用了抗抑鬱藥後有明顯效果。
  • 侃侃急性腎損傷的診斷標準和誤區
    醫脈通編譯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