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2020-11-26 騰訊網

2020年10月22日,在南京市溧水區水庫,一名女子劉某彎下腰繫鞋帶的時候被她的朋友史某推入了水中。在拉扯當中,史某也落入水中,兩人均溺水身亡。經警方調查發現,推人者史某生前曾服用過抗抑鬱藥物。

其實所謂的抑鬱症殺人事件,發生的頻次並不在少數。

2016年3月27日,四川師範大學舞蹈學院大一學生蘆某慘遭殺害。嫌疑人滕某被鑑定為抑鬱症患者。

2019年1月18日, 在濟南市天橋一居民小區內,一名男子在殺害父母,妻子以及兩個兒子之後,跳樓自殺身亡。根據警方調查,該男子曾經服用過精神類疾病的藥物,頻繁瀏覽抑鬱症相關網頁,並且記錄了自己強烈的厭世想法,以及自己不在的話,對家人未來生活的擔憂。

這些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廣泛探討:有抑鬱症的人怎麼會殺人呢?抑鬱症一般不都是自殺嗎?

其實,對於落水事件的真實情況,我們並不了解。究竟是兩人結仇已久,還是抑鬱症殺人,我們都無從得知。

不過,抑鬱症患者的確具有一定攻擊行為。

抑鬱症患者的攻擊行為主要指的是對自我或者他人、他物身體上或者心理上,通過言語、行為或者情感等方式進行攻擊或者傷害,並造成非本人意願的具有很大傷害性的結果,一般分為兩種形式:指向內(自我)和指向外(他人,他事以及他物)。通常情況下,這種攻擊行為主要是針對自己本身的,例如我們所說的,自殘,自殺,興趣喪失等等。不過,抑鬱症患者傷人,甚至殺人其實並不是小概率事件。

據相關研究顯示,抑鬱症的患者的憤怒,敵意,以及面對自我的攻擊行為都比常人要多。並且,抑鬱症患者由於總是自我封閉,情緒難以找到合適的出口進行排洩,在情緒堆積到一定程度的情況下,是有可能出現傷害他人的情況的。根據瑞士的研究可以得知,抑鬱症患者的他殺致人死亡的風險是普通人的2.6倍。

根據沈漁邨《精神病學》我們可以知道,除了自殺以外,抑鬱症患者還可能會出現「擴大性自殺」的行為,也就是患者可能在殺死數人之後再自殺。

擴大性自殺行為在產後抑鬱症患者當中較為常見。患有產後抑鬱症的母親,在自殺之前,往往會十分擔心自己不在之後孩子沒人照顧,擔心孩子被人欺負等。在這類患者當中,如果她們選擇自殺,很有可能會先殺死孩子再自殺,甚至有帶全家一起自殺的可能性。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可知,截至2019年,全世界患有抑鬱症的人數已超過3.5億人次,其中,中國約有9500萬抑鬱症患者,也就是每十幾個人當中,就會有一位抑鬱症患者。

我們很難保證,這麼多抑鬱患者當中不會有人出現指向他人的攻擊行為。我們能做的,就是向身邊患有抑鬱症以及有抑鬱情緒的家人,朋友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抑鬱症的診斷標準

根據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可知,抑鬱症的診斷標準如下:

抑鬱發作以心境低落為主,與其處境不相稱,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甚至發生木僵。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某些病例的焦慮與運動性激越很顯著。

【症狀標準】以心境低落為主,並至少有下列4項:

(1)興趣喪失、無愉快感;

(2)精力減退或疲乏感;

(3)精神運動性遲滯或激越;

(4)自我評價過低、自責,或有內疚感;

(5)聯想困難或自覺思考能力下降;

(6)反覆出現想死的念頭或有自殺、自傷行為;

(7)睡眠障礙,如失眠、早醒,或睡眠過多;

(8)食慾降低或體重明顯減輕;

(9)性慾減退。

【嚴重標準】社會功能受損,給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後果。

【病程標準】

(1)符合症狀標準和嚴重標準至少已持續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狀,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診斷。若同時符合分裂症的症狀標準,在分裂症狀緩解後,滿足抑鬱發作標準至少2周。

【排除標準】排除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鬱。

【說明】本抑鬱發作標準僅適用於單次發作的診斷。

參考文獻

[1] 雍那,杜蓮,胡華,黃慶玲,楊祥英,蒙華慶.抑鬱症患者攻擊行為與應對方式、焦慮、抑鬱的關係[J].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14,36(11):1133-1137.

[2] Crump, C., Sundquist, K., Winkleby, M. A., & Sundquist, J. (2013). Mental disorders and vulnerability to homicidal death: Swedish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Bmj, 346(mar04 3).

END

相關焦點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促使受訪患者群體想要自殺及實施自殺行為的原因分為以下四方面:l自身原因——對自己感到失望、覺得自己無能對不起家人朋友;l家庭原因——家庭矛盾不可調和、家庭期望過高壓力太大;l社會原因——接收到的社會負面消息過多、被惡性社會性事件傷害;l其他原因——絕望,累,不想堅持。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
  • 一個抑鬱症患者想說的話
    記得當年,父母與朋友知道我患上抑鬱症時,他們驚訝的表情立刻烙在了我的腦海裡,後來我總被那個場景刺痛。但這本不應該讓人意外,抑鬱症患者並非一個人數稀少的邊緣群體。中國約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相當於平均100個人裡至少有4個抑鬱症患者。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一年後的同一天,中國首家關注精神健康和抑鬱症防治宣傳的基金會成立,創始人正是毛愛珍。在國內,精神心理領域醫療端和資訊端的供給仍處於早期階段,社群求生通道閉塞,這是任可的判斷。走出抑鬱症的「小黑屋」後,她創立了已有6萬抑鬱症患者和家屬的線上社群。10月10日是精神衛生日。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預計現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
  • 是什麼制約抑鬱症患者回歸社會?
    「一高三低」反映抑鬱症現狀  當前,抑鬱症已經成為一個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疾病,存在發病率高,識別率、就診率、治癒率低的現狀。根據最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抑鬱症就診率為8.7%,就診患者藥物治療率是51.5%。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特別「懶」?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患者特別懶,實際上這個所謂的「懶」在專業角度上叫有心無力,也就是說這個患者實際上他是有意願去做出改變,但是他沒有這個力量去做。比如說父母覺得孩子患上抑鬱症以後,什麼也不願意去做,動也不願意動,所以覺得孩子特別懶,實際上作為患者本人自己也知道,比如說,自己可以通過運動改善焦慮症,他有這個想法,但是真的要去做的時候,因為症狀的存在,他很難去付之行動。 那麼如何區分是真的懶惰還是抑鬱呢?
  • 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原標題: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8月10日電 題:聚焦抑鬱症患者群體:「我不是脆弱,也不是精神病」   作者:楊雨奇   抑鬱症,一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名詞。據世衛組織統計,目前中國的抑鬱症患者達5400萬人。
  • 走進抑鬱症患者:比想像中痛苦,比想像中隱蔽(圖)
    他告訴記者,抑鬱症是一種常見心理疾病,如同身體感冒一樣,抑鬱症也被稱之為「心理感冒」,在中國的發病率約為2%至3%。  不過這種「感冒」的危險顯然要大得多。有資料顯示,在自殺人群中因為抑鬱症沒有得到及時、系統治療最後導致死亡的佔40%。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2/3抑鬱症患者曾有自殺想法與行為,15%~25%抑鬱症患者最終自殺成功。
  • 抑鬱症患病率高達10%,其中65%的抑鬱症患者都有過自殺念頭!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全球大約有10%的人患有抑鬱症,也就是說,每10個人裡,就有一個人得這個病!而且,每100個抑鬱症患者中,竟然就有65個左右的人萌生過自殺的念頭!這樣看,你就明白抑鬱症其實離我們很近對不對?還有一個數字會讓你更加吃驚,那就是抑鬱症患者在中國的就診率,只有20%!為什麼有那麼多抑鬱症患者不去就診呢?
  • 抑鬱症患者的自述:當你凝望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望你
    導讀:當你們看到標題的時候,一定在想我消失了這麼久的原因吧,沒錯,是我,蘇墨玥,一個不正經說動漫的動漫人,在2020年11月25日,正式確診為重度抑鬱症。本文將以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身份,來和你們說說,那些被黑暗掩埋的角落,那些被人們忽視的陰暗面的故事。
  • 你害怕抑鬱症患者傷人嗎?或許最該恐懼的不是你……
    抑鬱症患者被拒絕登機事件衝上熱搜,但我們該看到的不止這件事。 我失去了快樂這個能力,就像有人失去了他的眼睛,然後再拿不回來一樣。但與其說是快樂,說得更準確一點是熱情。我失去了吃東西的熱情,我失去了與人交際的熱情,以至於到最後我失去了對生命的熱情。
  • 壓死抑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就是你和我
    還記得,前段時間一度衝上熱搜的大連理工研究生實驗室身亡的事件嗎?時間和地點永遠定格在了凌晨兩點的化工實驗樓,他在他的微博裡和我們娓娓道來,就像拉家常一樣「輕鬆」,字字溫柔但也字字令人扎心。文字最後的自我獨白讓人看了心酸,想來想去自己在沒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已經盡力了,但想到最後總能和自己笨,丟人,廢物掛鈎。
  • 春秋航空回應抑鬱症患者被拒登機說了什麼?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
    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怎麼回事?今日一則「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的消息引起網友熱議,「春秋航空公司員工故意刁難、歧視抑鬱症患者,不許抑鬱症患者登機,導致患者可能無法就醫。」據了解該大學生登機前因藥物副作用雙手顫抖,最終被工作人員拒絕登機,目前當事人希望得到道歉。
  • 學生厭世刺死司機,抑鬱症不是傷害他人的理由!
    經審查,犯罪嫌疑人楊某淇的行為已涉嫌故意殺人罪,雖然其被診斷為患有抑鬱症,但在實施殺人行為時具有限定刑事責任能力,需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遂依法作出批准逮捕的決定。據紅星新聞,在陳某被害身亡後,妻子田女士擔負起贍養四個年近七旬的老人,撫養不足五歲的小兒子與未成年的大兒子的重擔。在面對採訪時,田女士說:「我們希望法律嚴懲兇手,不要讓我丈夫白白枉死。」
  • 為何抑鬱症患者日益增多?三個症狀一出,可能是抑鬱症已找上門了
    最近關於抑鬱症的新聞越來越多,「母親產後抑鬱帶著兒子跳河了」「某某名人抑鬱症去世」等等,它好像也只是存在這些新聞中,生活中我們並沒有真正的見過幾個抑鬱症患者。其實,很多人抑鬱了,而不自知,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 全球抑鬱症患者超過3億:患上抑鬱症的10個徵兆
    抑鬱症影響著全球許多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3億人在與之鬥爭。同時抑鬱症是一種隱蔽的精神疾病,在早期階段很難被意識到,當我們深陷其中時,才意識到自己患上了抑鬱症。抑鬱症患者會感到無望、空虛、悲傷、疲憊、易怒和不安,抑鬱症不僅會讓你失去動力,還會讓你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做出有效決定。
  • 悲劇告訴你抑鬱症有多可怕
    談到抑鬱症,並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因抑鬱症而輕生的事件時有發生,甚至因抑鬱症行兇的事件也並非個例。    那麼,抑鬱症究竟有多可怕?應該怎樣去預防?因抑鬱症行兇,在法律層面是否能減輕處罰?    湖南省腦科醫院資深心理專家蔡溢主任表示,抑鬱症對患者及其家屬造成的痛苦,對社會造成的損失是其他疾病所無法比擬的。但大眾對抑鬱症缺乏正確的認識,因為偏見使得患者不願到醫院就診。另一方面,身邊的人誤以為抑鬱症是鬧情緒、矯情,不能給予應有的理解和情感支持,對患者造成更大的心理壓力,易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 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我想他肯定也是得了抑鬱症。失眠真是一種病。  時而亢奮時而悲觀  3月份,我偶然打電話給一個小兄弟,他是一位抑鬱症門診醫生。  我有氣無力地告訴他,我睡不著,不舒服,可是看病看不好。他一聽就說,「你得了抑鬱症。」 這是第一個救我的人。  一開始我怎麼也不相信。但是既然醫生說了,我想有病就不忌醫,治治看啊。
  • 抑鬱症患者—請接受你自己好嗎?
    這個節日也是那些抑鬱症患者多的節日。 近年來有關抑鬱症的話題是人們最不願意提及但卻經常要面對的,幾乎每天都會有人因為抑鬱症而永遠離開。 小編查閱了相關資料: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抑鬱症發病率約為11%,全球約有3.4億抑鬱症患者。
  • 抑鬱症患者最痛苦是在什麼時刻—烏魯木齊南湖醫院
    這些瞬間被記錄了下來,收錄在攝影師張楠專為抑鬱症患者拍攝的一系列照片裡。照片記錄了抑鬱症患者表現出的各種各樣情緒。張楠把作品起名為《皺起的霧》——他說,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情緒如霧氣一般,能感受到它,卻又抓不到。拍攝的想法起源於2017年夏天。「想了好久,一直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拍一些抑鬱症的朋友,雖然知道你們不願意面對鏡頭,類似的情況我常常也會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