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抑鬱症患者想說的話

2021-01-09 中國青年報

記得當年,父母與朋友知道我患上抑鬱症時,他們驚訝的表情立刻烙在了我的腦海裡,後來我總被那個場景刺痛。但這本不應該讓人意外,抑鬱症患者並非一個人數稀少的邊緣群體。中國約有5400萬抑鬱症患者,相當於平均100個人裡至少有4個抑鬱症患者。患者人數眾多,面貌卻模糊不清,是因為這個群體將自己隱匿起來,據統計,我國心理疾病人群就醫率不足10%。缺乏專業治療的後果,就是中國抑鬱症患者有極高的自殺率。許多抑鬱症患者不願接受治療,並非因為他們不痛苦,而是因為社會對抑鬱症缺乏理解,這使得他們寧願逃避事實,直至墜入深淵。

憂鬱與心情低落,本是人類再正常不過的情感,但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與放鬆,人們總能從中走出來,這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對心情不佳者的告誡。但當憂鬱逐漸拉長時間,變得黏稠,與其他難以名狀又沉重痛苦的情緒糾結在一起,緩慢地將一個人包裹時,他自己會感受到其中微妙但卻有如鴻溝般的區別。這時,無論是別人還是他的內心,都會提醒他:這只是一時的情緒,做點開心的事情,過一段時間就好了。只是隨著時間推移,抑鬱會逐漸淹沒他,並將他拉入更深的泥潭裡。抑鬱症與日常的憂鬱有感受上的類似,並且難以有明顯的外傷暴露給他人看,這會讓人懷疑抑鬱症患者在無病呻吟,或是逃脫應負的責任,甚至患者也會開始質疑自己的感受,懷疑自己是性格軟弱或意志不堅強,加上抑鬱症本身就會抽乾患者的行動力,許多患者都只能默默承受。

即使抑鬱症患者能夠鼓起勇氣,尋求醫藥與心理諮詢的幫助,也很容易陷入兩方面的困境。首先,我國的精神科醫療資源極其缺乏,並且分布不平衡,這導致許多患者無法及時得到醫療支持。據統計,目前精神科專業醫生僅有3萬人在崗,而根據專業人士評估,需要50萬位醫生才能滿足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而大部分的醫學院沒有精神衛生專業的設置,也無法及時補充其中的缺口。

即使得到了醫療救助,醫生為患者開出了診斷單與藥物,他們也會很容易被打上「神經病」的標籤。周圍的人會將他們與重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提並論,斷言他們無法擺脫「精神病」的糾纏,「這輩子完蛋了」,而這些人包括他們的父母、他們敬重的老師與他們的至交好友。這些汙名對患者心靈造成的傷害是持久的。即使在多年後的今天,父親在我拿到診斷單的那天對我說的話,還刺痛著我的心:「你這輩子是廢了,是嗎?」儘管今天我暫時告別病痛,這樣的話也令我難以忘懷。

沒有人想得抑鬱症,但當它猛烈撲向你時,你卻無法避開。每個患者得抑鬱症的直接原因,當然來源於個人的生命體驗,但許多學者已經敏銳地發現,從前只屬於少數人的抑鬱症,如今迅速「平民化」,成為21世紀的流行病。抑鬱症的流行不僅是個人的原因,背後也隱含著社會的變遷。韓國哲學家韓炳哲就指出:我們身處充滿競爭的、效績主導的功績社會,每個人都被要求「積極生活」,相信只要努力就能自我實現,而失敗是絕對不行的,並且要歸咎到自身不夠努力上。這種人生態度在社會中蔓延,導致人們很容易倦怠與精疲力竭,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陷入抑鬱症的泥潭中。有研究就指出,每天工作11個小時或更長時間的人患抑鬱症的概率比每天工作7~8個小時的職員高2.5倍。如今,企業拼命鼓勵年輕人積極奮鬥、互相競爭的社會氛圍,與越來越加速的生活節奏,固然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但同時也製造了數量驚人的抑鬱症患者。

幫助抑鬱症患者,其實也是在治療社會的創傷,抑鬱症不僅是個體的疾病,也是社會問題的症狀。我們需要的不僅是親友的擁抱與安慰,還需要社會對抑鬱症的了解、足夠且分布均衡的精神醫療資源以及對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反思。畢竟,每一個抑鬱症患者,內心深處都希望有人能將自己從泥潭中拉出。

相關焦點

  • 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大家都說我沒有病,我也覺得沒病,睡不著覺哪裡是病?可是晚上睡不著覺,白天面色發黑,黑得像炭一樣。睡不著,心理變得很奇怪,腦中不停地想各種各樣的事情。正是這時候,我產生了死的念頭。想把自己掐死,想去跳海。  現在想想,當時那麼想死,卻一直沒有付諸行動,可能是牽掛著孩子。孩子還未成年。如果沒孩子,真會去尋死。真的太痛苦了!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那麼你永遠都覺得自己是一個有問題的人。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嫌疑人滕某被鑑定為抑鬱症患者。 2019年1月18日, 在濟南市天橋一居民小區內,一名男子在殺害父母,妻子以及兩個兒子之後,跳樓自殺身亡。根據警方調查,該男子曾經服用過精神類疾病的藥物,頻繁瀏覽抑鬱症相關網頁,並且記錄了自己強烈的厭世想法,以及自己不在的話,對家人未來生活的擔憂。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28歲的演員尚於博人生最後一個決定,是從樓頂一躍而下。站在樓頂時,他跟好友通了一個電話。他說他在觀景,眼前一片很美的景色。粉絲們議論紛紛的時候,媽媽毛愛珍焦急地想要對全世界解釋,我的孩子是病了,是不由自己決定地病了。一年後的同一天,中國首家關注精神健康和抑鬱症防治宣傳的基金會成立,創始人正是毛愛珍。
  • 春秋航空回應抑鬱症患者被拒登機說了什麼?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
    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怎麼回事?今日一則「大學生因抑鬱症被拒絕登機」的消息引起網友熱議,「春秋航空公司員工故意刁難、歧視抑鬱症患者,不許抑鬱症患者登機,導致患者可能無法就醫。」據了解該大學生登機前因藥物副作用雙手顫抖,最終被工作人員拒絕登機,目前當事人希望得到道歉。
  • 總是莫名其妙想哭、想生氣,是抑鬱症前兆嗎?抑鬱患者的7大共性
    一旦這種物質的不平衡,便會在我們的情緒調節方面產生問題,你就常常會感覺情緒低下,總是想努力地調整過來,但就是調不過來。如果情緒調整半個月都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就說明你可能患上了抑鬱症。所以,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理疾病,它也是一種生理疾病!
  • 為什麼抑鬱症患者特別「懶」?
    很多人認為抑鬱症患者特別懶,實際上這個所謂的「懶」在專業角度上叫有心無力,也就是說這個患者實際上他是有意願去做出改變,但是他沒有這個力量去做。比如說父母覺得孩子患上抑鬱症以後,什麼也不願意去做,動也不願意動,所以覺得孩子特別懶,實際上作為患者本人自己也知道,比如說,自己可以通過運動改善焦慮症,他有這個想法,但是真的要去做的時候,因為症狀的存在,他很難去付之行動。 那麼如何區分是真的懶惰還是抑鬱呢?
  • 家屬為何不要對抑鬱症說:「你就是想太多」?
    一個心理諮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文/老K當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來看,我國抑鬱症差不多有9000萬之多,然而,社會對抑鬱症的醫療識別率卻很低。以我國為例,地級市以上的醫院對抑鬱症識別率還不到20%,其中接受了藥物治療的患者更是不足10%。
  • 抑鬱症患病率高達10%,其中65%的抑鬱症患者都有過自殺念頭!
    說到抑鬱症,大家腦子裡閃過的詞兒會有哪些?張國榮、自殺、絕望……時至今日,很多人還是沒辦法相信,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竟然會被「抑鬱症」這個傢伙折磨得生無可戀,甚至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抑鬱症,不直接損害人的肉體,而是隱形藏起來,慢慢地折磨人的心靈。深讀君很想幫幫這些無助的朋友,所以有了這一季抑鬱症專題。
  • 抑鬱症患者自述:「我真的好累,我想歇一歇」
    以前根本不會想自殺的人,越來越多次盯著樓下,盯著刀,盯著手腕發呆,有時候去廚房拿上刀我甚至會開始發抖,昨天晚上躺在床上,我突然幻想自己是躺在棺材裡,我死了周圍一群人都在看我很害怕,不是對死亡的害怕,而是他們圍著我看感到害怕。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患者出現的其它心理活動:1.擔心,抑鬱症是否能治好,治不好怎麼辦,家裡人怎麼想;2.悲喜交加,確診的欣慰加得病的難過;3.麻木,無所謂,沒什麼感受;4.意料之中;5.感到孤獨無助、孤立無援。5.在抑鬱症確診當天或確診後,患者有哪些記錄?
  • 有關抑鬱症患者的11件事情!
    抑鬱症患者內心的煎熬是別人體會不了的。內心渴望的是什麼連自己都不清楚…我們的抑鬱不想被其他人知道所以大部分時間選擇用假笑掩蓋,實在撐不住了臉色難看或者想哭,卻又找了其他的藉口掩蓋過去。對一個有抑鬱症的人說「你幹嘛活得那麼陰沉,就不能樂觀一點嗎」,就好比對一個海鮮過敏的人說「龍蝦這麼好吃,你的身體幹嘛那麼挑剔」一樣。 不想作為和無能為力是兩碼事,很多東西不是想改變就能改變的。獨木舟說得對,這世上沒有什麼感同身受,針不刺到別人身上,他們就永遠不會知道有多痛。
  • 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抑鬱症患者?心理學家:請注意這五個細節
    當代人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患上了焦慮症或者抑鬱症的人也越來越多。 但「抑鬱症」這個詞,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遭到很多人的詬病。 一旦有人說自己患有抑鬱症,必定有人會跳出來說:「得了抑鬱症很了不起嗎?」
  • 養狗對抑鬱症患者有用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聽聽一位朋友的故事: 我當初是一位重度抑鬱患者,同時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醫者不自醫,經歷了自殺,經歷了醫生給家屬一份生命危險通知書要求籤字。
  • 為何抑鬱症患者日益增多?三個症狀一出,可能是抑鬱症已找上門了
    其實,患抑鬱症的人還是很多的,全球約有3.4億患者,我國的抑鬱症患者已經超過了2600萬,但只有不到10%的人接受了專業的治療。為什麼越來越來多的人患抑鬱症?現在的人壓力都很大,大多數人是不懂如何去排解這些壓力的,就會導致抑鬱傾向出現。
  • 抑鬱症患者最痛苦是在什麼時刻—烏魯木齊南湖醫院
    有人和車禍後的母親相對凝視;也有人沒有什麼表情,說,「嘴角老彎,心會很累」。這些瞬間被記錄了下來,收錄在攝影師張楠專為抑鬱症患者拍攝的一系列照片裡。照片記錄了抑鬱症患者表現出的各種各樣情緒。張楠把作品起名為《皺起的霧》——他說,起這個名字,是因為情緒如霧氣一般,能感受到它,卻又抓不到。拍攝的想法起源於2017年夏天。
  • 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我想很多人腦海裡幾乎都會同時冒出一個問題,失眠的等同於抑鬱症嗎?詢問過很多專業的人士,他們得出的答案是這樣的。失眠者佔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大部分,但不是所有的都是抑鬱症患者。有些人失眠只是身體內分泌失調的一種表現。並非所有的失眠都會得抑鬱症,也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會有失眠的表現。
  • 壓死抑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就是你和我
    近日,在我所在的一個抑鬱症患者團體互助群裡看到有一個群友在尋求幫助,她說自己的弟弟想輕生,自從得了抑鬱症之後就覺得自己活著對身邊的人來說是個累贅,死了還能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這些都被一個僅十幾歲的男孩寫在了遺書裡,最後還留下了一個微笑的表情。你能想像的出這是一個十幾歲孩子寫的遺書嗎?你能想像的出這抹微笑背後隱藏著什麼嗎?
  • 是什麼制約抑鬱症患者回歸社會?
    「一高三低」反映抑鬱症現狀  當前,抑鬱症已經成為一個嚴重影響身心健康的疾病,存在發病率高,識別率、就診率、治癒率低的現狀。根據最新流行病學數據顯示,中國抑鬱症就診率為8.7%,就診患者藥物治療率是51.5%。
  • 她們是媽媽,是職場女性,也是抑鬱症患者
    白天,欣蕊是上海徐家匯某CBD寫字樓裡從事金融行業的高級白領,做事雷厲風行,深受全公司人的喜愛,但在沒人的時候,她是一個有5年抑鬱史的抑鬱症患者。據WHO估算,全球有3億多人患有抑鬱症,近80萬人因此而自殺,抑鬱症是全球首要致殘原因,中國就有約5400萬抑鬱患者。而其中國內產後抑鬱發生率為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