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就是抑鬱症嗎?治好了,90%的抑鬱患者都是人才

2021-01-09 歡笑八點檔

#抑鬱症##抑鬱與失眠# #抑鬱故事#

很多人都會有失眠的症狀,有一些更嚴重,長期失眠,嚴重到影響正常的生活。失眠的時間越長,他們就越懷疑自己得了抑鬱症。

他們覺得抑鬱症就一定會失眠,然後就開始焦慮,甚至盲目地尋醫問藥。

真相其實不是這樣的。

失眠就是抑鬱症嗎?

我想很多人腦海裡幾乎都會同時冒出一個問題,失眠的等同於抑鬱症嗎?

詢問過很多專業的人士,他們得出的答案是這樣的。

失眠者佔了其中很重要的一大部分,但不是所有的都是抑鬱症患者。有些人失眠只是身體內分泌失調的一種表現。

並非所有的失眠都會得抑鬱症,也不是所有的抑鬱症都會有失眠的表現。

失眠是絕大多數抑鬱症患者軀體表現特徵之一,那麼怎麼判斷自己有沒抑鬱症狀呢?

抑鬱症有三個核心症狀,第一種症狀為心境低落。第二種是興趣降低,第三種是精力減退。而八個附加症狀為專注的能力降低,自信降低,會有自罪觀念和無價值感。

當這些症狀你基本上都有的話,那你就要特別留意了。

聰明的人更容易得抑鬱症

俗話說天才與瘋子之間只有一線之隔,就看你如何與抑鬱症去做鬥爭。

抑鬱患者治好了,90%以上的都是人才。

郝萬山,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導師,對心血管系統的難治病症和精神抑鬱症等的治療有豐富經驗,還著有《傷寒論》等書。

就連他也說過這麼一些話,他心裡很樂意幫助抑鬱症患者走出陰霾。因為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都是國之棟梁。

郝萬山教授還特別指出哈佛80%以上的學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有的甚至嚴重到不能去上課。

其實越聰明的人,智商越高的人,他們越容易得抑鬱症。因為他們熱愛思考,對自已要求又特別高,屬於完美主義者。一旦別人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容易失望。久了,抑鬱症就難免找上他們。

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性格孤僻,對自已要求極其嚴苛,有著完美主義的情結。最後因抑鬱與偏執影響到正常的生活,晚年也一直深受其擾。

憑藉《老人與海》獲得1954年諾貝爾獎的海明威,內心時常經受著劇烈的苦痛與抑鬱帶來的煎熬。小說主人公桑提亞哥在海上與鯊魚搏鬥的經歷與內心活動,正是海明威當時矛盾心態的展示:「你儘可能把他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他」。

抑鬱像一張無形的網,將這位文學巨匠緊緊包裹。最後他自殺身亡。

翁美玲屬於單親家庭,所以很小的時候,經常會受人白眼。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翁美玲患上了抑鬱症,特別是從事演藝生涯後,顯得特別明顯。因此與湯鎮業分手後,內心敏感的她接受不了這樣打擊,又深受抑鬱的折磨,因此自殺身亡。

一代佳人,年紀輕輕就香消玉殞,可惜。

既然抑鬱能帶給人這麼多的傷害,嚴重的會影響到我們正常生活,甚至還有自殺傾向.那麼我們該如何幫助他們呢?

抑鬱症並不可怕,如何積極有效治療是關鍵

鍾南山曾說過,抑鬱症患者50%以上有自殺想法,其中有15%最終以自殺結束生命。

所以他建議抑鬱症的早期防治比後期治療更重要。

如果你總感到焦慮、抑鬱、內疚、自卑、孤獨、挫折、易怒、躁狂?總感到情緒低落,苦惱憂傷或者興致索然?或者你心中常盤踞著悲觀絕望,痛苦難熬,度日如年、生不如死的感覺?又或者你發現自己習慣逃避,你有嚴重完美主義傾向,常不滿意自己?

這個時候,你就要特別注意了。

我們現實中很多人的情況是這樣的,他們對抑鬱症認識不夠,很容易忽視它,我們來看一組數據。

我國抑鬱症患者達9500萬人。每年有28萬人自殺,大部分診斷為抑鬱症,而抑鬱症的就醫率不足10%。

既然就醫率如此低,抑鬱症不治任由發展的話又如此嚴重,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當然中度及重度的抑鬱者一般都建議系統的治療,西方的醫師還會建議你再購買一本這樣的書。

輕度的抑鬱者,如果希望情況有好轉,他們更需要看看這樣的一本書。

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呢?沒錯,它的名字就叫《伯恩斯新情緒療法》。本書在治療重度抑鬱症方面,帶給患者的療效不輸於抗抑鬱藥物,且無副作用。

這是一本可用來自檢抑鬱程度並自救的指南型心理治療書,是西方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學家最常「開藥方」給抑鬱症患者的書籍。

全球暢銷愈500萬冊,超過20國文字出版,持續暢銷30年。它是大眾抗抑鬱症自我康復權威讀物,還是西方一些國家30年來最有效的非藥物療法抗抑鬱權威讀物!

作者戴維·伯恩斯是史丹福大學醫學博士,著名心理學家、世界主流認知療法最重要的發展者之一。曾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完成精神治療訓練,現為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與行為科學臨床教授,獲獎無數。他還因此書榮獲心理學會最高獎—貝內特獎。

研究發現,500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在1000本自助書籍中挑選最有用的書,本書榮登第1名。

這是此書的部分目錄:

3分鐘完成「伯恩斯抑鬱狀況調查表」,測定你的情緒狀況

4周左右的閱讀和練習自我康復體系,讓抑鬱不再降臨

22個簡單有效的原則、技巧,克服人生低谷

30種臨床驗證的抗抑鬱藥物使用完全指南

70%有效治癒率、3年不復發,讓抑鬱症徹底遠離

據調查4周內讀完本書的患者中,有70%的人不再符合重性抑鬱症發作的標準。這意味著他們康復了。而且,在長達3年的跟蹤調查中,證明72%的患者擺脫了重度抑鬱症,70%的患者在這3年裡沒有尋求或接受任何進一步的心理治療,也沒有服用任何藥物。

可以說,本書是目前對付抑鬱症最有效的康復書。

相關焦點

  • 智商越高的人越容易得抑鬱症?其實治好了,他們就是人才
    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博士導師郝萬山教授也說過,有抑鬱症的人,治好了,一般都是人才。普通人基本上很少會有抑鬱的症狀。而且他還特別指出哈佛大學80%的學生有過抑鬱症或者抑鬱的情結,有些嚴重到不能去上課。而我們認識的名人中,愛因斯坦、梵谷、牛頓、海明威、海子、三毛、張國榮、翁美玲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鬱。
  • 抑鬱症焦慮症嚴重失眠怎麼辦 產後焦慮症整夜失眠自愈
    抑鬱症焦慮症嚴重失眠怎麼辦①心氣不足症狀:多夢易驚,失眠,神疲睏倦,短氣,或喜悲善哭,精神恍惚,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治法:養血益氣,寧心安神。選方:參香散加減。②心血不足症狀: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多夢易驚,健忘頭昏,面色不華,舌淡,脈細。治法:養血安神。選方:四物湯合茸砂丹加減。藥物:熟地、當歸、白芍、川芎各12g,鹿茸、硃砂各6g,炒棗仁18g。③心陰不足症狀:心悸怔忡,失眠多夢,五心煩熱,咽幹舌燥,舌紅少津,脈細數。治法:養陰補心安神。
  • 《2020抑鬱症患者群體調查報告》——抑鬱研究所
    此次調查的患者裡,僅有15%的患者在確診前能獲得專業的支持和幫助,超過六成的患者是通過網上的測試、問答、網友分享獲取疾病知識。抑鬱症是一種個體差異性較大的疾病,每個患者都有可能出現不同的症狀,如失眠、緊張焦慮、腸胃不適等。且確診需要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結合心理量表和生物檢測進行診斷。
  • 抑鬱的人常有的十種表現,你了解抑鬱症嗎?
    在其他情況中,患者會非常憎恨自己,他們寧願不與人接觸,嚴重的抑鬱症患者可能會好幾周都不出門。03衛生很差抑鬱會耗盡你所有的精力,起床、刷牙、洗頭,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更加不在考慮範圍內,沒有抑鬱症的人可能覺得這種行為是懶,但事實是,洗澡或換上乾淨的衣服有時疲憊又痛苦。
  • 一名抑鬱症患者,寫給抑鬱症患者的6句話
    文/老K抑鬱症有多痛苦,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知道,最近看到一個帖子是一位重度抑鬱症患者寫給其他病友的五句話,每句話都非常真誠,而且還很勵志。希望分享給大家可以讓深處抑鬱的人有所啟發:不要把抑鬱症當作病來看待很多人感覺抑鬱症是一種很難受的問題,但殊不知抑鬱症雖然是疾病,可如果你以疾病態度來對待它。
  • 抑鬱症患者「殺人事件」
    這些事件引發了人們的廣泛探討:有抑鬱症的人怎麼會殺人呢?抑鬱症一般不都是自殺嗎?究竟是兩人結仇已久,還是抑鬱症殺人,我們都無從得知。 不過,抑鬱症患者的確具有一定攻擊行為。 抑鬱症患者的攻擊行為主要指的是對自我或者他人、他物身體上或者心理上,通過言語、行為或者情感等方式進行攻擊或者傷害,並造成非本人意願的具有很大傷害性的結果,一般分為兩種形式:指向內(自我)和指向外(他人,他事以及他物)。
  • 總是莫名其妙想哭、想生氣,是抑鬱症前兆嗎?抑鬱患者的7大共性
    一旦這種物質的不平衡,便會在我們的情緒調節方面產生問題,你就常常會感覺情緒低下,總是想努力地調整過來,但就是調不過來。如果情緒調整半個月都沒有達到很好的效果,就說明你可能患上了抑鬱症。所以,抑鬱症不是單純的心理疾病,它也是一種生理疾病!
  • 為什麼你明明患有抑鬱症,就是不願意去治療?
    壓根不知道自己患有抑鬱症 現實生活中,確實有很多患者,其實已經抑鬱的很嚴重了,確不知道自己患了抑鬱症,只是覺得就是心情不好,感覺很痛苦......在這裡,小編給大家科普下抑鬱症的症狀。
  • 抑鬱了就是患抑鬱症了?符合這3個,是抑鬱症無疑
    「我抑鬱了」,很多人在遇到挫折或者是心情不好的時候,習慣說這麼一句話,以為抑鬱了就是患抑鬱症了?抑鬱了就是患抑鬱症了麼?從醫學的角度來講,抑鬱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精神類疾病,患者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情緒低落,且會因為身體和精神的變化,出現過激或幻覺,所以二者並不一樣。
  • 壓死抑鬱症患者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就是你和我
    近日,在我所在的一個抑鬱症患者團體互助群裡看到有一個群友在尋求幫助,她說自己的弟弟想輕生,自從得了抑鬱症之後就覺得自己活著對身邊的人來說是個累贅,死了還能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這些都被一個僅十幾歲的男孩寫在了遺書裡,最後還留下了一個微笑的表情。你能想像的出這是一個十幾歲孩子寫的遺書嗎?你能想像的出這抹微笑背後隱藏著什麼嗎?
  • 為何抑鬱症患者日益增多?三個症狀一出,可能是抑鬱症已找上門了
    最近關於抑鬱症的新聞越來越多,「母親產後抑鬱帶著兒子跳河了」「某某名人抑鬱症去世」等等,它好像也只是存在這些新聞中,生活中我們並沒有真正的見過幾個抑鬱症患者。其實,很多人抑鬱了,而不自知,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 你害怕抑鬱症患者傷人嗎?或許最該恐懼的不是你……
    」嗎? 最令人難過的是,當我問醫生原因時,他全程眼神躲躲閃閃,以『身體狀況』為措辭,絕口不提『精神問題』等字眼,但全身的每一個毛孔都在說『因為你精神有問題』。「 一位曾經診斷為抑鬱症的患者在回憶自己的就診經歷時這樣說道。
  • 有關抑鬱症患者的11件事情!
    抑鬱症患者內心的煎熬是別人體會不了的。內心渴望的是什麼連自己都不清楚…我們的抑鬱不想被其他人知道所以大部分時間選擇用假笑掩蓋,實在撐不住了臉色難看或者想哭,卻又找了其他的藉口掩蓋過去。有同樣的經歷 放鬆心情 做點別的或者出去走走 養好身體 該來的總會來的。每天都在渾渾噩噩地昏沉者,每天也在清晰地感受自己的痛苦,抑鬱焦慮嚴重到自己都快崩潰了也要裝作開心裝作開朗地面對家人和朋友,很想要去死又不捨得拋下家人和愛人讓他們替我承受苦難。我只能說20歲的我,真的活得很累吧。很感謝。我想去跑步。也許得了抑鬱症也是挺幸福的一件事。
  • 抑鬱症患者背後的「燃燈人」
    毛愛珍創立了全國首個普及抑鬱症知識相關的基金會。那一天兒子來到夢裡緊緊抱住她,似乎在感謝她做的一切。尚於博去世後,媽媽才發現兒子擁有另一條不為人知的時間線。2011年7月中旬,新戲殺青的尚於博帶父母到歐洲旅行。在瑞士爬山時,尚於博在前面唱著歌,轉身看著幸福的父母,歪頭開玩笑,「我有那麼好嗎?」
  • 我的狗子竟然治好了我的抑鬱症!
    抑鬱症在如今這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已經不再是個稀奇的病症了,生活、工作的壓力壓的許多人都難以喘過氣來,許多人因為難以承受這種痛苦而選擇自殺,但也有許多人在外在的幫助下慢慢走出了陰霾,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個外力竟然是一隻狗。
  • 隱疾|抑鬱_澎湃研究所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對抑鬱症認識提高後,雙相情感障礙抑鬱發作,又容易被誤診為單相抑鬱發作,就是平常所說的抑鬱症。雙相情感障礙是指發病以來,既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又有抑鬱發作的一種心境障礙。它和抑鬱症雖然都屬於心境障礙,但在治療原則上顯著不同。
  • 抑鬱症等四大心理疾病是現代都市人的殺手
    能經常保持樂觀態度、情緒愉快對身體健康十分有利,相反,心情不佳時產生的悲傷、抑鬱、焦慮、恐懼、憤怒、暴躁等不良情緒都可能成為疾病的誘因,給身心健康帶來損毀。失眠症、焦慮症、強迫症、抑鬱症、精神障礙等這些疾病就是長期不良情緒的產物,它們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和巨大的精神痛苦。
  • 貓咪搬家後患上抑鬱症,主人想盡辦法才把貓咪的抑鬱症治好
    你知道嗎?貓也會抑鬱,在多數人眼裡,貓咪是活潑、可愛、高傲的,也許有人會覺得貓咪是不會得抑鬱症的,但其實貓咪也是會抑鬱的。貓咪作為一種有思想、有情感的動物,它像人一樣有著豐富的情感,有著自己的喜怒哀樂,自然也是會抑鬱的。
  • 一個抑鬱症患者的自述
    我又特別執著地要解決問題,看了各種各樣的醫生,什麼藥、什麼檢查都試了,連胃鏡都查了,還是沒查出什麼毛病來。  到了元旦、春節,我發現自己性功能出現衰退。其實,病態從這時就顯露了。  春節期間,我開始嗜睡,情緒低落、消沉。傍晚五六點就上床睡覺,睡到早上10點多醒來一會兒,又接著睡。  咳嗽拖到2月中旬才治好。
  • 患上抑鬱症,是否代表人生被判了死刑?
    我和我同行聊了之後,找到一則這樣的消息,StrongMinds官網首頁數據顯示:治療了55000名抑鬱症患者,目前正在進行的5717名,擁有524名訓練有素的同伴協助者(抑鬱康復者),87%的患者治療結束時無抑鬱,75%治療6個月後無抑鬱,失業減少67%,StrongMinds的目標:到2025年治療200萬名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