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也能決定性別?科學家發現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

2020-12-05 科學邊界

學過高中生物的人都知道,人類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通常為XY、XX組合分別代表男女。如果告訴你很多生物的性別並不是由染色體決定,而是由不同的環境決定,你會感到震驚麼?環境如何決定性別?科學家還真發現了這個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

科學家研究對象是一種水中常見的微小生物,研究發現在特定的環境刺激下名為「Brill」的基因被激活,該生物的幼體會集體轉變成雄性!事實上很多生物如蛙、烏龜、蜜蜂、鱷魚還有一些植物,在溫度、光照、營養等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下,均會發生雌雄性別轉化!該研究首次發現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相關論文發表在《PLoS Genetics》上。

我們看看這些匪夷所思的生物吧:

神奇的生物

1、烏龜,以黃喉擬水龜為例,29℃對這種龜來說是一個神奇的門檻,高於29℃孵化出的龜大部分為雌性,低於這個溫度孵化出的龜大部分為雄性!

2、某些蛙類同人類一樣具有分別為XX、XY的性染色體,如果蝌蚪在30℃發育,會全部發育成雄蛙!與性染色體組成無關。如果蝌蚪在20℃發育,則雌雄比例約1:1。

溫度、光照、營養等外界環境條件能夠引起雌雄性別轉化的事實表明,性別的形態特徵是基因型和環境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對我們人類來說,不也存在天然的女漢子和偽娘麼?目前認為主要是雌雄激素分泌異常的結果,或許今後對人類基因組的研究會發現同這些動物一樣由於胚胎發育期受到異常環境刺激導致相關基因異常表達?再開腦洞沒準兒未來不用考慮挑選XY染色體,而利用外界環境控制生男生女?不過,科學家認為外界環境只能影響性別的形態特徵而不能改變性染色體組成。

相關焦點

  • 環境溫度決定寶寶性別?科學家已發現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在2018年,他們就發現,對於紅耳龜來說,溫度是通過影響表觀遺傳因子,而後調控了Dmrt1等負責性別的基因,最終決定了性別。 這裡的表觀遺傳因子不同於普通的DNA,它可以隨環境因素的變化動態更改。「就像一種生長在水中的植物,所有葉子的DNA完全一樣,但表型卻不相同。
  • 科學網—科學家發現蚊子性別基因
    有望將雌蚊變為雄蚊從而控制疾病傳播   埃及伊蚊
  • 科學網—環境溫度如何影響幼崽性別
    可對有些動物來說並非如此,比如,紅耳龜產蛋的環境溫度才是決定龜蛋中幼崽雌雄的重要因素;一隻生活在群體中的、個頭較大的雄性小丑魚,甚至會因為「首領雌魚」的死亡而轉性為雌,成為新一屆首領。 這種由溫度、社會壓力等環境因素決定動物性別的有趣生命現象,常見於爬行動物和魚類,而其背後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
  • 全球氣候變暖會改變性別嗎?
    這就把科學家搞懵了。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目前的氣候變暖與它們之前的經歷在多大程度上不同?我們需要為它們的生存擔憂嗎?這些問題亟待科學家們去回答。有些物種環境溫度「一決雌雄」為什麼氣候變暖會造成動物的性別失衡呢?對於許多動物,性別是由遺傳自父母的性染色體決定的。
  • 限制性別!科學家培育「終結者肉牛」,基因編輯控制性別或成現實
    在哺乳動物身上,這個基因單獨就可以決定動物生理上是否為雄性。正如你所料,它通常位於Y染色體上。有時候,該基因會自然地跳到X染色體上。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在人類身上。 1992年,國際奧委會開始對女運動員進行SRY檢測,在5000多名女性中發現約13例SRY攜帶者。不過後來,這種強制的性別檢測被取消了,因為檢測的手段是侵入性的,並且存在潛在的不公平。
  • 神奇的動物性別決定機制,不僅僅是「X」、「Y」
    而動物世界的性別決定充滿了別樣的神奇。我們先簡單梳理下動物性別決定的幾種大致機制,再來聊聊最近下新發現。有人指出雌雄異體魚類的性別決定包含多個基因,當決定雄性的基因總量超過決定雌性基因的總量時,合子將是雄性,反之亦然,大開眼界吧?劍尾魚和多種羅非魚就屬於這種性別決定類型。
  • 中美科學家揭秘紅耳龜溫度依賴型性別決定機制
    今天,發表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的pSTAT3通過抑制Kdm6b調控溫度依賴型性別決定論文,揭示了相關基因機制秘密。該文章封面。(嫻華 孫偉 供圖)葛楚天教授和美國杜克大學Blanche Capel教授、Ceri Weber博士一起進行科研討論。
  • 環境選擇壓力或影響性別比例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王瑞武和雲南大學教授李耀堂、博士研究生王亞強等合作,發現環境選擇壓力增加可能導致物種性別失調。
  • 重大發現 科學家發現生物性別開關 雌雄轉換如此簡單
    眾所周知,變性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只能通過手術改變,但是近來有科學家在研究過程中驚愕發現一個基因竟然決定了一個生物的性別!這讓人匪夷所思。科學家稱,在生物體內,辛勤工作(會編碼蛋白)的DNA其實只佔總DNA數量的2%,剩下的98%基本沒啥作用,一直以來專家們致力於研究這98%的DNA的實際作用,但是很可惜,他們並沒有發現這些DNA的工作目的,因此這些DNA歸屬於某種基因,就是所謂的「垃圾基因」。不過這並不是說這些DNA毫無用處,只是暫時未發現他們的實際作用,它們必然有存在的道理。
  • 世界真奇妙:烏龜胚胎竟可能「自主」決定自己性別?
    很多卵生的爬行動物有一種神奇的特性——孵化環境的溫度,可以決定後代的性別。區區幾度的變化,就往往能夠決定這些動物後代是雄性還是雌性。
  • 重視性別文化對環境態度的影響
    近半個世紀以來,國內外環境社會學家利用不同的測量工具,基於跨時間、跨地域和跨人群的調查數據,得出了一個較為可靠的結論:環境態度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與男性相比,女性展現了對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更多的關注和支持。研究者們將這一發現概括為環境態度的「性別假設」。「性別假設」從經驗研究角度確認了性別與環境態度之間的相關性。
  • 這種魚10天就能變性,科學家嘗試研究人類的可能性,發現基因限制
    在研究這個問題的時候,科學家們還拋出了另一些問題——鑑於魚類與哺乳動物共享決定性別的基因,對這一點的理解是否能為人類和其他動物的性行為提供新的視角?簡單來說就是,人類和其他動物是否也可以自然地轉變性別?首先,科學家們在研究藍頭瀨魚是如何改變性別時,發現引發藍頭瀨魚和其他一些物種性別變化的誘因是群體性的。當雄魚被移走時,最大的雌魚立即感覺到它的不在,並在同一天採取完全的雄性繁殖行為。
  • 鱷魚性別聽天(溫度)由命?揭秘動物界奇葩神秘性別決定方式
    基因型性別決定,顧名思義,是受到基因所控制的性別決定方式。近年來,人們在人類第 9 號 染色體末端區發現DMRT1 和 DMRT2 基因,在雌性中無表達,在雄性胚胎中專一性表達,並參與了 雄性的性別決定過程,該基因的缺失會發生性反轉現象。還有其他一些特殊常染色體基因也與性別有關,推測它們可能是性別決定基因。
  • 鳥類的性別由何決定?其決定方式被稱為「基因劑量」
    王雷 編譯近日,澳大利亞一對4歲的小姐弟,被確認為全球第二對半同卵雙胞胎,也是史上第一對在母體內便發現的半同卵雙胞胎。雙胞胎按形成過程,可分為同卵雙生、異卵雙生和半同卵雙生,其中,半同卵雙胞胎非常罕見,迄今為止只有兩例報導。眾所周知,人類的性別是由性染色體決定的,因此,攜帶性染色體的精子便決定了胚胎的性別。那麼,鳥類的性別由何決定呢?
  • 【中國科學報】環境選擇壓力或影響性別比例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王瑞武和雲南大學教授李耀堂 、博士研究生王亞強等合作,發現環境選擇壓力增加可能導致物種性別失調。該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據王瑞武介紹,自然界大多數物種的性別比例是1:1,少數物種在進化過程出現偏雌或偏雄的性別比例。
  • 烏龜性別由孵化環境的溫度決定?人工孵化大有學問!
    烏龜性別由孵化環境的溫度決定?人工孵化大有學問!大家都知道人的性別是由染色體X和Y來決定,而變溫動物中大多數都是通過環境溫度來決定性別的。根據研究表明,龜蛋在孵化過程中溫度起著重要的作用,溫度的高低影響胚胎的發育、孵化期的長短、稚龜的性別。所以烏龜的性別決定方式屬於環境決定型(溫度決定),即烏龜的性別決定因素最重要的是孵化溫度。在攝氏22~33℃範圍內,溫度越高,胚胎發育愈快,孵化的時間愈短;反之,溫度偏低時,胚胎發育較慢,孵化的時間愈長。
  • 一種生物,七種性別?
    四膜蟲也是生物學的模式動物,曾在營養和藥物研究中表現不凡,是分子生物學的大功臣之一,它先後幫助過幾位科學家摘取了諾貝爾獎的桂冠。實驗動物們是沒有隱私的,四膜蟲也是一樣。而作為一種模式動物,四膜蟲的方方面面都更受到科學家的關注,於是四膜蟲的的「婚戀」行為就暴露在了科學家的目光之下,看得這個仔細呀,竟然發現了四膜蟲有7種性別。
  • 烏龜的性別由卵化溫度決定?卵生的動物都是嗎?其實沒那麼簡單
    眾所周知,我們人類的性別在精子和卵子結合的一瞬間就已經確定了,在往後的發育由於性染色體上性別決定基因的活動,胚胎的發育會出現雌雄的性別差異,這種性別決定方式我們稱為遺傳依賴型性別決定(GSD,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但是在神奇的大自然中,生物為了適應環境和種群的可持續發展,會選擇對自身更加有利的方式決定性別,我們的龜寶就是一種這麼機智的動物。
  • 海龜受地球氣候的改變,已在悄然發生這樣的變化,難以確定的未來
    在研究人員對地球氣候變化產生的影響進行了解的過程中,就發現了地球溫度不斷上升,或許會導致全球海龜群體的滅亡。因為地球溫度的上升,會導致這些生物產卵的沙灘溫度上升,在這種溫度上升的情況下,就會導致越來越多的雌性出生。因為這些生物的後代性別並不是由生物染色體來決定的,而是跟隨著它們在沙灘上的環境而改變了。
  • 我國科學家在Science期刊上發文,揭示孵育溫度決定爬行動物性別的...
    對於那些想要影響寶寶性別的人來說,迷信和民間智慧提供大量建議---從吃什麼到何時進行愛愛,不過這些建議的有效性即便在最好的情況下是值得懷疑的。但是有科學證據證實一些動物能夠具有這種技能:在海龜和其他的爬行動物中,它們的卵經孵化後產生雄性後代還是雌性後代取決於它所在的巢穴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