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選擇壓力或影響性別比例

2020-11-23 科學網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王瑞武和雲南大學教授李耀堂、博士研究生王亞強等合作,發現環境選擇壓力增加可能導致物種性別失調。該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

 

據王瑞武介紹,自然界大多數物種的性別比例是1:1,少數物種在進化過程出現偏雌或偏雄的性別比例。但傳統理論難以解釋相同環境下為何有些物種出現偏雌性比,而有些物種偏雄性,以及同一物種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環境條件會出現不同性別比例的問題。

 

「為研究何種機制或原因決定、影響一個物種的性別比例,我們將經濟學中的彈性理論引入進化生物學。」王瑞武說,通過理論模型發現,生態學著名的「多生少管」和「優生優育」繁殖策略,本質就是資源變化對幼崽存活率影響大小不同所致。

 

同時,該模型還發現資源變化對幼崽存活率影響大小與環境選擇壓力都會影響性別比例的演化。選擇優生優育繁殖策略的個體或物種,如老虎、人類等,環境選擇壓力的增大將會導致其後代雌性比例增大。而選擇多生少管這樣粗放繁殖策略的個體或物種,如老鼠、蚊子等多數昆蟲,環境選擇壓力的增大將會導致其後代雄性比例增大。

 

如果資源變化對幼崽存活率影響不大或沒影響,環境選擇壓力的增大,將不會改變其後代性別比例。性別比例的改變可能是由個體的激素或荷爾蒙水平變化所致。

 

該理論模型有效解釋為何有些物種出現偏雌性,而有些物種卻是偏雄性的性別比例,並解釋了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物種在局部範圍內出現的性別失調現象。(來源:中國科學報 張雯雯)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環境選擇壓力或影響性別比例
    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王瑞武和雲南大學教授李耀堂 、博士研究生王亞強等合作,發現環境選擇壓力增加可能導致物種性別失調。該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上。據王瑞武介紹,自然界大多數物種的性別比例是1:1,少數物種在進化過程出現偏雌或偏雄的性別比例。
  • 重視性別文化對環境態度的影響
    總之,與其他議題相比,環境議題獲得了女性更多的關注。學者們也注意到了性別與環境議題之間的特殊關係。興起於20世紀70年代的生態女性主義思潮認為,工業化以來的社會生產以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為主要特徵,伴隨經濟發展而來的環境質量衰退反過來給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同時,工業生產所需要的現代社會分工體系使環境衰退的影響在性別之間產生差異。
  • 科學網—環境溫度如何影響幼崽性別
  • 環境也能決定性別?科學家發現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
    學過高中生物的人都知道,人類的性別由性染色體決定,通常為XY、XX組合分別代表男女。如果告訴你很多生物的性別並不是由染色體決定,而是由不同的環境決定,你會感到震驚麼?環境如何決定性別?科學家還真發現了這個受環境控制能夠改變性別的基因!
  • 哪些因素影響寶寶性別?
    為了找出人類寶寶的性別與環境溫度的關係,德國研究人員則是針對1946-1995年間的出生記錄進行追蹤,並且對過去的研究早就發現,小老鼠和小蝙蝠的性別、出生時間、與環境溫度有相當密切的關連性。為了找出人類寶寶的性別與環境溫度的關係,德國研究人員則是針對1946-1995年間的出生記錄進行追蹤,並且對照當地的溫度變化。
  • 孵化溫度影響龜的性別 石金錢公龜佔比不到一成?
    溫度偏高或偏低,會造成雌雄性別差異變化,偏高,雌性居多;偏低,雄性居多。但在這個控溫的過程中,最大一個難題就是雌雄性別抗溫線的把控。因為決定雌雄的抗溫線是在孵化過程中的某一時間段出現,只有那麼一天或者兩天的時間出現雌雄分解溫度。不同種類的龜所承受的抗溫線也是不同的,這個溫度點影響很大,哪怕就差0.5攝氏度,也足以影響雌雄性別。
  • 備孕期哪些因素決定著胎兒的性別
    備孕期哪些因素決定著胎兒的性別?備孕期間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胎兒的性別,那麼什麼情況下容易生女孩兒,什麼情況下容易生男孩兒?這是很多備孕夫妻關心的問題。下面我們來看看母嬰專家的介紹:年齡因素男性的精子數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減少,所以生女孩的機率特別高,這是已被證明的事實。
  • 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衡 我們該怎麼辦?
    據統計,在2018年內,同江市新生人口的男女性別比較往年大幅飆升,達到了116.9∶100(男:女,下同)。這個數字遠遠超出了107∶100這一正常值的上限,令人不由得感到觸目驚心。對此,統計部門深切認識到了同江市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問題的嚴峻性,並為此提出了「堅持男女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的重要建議。
  • 雌性動物也有「陰莖」:性選擇壓力下的交配策略
    但是,自然界中不同性別的角色是如何確定的?為什麼雄性通常都要通過競爭才能接近雌性?研究者認為,這些問題的答案就在於所謂的「貝特曼原理」(Bateman principle)。該原理指出,對於在後代身上投資更少的性別,性選擇的作用更加強烈。
  • 你所不知道的環境挑戰在中國 為何性別如此重要?
    值此《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籤署一周年之際——12月12日,由珀萊雅助資、聯合國婦女署駐華辦事處開展「探究氣候變化、災害、貧困與性別在中國是如何互相作用的」項目研究成果——《中國社會性別視角的氣候變化脆弱性研究》報告在北京聯合國大樓正式發布。該研究報告指出,男性和女性在面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時,所受到的影響各不相同。
  • 《刺客信條:英靈殿》中戀愛選擇不會受性別影響
    在AC系列最新作《刺客信條:英靈殿》中,玩家可以在遊戲中的任何時候改變主角艾沃爾的性別。但在涉及到戀愛關係時,育碧表示,艾沃爾的性別不會限制或改變任何可用的戀愛選擇,大家會在遊戲的成品中看到。在今日(7月14日)的IGN新聞直播節目中,育碧交流專員Youssef Maguid表示:「遊戲中艾沃爾可以和很多人談戀愛,不管你的艾沃爾是什麼性別都可以和他們談戀愛。」有選擇性的戀愛關係是在《刺客信條:奧德賽》中首次出現的的,和《刺客信條:英靈殿》一樣,「奧德賽」的戀愛選擇也不受玩家性別的限制。
  • 環境溫度決定寶寶性別?科學家已發現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可對紅耳龜來說,產蛋的溫度環境才是決定龜蛋雌雄的重要因素;一隻生活在群體中的、個頭較大的雄性小丑魚,甚至會因為「首領雌魚」的死亡而轉性為雌,成為新一屆的首領。 這種由溫度、社會壓力等環境因素決定動物性別的有趣生命現象,常見於爬行動物和魚類上,人們一直沒搞清楚其背後的分子機制。
  • 中國人口性別比例失調 2020年或有3000萬光棍漢
    中新網3月7日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科研所研究員、全國政協委員李偉雄日前對媒體指出,中國人口出生性別日益失調,對全國建設小康社會構成了嚴重威脅。  「10多年後,中國將有數千萬光棍漢找不到老婆。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他說。  而中國計生辦常務副會長楊魁孚委員也為同樣的問題擔憂。
  • 範瑋琪雙胞胎性別曝光 盤點胎兒性別鑑定招數
    範瑋琪和陳建州結婚3年終於造人成功懷上雙胞胎,肚中胎兒的性別始終是個謎,不過這個秘密卻意外被好友劉韋彤洩漏。但那些胎兒性別鑑定都靠譜嗎?4.早上害喜生女孩事實真相:針對5900位因為懷孕初期嚴重害喜而入院的孕婦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孕婦生下女寶寶的比例是56%、男寶寶是44%。但是在懷孕中後期嚴重害喜的孕婦來說,其寶寶的性別比例又與正常分配比例相似。
  • 全球氣候變暖會改變性別嗎?
    有些物種環境溫度「一決雌雄」為什麼氣候變暖會造成動物的性別失衡呢?對於許多動物,性別是由遺傳自父母的性染色體決定的。例如,在人類和其他哺乳動物中,大多數雌性擁有兩條X染色體,雄性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對於這些動物,氣候變暖對性別的影響不會太大。
  • 雌激素汙染或可影響魚類種群的性別平衡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北美淡水魚——最小鱂魚(least killifish)進行實驗,研究了雌激素汙染的潛在影響。為了明確雌性魚體內的雌激素(或雄激素)對其後代的影響,Jackson與美國環境保護署合作調查了俄亥俄州西南部的水域,並試圖使用最小鱂魚作為生物模型揭露水質問題。這種胎生鱂魚在當地水域很常見。它們是北美最小的魚類,雌性不到一英寸長,雄性尺寸更是只有一半。Jackson說:「因為個頭夠小,這種鱂魚不需要太多生活空間,一個10加侖的水族箱裡可以裝下60到80條。」
  • 性別影響進化的神奇寶貝們,最後兩個雄性簡直慘!
    然而有些寶可夢的進化會受性別影響,特定的性別可能有專屬的進化型,就讓我來帶大家看一波吧!奇魯莉安奇魯莉安是超能力+妖精屬性的寶可夢,雖然看上去像一位扎雙馬尾的芭蕾舞少女,但是它的雌雄比例卻是1:1,而且形態沒有差異,所以你眼前的少女般的奇魯莉安可能是個正太!雖然奇魯莉安不同性別在外形上沒有差異,但會影響它的進化形態。
  • 【新華網】研究首次發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3影響斑馬魚性別分化
    【新華網】研究首次發現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3影響斑馬魚性別分化 2019-12-10 新華網 譚元斌 【字體:大 中 小】
  • 多變的環境會讓貓壓力大
    隨著貓年齡增加,越大的貓越無法承受這樣的壓力,直到貓的內心平衡被徹底打破。多變環境給貓帶來的壓力動物學家發現,貓非常不善於應對「多變環境」。多變環境一般相對於固化環境而言。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每一隻貓都會竭盡全力將自己生活的環境變為固化環境。在家貓之中,這種情況非常明顯。
  • 近岸環境汙染對海馬種群資源有何影響?
    海馬(攝影:王信)值得注意的是,海馬主要棲息於近岸淺水,特別容易受到區域環境汙染的影響。因此,研究環境汙染物對海馬種群的潛在影響,對於開展海馬資源保護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林強研究員團隊,以海馬為研究對象,系統揭示了海洋近岸環境汙染物對海馬性腺與育兒袋發育影響的分子機制,闡明了海洋環境變化對海洋生物行為、生理與基因層面的綜合作用機理。相關研究近日在線發表於《有害物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