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鱂魚(least killifish)。
加州大學助理教授Latonya Jackson和碩士生Eduardo Pocasangre。
研究中用到的動物模型:最小鱂魚(least killifish)。
近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一種北美淡水魚——最小鱂魚(least killifish)進行實驗,研究了雌激素汙染的潛在影響。
結果發現,在受控的實驗室條件下,5納克/升的雌激素濃度即可減少鱂魚種群的雄性數量及後代數量。而在汙水處理廠附近的溪流中,雌激素濃度高達該實驗濃度的16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於《水生毒理學》雜誌上。
研究中的合成雌激素名為17-炔雌醇,它是口服避孕藥中的一種活性成分,也被用於激素替代療法。研究人員在汙水處理廠附近的溪流中發現了這種物質,其濃度高達60納克/升或以上。
加州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的助理教授Latonya Jackson說:「任何衝進馬桶或放入水槽的東西都會進入供水系統,比如衝進下水道的藥物或是排洩物中的化學物質。所以,接受節育或激素治療的女性在上廁所後,排洩物就會被衝進汙水處理廠,造成附近水系統中雌激素積累。」
為了明確雌性魚體內的雌激素(或雄激素)對其後代的影響,Jackson與美國環境保護署合作調查了俄亥俄州西南部的水域,並試圖使用最小鱂魚作為生物模型揭露水質問題。這種胎生鱂魚在當地水域很常見。它們是北美最小的魚類,雌性不到一英寸長,雄性尺寸更是只有一半。
Jackson說:「因為個頭夠小,這種鱂魚不需要太多生活空間,一個10加侖的水族箱裡可以裝下60到80條。」
在野生環境中, 最小鱂魚的攻擊性不強,許多捕食者以其為食,因此,它們通過提高繁殖力來規避危險——每28天就能繁殖一次。這些特質使最小鱂魚成為最合適的實驗模型。
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是小劑量的雌激素也會對生活在汙水處理廠下遊的野生魚類種群產生重大影響。長期暴露於雌激素將導致魚類種群數量減少,後代增長率下降,還會造成性別比例失衡,使雌性多於雄性。
Jackson表示:「這種影響不僅限於魚類。未能成功去除的激素和其他化學物質會在食物鏈中積累,或是進入我們的飲用水。飲用水並不是可再生資源,因此保持它的清潔非常重要。」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水生毒理學》
期刊編號:0166-445X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10-fish-exposed-estrogen-males.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