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鱘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六問中華鱘
三問:導致中華鱘和其他長江水生動物生存危機的因素有哪些?首先,濫捕濫撈是影響長江水生動物生存的主要因素,形象的說就是「生」遠不夠「吃」的,這也是當前以「四大家魚」為代表的長江野生魚類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的主因。
-
北極熊遭遇生存危機,人類不能止於圍觀
最近幾天,諸如「北極圈現32攝氏度罕見高溫,北極熊生存艱難」的文章風生水起,看了令人同情而又充滿憂慮。 早晨,看到一位女同事在群裡發了一段感言,說的是她一大早花了很長時間仔細看了一遍長篇幅的寫實文章,文中就是介紹氣溫變暖導致北極環境惡化,北極熊遭遇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她說,看了這一切,真的很揪心!我們人類又何嘗不是正在自食其果呢!
-
白鱘已經滅絕,中華鱘和長江鱘還好嗎?
中華鱘和長江鱘的生存現狀,也同樣不容樂觀和白鱘相比,中華鱘的現狀只能說相對比較幸運。20世紀70年代,中華鱘的人工繁育技術就獲得了突破,但是商業捕撈卻一直存在。1983年,國家禁止了對中華鱘的商業捕撈。1984年至今,相關科研院所一直進行著中華鱘的人工放流。1988年,中華鱘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世界地球日,觸漫聯合中華鱘研究所一起護送中華鱘「回家」
4月22日,「2020年長江三峽中華鱘放流活動」在湖北省宜昌市珍稀魚類放流點舉行,現場將1萬尾不同年齡梯隊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據悉,這是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舉辦的第62次中華鱘放流活動日,也是歷年放流子二代中華鱘規模最大的一次。
-
亞洲獵豹遭遇生存危機 伊朗呼籲加強保護
亞洲獵豹遭遇生存危機 伊朗呼籲加強保護 據美聯社10月30日報導,來自亞洲獵豹國家保護中心的項目負者人Rajab Ali Kargar說:「我們上一次在這裡拍到獵豹還是2年前。現在我們並不確定它們是否還在這片區域。」圖為10月10日,伊朗德黑蘭,一隻名叫Dalbar的雌性亞洲獵豹在公園圍欄裡散步。
-
獨家述評丨保護中華鱘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中華鱘知道。一億四千萬年來,地球經歷了什麼?中華鱘知道。中華鱘,蔚藍星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浸和地球變遷,問誰?研究者最愛對話中華鱘。中華鱘的科研價值、生態和社會價值,自然難以估量。今天下午,《上海市中華鱘保護與管理條例(草案)》提交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表決。
-
白暨豚滅絕,中華鱘數量急劇下降!九龍治水,還長江生命一個家!
除了白暨豚,長江裡最大的魚類中華鱘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白鱘自2003年以後,就沒有發現任何個體了。不光是這些珍稀保護動物,就連最常見的四大家魚,在長江裡的數量和規模也大不如前,捕獲量從每年的40萬噸,下降到現在不到10萬噸。
-
葛洲壩下:守護中華鱘繁衍的希望
>去年在葛洲壩下監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後,獲得的野生中華鱘魚卵被送到位於宜昌市夷陵區黃柏河河心島上的中華鱘研究所,姜偉參與了魚卵孵化和研究工作。「2013年至2015年三個年份裡,是我們未監測到野生中華鱘產卵現象,不是沒有監測到野生中華鱘。」姜偉說,「其實在監測到產卵現象的去年,到達葛洲壩下產卵場的中華鱘,和往年的數量差別不大。」也就是說,儘管年年都有中華鱘不遠千萬裡從海裡洄遊到葛洲壩下相遇相戀,但它們的愛情未必都會有結晶。
-
曾與恐龍同期生存,活了14000萬年的「魚王」,如今只剩500尾
中華鱘被稱作「長江魚王」,它們的體重最大可達到1200斤,是長江中最大的魚類,身體的形狀呈紡錘形,是長江中食物鏈頂端的存在,不過,雖然沒有天敵,不過它們卻是非常「挑食」的,它們的食物非常的單一,只喜歡吃一些小型的魚類和蝦類、蜆類。
-
曾與恐龍同期生存,活了14000萬年的「魚王」,如今只剩500尾
中華鱘被稱作「長江魚王」,它們的體重最大可達到1200斤,是長江中最大的魚類,身體的形狀呈紡錘形,是長江中食物鏈頂端的存在,不過,雖然沒有天敵,不過它們卻是非常「挑食」的,它們的食物非常的單一,只喜歡吃一些小型的魚類和蝦類、蜆類。
-
科普|少小離家老大回,你了解中華鱘嗎?
4月2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10000尾大大小小的子二代中華鱘回歸長江懷抱現場浩浩蕩蕩「鱘二代」們坐著「滑梯」遊進了長江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具有重要的科研、生態等價值今天中國水利網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中華鱘少小離家老大回中華鱘是中國獨有的古老魚類,生在長江,長在大海,對家鄉具有本能的歸屬
-
[生死中華鱘]誰殺死了「大魚」?(上)
長江,是中華鱘繁衍、生存的家園,如今,長江生態的好壞更是直接關係到中華鱘的生死存亡。最新數據顯示,野生中華鱘瀕臨滅絕,近一兩年,在長江流域發現的野生中華鱘,只有二十餘尾,並且其自然繁殖已經開始出現年際不連續。於是,野生中華鱘通過人工繁育的親生子——中華鱘子一代,成了中華鱘物種保護的「一線生機」。不過,在全國範圍內,中華鱘子一代的總量也不足一千尾。
-
中國特有的珍稀魚類——中華鱘,祖先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
說起這種魚,大家可能並不熟悉,中華鱘是我國現存最原始的魚類之一,並且是我國特有的,它們的祖先還和恐龍生活在一個時期,足以見得它們的生存時代距離現在有多久遠了,雖然恐龍已經滅絕了,但和它們同時代的中華鱘竟奇蹟般地存活了下來。中華鱘究竟是怎樣神奇的存在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吧!
-
(楚天視點)白(既+魚)豚中華鱘的命運悲歡(組圖)
它們有的是被船舶高速旋轉的螺旋槳打死,有的是被長江上密布的滾鉤、「迷魂陣」等非法漁具殺死,也有遭受水體汙染而病死的。 有專家斷言,在長江中生存了2500萬年的白(既+魚)豚,有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種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豚類動物。 江水滔滔,船舶如織,熙來攘往,雲淡風清。面對奔流不止的江水,科學研究者們焦慮不堪。
-
中華鱘,莫無處可尋
我又一次以這樣一種方式與中華鱘相遇。這是在湖北省藥品監督檢驗院的一間中藥陳列室裡。本是為採訪中藥而來,不想見到中華鱘——一尾罕見的保存如此完好的中華鱘標本。標籤卡上寫著,它是野生長江中華鱘,生存年齡約20年左右,上世紀80年代初意外受傷死亡後,由原湖北省中藥材公司製成標本。
-
中華鱘:連續3年產卵中斷,或將在20年內滅絕?
「水中大熊貓」中華鱘一直以來都是長江物種拯救計劃的重中之重,但從當前的進展來看,野生中華鱘的生存狀況著實令人擔憂。為了拯救中華鱘,我國每年都會舉辦增殖放流活動。2020年4月,長江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一次性放流了1萬尾子二代中華鱘幼魚,這也是自1984年以來的第62次中華鱘魚苗放流活動。
-
27歲「魚爸爸」守護中華鱘引熱議,關於瀕危鱘魚你了解多少
今日,微博上一條「27歲魚爸爸守護7條中華鱘魚」引起熱議,講述了蘇州常熟漁政執法隊27歲的嚴御誠和同事們盡心盡力救護7條中華鱘的事跡。眾所周知,中華鱘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又被稱為「水中大熊貓」,但是目前它們的生存現狀卻不容樂觀,在天然水域更是難覓蹤影。其實,瀕臨滅絕的鱘魚遠遠不止中華鱘一種,關於它們,你又了解多少呢?
-
國鳥國獸遭遇危機?國家鼓勵遊客「追猩」?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讀讀...
2020年4月22日,中華鱘從放流通道滑入長江。 當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的長江珍稀魚類放流點,一萬尾子二代中華鱘放歸長江,對自然環境中的中華鱘物種資源再做補充。 新華社 發國鳥國獸的生存危機美國地域廣袤,野生物種資源豐富,有關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條文也較為完備。
-
中華鱘的保護措施是什麼樣的?
對用於人工繁殖和科學試驗親鱘的捕撈數量和捕撈地點、時間嚴格限制,保護沿江和河口區的幼鱘,擴大中華鱘人工繁殖放流的規模,在長江上遊宜賓市,每年均向長江投放培育中華鱘魚苗,讓中華鱘這一珍稀物種得以長期生存繁衍下去。為了補償葛洲壩工程對中華鱘的不利影響,330工程局成立了宜昌中華鱘研究所。實行全江禁捕和限制科研用魚,將中華鱘的管理納入法制軌道。
-
紐西蘭遭遇乾旱高溫困擾,瀕危「奇異鳥」面臨生存危機!
紐西蘭國鳥「奇異鳥」因當地高溫與乾旱等環境問題,面臨生存危機。(網絡圖片) 紐西蘭近來遭受乾旱與高溫侵擾,而紐西蘭國鳥「奇異鳥」也因環境問題面臨生存危機,破紀錄的高溫讓奇異鳥就像「披著羽毛大衣」在烈日底下生存,奇異鳥保護組織呼籲,必須要保護身為紐西蘭象徵的奇異鳥。 據報導,目前紐西蘭境內的奇異鳥數量正以每年2%的速度往下降,僅剩約6萬8000隻,因當地溫度飆高與土地乾燥,容易使奇異鳥「過熱」而迷失方向,遭受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