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一把刻度模糊的卡尺

2021-01-13 光明網新聞中心

  作者:韓雪松(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項目協調員);趙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保護主任);呂植(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繼全國人大常委會日前發布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後,2月27日,國家林草局表示,將加快調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保護名錄》」)《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三有』名錄》」)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積極擴展保護管理範圍。

  1989年1月發布的保護名錄和2000年8月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2017年修訂為《「三有」名錄》)是我國兩份國家層面的野生動物保護名錄,兩份名錄同各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一起,構成了我國開展野生動物保護的主要依據。

  依照可獲得的中國動物物種名錄,《保護名錄》和《「三有」名錄》共包含了1804種脊椎動物,其中包括哺乳動物215種,鳥類941種,兩棲類262種,爬行類386種。然而,兩份名錄自發布之日至今,僅保護名錄於2003年進行過一次微調,《「三有」名錄》從未見更新。當前,由科學研究的發展和社會經濟活動帶來的保護問題不斷變化,社會各界對於野生動物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的反應日趨敏感和強烈,但在《保護名錄》《「三有」名錄》以及各地方重點保護名錄中存在的諸多不足卻極大地限制了中國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以及公共安全的管理成效。

  目前,名錄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名錄未能按物種實際狀況進行增補。近年來,許多物種因為種種原因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例如鳥類中的白腹鷺和近年來重新發現的賀蘭山鼠兔、伊犁鼠兔等,都尚未被現有名錄囊括;其次,近年來在科學研究、野外調查和公民科學的持續推動下,中國發現了諸如白頰獼猴等許多新的物種,其中大多為我國或區域的特有種,具有較高的科學研究價值,但同樣未能及時被《保護名錄》覆蓋。IUCN紅色名錄涉及到的受脅物種,有229種不在《保護名錄》內。

  ◆在錄物種保護級別未能得到及時有效提升。原被列為「三有」或者國家II級等保護級別較低的野生動物,近年來由於非法捕獵、棲息地喪失等原因導致種群日趨縮減,例如:在《「三有」名錄》當中,有19個物種被IUCN紅色名錄列為極度瀕危(CR),其中包括青頭潛鴨、勺嘴鷸、黃胸鵐等;有江豚、穿山甲、玳瑁等11種《保護名錄》II級保護動物被列為極度瀕危,應當給予更多的保護關注。除此之外,IUCN種群狀況評估是基於物種的全球種群得出,而國內種群狀況可能並不似全球狀況般樂觀——如歐亞水獺、慄斑腹鵐等,也在實際的保護工作當中受到保護級別偏低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名錄未能及時匹配分類學調整,導致在錄物種檢索困難。由於分類學發展導致許多物種的中文名和學名已不同於名錄發布之初,如黑眉錦蛇已調整為黑眉晨蛇;由於名錄發布時所採用的分類系統差異或分類的變化導致查無此種,比如《「三有」名錄》當中的「東北黑兔」,「庫車沙蜥」以及「東疆沙蟒」等;以高級分類階元進行整體保護的對象因分類調整滑出保護範圍,如原《保護名錄》中「鰭足目(所有種)」中的北海狗、北海獅、髯海豹等五種因為調入食肉目而脫離名錄保護。

  ◆對某些對於社會影響較大的關鍵類群並未形成覆蓋;例如,在《保護名錄》及《「三有」名錄》所保護的1804種野生動物當中,我國130餘種蝙蝠和5種旱獺未見有任一種上榜,而這兩個類群正是2003年SARS和2019年的鼠疫及冠狀病毒的主要攜帶者,相應保護依據的缺失使得公共衛生安全面臨較大風險。

  ◆國家級名錄同地方名錄覆蓋重疊,管理混亂;按《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二章第10條規定:「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指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在中國大陸的31個省級行政區當中,除西藏自治區外均相繼發布了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但在總計約1015個省級保護野生動物中,有119種同《保護名錄》物種相重疊,730種同《「三有」名錄》相重疊,重疊物種佔總地方保護物種的83.6%。

  是否列入名錄,將直接影響物種的研究投入、保護政策、管理實踐、執法司法和公眾教育,包括物種保護項目的設置與投入、自然保護區建立或升級、國家公園規劃、重要棲息地劃定、打擊盜獵和非法貿易、相關案件的認定和判罰,以及公眾環境意識和科學普及宣傳。因此,以上提到的幾點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國當前野生動物的保護及管理,並給實際執法過程帶來諸多的不便與困難。

  基於此,除應及時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進行調整、更新與增補以外,為降低執法難度,提高保護成效,建議以《國家保護一般野生動物名錄》取代目前的「三有」動物以及地方重點保護名錄,把之前不在上述名錄內諸如蝙蝠、旱獺等「三無」物種也納入其中,使之與《國家保護重點野生動物名錄》互相補充,將保護的範圍擴大到所有野生動物,形成全面清晰的野生動物保護管理體系。

  受限於分類學的不斷發展以及物種實際受脅情況的不斷變化,一份名錄很難隨時隨地與具體的保護需求進行無縫對接。因此,更為重要的是跳出名錄之外,制定定期的名錄更新程序,加強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執法以及普法的力度,加強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野生動物的非法交易,扭轉社會中「吃野味」的陋習,方能給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和公共衛生安全以最可信賴的保障。

  《光明日報》( 2020年02月29日 11版)

[ 責編:張悅鑫 ]

相關焦點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長江江豚擬升為一級保護,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平均每天13起罪案,野生動物保護難在何處?_有數_澎湃新聞-The Paper
    根據《野保法》,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具有重要生態、科學和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其中,地方重點保護名錄收錄的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外的省市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名單,但各地保護名錄水平參差不齊。地方重點保護名錄保護對象最少者為27種(新疆),最多者達362種(天津),陝西省是出臺地方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最早的省份(1989年),有些省份(如 浙江、安徽、內蒙古、河南)的保護名錄則是近幾年才公布。
  • 《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施行,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共173種
    《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近日修訂完成並公布施行。名錄中,屬我省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包括果子狸、狼、大白鷺等共173種。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戰略資源。保護野生動物,既是維護生態系統平衡的重要基礎,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更是確保國家生物安全的必然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第十條和《山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辦法》第三條,我省對《山西省重點保護名錄》進行了調整。參照國家重點野生動物名錄調整的瀕危性、珍貴性、相似性、預防性、兼容性、關注度等原則,本次調整後,《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共173種。
  • ...獵殺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據了解,《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北京版野保條例表決通過 規定禁食陸生野生動物】北京市人大常委會24日表決通過《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將於2020年6月1日實施。條例規定北京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列入名錄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及以這些動物為原材料製作的食品。條例明確指出,禁止獵捕、獵殺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據了解,《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於2019年8月立項。
  • 「野生動物保護名錄須儘快調整」
    我國第一次野生動物普查是1995年到2000年,現在正進行第二次野生動物普查。英美等國家做得很好,每年統計一次。這種統計除了專家之外,還吸收大量民間力量。比如北美有個繁殖鳥的統計。把全國分為好多單元,一撥人負責一塊兒,這樣效率很高,得出的結果準確。我國目前還沒有這樣做,只是由國家林業局組織,由各省調查,再把數據匯總。但是我們國家專業人員極度不足。光西藏、新疆,調查起來就非常困難。
  • 公布禁食野生動物名錄,依法實施精準保護
    《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草案)》3月26日提交市人大常委會一審。《條例》(草案)提出,北京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動物、列入名錄的水生野生動物以及以這些動物為原材料製作的食品。除了禁食外,禁獵也十分嚴格。條例草案提出,禁止在北京行政區域內獵捕、殺害列入名錄的野生動物以及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其他陸生野生動物。
  • 《浙江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發布
    畫眉「上位」 喜鵲「出宮」  近日,省政府公布《浙江省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包含5大類、77個物種及4個科所有種。記者從市野保站獲悉,黃鼠狼、菜花蛇、野鴨、畫眉等我市較為常見的野生動物,均由省一般保護動物升級為省重點保護動物。這也意味著,我市對這些野生動物的管理會更加嚴格,處罰力度也會相應加大。
  • 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更新
    犰狳將毫無懸念「入圍」全新編制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蔣志剛攝在阿爾泰山野外拍攝到的駝鹿。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科動物。其保護等級將升至一級。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青島百合又名嶗山百合,為多年生單子葉草本植物,原產於山東省,是新增的二級保護物種。麻慄坡兜蘭是新補錄的一級保護物種。
  • 小型獸類不能「缺席」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共同發布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以下簡稱《名錄》)徵求意見稿,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很多瀕危野生動物被收錄進來,令人欣慰。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長江江豚或成一級保護
    猛禽所有種列入保護名錄,重要物種列為一級保護 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
  • 《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收錄173種動物
    新修訂的《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將173種野生動物收錄其中。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等的規定,相關部門根據全省野生動物資源狀況修訂了《山西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布施行。此次修訂中,原《名錄》所列物種全部保留。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範圍大大增加
    原標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受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範圍大大增加織密野生動物保護網(綠色家園)施行30餘年,《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終於迎來首次大幅修訂。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長江江豚等列為一級保護
    長江江豚等列為一級保護。6月1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20年7月19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注意到,這是新版《野生動物保護法》2017年實施以來,兩部門首次對《名錄》進行修訂並公開徵求意見。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調整 主要變化介紹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名錄》)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新修訂的《名錄》有哪些亮點,對更好保護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有怎樣的意義?記者採訪了相關專家。
  • 兩部門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
    中新網6月19日電 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消息,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今日發布通知,就《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公開徵求意見。資料圖:海關查獲的穿山甲鱗片。《野生動物保護法》第七條、第十條規定,國務院林業草原、漁業主管部門分別主管全國陸生、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國家對野生動物實行分類分級保護。國家對珍貴、瀕危的野生動物實行重點保護。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分為一級保護野生動物和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由國務院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科學評估後制定,並根據評估情況確定對名錄進行調整。
  • 《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在即 專家:保護名錄待擴圍,建議禁食野生...
    與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的規定相一致,全面禁止以食用為目的的獵捕、交易、運輸在野外環境自然生長繁殖的陸生野生動物的行為。2018年,湖南破獲特大販賣穿山甲案。 圖片來源:新華社危機:保護名錄亟待擴圍除針對野生動物立法展開討論外,保護名錄擴圍也應提上日程。
  • 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刪除人工養殖梅花鹿
    新京報快訊(記者 王姝)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擬作出調整,養殖技術成熟穩定的一些人工種群,例如人工養殖梅花鹿,擬從名錄中移出。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二審《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草案)》,草案提出了上述內容。
  • 24萬名從業者面臨轉型壓力 野生動物保護名錄亟需調整
    圖片來源:陝西省渭南市林業局  報告還指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等相關名錄調整滯後,不能適應現實需要。現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自1989年1月14日發布以來,系統性整體調整工作遲滯。同時現行「三有」陸生野生動物名錄,即《國家保護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於2000年發布實施,尚未作出調整。
  • 國家重點野生動物保護名錄積塵32年後重啟更新
    繼2月中旬全國人大法工委將《野生動物保護法》(以下簡稱「《野保法》」)列入全國人大2020年立法工作計劃,2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嚴厲打擊非法野生動物交易」之後,《野保法》的重要配套文件《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也終於在6月由國家林草局和農業農村部聯合發布徵求意見稿,有望迎來更新。這將是該名錄在1988年頒布以來的首次顯著調整。
  • 野生動物保護名錄擬更新,東方白鸛穿山甲升至國保一級
    近日一份名為《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生動植物保護司關於徵求國家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調整意見的函》(簡稱《徵求意見函》)在網上流傳,8月8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林草部門相關人士處證實了這份文件的真實性,文件中涉及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簡稱《名錄》)(陸生野生動物部分)修訂稿正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林草部門以及國家林草局系統內部徵求意見,待其他徵求意見環節結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