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勸學詩》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都想勸他們好好讀書,可是往往適得其反,父母越勸,他們就越不想讀。看著孩子天天玩遊戲,不爭氣的樣子,父母都十分難過,幹活也提不起精神。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讀書,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情,但教育孩子還需越早越好。
米醬看過許多高考狀元的故事,他們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愛看書,並且能夠將這個習慣從小堅持到現在。
例如,2013年浙江理科狀元周晨,直言自己看書看得很多,歷史書、散文書等,什麼都看,高考770分考上清華大學;
飽讀詩書的神童孫天昌,小小年紀讀了4000冊書籍,13歲高考以659分考上中國科技大學。
如何讓孩子喜歡上看書?米醬下面分享一個狀元的故事,通過了解她的成長曆程,我們可以從別人的成功中汲取經驗,在別人的曲折人生中領悟真諦!
一、文科女狀元
浙江新昌有一個女孩,名叫求芝蓉,父母是公務員。她一位文靜弱小的姑娘,卻在2007年的高考中,以644分摘得省文科狀元考上北京大學元培學院,攻讀歷史專業。
求芝蓉頃刻間成為省、市、縣媒體聚焦的對象,採訪她的記者絡繹不絕。
從來沒有接受採訪過她,卻能平靜應對,思維敏捷,對答如流。她說:「當時我不敢相信,我覺得能獲得第三名就很滿意了。」
當記者問她在學習上有什麼經驗分享時,她總結說了四點:上課認真聽講,抓住重點,理清思路;及時完成作業;沒有偏課的現象,每門課都很平均;要經常總結、反思和自我調整。
相信許多同學對這四個學習方法都耳熟能詳,卻為什麼學習不好?
米醬認為成功的捷徑很簡單,就看你是否能堅持做好這四點?一個人懦弱無能的表現,就是渴望成功,知道如何做,卻不能肯堅持去做。
哪有那麼多的天賦異稟,一個人沒有堅持,就很難獲得成功;只有堅持學習,在學習中找方法,在學習中解決問題,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求芝蓉就是按照這個學習方法來學習的,最終獲得了狀元考上了北大。
二、輕而易舉的背後,是一個習慣的堅持
父母勸少看書,求芝蓉卻偷著看,小學讀完四大名著。
求芝蓉的父母真是與眾不同,不是加壓,而是經常勸她少看書,讓她有足夠的休息和睡眠時間。
原因求芝蓉看書到了似飢如渴的地步,小學裡就讀完了四大名著。她讀過的課外書已經裝滿了書櫥、連床底下都是書,足足有上千本。
父母怕她看壞了眼睛,經常勸她早點休息。從小就很愛看課外書的她,有時只好偷著看。
求芝蓉一直以來堅持的看書習慣,讓她受益匪淺。看書讓她學到很多人生哲理,增加信心,緩解心情,還能擴大知識面,也能形成一些思維方式。而這些改變最終作用於學習上了,讓她總能輕而易舉地取得好成績。
2011年,求芝蓉獲學士學位,被保送北京大學歷史學系研究生。2018年,她又獲歷史學博士學位,現在為北京大學歷史學系博雅博士後。她通日語、英語、波斯語,主要從事蒙元史、中外關係史研究。
三、如何讓孩子喜歡看書?
從求芝蓉的成長曆程來看,她喜歡看書已經到如饑似渴的地步。此時父母越勸她少看,她反而越要看。
但是,家長如何讓自己孩子喜歡看書?
興趣就是孩子的好老師。父母首先要選擇可以讓孩子喚起閱讀興趣的書籍,可能涉及天文、地理、歷史、文學、音樂、書法、繪畫等等。大多數的狀元都閱讀過四大名著,米醬建議家長們不妨給孩子一套這樣的書。
有人說四大名著晦澀難懂,其實並非如此,恰恰相反,其引人入勝,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更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繼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喜歡的朋友點擊下面連結可以購買:
78塊錢,買不了一件好衣服,卻可以買到一本孩子喜歡的書,一本可能改變孩子未來的書。
研讀四大名著,為孩子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孩子在讀小學,只愛看電視和玩遊戲,對書本根本不感興趣。父母越是叫他看,他越是不喜歡看書,怎麼辦?
其實,每個孩子都不是天生就喜歡看書,求芝蓉也是一樣。
在她3歲的時候,父親說和她一起看書,給她讀四大名著,每次10分鐘為限。她聽到父親這個建議很是高興地答應了。
她果然靜靜地坐下來聽父親給她講故事。但事實上她根本沒有留意看書,而是一直在看著旁邊那個沙漏,10分鐘一到,她便跑出去玩。不過,其父親沒有氣餒,決定多試幾次。
這樣很多次之後,孩子的視線漸漸由沙漏轉移到了故事書上。雖說是10分鐘,但10分鐘之後,因為四大名著故事情節吸引人,她聽得特別人神,便要求延長時間,甚至追問故事中人物後來怎麼樣,但父親堅持「10分鐘」的約定,不肯繼續講下去。
後來,求芝蓉為了早一點知道故事情節,就自己主動閱讀了。
從上面這個例子中,求芝蓉的父親就是用了一種循序漸進的訓練,對孩子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實際上是通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讓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時間內專注於某一對象,時間一久,孩子就形成習慣,同時也提高了孩子的注意力與自制力。
當然,父母要有耐心和恆心,不要試了一兩次之後覺得沒有效果就自動放棄,這樣是十分可惜的。其實培養孩子的耐心的同時,也是考驗父母耐心的時候。輕而易舉的背後,是一個習慣的堅持。
對於求芝蓉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