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從母親家回來,後母抬手就1巴掌,父親: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2021-01-21 傾葉軒

近現代提前有才情的女性,恐怕非張愛玲莫屬,這個被稱為文青「祖師奶奶」的傳奇女性,卻受盡了人間苦楚。

童年悽慘,愛情曲折,晚年悽涼,她的一生,一半像火一樣熱情綻放,一半像雪一樣冰冷寒涼。

01

1920年,張愛玲出生在沒落貴族的家庭,她曾外祖父是晚清重臣李鴻章。雖然家產優厚,但父親張廷重卻是個「遺少」做派。

張廷重雖有滿腹經綸,卻非常懦弱,接受的是新式教育,骨子裡卻還是老做派,賭博、狎妓、抽大煙都沒落下,和愛玲母親離婚後,還染上了毒品。

愛玲母親黃素瓊和父親門戶相當,是個實打實的新式女性,性子潑辣好強。因不滿父親的遺少作風,母親在愛玲4歲時,就和姑姑張茂淵遠赴歐洲,從此掙脫牢籠,改名黃逸梵。

張愛玲骨子裡的倔強和好強,多半受母親和姑姑的影響。

母親走後,父親更加肆無忌憚,姨太太住進家裡來了。家裡人多嘴雜,愛玲漸漸發覺,很多人更喜歡長得好看的弟弟,而不甚喜歡長得一般,又是女孩的自己。

男女不平等的待遇,讓她敏感的內心,生出些許自卑。童年的的張愛玲,便是在這樣紙醉金迷、父母分離、動蕩不安的環境下長大的。

「出名要趁早」,愛玲3歲便識字, 在私塾讀書,7歲便寫了人生第一本小說,接著第二本,8歲時,寫下了類似烏託邦的小說《快樂村》。

父親也對她的才華頗為讚賞。8歲時,父親失業,帶著她和弟弟回到上海,不久母親也回來了,全家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日子。

但很快就被父母爭吵打破,爭吵的原因,除了父親重新撿起不良嗜好的,還因為張愛玲的教育問題。母親堅持給愛玲新式的教育,父親卻堅持讓她讀私塾。

10歲時,在母親的堅持下,愛玲進入了美國教會辦的,黃氏小學插班就讀。母親這才把她的名字由張煐改為張愛玲,取自她英文名Eiling的直譯。

02

母親回國2年後,對父親徹底失望,兩人離了婚。不久,後母孫小姐進了門,這是個精明能幹、不安分的女人,喜歡熱鬧。

為了展示勤儉持家,她帶了滿滿兩箱舊衣服給張愛玲穿,對此敏感的愛玲感覺非常羞恥,她形容一件暗紅色的旗袍「碎牛肉一般的顏色」。

這使她整個中學時期都籠罩在自慚形穢裡,也是張愛玲為什麼,一生都鍾愛華服的原因。

後母從來不是個省心的人,她挑撥父親與張愛玲姐弟的關係,到後來,姐弟兩都被父親不喜。

張愛玲性格因父親的疏遠和母愛的缺失下,而變得越發的孤僻,她用冷眼看著身邊的一切,用孤傲和冷漠來保護自己。

一次,炮聲吵得她無法入睡,請示父親後,就去母親家住了2周。誰知她回來時剛進家門,就被後母跳起來打了一巴掌,原因是走時只跟父親說沒跟她這個母親說,沒把她這個母親放在眼裡。

愛玲憤怒的想還擊,後母一邊往樓上跑,一邊向父親告狀「她打我,她打我。」父親不由分說就把愛玲打了一頓,邊打邊說:「我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她被父親軟禁在樓下空房了,有半年之久,期間得了痢疾。父親卻不允許請醫生,多虧保姆何幹,忙前忙後,她才免於一死。

這次事件,讓張愛玲「恨死了」父親,童年的一點溫情也喪失了。

母親知道她被軟禁後,理智的託人給她帶了句話,意思是如果和自己過,就不會像在張家一樣錦衣玉食了,讓她想清楚再做決定。

在一個隆冬的深夜,愛玲趁巡警換班,逃出了張家的牢籠,奔向了崇拜又神秘的母親。

03

母親並沒有工作,靠變賣遺產生活,張愛玲來了後,生活便捉襟見肘。萬幸母親很重視她的教育,為了她能考上倫敦大學,以一小時5美元的高額價格給她補習。

當時母親給她兩個選擇,要麼讀書,要麼用這些錢穿著打扮,為嫁人做準備。張愛玲深知自己沒有退路,她不想嫁人,只能好好學習。

她的英文堪稱母語,逃到母親家後,還特意把對父親的恨意用英文寫成文章,發表在《大美晚報》上。

張愛玲最終以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考上倫敦大學。恰逢當時歐戰爆發,張愛玲最終還是沒能去倫敦,最終去了香港大學讀中文系。1942年, 因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大學停辦,張愛玲未能畢業。

因為張愛玲的到來,母親的生活受到一些影響,比如和男朋友分居,不能打麻將,不能逛街等。母親雖清高不在乎錢,但日子貧苦讓她多少有些埋怨,這樣敏感的張愛玲,感到更加的卑微和仿徨。

年幼時的悲慘經歷,塑造了張愛玲敏感、孤傲、倔強、悲觀、早熟的性格,不僅影響她筆下的故事,還影響她的愛情觀。

04

張愛玲回國不久,初見比自己大14歲的胡蘭成,就談了5個小時,兩人對文學藝術的見地相仿,不覺生出互相欣賞之意。不得不說胡蘭成是懂張愛玲的,他不僅懂的她的作品,還懂得她這樣的女人對愛情的渴求。

相戀後不久,愛玲知道胡蘭成在南京已經有了一妻一妾,但她並不在乎他有家室,他是什麼人,只在乎這個人懂她愛她。

就如愛玲在照片背後寫下的那句:「見了他,她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她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裡開出花來。」

半年後,胡蘭成拋下一妻一妾和張愛玲低調的結了婚。胡蘭成許她「願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但這段不平等的愛情,也許一開始就註定了悲劇。

胡蘭成先後與護士小周和寡婦範秀美糾纏在一起,同居不夠還結了婚。

張愛玲足夠隱忍,不是不痛,是強裝不在意。這段維持2年多的婚姻,最終以愛玲的一封信告終:

「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時惟以小吉故,不予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了的。」

怕他們生活艱苦,愛玲隨信寄了30萬塊錢,這是他創作的電影劇本《太太萬歲》的稿費。

張愛玲雖然對愛情看得透徹,對人性剖析的一針見血,但終究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那樣的才情和聰慧,卻註定輸給了愛情,讓人唏噓不已。

張愛玲像她筆下的林黛玉,敏感、奮不顧身,敢愛敢恨。雖然她最終選擇離開,但這段感情還是成為了一根刺,成為「華麗睡袍裡的蝨子」,伴隨一生。

05

張愛玲雖孤傲卻自卑、敏感、悲觀,生命早期被家人、愛人所傷,給她一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創傷。

晚年的她變得更加的孤寂,獨自孀居幾十年,患了嚴重的心理疾病,最終在公寓裡去世,一周後才被發現。

她是生活低能者,剛開始和母親生活時,她連蘋果都不會削,不認路,不喜社交,基本的生活都很難自理。

母親嘆息的說:「我寧肯當初不去照顧你的傷寒病,讓你死了,也不願你活的這麼痛苦。」母親對她兩年的培訓,依然不能讓她在待人接物時變得遊刃有餘。

在文學藝術上,她是天才,她的那雙慧眼總是在黑暗裡觀察眾人,有經過妙手暢快淋漓的匯聚於筆端。她出世了卻入不了世,對於生活她只是一個旁觀者。

與父親決裂,誤解母親的「嫌棄」,不借錢給貧苦的弟弟,去世時也沒能留給弟弟一分一毫。除了對胡蘭成慷慨,對照顧她的朋友匯報,對待親人和世人她是冷漠的、涼薄的。

張愛玲曾說:「如果你認識從前的我,你就會原諒現在的我。」涼薄,也許只是她的保護色,卻最終沒能保護自己周全。

追根溯源,張愛玲孤傲清冷、倔強好強又敏感自卑的矛盾性格,和她童年父母分離,新舊撕扯,輾轉流離,有很大的關係。童年的傷痛,她用一生去治癒。

這也造就了她的通透的內心,犀利的文筆,一針見血的剖析,造就了她那麼多讓人纏綿悱惻的作品。她從7歲開始寫小說,直到生命的盡頭一直在寫。

寫作是她的生計,也是她的救贖,在書中的世界裡,她才是那個隨心所欲的自己。

她最懂男人,任何男人在她的作品裡,都原形畢露;她對人性的剖析一針見血,讓細微的展露都無所遁形;她時刻想展示自己的高傲與華袍,卻忍不住告訴人們,裡面有蝨子。

這本《張愛玲傳:才華是女人最大的底氣》,寫出了張愛玲堪稱電視劇的人生故事,與她的作品遙相呼應,懂了張愛玲,更加懂得作品中的痴男怨女。

這套精裝《他們謀生也謀愛》,除了張愛玲還有《林徽因傳》、《楊絳傳》,原價119元,現在只要79元。3位讓人敬佩的女子,看她們是如何成就自己、經營愛情的。

關注@傾葉軒 用感性觀察,用理性思索, 在荒蕪的世界,種植希望的種子~

相關焦點

  • 張愛玲和蕭紅,都曾被父親囚禁並出逃,為何一個光鮮一個落魄?
    據李氏回憶,蕭紅在他們認識的次年1月份回到家,一回家便被家裡囚禁起來。不久後,蕭紅逃離,逃離後的蕭紅隨即與李氏同居。蕭紅的出逃是為了爭取婚姻自由,張愛玲的則不同。在張愛玲還很小的時候,張愛玲的父母就已經協議離婚,張跟著父親過。此後,張愛玲特別害怕會有一個後母,但後母終究還是來了。她之所以被父親軟禁,這位後母可謂是大大地助推了一掌。
  • 作家圈時尚icon張愛玲:出身名門、愛衣成癮,卻感情坎坷
    張愛玲的祖父和祖母在那個新舊交替的年代,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是個典型的遺少型少爺,保留著許多舊時代的思想和習慣,傳統守舊。而她的母親黃逸梵則是新式女性,深受西方文化薰陶,所以張愛玲的成長環境充斥著新舊兩種文化的矛盾衝撞。張愛玲的父親、母親和姑姑在她出生時,家族其實早已開始走下坡路,但因為多年的財富積累,所以家裡依然維持著優越的物質生活水平。
  • 回顧父親滅子案:因兒子不寫作文,父親打死6歲兒子,並將其活埋
    一進門,他父親與爺爺奶奶正圍坐在火爐旁,小波跑到爐子前面,熱了熱涼涼的小手,並拿了一個烤好的洋芋吃。「小波,今天有作業沒」,爸爸問道。「沒有」,小波脫口而出回答道。「撒謊吧!」其他幾個孩子說,「路上你還說作業沒做呢」。小波的撒謊露餡了,這讓其父親很生氣,加之上次他考得極差的分數,瞬間氣便不可一處來。
  • 張愛玲用五句話寫儘自己的一生
    ——《天才夢》 對於張愛玲來說,家或許是「一襲爬滿了蚤子的華麗的袍」。 1920年9月30日,張愛玲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麥根路一幢沒落貴族的府邸。這裡是張愛玲的第一個家。 與張愛玲同時代的作家,沒有誰的家世比她更顯赫。
  • 張愛玲弟弟為何遭家人冷落?英文遺作《雷峰塔》流露情節讓人寒心
    他生於1921年,比張愛玲小1歲。童年時的張子靜很俊俏,因此惹得張愛玲嫉妒弟弟的「美貌」:「我的弟弟長得很美而我一點也不。從小我們家裡誰都惋惜著,因為那樣的小嘴、大眼睛與長睫毛,生在男孩子的臉上,簡直是白糟蹋了。」有一次父親訓斥張子靜,結果張愛玲委屈地哭起來,跑到浴室裡閂上門,說道:「我要報仇。」那時的張愛玲,也有同胞情誼的真摯流露。但隨著年齡增長,張愛玲與家人的關係越來越淡漠。
  • 張扣扣母親被打死獲賠9000 父親提刑事申訴被駁回
    據法制日報8月1日報導,22年前的一場鬥毆中,陝西漢中的張扣扣母親被王家人打死。王家三子王正軍因故意傷害致死被判處有期徒刑七年,共賠償張家9639.3元。 今年農曆新年的前一日,犯罪嫌疑人張扣扣涉嫌將王家父子三人被當眾殺害,釀成了除夕日復仇慘案。
  • 《我的真朋友》:曾店長奇葩父母上線,重男輕女抬手就是一巴掌
    《我的真朋友》中,圍繞著鄧倫和Angelababy的事業線展開的角色當中,曾慧敏曾店長讓人印象深刻,出場就是職場女性的設定也博得無數網友的好感,然而,事業上平步青雲情場卻讓人唏噓,有顏值有能力的曾店長卻被家庭連累,在父親的強迫下,與一位奇葩相親男去相親,不願意與對方談戀愛的曾店長,此後還多次被這位奇葩相親男騷擾。
  • 母親去世30年,父親半夜夢見母親回來了,起床開門一看傻了!
    母親去世30年,父親半夜夢見母親回來了,起床開門一看傻了!現在很多人經常把愛掛在嘴邊,但是新歡和就愛一個接著一個。在以前的社會,他們從來不會說愛你,但是他們卻能堅定的守護一份自己美好的愛情。我這輩子最佩服的就是我的父親了,因為父親對母親的愛,真的是讓我佩服。
  • 張愛玲的弟弟:本該被眷顧,卻遭遇了世上最涼薄的親人
    1.涼薄的父親他的父親張廷重,我們已經知道的很多,從張愛玲的小說中,從各種述說中。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徹頭徹尾的loser,不管在什麼身份上,都是失敗者。在父親的角色上尤其是。張廷重只知道抽大煙,娶姨太太,對張子靜毫不在意。從小到大,看不順心了,還會一巴掌甩給張子靜。
  • 兒子年薪百萬卻不管中風父親:讓他情人伺候,我養他,對不起母親
    原本小磊哥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32年前,剛滿20歲在國企做事的父親,早早地娶了同樣在紡織廠工作的母親。 第二年一位大胖小子呱呱落地:就是我們的主角小磊。 在八歲之前,小磊一家過得簡單又幸福,父親順利提拔為國企中層,母親雖然下崗了,但是也在家人的支持下,在小磊學校門口支了個小攤賣早餐。
  • 張愛玲的小說是在反映著她的人生,華麗的袍子長滿了蚤子
    張愛玲也不例外。她小說中的人物的人物原型多是她的親戚朋友,如《金鎖記》寫的是她表叔家(李鴻章後代)的事,而《花凋》的女主角人物原型是是指她舅舅家的表妹。張愛玲的小說流露出的悲涼感情,也是來緣於她對真實人生的看法。正如她所說「生命是華麗的袍子,上面長滿了蚤子」。
  • 母性的放逐與重構——淺析蕭紅作品與生命中的母親形象
    豆子的父親是木匠,在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死了。母親又過兩年嫁了人。對於母親離開他的印象,他模模糊糊地記得一點兒。母親是跟了那個大鬍子的王木匠走的……母親那天是黃昏時候走的,她好像上街去買東西的一樣,可是從那時就沒有回來過。從以上兩段引文都顯示出母親的角色徹底淡出親生子女的生命,從此隨著另外一個男人展開一段新的家庭生命。蕭紅曾寫道:「鄉村的母親們對於孩子們永遠和對敵人一樣」。
  • 冷暖人生地父親去世後,人走茶涼,兒子和母親相依為命
    冷暖人生:父親去世後,人走茶涼,兒子和母親相依為命數年前,我十歲的時候,父親因為一場意外就去世了,母親悲痛萬分,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壓在她的身上,但是更另她傷心的是:父親去世後的人走茶涼,世故人情。大伯走到母親的身邊說:「弟妹,我今天給你說點事,你看以前大壯蓋房子的時候,用的是我們家的土地,這個親兄弟還得明算帳呢,現在大壯人也走了,這房子理所應當的是不是應該收回來了?」母親顫顫巍巍的從地上站起來,乞求著拉著大伯的衣服。大伯手臂直接甩開,大聲的呵斥道:「起開。」母親哭泣著說道:「表哥,大壯這剛走,我們孤兒寡母的,沒有房子,讓我們住哪啊。」
  • 張茂淵——給張愛玲靈感的特立獨行的女人
    人們知道張茂淵是因為她是張愛玲的姑姑,人們對張茂淵的形象認知源於張愛玲文章的描述。然而,張茂淵不僅在生活中幫助張愛玲,也給了她很多靈感。張愛玲正如張愛玲自己說的那樣,是自己「黏貼」著姑姑的。那麼是怎麼樣的一個人,讓張愛玲願意「黏貼」著呢?
  • 妹妹蜷縮在一堆草裡,兩隻發亮的眼睛,直勾勾盯著母親回來的方向
    兒女再孝順,兒女的家再好,母親覺得自己始終是客人,只有在老屋她才是女主人,她的歸屬感在老屋。第二天,我開著車,和老婆兒子一起送母親回老屋。提前和妹妹通了氣,讓妹妹也回家,就怕母親執拗不回來。到了老家母親說自己想在老屋待會,讓我們去給父親上墳。年年都是如此,上墳回來就一起回城裡。
  • 當現實抬手給你一巴掌的時候你應該和它擊個掌
    收起羨慕別人的目光你自己去努力吧。五月請給所有人滿滿的正能量。曾經輸掉的東西,只要你想,就一定可以再一點一點贏回來!地球是運動的,一個人不會永遠處在倒黴的位置。只要心懷夢想,人生終會漂亮。若要快樂,就要像太陽花一樣:面朝陽光,努力生長,保持本色,不卑不亢。
  • 張愛玲3年搬家180次,表面稱躲蝨子,其實是在躲這個無情的世界
    母愛缺失父親冷漠導致性格孤僻張愛玲出生在上海一戶沒落貴族家庭,張愛玲的父親是家裡的少爺,雖然滿腹經綸但是整天在家花天酒地,把家裡的財富瘋狂的揮霍。張愛玲的母親因為無法忍受丈夫於是離開家去歐洲留學,留下了張愛玲在家裡和父親一起生活。張愛玲天資聰慧,三歲會背唐詩,七歲就會寫小說。看到如此聰明的女兒,張愛玲的父親也是對張愛玲疼愛有加。
  • 楊絳評價張愛玲:我對她有偏見,長得難看愛出風頭,高看她了
    因此楊絳向鍾叔河講道:「你生活的時期和我不同,你未經日寇侵略的日子,在我,漢奸是敵人,對漢奸概不寬容。」  楊絳出生於北京,雖然在1928年報考清華大學外語系失敗,但從蘇州東吳大學畢業後,楊絳還是進了清華大學的校園,成為了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語文研究生,期間和錢鍾書相識。
  • 張愛玲:晚年被跳蚤困擾搬家180次,孤獨中去世,骨灰撒太平洋
    1937年,17歲的張愛玲在《天才夢》中寫道:「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沒想到一語成讖,晚年的張愛玲深深的陷入跳蚤的困擾,甚至讓她變有些神經質,不得不搬了180次的家。1952年,香港大學恢復招生,張愛玲申請去香港學習得到了批准,他從羅湖橋經過,當檢查人員發現她是張愛玲後,對她報以微笑,並很快讓她通過,從此,張愛玲就遠離了大陸,再也沒有回來過,直到1995年病死在美國的一家汽車旅館。在香港,張愛玲進入了美國新聞處駐港辦事處工作,主要是翻譯一些文學作品,同時也寫一些小說。就是在香港,張愛玲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宋淇和鄺文美夫婦。
  • 二哈看見屏幕中的自己,抬手就是一巴掌,二哈:這誰啊,怪醜的
    之間二哈試探的在屏幕旁邊走了一圈,然後在屏幕下坐了下來,仍有主人如何叫喚,二哈就是不動,主人無奈了,你愛哪呆哪呆著去吧。不過接下來的事卻讓主人笑抽了。二哈盯著屏幕中的自己,抬手就是一巴掌,上去就是一頓狂咬。二哈:臥槽,這誰啊,看著怪醜的!主人笑死了,這麼醜還能是誰啊,不就是你自己嗎?難怪路過顯示屏就不走了,合著是發現了屏幕中自己的影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