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晚年被跳蚤困擾搬家180次,孤獨中去世,骨灰撒太平洋

2021-01-12 歷史百小生

1937年,17歲的張愛玲在《天才夢》中寫道:「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蚤子」。沒想到一語成讖,晚年的張愛玲深深的陷入跳蚤的困擾,甚至讓她變有些神經質,不得不搬了180次的家。

1952年,香港大學恢復招生,張愛玲申請去香港學習得到了批准,他從羅湖橋經過,當檢查人員發現她是張愛玲後,對她報以微笑,並很快讓她通過,從此,張愛玲就遠離了大陸,再也沒有回來過,直到1995年病死在美國的一家汽車旅館。

在香港,張愛玲進入了美國新聞處駐港辦事處工作,主要是翻譯一些文學作品,同時也寫一些小說。就是在香港,張愛玲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宋淇和鄺文美夫婦。

宋淇算是一個富三代,父親宋春舫是個富商的兒子,早年留學美國,回國後在杭州,青島購置了大批房產,還被胡適聘請到北大教授戲劇,他在青島創辦了一家海洋館,就是現在中國海洋大學的前身。

不過,到了宋淇這一代,財富已經花的差不多了,宋淇到了香港以後除了有些房租收入外,還要自謀生路,他辦過雜誌,拍過電影,做過話劇,做過翻譯,但是都沒有什麼成就。

宋淇之所以能在歷史上留下筆墨,是因為他一直幫助張愛玲在香港出版小說,甚至張愛玲死後留下的作品《小團圓》也是宋淇幫助出版的。

1955年,張愛玲移居美國,進入了麥克道威爾文藝營,第二年的3月份,她在這裡認識了她的第二任丈夫賴雅,這一年張愛玲36歲,賴雅65歲。

賴雅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文學系,研究生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在麻省理工大學任教,之後成為了一名自由撰稿人,但是賴雅始終也沒有寫出名氣。他曾經結過一次婚,有一個女兒,在女兒出生後不久,他就和妻子離了婚。

此後,他的足跡遍布歐洲各國,一直以編劇為生。他摔斷過腿,中過風,經濟上也非常拮据,整個一個落魄的文藝老男人。張愛玲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他窮途潦倒,年紀比我大得多,似乎比我更沒有前途」,但就是這個老男人,給了張愛玲晚年唯一的溫暖。

張愛玲的童年是不幸的,父親張廷重出身名門,是晚清重臣李鴻章的外孫子,但是卻是個紈絝子弟,花天酒地嗜賭成性,在張愛玲4歲的時候,母親黃奕梵因為不堪忍受丈夫的墮落,出國去了,4年後,回到家中就和父親辦了離婚,隨後再次出國。

所以說,童年的張愛玲幾乎沒有享受到一點的父愛和母愛,他和父親的關係不好,成年後就經常在文章裡醜化自己的父親。

他和母親關係也不好,1957年母親在倫敦去世,去世前,寫信給張愛玲,希望能見她一面,結果張愛玲以為母親缺錢,給她寄去了100美元。結果沒多久,張愛玲真的收到了母親的遺物,裡面有很多的古董,另外就是一張張愛玲的照片,那是她在上海聖瑪麗女校時拍的。

因此,在張愛玲的內心裡,他是渴望一種長輩般的父愛的。張愛玲曾對蘇青說:「我一直想著,男人的年齡應當大十歲或是十歲以上,我覺得女人應當天真一點,男人應當有經驗一點。」

2個月後,張愛玲和賴雅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5月12日,他們突破了朋友的底線,在賴雅的日記裡,有這樣一句話:「去了小屋,一同過夜」。

7月份,張愛玲發現自己懷孕了,她把這個消息告訴了賴雅。賴雅向張愛玲求婚,但是他卻說:「我們不能要這個孩子,因為我們無力撫養」。張愛玲答應了賴雅,她服用了墜胎藥,親手把那個可憐的嬰兒衝進了馬桶。

婚後的日子,大多數是在照顧賴雅中度過,為了賺錢,張愛玲到臺灣去,為電影公司撰寫劇本《紅樓夢》,但是最終卻沒有達到要求,沒有拿到報酬。就是在這段時間裡,張愛玲寫下了著名的《色戒》。

她和賴雅在一起的日子是清貧和疾病交加的,但確實張愛玲過的最幸福的一段生活。在張愛玲38歲生日那天,賴雅給他做了青豆,米飯和肉,他們一起看了電影。張愛玲說這是她過的最幸福的一個生日。

張愛玲不怕窮但怕沒有愛,所以她極度依戀賴雅,婚後相依為命的日子,貧窮和幸福,全部寫在了《賴雅日記》裡:

「愛玲幫我揉搓後背,帶著對父親的仰慕,真舒服。上床睡覺,她過會兒也睡了,今晚還是暖。」

1967年4月,賴雅去世,他和張愛玲一起生活了11年,他沒有給張愛玲帶來任何的財富,反而成為張愛玲的一種拖累,在生命最後的兩年裡,他幾乎癱瘓在床,是張愛玲一直在照顧他。

但是,張愛玲卻從他那裡得到了愛。此後,張愛玲一直獨居生活,她把自己緊緊的封閉起來,她拒絕一切社交,沒有任何朋友,她有的只有看書和寫作。

在美國,張愛玲只有一個朋友,名字叫林式同。而他也算不上張愛玲的朋友,僅僅算是一個聯繫人而已。

1983年,鄰居家的貓為張愛玲家帶來了跳蚤,這成了張愛玲晚年噩夢的開始。1984年,張愛玲購買了一個二手冰箱,就是在這個冰箱的隔熱層裡有一隻一隻淺棕色中南美跳蚤,讓張愛玲覺得皮膚很癢。

為了躲避跳蚤,張愛玲不得不頻繁的搬家,但是每次搬家,這個跳蚤好像都能跟過來,她在給宋淇夫婦的信中寫道:

跳蚤,變小後像細長的枯草屑。直到1986年9月,這批跳蚤還在,且「每次快消滅了就縮小一次,終於小得幾乎看不見,接近細菌」

為了躲避跳蚤,張愛玲簡化了自己的行李,簡單到領包即走,她在加州的各個汽車旅館裡換來換去,3年的時間裡,她搬了大概180次家。他在給朋友夏志清的信中寫道:

天天上午忙搬家,下午主要去看醫生。有時候回來已經過午夜了,最後一段公車停駛,要叫汽車

張愛玲變的越來越孤僻,她不接電話,不開信箱,不見客人,吃著快餐食品,不論白天黑夜都開著電視和電燈,還把頭髮給剪成了短髮。

那隻跳蚤就真的那麼頑強嗎?就像一個狂熱的粉絲一樣,一直跟著張愛玲嗎?未必。身上的跳蚤也許早就沒有了,有的只是張愛玲心中的「跳蚤」。

她的好朋友司馬新給他推薦了一個皮膚病的醫生,張愛玲也去那個醫生那裡去看了,他也說了,醫生診斷,她是一種特殊的皮膚敏感症。這種敏感,也許來自於她的抑鬱和自閉。

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她自己就是這樣的,因為很早就出了名,所以,他有很多的粉絲,這也成為了張愛玲的煩惱。在美國,甚至有粉絲去翻張愛玲的垃圾桶,嚇得張愛玲趕緊搬家。

張愛玲之所以選擇遠走美國,也是這個原因,她不擅長交際,不願意和人打交道,他希望能有有一個安靜的地方,不被人打擾,獨自一個人生活。

晚年的張愛玲,就是過著這種孤獨的生活,沒有兒孫環繞,沒有親人陪伴,寫作,是她生命的唯一。

1995年9月8日,中秋節的前一天,汽車旅館的老闆打開了張愛玲的房間,他發現張愛玲躺在牆邊的行軍床上,穿著整齊,儀態安詳,桌子上的燈還亮著,但是張愛玲已經沒有了呼吸。這一年,張愛玲75歲。

汽車旅館的老闆打電話給林式同,這是張愛玲在美國唯一的聯繫人。

隨後醫生也趕到了汽車旅館,他們發現,張愛玲去世至少有一個星期了,地上到處都是紙巾。他們發現了張愛玲的遺囑,上面是這樣寫的:

第一,我去世後,我所有的一切都留給宋淇夫婦。

第二,我的遺體請立即火化,不要舉行任何儀式,骨灰撒到荒蕪的地方。『

第三,我委任林式同為遺囑執行人。

最終,林式同完全按照張愛玲的遺囑,把她的骨灰撒到了太平洋裡,把她遺留下來的手稿《小團圓》《少帥》《上海閒遊人》《描金鳳》以及她在美國的2.8萬美元存款,全部轉交給了宋淇夫婦。

按照張愛玲的想法,她是要把《小團圓》銷毀的,但是宋淇夫婦考慮了很久,還是決定出版了,因此,我們才得以了解到張愛玲晚年在美國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張愛玲晚年頻繁搬家背後真相,張愛玲晚年被「蝨子」纏身而亡
    張愛玲晚年頻繁搬家背後真相,張愛玲晚年被「蝨子」纏身而亡張愛玲當然是一位無與倫比的小說家。作為一個足以精神不朽的女人,她的人生卻又是極其不幸的。尤其是晚年,風塵驅人,遠託異國,飽霜飫雪,老景悽涼,每每讓喜歡她的讀者都感內心惶惶,倍覺壓抑。
  • 張愛玲晚年心病纏身,因蝨子搬家180次,逝世一周才被發現
    小時候的缺愛,導致張愛玲長大後遇人不淑,造成婚姻的不幸,及至到了晚年,張愛玲遠赴異國晚景悽涼,讓無數喜歡她的讀者所心碎,然而在此又不禁產生一個疑問,張愛玲晚年時期,為什麼會頻頻搬家,難道是得了什麼疾病嗎?張愛玲不僅在晚年時搬家不斷,甚至在臨死前,也要換一個住處,有人曾經統計過,她幾乎每周都會搬家,在短短的三年多時間裡,搬家次數高達一百八十多次。
  • 張愛玲晚年頻繁搬家僅僅是因為跳蚤?因為跳蚤,更因為心靈創傷
    張愛玲曾經在給文史學家夏志清的一封信中寫到:「我這幾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來常常誤了公車。」這個用文字堆砌出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王國的女人,從1984年到1988年這幾年時間中,她幾乎每隔一個星期便會搬一次家。
  • 晚年張愛玲多種疾病纏身 因懼怕跳蚤不斷搬家
    張愛玲曾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沒想到竟一語成讖,成了她自己人生的完美註腳。  《蚤滿華袍:張愛玲後半生》載,張愛玲出走美國後,她在異鄉步履漂泊,不得不忍受經濟的窘迫,照顧癱瘓的丈夫,輾轉於不同的城市尋求安身之地,曾經的榮耀與聲名都成了過眼煙雲。殘酷的生活剝離掉了一切浮皮,把她還原成一個最樸素的寫作者的形象,幾乎要將她打倒。
  • 張愛玲3年搬家180次,表面稱躲蝨子,其實是在躲這個無情的世界
    —張愛玲作為民國的鼎鼎大名的才女,張愛玲當然是中國文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光彩豔麗的她在晚年卻頻頻搬家,甚至達到了幾百次次!有人猜測是因為皮膚病過敏所以一直搬家找適合的住所,懂她的人才明白這是她的一種心酸。張愛玲:三年搬家180次只是因為蝨子太多晚年的張愛玲,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太婆,孤身一人住在房間呢,丈夫也早已經去世了。
  • 一向精緻的張愛玲,家中卻出現跳蚤,頻繁搬家還是因跳蚤而死
    張愛玲是大家眼中的曠世才女,雖然在我們的印象中她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但論到精緻她當時數一數二的存在。即使一生之中經歷過不少窮苦,但始終活得十分精緻。一向精緻的張愛玲,家中卻出現跳蚤,頻繁搬家還是因跳蚤而死。
  • 為逃避跳蚤,張愛玲晚年不斷搬家,最後住旅館還要天天換房間
    張愛玲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往。晚年的張愛玲,過著深居簡出的日子,就連住所地址和電話號碼也鮮為人知。她還極其愛乾淨,晚年為了躲避跳蚤,不斷搬家,甚至後來住進了旅館。一、 喜愛乾淨,卻遭「蟲患」出身於名門,位居「民國四大才女」之列的張愛玲,在生命的最後十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與跳蚤的爭鬥中。愛乾淨的張愛玲,完全忍受不了跳蚤的「泛濫」。
  • 晚年張愛玲:平均每星期搬一次家,她是病了還是在躲什麼?
    到港後次年,紐約時報刊登了張愛玲的英文小說《秧歌》的書評,還刊登了她的照片,這讓她覺得是個絕佳的機會。那時候,靠英文寫作而出名的林語堂,讓她記起曾許下的夢想:中學畢業後我要到英國讀大學,我要比林語堂還出風頭。02 晚年喪夫,孤獨無依1955年,寫不出滿意作品的張愛玲,搭上了前往美國的郵輪。
  • 張愛玲和美國作家奉子結婚 跳蚤咬得她到處搬家
    著書都為稻粱謀 張愛玲曾和美國作家「奉子結婚」   上世紀四十年代,張愛玲出名以後認識了胡蘭成,胡蘭成是汪偽政權的高官,兩人結婚沒有舉行婚禮。抗戰勝利後,胡蘭成逃到溫州一帶的鄉下,張愛玲一往情深,曾到鄉下找他。但是胡蘭成輕佻成性,在逃亡期間還跟兩個女人交往。張愛玲不得不跟他分手。
  • 張愛玲:倔強個性與悲涼餘生,怕蝨子是妄想症?那是否疾病而亡?
    文/gegebaihui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44年張愛玲結識胡蘭成與之交往。1973年,張愛玲定居洛杉磯,在這裡,張愛玲遇見了她的第二個丈夫edinand Reyher賴雅先生。
  • 愛犬去世主人將其火化,骨灰撒向天空,狗狗竟再次「!
    愛犬去世主人將其火化,骨灰撒向天空,狗狗竟再次「!
  • 死前被跳蚤折磨,一絲不掛,張愛玲為何在美活得像狗,仍不肯回滬
    1952 年,張愛玲離開上海前往香港,繼續當年她在港大未完成的學業,沒想到此行竟成為她與上海的訣別。03、在美國遭遇出版滑鐵盧,深受跳蚤折磨,不停搬家回到港大後,早已物是人非,自己的心態與當年完全不同,自己發現再也難以在校園靜心學習了。
  • 她將去世狗狗火化後的骨灰撒向天空,出現的畫面讓她激動萬分……
    美國芝加哥的一位狗主人阿什利(Alshey lang)最近痛失了自己的愛犬,金毛華格納(Wagner),她將去世狗狗火化後的骨灰撒向天空時,出現的畫面讓她激動萬分……在它很小的時候,阿什利就養了它,它們一起陪伴長大,感情深厚。
  • 做鑽石做煙花 骨灰埋葬方式又升級了 國內首艘骨灰撒海專用船起航
    把骨灰撒向大海,這樣的「海葬」場景,過去在很多影視劇裡經常能看到,但現在這樣的場景,正逐步走入現實中,被大家接受。國內第一艘專門用於「骨灰撒海」服務的專業船隻,在天津濱海新區一碼頭啟航,這次它將完成今年首次骨灰撒海的活動。
  • 張愛玲在美國的艱難歲月 天天忙的 "像只狗一樣"(圖)
    貫穿張愛玲書信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就是經濟的困窘。張愛玲關照賴雅如何節省每一筆開支,以竭力維持生計。   84封信札,內容涉及張愛玲在美國找工作、搬家、收集資料等許多方面,令人再一次關注張愛玲赴美後的生活狀況……   「天天上午忙搬家」   1955年,張愛玲從香港移民到美國。就在這一年,她的第一部英文小說《秧歌》在美出版。翌年她到麥道偉文藝營寫作。可是,她的第二部英文小說沒有《秧歌》的好運。
  • 張愛玲愛他如命、亦恨其入骨,晚年孤獨病逝公寓,源頭也皆繫於此
    縱觀才女張愛玲的一生,她有過輝煌,可更多的卻是不幸,她愛錯了胡蘭成,帶給了她難以忘懷的傷害,而摯愛賴雅在與她相守了幾年過後便去世,孤苦無依的張愛玲,在洛杉磯的一座單身公寓裡結束了一生出名要趁早張愛玲出生於1920年上海的一個沒落家族裡,爺爺張桂綸是晚清名臣,奶奶李菊耦是號稱晚清四大名臣的李鴻章的女兒,然而,在張愛玲出生之時,家族早已沒落,父親張桂沂對她非打即罵
  • 今天是人民好總理的忌日,他死後骨灰撒到何處?有何意義?
    周總理從來沒有遠去,總理去世後,骨灰撒在了祖國的大地上,總理和中國的山山水水同在,和中國人民同在。周總理死後的骨灰撒在了何處?為什麼撒在這幾個地方?有什麼意義呢?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歷史老師張文平繼續為大家說史。一:事情起因總理生前不止一次說過:「人死了,不做事了,還要佔一塊地盤,這是私有觀念的表現。」
  • 「老佛爺」曾自曝葬禮想像:骨灰一半與貓撒在一起
    「老佛爺」曾自曝葬禮想像:骨灰一半與貓撒在一起 時間:2019.02.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 火化後的骨灰怎麼處理?撒入大海環保嗎?專家給出解釋
    我們在生活中,有親朋好友如果因為意外死去了,家人朋友都會非常悲痛欲絕,悲痛之餘他們也會用一些方式去紀念死者,有些人會對死者進行土葬,把屍體放入棺材後埋葬,也有的會對屍體進行火葬,而後將骨灰放入一個罐頭裡面。
  • 餘慕蓮病危插喉半月,提前安排後事,不設靈不入土骨灰還要撒大海
    八十三歲的餘慕蓮,身患重病,情況嚴重,晚年獨居太冷淡。據港媒報導,11月7日,TVB著名綠葉演員餘慕蓮因病情突然惡化,緊急送往ICU搶救。還有記者打電話向其詢問病情,但被護士接聽後說餘慕蓮目前已插喉。由於病情嚴重,連朋友探班都被拒絕,可見餘慕蓮的身體狀況並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