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發掘真相的日常:人皮手套、蟲卵鑑定、細菌屍爆

2021-01-14 狂丸


自從進入大眾視野的那一天起,法醫就躍居成了那個傳說中的職業。但現實中的法醫其實沒有影視作品中那麼輕鬆,並不是擺弄兩下屍體就能找出兇手。廣義上,他們是一群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刑事司法等科學手段,對犯罪現場及相關人體做出勘察與鑑定的技術人員。


法醫的鼻祖正是我國宋代提點刑獄司,宋慈。10多年前一部名叫《大宋提刑官》的電視連續劇,收視率一度超越《新聞聯播》,而宋慈就是這部劇的主人公。


宋慈規範了屍檢報告的制度,並以自身長年累月的驗屍經驗為基礎,結合諸多傳世的屍傷檢驗典籍,於1247年集成了《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醫學專著。此書的初衷就是為其他司法人員指點迷津,更有效地評估犯罪行為。


到了16世紀,歐洲相關機構開始安排專人收集有關死亡原因與方式的信息;與此同時,暴力犯罪對人體內臟的影響、疾病導致的身體結構變化等系統研究也陸續展開;20世紀初,法醫學被列入刑事調查領域。到了現代,法醫學已經成為了一個複雜的系統,枝繁葉茂分工明確,並不是只包括開腸破肚。


法醫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就是判斷受害者的死亡時間。一般來說,用來鑑定死亡時間的傳統標準,有體溫、膚色與僵直程度。例如屍溫在死亡前10個小時,每小時下降1度;10個小時之後,每小時下降0.5度。屍僵自死後1到3小時開始,先在小肌肉群出現,4-6小時發展到全身,12-15小時達到高峰,全身關節僵硬,但是到了24-48小時之間會開始緩解。但這幾項標準的有效期都不過72小時,一旦逾期怎麼辦?昆蟲可以幫忙,這也被稱為「法醫昆蟲學」。


人死後,各種昆蟲會聚集在屍體上活動,並產下蟲卵,這為法醫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線索。


屍體上的卵孵化出幼蟲,再蛻變為成蟲,這些過程都有著固定的周期。而法醫只需要搞清楚不同昆蟲的發育周期,再將正在茁壯成長的昆蟲採集下來,鑑定出這是那一類的昆蟲、看看它們處於哪一階段,就能推算出大概的死亡時間。雖然噁心,但是有效。


而一旦屍體腐化已久,原本寄生在體內的細菌就會脫離免疫系統的控制,瘋狂滋生,導致產生大量墨綠色的腐敗氣體。屍體分解數日後,名叫「巨人觀」的現象會出現,這就非常棘手了。

細菌產生的腐敗氣體會使腹腔內壓增高,心臟被擠爆;五彩繽紛的體液被壓迫到氣管中,從口鼻溢出;胃中積壓的食物也會噴薄而出,形成死後嘔吐;排洩物也會綿延不絕,甚至會使腸道脫肛而出;更嚴重的,則會產生屍爆,就像遊戲中有些敵人會自爆一樣,十分危險,具體景象可以參考下面這隻鯨魚,勸大家千萬別手欠去搜索相關真實圖片。


那麼問題來了,屍體都成這樣了,法醫要如何判斷死亡時間?舉個例子,如果「巨人觀」是在水中被發現的話,可以根據其體徵判斷死亡時間。若屍體的手掌、腳掌泡軟膨脹並呈白色皺縮狀,則可以判定其死亡時間在4小時左右;而如果這些現象出現在手背、腳背處,那就說明這具屍體已經死亡48小時左右。


接下來,判斷死亡方式也是法醫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時要用到影視劇中經常演到的出現場、看屍體、做解剖,它們屬於「法醫病理學」的分支,通過醫學及病理學的相關原理,對受害者的死亡原因做出科學解釋。


工作人員上線就送一整套裝備,萬一屍體的體液飛濺到眼口鼻中就糟了,幸虧還有護目鏡和口罩能加以防護。


還配有一套平日裡難以發揮效力的裝備,雖然大部分普通案件只需要屍表檢驗即可,但如果遇上稀奇古怪的疑難雜案,這些利刃就派上用場了。


雖然體表大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傷痕,但真相有時卻深深地埋藏在受害者體內,先用手術刀,從死者鎖骨一刀劃到腹部,首先映入眼帘的總是一層厚厚的脂肪,據法醫同志的親身描述,這感覺與切黃油沒什麼差別。


接下來就需要挨個檢查死者的內臟、器官,深深探進血肉之中,軟軟的、滑滑的,但是失去了正常的體溫之後,這個過程就仿佛將雙手伸進漆黑的冰冷深海之中。


還有的情況下,需要鋸開受害者的頭骨,才能發現真正的致命傷所在。依據其傷痕的深度、形狀,可以大致推斷出此次行兇的兇器。


他們將通過解剖觀察到的數據記錄在圖表上,由內而外的每一道傷痕,都難逃法眼。


過於複雜的情況下,光是解剖可能也無濟於事,這時就需要進一步完成「病理切片」,針對受害者的關鍵部位切片取樣後再加以分析。


如果死者在死亡後,屍體長時間停留在水中或埋藏在不通風的潮溼環境中,則會延緩屍體的腐敗進度。在此過程中,屍體的皮下脂肪分解成脂肪酸,再與蛋白質分解物中的氨結合產生脂肪酸氨,加上水中含有的鈣、鎂等物質,就會在屍體表面形成一層灰白色或黃色的蠟狀物質,使得屍體得以全部保存。

這種現象也被為「屍蠟」,屍體摸起來油油的,很鬆脆。女性、嬰兒和肥胖者更容易形成「屍蠟」,因為他們的體脂含量更高。在法醫學上,因為「屍蠟」能在較長時間內保存屍體上的傷痕、生理、病理特徵,便可以更加準確地判斷出死亡原因和作案工具。


但如果面對的是一具木乃伊一樣的乾屍,法醫又該如何下手?


人死後,屍體會歷經7個階段,分別為Pallor mortis(膚色蒼白)、Algor mortis(降溫)、Rigor mortis(僵直)、Livor mortis(膚色紫紅)、Putrefaction(蛋白質分解、器官腐爛)、Decomposition(水分流失)、Skeletonization(成為骨架)。而在法醫的努力下,第5、6階段的屍體是可以逆轉恢復到之前的樣貌的。


將木乃伊般的屍體置於調配好的氫氧化鈉溶液中侵泡,就可以使它們變得更加柔韌,並漸漸呈現出原有的膚色和樣貌。


經過3天的浸泡,屍體表面像是褪去了一層泥巴,手臂上的紋身已經清晰可見。根據其紋身圖案,可以判斷出此人曾在監獄服過刑;細小的針孔印記則能證明此人生前是一名癮君子。


5天後,再用吊床將屍體打撈出來,轉移到一旁的手術臺上,等待進一步的正式檢驗。


黃色的吊床上血跡斑斑,還有些地方粘黏有屍體的皮膚,可謂觸目驚心。


屍體額頭處的頭骨明顯凹陷了下去,可以初步判斷受害者為頭部遭受鈍器打擊後致死。


進一步檢查中,法醫發現受害者的肘部有著十分嚴重的瘀斑,這是由於其肘部骨折造成的挫傷導致的。據此,法醫可以推斷出受害者並非立即死亡,而是在遭受致命傷後又苟延殘喘了幾分鐘。因為根據病理學,立即死亡的話,其肘部根本不會產生這種瘀斑。


雖然已經掌握了死亡方式的信息,但目前為止,仍無法確定受害者的確切身份,而這也是法醫的重要職責所在。因為這具屍體的面部特徵已經發生了嚴重變化,只能依靠指紋進行辨識。經過復原之後,屍體恢復了按指紋的功能,按之前,先用吹風機將手指上多餘的水分風乾。


然後耐心地將顏料塗抹到屍體的指尖上,手把手地用力按下去。


雖然尚未破案,但依靠採集到的指紋,再通過指紋庫的自動鑑定系統,這具無名屍好歹終於能找到自己的名字了。


這也正是「法醫指紋學」的研究範疇。採集乾屍的指紋需要浸泡,而有些本身就泡在水裡不成人形的屍體,該怎麼採集他們的指紋?這部分被溺死的屍體大都高度腐爛,其手部真皮和表皮會分開,法醫學中稱這種情況為「手套樣化」。而處理方法自然就是將屍體手部的表皮剝離取下,用無水乙醇溶解表皮上的油脂,再用溫水使其保持豐滿與彈性。


接下來則需要理清手指表皮上的紋路,烘乾表面多餘的水分後,將表皮套在自己的手指上按下去,就可以採集到清新靚麗的指紋了。傳說中的「人皮手套」,了解一下?


作為一個優秀的法醫,強大的忍耐力必不可少。上面這些令我們普通人毛骨悚然的腐敗器官、體液與排洩物,卻是很多法醫的日常。論懲惡揚善,他們從沒缺席過,這種酷,一般人可學不來。

相關焦點

  • 《法證先鋒IV》現「人皮手套」採指紋 法醫鼻祖其實是大宋提刑官
    Man(李施嬅飾)以「人皮手套」採集指紋時,更發現了死者是8年前「小丑三屍案」的兇手朱海川。Dr. Man(李施嬅 飾)則以「人皮手套」來採集指紋。其實,在現實中,法醫也的確是用這樣的方法來採集被溺亡的屍體指紋的。
  • 屍臭到底多臭?多少天才不會臭?法醫如何克服屍臭?
    死亡是所有人都不願意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屍體也是非常恐怖的,絲毫不願意觸碰,特別是那些非正常死亡的腐屍,會散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屍臭味。那麼屍臭到底有多臭呢?多少天才會臭呢?法醫又是如何克服屍臭的呢?
  • 819醫師節 致敬警營中的法醫們!
    他們是手握柳葉刀探屍辨案的「醫生」也是身穿藏藍警服勘查真相的「警察」2020年8月19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小編帶大家走近嶽塘分局的特殊醫師就在那一年,他光榮進入到公安隊伍,成為了一名法醫。在18年的法醫生涯裡,他已經記不清自己參與了多少案件的偵破,也數不清自己出具過多少份傷情鑑定。不過可以確認的是,這數以萬計案事件裡,他出具的檢驗結論無一錯漏,憑藉出色的專業素養成功識破了多起偽裝成疾病的刑事案件。
  • 探秘法醫工作環境:高度腐爛屍體氣味直衝上臉
    你好奇法醫是如何解讀屍體裡隱藏的事實真相,讓死者「開口說話」的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閩北「屍語者」的世界,來認識了解這群神秘的法醫吧。徐倫武,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刑警大隊技術中隊負責人、副主任法醫師。
  • 法醫「傳奇」:他讓18年前的「DNA」開口說話!
    跨過生死界限,聆聽亡者的證詞,揭露隱秘於黑暗的真相,一起來見證法醫「傳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03年7月12日20時許,夜色漸濃。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寬甸鎮某醫院大牆外,一女子下身赤裸躺在玉米地裡,已無生命跡象。被脫下來的裙子、貼身衣物,散落在旁。
  • 《法醫秦明2清道夫》揭開面紗,繼續「撩屍不撩妹」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莊小蕾由搜狐視頻、博集影業聯合出品,劉冬沁、劉暢、於莎莎領銜主演的精品行業劇《法醫秦明2清道夫》於4月19日揭開神秘面紗,發布首支先導預告和概念海報。《法醫秦明2清道夫》延續第一部中真實還原案件的風格,原班製作班底傾力打造,製作投資大幅升級。《法醫秦明1》中,逼真的場景和道具就曾引起觀眾的好評和熱議,第二部更是斥巨資升級打造片中場景及道具。
  • 問吧精選|法醫,讓死者和生者在各自空間裡明白地活著
    本文圖均為 澎湃問吧微信公眾號 圖我是劉良,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系系主任,也是湖北省司法鑑定協會會長。在與死者打交道的30餘年中,我解剖過上千具屍體,經我手平過冤、昭過雪的案子有不少,其中不乏湖南黃靜案、山西討薪案、聶樹斌案等著名案件的複查。
  • 海醫法醫鑑定中心在特殊戰線為抗擊疫情作貢獻
    海南醫學院法醫鑑定中心團體積極投身到抗擊疫情的戰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海南醫學院法醫鑑定中心黨支部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帶領著一群年輕的黨員鑑定人,團結一心,積極投身到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在特殊的戰線上為打贏疫情阻擊戰做貢獻。
  • 法醫講述破案經歷:3毫米指甲劈裂揭開分屍案真相
    法醫王直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刑警法醫鑑定時,要拿得起手術刀,進得了實驗室。勘查時,要鑽得進汙水溝,踏得進垃圾場。本期「重案組——法醫現場」,通過法醫王直的親身經歷,為您揭開無頭女屍案背後不可思議的真相。法醫檔案:王直,瀋陽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技術一處法醫室主檢法醫師。王直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刑警法醫鑑定時,要拿得起手術刀,進得了實驗室。勘查時,要鑽得進汙水溝,踏得進垃圾場。
  • 屍斑、屍僵、巨人觀……這部國產法醫紀錄片簡直打開了新世界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同時困擾影視創作者和觀眾的殘酷真相——公安探案題材的影片從來都是一場演員和導演的集體假high,辦案人員各個神機妙算,沒看完案發現場就對作案細節和案犯特徵了如指掌,讓人深度懷疑他們才是那個幕後黑手。普通觀眾看得一臉尷尬,公安幹警吐槽全是胡鬧。
  • 天目讀書會 3個血字、5條人命,法醫秦明的「經典謎局」等你來破
    這或許是法醫小組遇到過的最為難纏的對手。「清道夫」仿佛幽靈一般,從未露出過自己的真面目,他以恐懼為食,以輕慢為刃,熟練地利用乳膠手套和鞋套隱藏自己的痕跡,又總是能夠找準人體弱點,一刀致命。更詭異的是,無論法醫小組去哪兒,「清道夫」都如影隨形。
  • 《殺戮尖塔》獵人屍爆術怎麼樣 屍爆術詳細介紹
    導 讀 在《殺戮尖塔》中,屍爆術在不久前經歷了大改版,現在已經成為必抓卡牌之一。屍爆術這一張卡現在已經完全可以替代所有aoe卡牌。
  • 《雨中冒險2》屍爆屬性效果怎麼樣 屍爆屬性效果一覽
    導 讀 屍爆是玩家在《雨中冒險2》中可以獲得的一件月球裝備,效果是增加治療量,負面效果是延長治療時間,降低單次治療量,下邊就給大家帶來「hesi_36」分享的屍爆屬性效果
  • 《雨中冒險2》屍爆作用效果是什麼 屍爆作用效果介紹
    導 讀 《雨中冒險2》中的屍爆是非常強大的恢復型道具,很多玩家都不太清楚它的具體作用效果是什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槍炮中士」分享的屍爆作用效果的介紹
  • 《法醫秦明2》結局 劉冬沁驚險救下「清道夫」揭開真相
    由青年演員劉冬沁主演的懸疑刑偵劇《法醫秦明2清道夫》於昨晚正式收官。該劇自播出以來,網絡播放量突破21億,並以緊張懸疑的故事情節引觀眾熱議。劉冬沁驚險救下「清道夫」 不畏兇險揭謎團還恩師清白在本周的大結局劇情中,劉冬沁飾演的法醫秦明面對恩師的去世與搭檔的失蹤,冷靜的選擇回歸案件原點分析案情,一句「你亂了,他就穩,你穩了,他就亂」展現出了角色鎮靜的心理狀態。
  • 戴白手套鑑定瓷器的是專家?馬未都說出真話:不是外行,就是騙子
    戴白手套鑑定瓷器的全是專家?馬未都說出真話:不是外行,就是騙子在不少的影視作品之中,我們都會看到一個共同的片段,鑑定專家們總是喜歡戴著白手套,為古董和文物進行一番研究,眼神之中流露著一種專業的技能,還有著愛惜的神情。
  • 女法醫6年解剖109例屍體 忍受屍臭蛆蟲精確驗屍
    女法醫讓屍體「開口說話」六年解剖109例屍體   六年解剖109例屍體,莫傳瑩榮獲省勞模和市勞模稱號  新快報訊(記者 吳璇 通訊員 丘秉春)她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說起話來讓人感覺格外親切。
  • 法醫劉良:全國首例新冠逝者遺體解剖,法醫秦明稱其為老師
    和走在一線的醫生們不一樣,這個特殊的職業叫做法醫。 講到法醫,大家會想到什麼? 解剖、死亡、屍體…… 可能是《非自然死亡》裡的三澄美琴,或是《法醫秦明》中的秦明,行走於各種危險場景,卻依舊有著處變不驚的「帥氣」。
  • 記者走近法醫:解剖不戴口罩 屍臭常人無法想像
    4法醫在露天野外「破解死亡密碼」  記者近距離採訪鄱陽法醫  「人會說謊,證據不會說謊。我們所提取到痕跡,就是鐵證。」這是熱播港劇《法證先鋒》中的經典臺詞。  法醫每天面對冰冷的屍體和血腥的傷口,在別人眼中,這個職業與恐怖、陰森、血腥等詞相連。
  • 《骨語》曝光劇照 張齡心挑梁中國首席女法醫
    此次發布的職業版劇照中,女法醫夏螢扮演者張齡心身著工作服,或執刀剖驗、或細查蛛絲馬跡細辨真相,內斂冷峻的眼神與詭異深邃的背景將懸疑重生的隱秘氣質淋漓展示。該劇以中國第一女法醫王雪梅的傳奇經歷為原型,真實奇案改編備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