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法醫6年解剖109例屍體 忍受屍臭蛆蟲精確驗屍

2020-12-01 搜狐網

  女法醫讓屍體「開口說話」六年解剖109例屍體

   六年解剖109例屍體,莫傳瑩榮獲省勞模和市勞模稱號

  新快報訊(記者 吳璇 通訊員 丘秉春)她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說起話來讓人感覺格外親切。然而,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可人女孩卻整天與屍體打交道,還能讓屍體「開口說話」。她,就是黃埔區公安分局29歲的女法醫莫傳瑩。莫傳瑩從事法醫工作6年,已解剖了109例屍體。

近日,莫傳瑩獲得了省勞模和市勞模的稱號。

  首次見腐屍扭頭就跑

  莫傳瑩說,她1999年從中山醫科大學法醫學系畢業時,同班女同學幾乎都轉行了,但她毅然選擇了這份既刺激又有挑戰性的職業。「但法醫工作又髒又臭,對於女性而言,更要克服羞澀、恐懼等心理。」她說,第一次「出現場」就深深地體會到了。

  2000年盛夏的一個大熱天,莫傳瑩接到第一單任務———一間出租屋5樓發現一具腐屍,需法醫對屍體先進行屍表檢驗,確定死亡性質。

  當她趕到現場時,在3樓的樓梯處就聞到陣陣惡臭,有個男偵查員被燻得嘔了一地。她戴上防毒面具,和幾個技術員來到5樓,看見死者躺在床上,被棉被裹得嚴嚴實實,屍體腐敗的液體滲到被子裡。她緊張地走上前去,逐層打開被子,惡臭不斷傳來,終於看見死者———突眼、露舌,頸部被鐵線繞了幾圈,整個都腐爛了,更讓她發毛的是,死者身上還爬滿了肥嘟嘟的小蟲子。

  她手一軟,鉗子、剪子掉在地上,然後扭頭就跑,好在幾分鐘後,老法醫也趕到了。在老法醫的鼓勵下,她又回到屋裡忍著惡臭對屍體進行現場解剖。

  「那天的解剖一直從下午2時持續到晚上7時。」莫傳瑩回憶說,最終精確地推斷出死亡的時間和原因,並在現場找到有力證據,協助警方抓獲了案犯。

  能讓屍體「說話」的人

  「從那以後,我慢慢學著忍受屍臭和蛆蟲的噁心,甚至還會把小蛆蟲抓來量長度,用來精確推斷死亡時間。」她說,她從此不敢吃和蟲或蛹有關的任何食品。在一次次現場勘查的鍛鍊中,她逐漸摸索到一種獨特的語言———屍體語言。「屍體會說話,會留下信息。」她說,對一名法醫來說,屍體是最重要的證據,記載了受害人要告訴他們的一切,法醫的責任就是要讓每一具屍體「開口說話」。

  「丈夫等我六小時回家」

  因為太髒、太累,目前從事屍檢的女法醫寥寥無幾,像她這樣要「出現場」的女法醫廣州只有兩位。「看著那些慘烈的現場,我有時也有點害怕,但當時只是一心工作,沒時間害怕,而是晚上回家後,想起來有點後怕。」莫傳瑩說。

  莫傳瑩說,她最欣慰的是家人對自己的事業非常支持。她的丈夫也是警察,而且兩人均出自「警察世家」。「有時三更半夜出現場,丈夫不放心我一人回家,就會送我去,接我回家。有次我凌晨兩點出現場,丈夫開車送我去,我工作了六個小時出來後,發現他還在車裡等我,讓我覺得好感動。」 

相關焦點

  • 記者走近法醫:解剖不戴口罩 屍臭常人無法想像
    作為法醫,他們不僅時常面對慘不忍睹的現場,還要奔波於解剖現場、殯儀館、火化場、太平間,這需要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礙,挑戰常人難以承受的心理極限。掛職幹部朱承仁吃住均在刑警隊,在他的房間張貼著人體解剖圖,他說:「雖然現在習以為常,當初來到法醫室解剖第一具屍體時,晚上真是噩夢不斷。」在掛職的半年時間裡,解剖現場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 屍臭到底多臭?多少天才不會臭?法醫如何克服屍臭?
    死亡是所有人都不願意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屍體也是非常恐怖的,絲毫不願意觸碰,特別是那些非正常死亡的腐屍,會散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屍臭味。那麼屍臭到底有多臭呢?多少天才會臭呢?法醫又是如何克服屍臭的呢?
  • 法醫發掘真相的日常:人皮手套、蟲卵鑑定、細菌屍爆
    宋慈規範了屍檢報告的制度,並以自身長年累月的驗屍經驗為基礎,結合諸多傳世的屍傷檢驗典籍,於1247年集成了《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醫學專著。法醫要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就是判斷受害者的死亡時間。一般來說,用來鑑定死亡時間的傳統標準,有體溫、膚色與僵直程度。例如屍溫在死亡前10個小時,每小時下降1度;10個小時之後,每小時下降0.5度。
  • 20年驗屍1000餘具 法醫阿超的箱子裡為何總有一把湯勺
    說起法醫,很多人會想到刑偵片裡的畫面: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幾名身著白大褂的法醫拎著箱子走進荒郊野嶺,對一具不明身份的屍體進行勘查。是自殺還是他殺?兇手是誰……法醫神秘的勘查箱裡有哪些法寶?據說,勺子除了舀湯還是法醫的好幫手。生活中,法醫還破解了小區裡的流浪貓死亡案。2021年1月12日,現代快報記者走進潘鬥超法醫工作室,了解法醫的故事。
  • 胖編怪談:當法醫撞上靈異事件,細思極恐!
    眾所周知,法醫,他們的工作永遠離不開死亡與屍體,也因此總讓民眾感到神秘又恐怖,但驗屍、解剖工作到底有多恐怖?屍炸臭沖天兇殺案發生後,死者的遺體若在案發後數天才被發現,屍體往往因腫脹,內部充滿甲烷、硫化氫,當解剖刀往脹氣最嚴重的地方,緩緩劃開時,
  • 探秘法醫工作環境:高度腐爛屍體氣味直衝上臉
    自1997年畢業參加工作以來,他在法醫崗位上已經幹了近20年,辦理了上千起案件,檢驗的屍體有1500餘具。已習慣工作沒有節假日 徐倫武自1997年畢業就加入法醫這個行業,從業近二十年來,工作幾乎都是"5+2"、「白加黑」的模式。 「幹我們這行的,幾乎沒有節假日的概念,不過也習慣了。」徐倫武說。
  • 刑偵女警憶拍照屍體:見蛆蟲鑽出 噁心吃不下飯[圖]
    原標題:刑偵女警憶拍照屍體:見蛆蟲鑽出噁心吃不下飯[圖]  劉垚笑了笑,說:「我們不可能挑選案發現場,無論上房還是入地,多髒多臭,都得勘查。」捲起褲子,劉垚腿上的傷疤仍然清晰可見。  一個女孩子,怎麼想起來幹這又苦又累的刑偵技術勘查?  劉垚說,她家裡的兩位長輩都是警察,再加上她從小喜歡綠色,看著大人們穿著綠色的警服,劉垚覺得神氣極了。她幼小的心中也埋下了一顆綠裝情結的種子。
  • 法醫秦明:公安廳的「段子手」 對得起死者就OK
    他所從事的職業,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要習慣屍臭,並告訴自己聞到的不過是丁酸、沼氣和其他一些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化合物。  他也從未像電影《沉默的羔羊》裡的FBI探員那樣,在驗屍時在上嘴唇塗抹薄荷膏或其他物品掩蓋屍臭。「據我所知沒有人那麼做。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慢慢習慣,並且不去想它了。」
  • 鄭州人食用鯰魚出自蛆蟲腐屍臭水溝 專家:沒關係
    鄭州人食用鯰魚出自蛆蟲腐屍臭水溝 專家:沒關係 2010-07-16 來源:大河網-大河報    責編:聶娟            這鮮嫩的鯰魚有些是在蠕動著蛆蟲、漂浮著動物屍體的臭水坑內養成的,這一幕是記者親眼看到的。     水產專家稱,雖然看起來噁心,但經過鯰魚的二次代謝過程,鯰魚肉是安全的。衛生專家則認為,在惡劣水體中生存的魚,其體內會殘留毒素,無論經過怎樣的高溫烹飪都無法消除,至於這種毒素會被人體吸收多少,是否會危害人體健康,需專業檢測給出答案。
  • 問吧精選|法醫,讓死者和生者在各自空間裡明白地活著
    若你對於法醫這個神秘的職業感興趣,想知道如何準確「翻譯」死者的語言,歡迎向我提問!第一眼看碎屍,也會感覺不好圈圈:劉法醫,您第一次解剖的心情是怎樣的?劉良:1983年9月某天晚上9點,一具水中女性屍體,四肢被肢解。好在人多,讓我戴手套幫忙。
  • 凌晨4點,睡在屍體旁的那個姑娘
    法醫馮白翎第一次解剖一碰就爛的腐屍時:「我只想吐」。被戲稱「玩骨頭的女人」「天生就是做這行」的法醫周莉紅直言:「『巨人觀』那種,任是誰都忍不住會嘔吐的。」羅結珊在面對那起毛骨悚然的碎屍案時,要將支離破碎的屍塊恢復「原貌」,也曾感到崩潰:「雙手觸摸到這種狀態的死者的感覺真的太可怕了。」
  • 美法醫承認曾盜取死者屍體器官組織訓練狗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雅虎新聞網1月18日報導,美國威斯康星州46歲的前女法醫崔西·英格蘭(Traci England),被指控曾盜取人類屍體一段脊柱來訓練狗,目前她已承認罪行。刑事訴訟表明,2011年9月5日,在另一名法醫驗屍完畢後,崔西悄悄拿走了死者屍體的一段脊柱。她聲稱當時想用那塊骨頭來訓練她的尋屍犬。
  • 食用鯰魚養自蛆蟲腐屍臭水溝 專家稱沒事(圖)
    飼養鯰魚的臭水溝飼養鯰魚的臭水溝記者洪波圖   閱讀提示   夜市頗為流行的碳鍋魚和烤魚,用的大都是鯰魚。這鮮嫩的鯰魚有些是在蠕動著蛆蟲、漂浮著動物屍體的臭水坑內養成的,這一幕是記者親眼看到的。   水產專家稱,雖然看起來噁心,但經過鯰魚的二次代謝過程,鯰魚肉是安全的。衛生專家則認為,在惡劣水體中生存的魚,其體內會殘留毒素,無論經過怎樣的高溫烹飪都無法消除,至於這種毒素會被人體吸收多少,是否會危害人體健康,需專業檢測給出答案。
  • 她用30年破解「死亡密碼」,第一次整晚不敢睡覺……
    近日,《人民日報》刊登《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人選公示》,53歲的齊齊哈爾女法醫高馨玉入選全國先進工作者。日劇《非自然死亡》中,女法醫三澄美琴說過一句臺詞:人在活著的時候沒能被救,死了之後還要當沒看見嗎?在過去的30年,齊齊哈爾女警高馨玉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讓死者和真相「被看見」。
  • 法醫劉良:全國首例新冠逝者遺體解剖,法醫秦明稱其為老師
    和走在一線的醫生們不一樣,這個特殊的職業叫做法醫。 講到法醫,大家會想到什麼? 解剖、死亡、屍體…… 可能是《非自然死亡》裡的三澄美琴,或是《法醫秦明》中的秦明,行走於各種危險場景,卻依舊有著處變不驚的「帥氣」。
  • 法醫真的能夠一摸屍體 就算出死亡時間嗎?
    那麼,現實中的法醫秦明,也會有這樣的「神操作」嗎?為什麼法醫對屍體溫度這麼敏感?屍體溫度到底是測哪裡的溫度?屍溫計算又是怎麼一回事?今天,小站的電影科普系列,就把以上問題的答案全部告訴你。在回答以上所有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一個基礎知識點——死亡時間。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聽到「死亡時間」這個詞,似乎所有案件的偵破工作都繞不過它。
  • 屍臭到底有多臭?有沒有屍毒?
    屍臭就是人體腐敗後產生的氣味,這可能是世界上最臭的氣味?,主要是腸道內的細菌分解人體的蛋白質產生的氨和硫化氫混合的味道,你要是問我跟臭鯡魚比如何?臭鯡魚的氣味比這個差遠了,比耗子腐敗的氣味臭百倍。屍臭如果在腐敗屍體現場,很容易沾到衣服,皮膚,頭髮等裸露的地方。屍臭有沒有毒?
  • 吸入屍臭,真的對人體有害嗎?你的理解真的正確嗎?看專家的理解
    並且在古代仵作去驗屍的時候,條件雖然說比不上今天,那也還是有一定的講究的。聽說過去的仵作驗屍,有人先要把上好的石灰、草木灰等錘成細粉之後,再用細布來包好,塞進鼻中,以避晦氣。有錢的人還需要加入一些香味的粉末,比如:樟葉末、艾葉末、薄荷葉末等,甚至是一些中藥材。古人把所有難聞、有毒以及有害的氣體,統統都叫穢氣。歷來就有所謂的避穢之法,這還是非常有講究的。
  • 819醫師節 致敬警營中的法醫們!
    他們是手握柳葉刀探屍辨案的「醫生」也是身穿藏藍警服勘查真相的「警察」2020年8月19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小編帶大家走近嶽塘分局的特殊醫師就在那一年,他光榮進入到公安隊伍,成為了一名法醫。在18年的法醫生涯裡,他已經記不清自己參與了多少案件的偵破,也數不清自己出具過多少份傷情鑑定。不過可以確認的是,這數以萬計案事件裡,他出具的檢驗結論無一錯漏,憑藉出色的專業素養成功識破了多起偽裝成疾病的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