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斑、屍僵、巨人觀……這部國產法醫紀錄片簡直打開了新世界

2020-12-05 愚樂觀茬家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同時困擾影視創作者和觀眾的殘酷真相——公安探案題材的影片從來都是一場演員和導演的集體假high,辦案人員各個神機妙算,沒看完案發現場就對作案細節和案犯特徵了如指掌,讓人深度懷疑他們才是那個幕後黑手。普通觀眾看得一臉尷尬,公安幹警吐槽全是胡鬧。但是,最近有一部國產紀錄片讓我不由自主一口氣刷完十集,而且看完以後心甘情願當自來水。

我覺得對《法醫密檔》最中肯的評價就是——真實。這部片裡沒有大家見慣了的陰森恐怖和故弄玄虛,只有高度還原的案發現場。辦案人員趕到時還未凝固的斑斑血跡

邊陲山洞中已經嚴重風化的凌亂白骨

還有顯然被人為破壞過的現場痕跡

除此之外,片子裡還有你很可能這輩子都沒有機會看也不敢看的場面,解剖室的消毒水味隔著屏幕都那麼刺鼻,讓人時刻把心提在嗓子眼。因為,從解剖一開始,攝像機就架在不影響法醫正常工作的最近距離。在無影燈下反射出冷光的解剖器材

赤裸到刺眼的解剖細節

影片裡,偵查人員是怎麼辦案的

現勘人員提取了哪些證據

法醫做了哪些實驗

全部都毫無保留的攤開給你看,但是你明明心裡跟明鏡兒似的,還是忍不住為下一秒的想不到驚呼:啊?怎麼會這樣!還可以這樣?!原來是這樣啊!!!跟那些正氣凜然的主旋律宣傳和那些神乎其神的探案神劇不同。《法醫密檔》裡不光有辦案人員跟時間賽跑、跟案犯拼腦力的場面,還呈現了他們的無能為力、自我懷疑甚至是憤怒,因為這些在他們的日常工作中就是真實存在的。

《法醫密檔》裡有不少讓人時刻有一種「在現場」的感覺。實際上,拍攝這部紀錄片,攝製組幾乎做到了最大程度的深入。前期準備階段,攝製組主創人員瀏覽了專家顧問團列出的長長的法醫學書單,接受法醫學規範的培訓。與國內近五十個省市一線公安部門建立聯繫,深入各地方公安局和解剖室實地考察,最終從幾百個案例中篩選出十個最典型、同時最適於影像表達的案例。為了不影響正常解剖作業和結果,進入解剖室前,攝製組所有人員和攝像器材要全部接受消毒。拍攝過程中,即便是腐臭衝破防毒面罩、死者的鮮血滴到臉面前也不能喊cut。因為這一切都沒有ng,從第一秒開始就是實戰。

整部影片的製作過程歷時三年,據說在這期間曾經歷過多次暫停、推翻和重建的過程,不過這一切在現在看來都是值得的,畢竟紀錄片始終是一場等待的遊戲。十集分集故事梗概先睹為快

第一集  顯微鏡下的真相    少女溺亡,但死因不詳。法醫僅通過屍體隱蔽處的一道傷痕即從眾多疑犯中鎖定嫌疑人。但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作案過程卻又與法醫的推斷相矛盾。最終,一種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出來的單細胞植物讓案件峰迴路轉。 第二集  犯罪心理畫像    一名死者身中八十餘刀,而且雙手被反覆捆綁。無目擊者、無監控視頻,死者和案發現場成為唯一的「證人」。法醫僅僅通過死者身上的刀痕和現場物證就推測出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信息和性格特徵。 第三集  死亡時間之謎    一起命案發生,法醫最先需要確定的就是死者死亡時間。但是,在這起案件中,法醫推斷的死亡時間卻與目擊者的供詞相矛盾,這其中必有蹊蹺。且看法醫將用什麼方式來揭穿這個死亡時間之謎。 第四集  死者身份之謎    在高速路邊發現一具高腐屍體。死者面目全非,身份確定成為難題。但是在法醫眼裡,高腐屍體依然蘊含著死者諸多信息,如性別、年齡、身高等等身份特徵。而且從死者顱骨傷口的形態,法醫還發現了一個重要線索。 第五集  無聲的證人    通過自勒導致死亡,在法醫學中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死亡方式。一名工廠守門人就被發現以這種方式死在了值班室內。但是,法醫卻推斷死者並非自殺。那麼,作為「無聲的證人」,現場的這些證物會讓法醫給出一個怎樣的案件真相? 第六集  血跡密碼    廢棄的大樓內,一場賭局之後,三人慘遭殺害,兇手卻不見蹤影。留給法醫的只有現場的斑斑血跡。神奇的是,法醫僅從現場血跡中便找到破案的線索。通過眼前的血跡,案發當時的情景在法醫腦海中漸漸清晰。 第七集  白骨的傾訴    西南邊陲的一處山洞中,一堆白骨打亂了當地人的生活。白骨已經風化嚴重,而且白骨下方還有腐爛的繩索。這堆死去數年的白骨在像法醫訴說著什麼?自殺?還是他殺?法醫將利用法醫人類學來解開死者的身份密碼。 第八集  離奇的車禍    盤山公路邊發生了一起車禍,一場車禍、竟有三個現場,每個現場單獨看,似乎都符合車禍推斷,但是將三個現場拼接起來卻相互矛盾。法醫提取了每個現場的血跡及相關物證,通過精準的現場重建,一起泯滅人性的罪案浮出水面。 第九集  自縊之謎    花季少女深夜自縊於自家房間的氣窗之上。期初,家人認定死者是為情所困。但是,在法醫經過屍檢之後,案件性質卻發生變化。除了死者身上一條不起眼的索鉤外,死者房間不尋常的足跡也成為破案的關鍵。所謂「觸物必留痕」,兇手出現的地方,必將留下蛛絲馬跡。 第十集  沉屍    旱季的河床露出了一具被磚石纏繞的屍體。因為長時間浸泡水中,屍體已腐敗不堪。死者身體表面已經形成屍蠟,正是這層屍蠟為法醫破案提供了幫助。即便沉屍多時,法醫依然通過科學的手段讓死者「說」出了案情真相。

相關焦點

  • 《法醫秦明》熱播 「巨人觀」劉子赫獲青睞
    劉子赫  搜狐娛樂訊 近日,搜狐視頻和博集天卷聯合出品的懸疑刑偵網絡劇《法醫秦明  該劇一反往日國產刑偵劇拖沓的風格,劇情緊湊,平均每一集半破獲一個案子。同時運用大量的屍體,骸骨,人皮及各種重口味鏡頭,力求還原真實的法醫驗屍現場。自十月十三日上線以來,反響巨大。在該劇熱播的同時,第三集「巨人觀」的男主角「郭立富」也引起了網友的注意,其嫻熟的表演方式被大家所認可,在網絡上大獲好評。據了解,「郭立富」的扮演者劉子赫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的青年演員,杭州人。
  • 法醫發掘真相的日常:人皮手套、蟲卵鑑定、細菌屍爆
    法醫的鼻祖正是我國宋代提點刑獄司,宋慈。10多年前一部名叫《大宋提刑官》的電視連續劇,收視率一度超越《新聞聯播》,而宋慈就是這部劇的主人公。宋慈規範了屍檢報告的制度,並以自身長年累月的驗屍經驗為基礎,結合諸多傳世的屍傷檢驗典籍,於1247年集成了《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法醫學專著。
  • 探秘法醫工作環境:高度腐爛屍體氣味直衝上臉
    你好奇法醫是如何解讀屍體裡隱藏的事實真相,讓死者「開口說話」的嗎?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閩北「屍語者」的世界,來認識了解這群神秘的法醫吧。徐倫武,南平市公安局延平分局刑警大隊技術中隊負責人、副主任法醫師。
  • 法醫真的能夠一摸屍體 就算出死亡時間嗎?
    所謂動態勘查,就是初步檢驗屍斑、屍僵、角膜混濁甚至超生反應等屍體現象。這些是法醫對屍體進行的「常規綜合判斷」,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為了預估出一個大概的死亡時間。因為「死亡時間」對於案件的偵破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只要確定死亡時間,就可以基本確定作案時間,從而劃定偵查方向和範圍,甄別犯罪嫌疑人,另外,也有利於進行現場重建從而刻畫犯罪嫌疑人特徵。
  • 819醫師節 致敬警營中的法醫們!
    他們是手握柳葉刀探屍辨案的「醫生」也是身穿藏藍警服勘查真相的「警察」2020年8月19日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小編帶大家走近嶽塘分局的特殊醫師2008年7月,張繼人主動前往汶川救災,在汶川期間,他不但參與日常的救災工作,還協助當地公安機關開展屍源查找等相關工作,幫助當地公安機關解決了法醫緊缺的問題。當時道路毀壞嚴重,當地法醫無法及時到達現場,張繼人主動請纓,參與屍檢工作。從汶川回來,榮立三等功的他淡泊名利,辛勤紮根在公安一線,致力於追求更高的專業水準和培養新一代法醫人才。
  • 將藝術家還原成平凡人,是國產藝術紀錄片新的打開方式
    在快手近日推出的第一部自製的八集紀錄片《國產藝術凌凌捌》中,追蹤拍攝了八位網絡知名跨界藝術家的創作生活,手工耿就是其中之一。這部紀錄片讓來自民間又爆紅網絡的奇才們,在鏡頭前講述各自的心路歷程和創作思考,展現了他們平凡到不能再平凡卻又「腦洞大開」「孜孜不倦」的一面。目前,被網友們稱為「當代藝術的漫遊指南」的片子在快手上的點擊量已經超過了530萬,超過四萬多網友給予讚賞,網絡評分頗高。
  • 20年驗屍1000餘具 法醫阿超的箱子裡為何總有一把湯勺
    說起法醫,很多人會想到刑偵片裡的畫面: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幾名身著白大褂的法醫拎著箱子走進荒郊野嶺,對一具不明身份的屍體進行勘查。是自殺還是他殺?兇手是誰……法醫神秘的勘查箱裡有哪些法寶?據說,勺子除了舀湯還是法醫的好幫手。生活中,法醫還破解了小區裡的流浪貓死亡案。2021年1月12日,現代快報記者走進潘鬥超法醫工作室,了解法醫的故事。
  • 屍臭到底多臭?多少天才不會臭?法醫如何克服屍臭?
    死亡是所有人都不願意面對卻又不得不面對的事情,出於對死亡的恐懼,在絕大多數人眼中,屍體也是非常恐怖的,絲毫不願意觸碰,特別是那些非正常死亡的腐屍,會散發出讓人難以忍受的屍臭味。那麼屍臭到底有多臭呢?多少天才會臭呢?法醫又是如何克服屍臭的呢?
  • 人死後睜著眼睛張嘴巴是咋回事 這其實是屍僵引起的
    在肌肉鬆馳過後,就會出現肌肉收縮、變硬,各關節固定,不用能被任意屈曲,此時稱為屍僵。    一般情況下,屍僵會在死後1~3小時內開始出現,表現為咬肌、頸肌、顏面部肌肉僵硬,下頜關節固定;經4~6小時,屍僵擴延到全身。
  • 這部耗時四年的BBC式的紀錄片,看完才知道是國產的!
    這部在2020年1月24日上線的國產海洋紀錄片《蔚藍之境》,因為疫情等各方面原因,沒有做大規模的宣傳,卻悄悄地在豆瓣上刷出了9.3的高分,雖然比第一季的《舌尖上的中國》低了0.1分,卻給了廣大網友超越味覺的生命體驗。
  • 四萬人打出9.7分的神作國產紀錄片
    終於有一部國產紀錄片,口碑「爆」了。片名起得很大,叫《中國》。這是第一部以「中國」命名的國產片。歷經5年的打磨,一經上線,收視率就碾壓了黃金檔所有國產劇。#中國紀錄片裡的神仙文案##當紀錄片拍出電影質感# #汪涵狂野波波頭# ,一夜之間,蹭蹭上了3個熱搜。
  • 七部值得一看的國產恐怖片!這部竟然把人給嚇死了!
    它是國產恐怖片的一個裡程碑,是之後國產恐怖片的鼻祖。  影片講述了錄音師霍峰和女演員於紅在一座即將拆除的舊樓裡錄動作效果,進而發生的一系列奇怪事件。由於在北京上映期間嚇死了一位老婆婆而被迫停映,並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 法醫楊發英:用工匠精神抽絲剝繭破譯「死亡密碼」
    新華網 彭博 攝新華網重慶1月11日電(陳雨)幹練時尚,英姿颯爽,踩著高跟鞋衝進現場,穿著風衣般的白大褂淡定地在化驗室操作「高精尖」儀器,這是影視劇中「科技範兒」十足的女法醫。「現實中,法醫工作完全不一樣。」楊發英說。今年42歲的楊發英是重慶市銅梁區公安局刑事偵查支隊三大隊大隊長,主檢法醫師。
  • 女法醫6年解剖109例屍體 忍受屍臭蛆蟲精確驗屍
    女法醫讓屍體「開口說話」六年解剖109例屍體   六年解剖109例屍體,莫傳瑩榮獲省勞模和市勞模稱號  新快報訊(記者 吳璇 通訊員 丘秉春)她看上去就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子,臉上總是掛著甜甜的笑,說起話來讓人感覺格外親切。
  • 醫療的眾生相,是國產紀錄片的答案?
    那麼在紀錄片重新進入大眾視野後,「情」能否成為國產紀錄片的全新特色呢?首先,我們來看國產紀錄片與BBC紀錄片之間存在差距的原因。據國內的紀錄片從業者「柴火」透露,因為教育環境等根深蒂固的問題,中國紀錄片在提案時,完全與故事無關。二、畫面敘事的差距目前,國產紀錄片已經度過了粗製濫造的時代,但與BBC等「大廠」相比,無論在設備、經驗、標準、流程還是資金上都存在差距。
  • 法醫秦明:公安廳的「段子手」 對得起死者就OK
    他所從事的職業,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須要習慣屍臭,並告訴自己聞到的不過是丁酸、沼氣和其他一些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化合物。  他也從未像電影《沉默的羔羊》裡的FBI探員那樣,在驗屍時在上嘴唇塗抹薄荷膏或其他物品掩蓋屍臭。「據我所知沒有人那麼做。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慢慢習慣,並且不去想它了。」
  • 【疫情當前警察不退】「90後」長江女法醫的多樣精彩
    她是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刑事偵查支隊的「90後」女法醫張曉雅。義無反顧的初心追隨者2017年7月,22歲的張曉雅從中國醫科大學法醫學系畢業後,實現了她學生時代的初心夢想,成為了公安機關的一名女法醫。真正的法醫崗位沒有電視劇裡那樣風光靚麗,長江上的女法醫更有著不為人知的困難,張曉雅的選擇讓不少人覺得惋惜,也讓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她自己卻很堅定自己的選擇。日常面對的高腐屍體達90%以上,遠遠高於地方公安機關法醫檢驗高腐屍體比例。
  • 秦明:我只是一個愛講故事的法醫
    秦明在知乎上有讀者提過這樣一個問題:「秦明老師會不會因為寫書就不再當法醫了?」這個帖子在獲得兩個回答後便很快被終結,秦明親自「下場」回覆:「我會一直是法醫。」秦明始終覺得,自己只是個法醫,一個愛講故事的法醫。
  • 問吧精選|法醫,讓死者和生者在各自空間裡明白地活著
    迄今為止,沒有後悔,也不打算離開法醫職業嗅覺細胞對屍臭的記憶超強愛可樂12:老師您怎麼看待死亡和非正常死亡?劉良:這是兩個不同含義的問題,放在一起不知側重點是什麼?死亡見多了,就會考慮人死亡後到底是個什麼狀態,國外有死亡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