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萱小蕾、圖丨網絡
▼
好像一夜之間,那封「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書就蔓延了整個網絡。
當時隨便看哪裡,似乎都能看到有人引用。
有人拿這話籤名,有人拿去發朋友圈,也有人拿去當文章標題。
網絡裡翻來炒去轉發的東西倒也是多,大多時候可以選擇掃一眼就忽略。
三五十日也就罷了,或是隔久一點再見也不那麼眼熟了。
可這話天天被人倒騰,也就忍不住念叨它幾句。
只是一開始對這話就沒多大感覺,不會站在熱衷和擁護這話的那一隊人馬裡面。
原因多種,第一個估計是因為我自己的時間相對自由。
不是那種朝9晚5,也不是天天按時上下班。
雖然我是個節假日都需要不停寫稿的人,但是時間還是由自己安排的。
比如你可以連續寫個幾天,存夠一些稿子,然後可以幾天不寫。
也可以一天寫一點,天天有更新的就可以了。
至於是早上寫還是晚上寫、中午寫還是半夜寫,也由自己安排。
所以想要出去玩的話,帶上電腦就可以了。
經常也可以趁別人在上班時才出去看看,這樣也能避開節假日的人流高峰。
因此對於那個「想去看看」並不迫切,似乎覺得什麼時候都可以去,更沒必要事都扔下不做了。
另一個原因,是對這個行為還是有些疑慮的,覺得盲目去理解的話、並不是特別靠譜。
如果大家都崇尚那種「說走就走的旅行」,從而辭職丟工作,丟下家人愛人老人孩子全都「去外面看看」,想必也有點亂套。
有陣子,我寫過一個關於窮遊的稿子。
大意是說窮的時候就去工作去賺錢,除非你沒有責任、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
那樣的話,你可以全世界流浪,賺錢吃飯,再賺錢做路費,灰頭土臉遊個暢快看個暢快。
當然,你也可以邊走邊賺錢,並且賺得不少,可以光鮮暢快地遊啊看。
如果沒有這些條件,那還是別動不動就想「出去看看」。
父母如果需要你,應該回去照顧他們。
妻兒如果需要你,應該回去陪伴他們。
親朋好友同事家人都需要你,你就得負責工作,守好事業和家庭。
當然,有錢有閒的人旅遊,那是停下來休息和享受,理直氣壯想怎麼遊怎麼遊。
但是不管錢包大小和俗事在身,動不動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還是有點不太對。
聽上去是很瀟灑,實則不太負責任。畢竟你一開始選擇了有責任的人生,就得繼續撐下去。
要是怕責任,應該一開始就堅持初心,一個人想怎麼活就怎麼活。
要是做不到這一點,一旦開始有家有孩子,就只能把當下的生活過好。
不過呢,若年輕到還有資本虛度光陰,也可以背著包騎著車出去看看世界、吃吃苦頭,或是試試能不能看出點名堂來。
但凡成年人有家有工作上有老下有小,再要說走就走就有那麼一點不妥當了。
這句「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有著不顧一切要出發的意思,所以他也不太適合所有人。
因此有人調侃:「錢包那麼小,趕緊去賺錢。」的確,世界大,錢包也要夠大,才能有閒有錢去到處看看。
路費都沒有,怎麼去看看?抑或老小指著生活,說放下就跑、也不太好了。
俗世關係纏身,的確可能讓人覺得疲累不堪,想要逃離。
但除了父母,後來的一切大多是自己的選擇,那麼一旦拿起,就得有擔當,不能隨便放下。
再說了,一個人若是眼界不夠,格局打不開,那麼出去看再多世界,估計也只是看看。
可能收穫只是拍了一堆沒什麼特別之處的照片回來,然後對人說:「我去過這裡,我去過那裡。」
然而也只是身體去了,心靈頭腦並沒有跟上,沒有所思所感所悟。
看完回來後、無非是錢包更瘦了,欠款更多了,工作也丟了,需要你的親人可能也在水深火熱中受著苦。
因此,看世界這件事,還是留待工作事業安排妥當、責任義務都可擔當,同時錢包也不太瘦時再去才好。
否則大概要一邊看著世界、一邊就開始擔心回去後到哪找工作賺以後的飯錢。
世界那麼大,其實我們都想去看看。
可是當下條件若不允許,就先向內求安。做到:吾心安處,就是世界。
解決了內在問題,也許就會「移步到處是風景,身邊方寸皆世界,舉目滿眼是乾坤。」
那麼,世界若在我心上,任它再大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