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雲中龍風中燕(風物)

2020-12-03 人民網

龍頭蜈蚣(風箏) 郝德立作

五世同堂(風箏) 哈亦琦作

蝴 蝶(風箏) 孟 原作

伎樂飛天(風箏) 冷世祥作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樣的動人景象,早在千餘年前就出現於中國大江南北。

眼下春光明媚,草長鶯飛,正是放飛風箏的好時節。

風箏,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也是中國古人的一項重要發明。關於風箏的起源,有人認為始於春秋,也有人認為肇於秦漢,而可查證的信史則出自南北朝,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

早期有關風箏的記載多與軍事相關,到唐代,風箏開始出現在文人的詩歌中。宋代以後,風箏逐漸演變成一種老少皆宜的玩具,而清明時節放風箏也開始成為一項穩定而普及的民俗活動。明代以來,風箏經由絲綢之路傳播到世界各地。英國科學家李約瑟,就曾把風箏列為中華民族向歐洲傳播的重大科學發明之一。

自上世紀60年代建館之初,中國美術館就致力於民間美術的收藏、研究與展示工作,收藏有北京、天津、山東濰坊、江蘇南通、四川郫縣等地的風箏精品近600件,絕大多數出自著名風箏藝人之手。這些作品工藝精湛,彩繪華美,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文化內涵和浪漫超脫的藝術氣質。

方寸間繪就美好心願

最初的風箏製作十分簡單,用竹篾做骨架,貼上素絹或白紙,結好線繩,便可放於空中。宋代畫家蘇漢臣筆下的《百子嬉春圖》中就有嬰孩手牽一隻素色方形風箏,柔和的色彩、簡約的造型襯託出「玩具」的本質,惹人喜愛。

隨著時間的推移,風箏的製作技藝日臻成熟,樣式也逐漸豐富起來,從動物、植物、器具、文字,到人物、仙佛,應有盡有。能工巧匠們在滿足「放飛」功能的同時,更加注重風箏造型的美觀和諧與畫面的吉祥寓意,極大地增強了風箏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

「沙燕」是北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風箏樣式,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之一「妮妮」,就是根據沙燕風箏所設計的。北京哈氏家族製作的「大沙燕」自清末便譽滿京城。哈氏沙燕的造型頗具擬人化效果,肥燕雄壯,象徵男性;瘦燕纖細,象徵女性;雛燕酷似豐腴稚拙的兒童;比翼燕則代表恩愛的夫妻。每一式沙燕上都布滿蝙蝠、蝴蝶、牡丹、貓、魚等吉祥圖案,賦予風箏美好的寓意。

哈氏風箏第四代傳人哈亦琦的《雲鶴》將翩翩飛舞的仙鶴繪於祥雲之上,布滿風箏的全身,象徵濃濃春意;他的另一件作品《五世同堂》,則畫有五隻火紅的獅子,取「獅」與「世」的諧音,寓示家庭和諧興旺。沙燕風箏腰部通常裝飾有回紋、蕉葉紋、雲紋、萬字紋、團壽紋等多層吉祥紋樣,並以「退暈」的技法進行繪製,增加其放飛後的立體感。

除沙燕外,哈氏家族還擅制各色硬翅、軟翅、拍子風箏,如《和合二仙》《福在眼前》《龍鳳呈祥》《鍾馗》《雙喜字》等,設色豔麗,裝飾意味極強。1915年,哈氏風箏第二代傳承者哈長英憑藉《蝴蝶》《蜻蜓》《仙鶴》《花鳳》4件風箏,摘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銀獎,「風箏哈」的名聲更加響亮。

哈亦琦不僅是哈氏風箏第四代傳人,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風箏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他利用5年時間整理、複製傳統哈氏風箏數百種,並以圖譜的形式記錄下來。2015年,哈亦琦將200份珍貴的風箏圖譜,連同其父哈魁明在上世紀50年代製作的《五魚燕》《彩蝶》等多件原作,捐贈給中國美術館,使承載著美好心願的風箏樣式永存後世。

結構中盡顯高超技藝

一隻風箏若想飛得高、放得遠,關鍵在於結構的設計。藝人們需要掌握各類風箏的結構比例、平弧變化以及材質的性能,在滿足複雜造型的同時,要儘量減輕風箏重量,使其易於騰空飛行。

中國美術館所藏風箏中,體量最大的一件是郝德立所做的《龍頭蜈蚣》。此風箏由一隻立體的龍頭和30餘節象徵身軀的「蜈蚣桄」構成,總長達10餘米。蜈蚣桄為圓片狀,中間橫貫一根細竹條。竹條長度為圓片的四五倍,兩端還扎有雞毛以保持平衡。每隻蜈蚣桄的質量既要保持左右均衡一致,還要依次遞減,放飛時才能呈現「塌腰翹尾」的姿態,扎制難度之高可見一斑。

而北京的孟原所做的一組微型仿生風箏,雖不足手掌大小,但比例結構一絲不苟,用極細的絲線牽動,同樣能夠騰飛。製作這樣一隻絕巧的風箏,不僅要求作者擁有嫻熟的技藝,還需要有極大的耐心,絲毫的差池,都會導致重頭再來。

冷世祥的作品《伎樂飛天》,將敦煌莫高窟的飛天形象繪製於傳統瘦沙燕的造型上,使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契合。仔細端詳這件風箏,你會發現,其左右結構並不對稱。如此大膽的創新,體現出作者非凡的藝術智慧。

裝置上蘊含無限巧思

「夜靜弦聲響碧空,宮商信任往來風。依稀似曲才堪聽,又被移將別調中。」唐人高駢的這首詩《風箏(一作題風箏寄意)》,描述了裝有琴弦的紙鳶在夜風吹拂下,響起了猶如古箏的悅耳之聲,「風箏」之名由此得來。

為了增強風箏在放飛過程中的娛樂性和趣味性,各地的手工藝人們不斷探索創新,為風箏設計安裝各種聲響裝置。天津風箏以造型簡潔明快、色彩豔麗、裝置精巧獨特而聞名。著名藝人唐錦琨所制的《鑼鼓燕》不僅可以拆卸摺疊,還在骨架上安裝帶有風輪的鑼鼓架。當風箏放飛於空中時,風輪旋轉帶動撥片撥動鼓槌,擊響鑼鼓。悅耳之聲自天而降,精妙之極。

江蘇南通的「板鷂」風箏,最獨特的魅力在於通體安裝笛哨。「板鷂」也叫「板箏」,為平面結構,有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和多角形等。笛哨自上而下,由小漸大排布於板鷂正面迎風處,少則數十個,多則成百上千。小型笛哨多用雞蛋殼、野慄殼、蠶繭、白果核等製作,音色脆亮,綁縛於板鷂的上部和中部;最大的哨子被稱為「嗡聲」,用葫蘆製成,形如木桶,音色低沉渾厚,用線網懸於板鷂下部。放飛時,百哨齊鳴,宛若空中交響樂。

藏於中國美術館的《十八羅漢》板鷂,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郭承毅於2007年製作並捐贈。它高1.5米,裝有大小各異的笛哨102隻,鷂面上繪有體態各異的十八羅漢像。可以想見,這樣一件精美而頗有「分量」的風箏,在一飛沖天之時所帶來的宏偉氣勢。

過去,人們常將放風箏作為一項驅病除疾的民俗活動。清人富察敦崇所著《燕京歲時記》中稱:「放風箏,最能清目。」眼下,我們不妨趁著春風,尋一處空地,仰頭牽起一隻精美的風箏,在時跑時行、一張一弛間舒活筋骨,放飛心情。

(作者為中國美術館民間美術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

(本文圖片均為中國美術館館藏作品)

相關焦點

  • 風箏製作結構盡顯高超技藝 方寸間繪就美好心願
    風箏,雲中龍風中燕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樣的動人景象,早在千餘年前就出現於中國大江南北。  眼下春光明媚,草長鶯飛,正是放飛風箏的好時節。  風箏,是一種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也是中國古人的一項重要發明。
  • 第什裡風箏:飛舞京南天際間
    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千百年的發展歷程中,風箏由多用於軍事探測、聯絡、越險等,逐步走入民間,成為娛樂玩具。到明清時期,風箏發展走向鼎盛,逐漸形成濰坊、北京、天津和南通四大區域流派。其中,京津民間扎糊風箏的技藝,在兩地地理交匯處——廊坊市安次區調河頭鄉第什裡村得到傳承和發揚。
  • 北京傳統風箏傳承人張世德:做過的風箏無一重樣
    最普通的傳統風箏是沙燕,分為雛燕、肥燕、半肥燕、瘦燕、半瘦燕、比翼燕等六種,每一種燕的身材比例都不一樣,「傳統的尺寸比例,肥燕的翅膀長度是7、胸腹高為2、襠為1,頭寬和高為1;而瘦燕翅膀長度是10,不同的燕尺寸不同。」張世德緩緩道來,這是因為肥燕代表著孔武有力的男子漢,瘦燕代表著窈窕淑女,雛燕代表著小孩,胖乎乎的呆頭呆腦,比翼燕是兩隻在一起,代表著男女相親相愛。
  • 沙燕兒之風舞 《抗戰》重陽風箏在起航
    九月九,是重陽;放風箏,情誼長。傳統風箏象徵著喜慶和吉祥,迎風而舞的風箏靠一根絲線牽引,帶給我們許多歡樂。10月26日,《抗戰OL》首創風箏活動已經全新登場。聆聽風的律動,感受大自然的氣息,讓我們一起放飛夢想的風箏,快樂從此刻起航。 抗戰兩組全新伺服器全線飈紅,開啟火熱戰鬥之旅。
  • 又到了放風箏的季節,該如何把肥燕風箏畫精緻呢?聽大師講「畫訣」
    把風箏和風箏製作人的口述實錄做成歷史,留存在檔案館,在北京工藝美術界還是第一次。北京風箏中沙燕最常見也最受玩家喜愛。費老指著兩件畫工精細、製作精巧的微型風箏告訴我,它們是雛燕風箏。印象中的小燕子風箏都是胖乎乎、圓頭圓腦的,費老這裡還有瘦瘦的燕子風箏,為什麼要把風箏做細做瘦呢?原來這是「風箏一家親」。費老說他製作的北京扎燕風箏,最大特點就是人格化、圖案化。
  • 每天名言:風箏頂著風高飛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天名言:風箏頂著風高飛 2013-01-31 14:46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 銀線連兩岸 風箏傳真情---山東濰坊風箏文化館在臺灣基隆市開館
    「清明,小兒女作紙鳶、鞦韆之戲,紙鳶其制不一,於鶴、燕、蝶、蟬各類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維妙維肖,奇巧百出,」曾做過七年濰縣縣令的大詩人兼書畫家鄭板橋曾寫過這樣的詩來懷念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把濰縣的風箏特點和放風箏的風俗描寫的淋漓盡致。
  • 北京地域書風的開端始於「燕系書法」 燕國陶文什麼樣?
    北京地域書風的開端,從嚴格意義上的書法史學角度來說,始於「燕系書法」。作為中國六大古都之一,北京有著800多年建都史。若以時間、空間和人物三要素來界定,北京地域書風主要包括:歷史上屬於北京地域而後變更的地區;歷史上原來不屬於北京而現今劃入的地區;北京出生且一直在北京,或在外省地域活動的;非北京出生,但主要活動在北京,從事藝術創作活動的。
  • 風箏之都濰坊,世界風箏的發源地,又稱鳶都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濰坊龍頭蜈蚣風箏。2、板子風箏板子風箏,又叫「板式風箏」、「拍子風箏」,是一種運用廣泛、十分普遍的中國傳統風箏。此類風箏升力片邊緣都有骨架支撐,形成板狀的結構,因此被稱為板式風箏。此類風箏的升力片由一根主翅條和翅形的蒙面組成,因兩翼下部無硬性結構,」隨形剪就,而沒有』 骨』 」,被稱為軟翅風箏。軟翅風箏放飛時,風從兩翅蒙面的下方逸出,形成上升的力,故而有較好的起飛性能。4、硬翅風箏又叫「元寶翅風箏」,是我國最具特色、最典型的傳統風箏。
  • 宋朝興起「風箏」,小兒堂後放風箏,風箏原來從宋朝就已流行起來
    在現代社會,估計人沒有多少人玩過風箏了,即使沒有親手放過風箏,也見過各色各樣,花樣百出的風箏,某些城市還有關於風箏比賽的活動。這麼"現代化"的娛樂活動其實已經有千年歷史,甚至用途也多樣化。風箏被發明於春秋時期,墨翟花費三年以木頭製成木鳥,但是只飛了一日便壞了,這是風箏的原型。
  • 朱彝尊的《鴛鴦湖棹歌》描繪嘉興風物之美,無詩能比
    古詩《朱彝尊·鴛鴦湖棹歌》檣燕檣烏繞楫師,樹頭樹底挽船絲。村邊處處圍桑葉,水上家家養鴨兒。《鴛鴦湖棹歌》組詩作於康熙十三年(1674)。鴛鴦湖,一名南湖,在浙江省嘉興市南三裡。棹歌,一邊划船一邊唱的歌,屬民間歌謠體。
  • 紙船和風箏
    他想了想,就扎了一隻風箏。風箏乘著風,飄哇飄,飄到了松鼠家門口。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著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著:「祝你幸福!」紙船和風箏讓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點小事吵了一架。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裡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小熊很難過。
  • 七旬「風箏爺爺」樂享人生放飛快樂
    晴天的傍晚,清風拂面,散步在江蘇鹽城市區聚亨路大橋,常常看見一個放風箏的老人。老人身材魁梧,笑容滿面。身邊不遠處,一個大布袋裡裝著四五個風箏。風起了,老人跑起,放線收線,起飛、操作、回收,老人的動作乾脆利落、拿捏自如。他就是被人們稱為「風箏爺爺」的朱熙昌老人。
  • 閃耀暖暖:新套「雲間燕」預告,水墨風很nice,頭髮卻像糖葫蘆?
    」這款【雲間燕】雖然部分小夥伴們不是很喜歡,但不得不說還是比較合小然我審美的。原版的藍白搭配,通過藍色的深淺不一配合整體的白色,是不是讓我們腦中瞬間就浮現出「青花瓷」這個主題呢?至於復甦後的黑金顏色,則看起來更有質感。小然我在之前就曾經說過,雲端風的服裝其實最適合的顏色就是黑與金。而【雲間燕】在復甦後的顏色搭配,給我們感覺更多的是一種「水墨畫」主題。
  • 滇派風箏手藝人陳康寧:做了37年「追風箏的人」
    陳康寧介紹,「滇派風箏」在中國風箏派別中屬於「滇蜂」或「滇穩」,在雲南約有600年歷史,是繼北京沙燕、天津軟翅、山東長串、南通六角版鷂、廣東靈芝大風箏後中國另一大風箏流派。與其他風箏不同,滇派風箏的翅膀底部向背後凸起,形成一個三角形的凸面,因為風槽深、角度大,這個凸面成為風箏的氣流通道,使風箏不會忽升忽降,也能適應雲南高原大風的衝擊。
  • 《風箏》中演繹「追風箏的人」 羅海瓊與「韓冰」險些失之交臂
    《風箏》中演繹「追風箏的人」 羅海瓊與「韓冰」險些失之交臂 作者:張明春 2018-01-14 12:34   來源:大連晚報  (受訪者提供)  歲末年交,北京衛視熱播的《風箏》在「驚險+燒腦」中落下帷幕。  作為劇中最特別的女性角色,韓冰睿智、冷靜,有著驚人的預判力;作為鄭耀先最具實力的對手,她的存在既是其威脅,微妙之中又成為對方惺惺相惜的情感寄託;此外,她在劇中還有著撲朔迷離,令人難以捕捉的另一重身份。
  • 熊圖熊話:一年級看圖寫話:《放風箏》專項訓練
    放風箏看圖寫話寫作思路:觀察圖片是在什麼地方?小朋友們來到公園裡放風箏,小明的風箏是金魚形狀的,小紅的風箏是帶彩旗的,小航的風箏是三角形的。他們迎著風,奔跑,拉長風箏線,風箏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舞。他們玩得十分高興!第二篇:
  • 繪本《放風箏》,沙燕風箏、臉譜風箏、屁簾兒風箏,好多風箏啊
    和《小青花》一樣,依然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的其中一本,《放風箏》。一到春天,大人小孩都愛放風箏,這本繪本不僅描述了風箏的製作過程,還展示了全國各地代表性的風箏。一到春天,北京放風箏的人就特別多,各種各樣的風箏,漫天飛舞。媽媽說:「回家教你做個屁簾兒,咱也來放風箏。」傳統的風箏工藝包括扎、糊、繪、放四種技藝。所有的風箏都要用到這四種技藝。
  • 覽九洲風物 《夢幻西遊》手遊寵物專屬劇情即將上線
    三界風物四洲情,勘破世間不傳秘!9月8日,在2018青春盛典重慶站現場,《夢幻西遊》手遊製作人陳俊雄先生就向玩家群體預告,「寵物專屬劇情」將繼「夢幻本紀」和「洞冥記」之後,加入到夢幻風物誌中。而現在,這一玩法正式在測試服上線,期待玩家一起,走進寵物內心世界,探析它們的過往經歷,知曉它們的背後隱情。
  • 抖音風中舞舞了梨花花又開歌名是什麼歌曲歌詞介紹
    抖音風中舞舞了梨花花又開歌名是什麼歌曲歌詞介紹  抖音最近有一首非常好聽的歌曲風中舞舞了梨花花又開,很多小夥伴都不知道這到底是什麼歌。下面遊戲吧小編就為各位玩家帶來了抖音風中舞舞了梨花花又開歌曲介紹。  抖音風中舞舞了梨花花又開什麼歌?這首歌叫做《風箏誤》,演唱的歌手是劉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