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往往會在傳統和殘忍之間做掙扎,賽馬是其中之一,鬥牛也是。
鬥牛在我們的記憶裡除了代表了西班牙的文化外,似乎一直都不是什麼光彩奪目的事情。鬥牛演變至今依然存在著。因此今天筆者在這裡和大家聊聊關於鬥牛的那些事兒。
鬥牛起源於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動(殺牛供神祭品),13世紀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開始這種祭神活動,後來演變為賽牛表演(真正鬥牛表演則出現於18世紀中葉)。
鬥牛是一項人與公牛搏鬥的運動,參與鬥牛的人被稱為鬥牛士。鬥牛主要流行於西班牙、葡萄牙以及拉丁美洲,是西班牙的國技。鬥牛的歷史可追溯至史前時代的牛崇拜以及壁畫中。
在阿爾達米拉巖洞中發現的新石器時代的巖壁畫裡,人們看到了一些記錄著人與牛搏鬥的描繪。根據歷史記載,曾經統治西班牙的古羅馬愷撒大帝就十分熱衷於這種活動。起初,鬥牛是騎在馬上進行的,而後的幾百年裡才慢慢的從騎在馬上與牛展開搏鬥轉變為站在地上與牛搏鬥。
到了18世紀中期,波旁王朝統治時期,第一位國王菲利佩五世對於這項運動深惡痛絕,認為這種容易對皇室成員造成傷害的殘酷運動應該被禁止。此後,這一傳統貴族專利就從皇宮傳到了民間。
現今,在這個伊比利亞半島上,鬥牛被視為一種高貴的藝術,從每年的3月19日——聖約瑟夫日開始,到10月12日西班牙國慶節這長達7個月的時期,被稱為鬥牛季。其中3月時在瓦倫西亞著名的火祭節以及6月時在格拉納達的聖體節都將進行一系列隆重的鬥牛賽,普及到民眾中的就是我們熟悉的一年一度的奔牛節。
能否制止鬥牛?
縱觀歷史,從西班牙地區有大小400多個鬥牛場就可以看出,鬥牛對於西班牙來說的確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每當鬥牛節開始時,每頭公牛都會被賦予一個名字,主持人會詳細的向觀眾們介紹它們的相關信息。然而這看似對公牛的重視也不能改變公牛們死亡的結局——將它們放出與20多名鬥牛士拼殺至生命最後一刻(如果非要說差別,大概是死的會比一般牲畜更有尊嚴)。
發展至今西班牙內部也逐漸分成了兩派,一部分支持禁止「鬥牛」這項血腥的比賽,另一部分則認為鬥牛是「傳統」不能更改。
加泰隆尼亞作為禁止鬥牛比賽的那方,在2010年7月29日投票決定修改動物保護法,從2012年1月1日起禁止鬥牛。同時,加泰隆尼亞也是西班牙第一個禁止這項活動的省份。
被外界譽為反鬥牛中心的西班牙第二大城市巴塞隆納2011年9月25日迎來「最後一場」鬥牛賽。至此之後,巴塞隆納禁止鬥牛。
為什麼要禁止鬥牛?
其實不僅僅是因為考慮到「公牛」們的感受,而是每年的西班牙鬥牛節「San Fermín」都會出現大量傷亡事件,有時死亡的也不單只有公牛,還有人——鬥牛士們和圍觀群眾。
為了保證「公牛」的野性,在成長為合格的「公牛」(大約需要4-6年時間)前,它們會被放置在人煙稀少的農村,因此「牛們」在成長期間幾乎沒有見過人類。
成年後的公牛看到鬥牛士的紅布後會變的非常的有攻擊性。但也是因為這種「攻擊性」導致了「公牛」會給在場的圍觀群眾和鬥牛士帶來致命的傷害。
2011年,在西班牙塞維亞進行的鬥牛比賽中,一名叫做Cooke的鬥牛士被受傷的公牛衝撞,他的右腿不幸被牛角刺穿造成小腿腓骨粉碎——當然,這位鬥牛士相比另外一名叫做Julio Aparicio的鬥牛士來說已經算是幸運的了,因為Julio被憤怒的公牛頂穿了咽喉。
鬥牛不僅僅讓鬥牛士瘋狂,更讓圍觀群眾瘋狂。
2018年,位於哥倫比亞北部的聖託馬斯市舉辦了一場鬥牛比賽,瘋狂的觀眾躍進圍欄中,遭到公牛的追趕並被刺傷。發生流血事件並沒有消減退觀眾的熱情,反而有更多熱衷鬥牛的觀眾(甚至裸身)躍入圍欄內繼續引逗公牛。這次活動致使包括上文所說的兩位,一共14個人受傷。
2019年7月,據相關媒體報導,在西班牙北部城市潘普洛納舉行的鬥牛節活動中,3名觀眾意外被公牛頂傷,其中1人傷勢非常嚴重。
鬥牛不僅僅在國外盛行,在國內也會有相應的節目,但通常都是小規模舉辦。
例如2018年的曲靖陸良大莫古鎮舉辦了一次鬥牛大賽,將周邊的公牛集結在一起。然而在鬥牛期間一隻鬥牛突然失控發狂頂傷了兩人,其中一人被頂在牆上生命垂危。
對於西班牙人而言「鬥牛」這一文化已經深入骨髓(代表了英勇),出於對動物的保護個別省份已經取消了這項活動,然而這並不能妨礙西班牙人對「鬥牛」這一活動的熱愛。
在這裡筆者想說,尊重傳統,但是是否可以改變方式去「尊重」,人類的生命是生命,牛亦是。
歡迎關注公眾號:珍寶堂爬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