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

2020-11-27 中國青年報

    3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和磷酸鹽等產品徵收初步反補貼關稅。與中美貿易相關的人民幣匯率問題,近一年多來也是美國熱炒的一個問題。在近期,美國國內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驟然增加,再加上近幾個星期來,美國國內出現的有關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威脅美國金融獨立性」的論調,這些都表明中美在經貿和金融領域的摩擦在逐漸升溫。

    懲罰性關稅阻擋「中國製造」

    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和磷酸鹽等商品徵收的關稅為初步反補貼關稅,其中對中國銅版紙平均加徵8.4%的關稅,對中國出口的磷酸鹽、化肥和食品添加劑等商品徵收109%的關稅。

    早在去年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銅版紙就開始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查」。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計劃,有關對中國銅版紙加徵反傾銷關稅的決定將另行作出,而對中國磷酸鹽等商品徵收反補貼關稅的最終裁決將在今年5月作出,對中國銅版紙徵收反補貼關稅的最終裁決將於7月作出。

    近一段時間,美國對「中國製造」頻頻出招,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力圖對中國商品進口量進行抑制。僅去年一年,美國對中國產品就發起了10宗反傾銷和反補貼合併調查、兩宗反傾銷調查、1宗特保調查,涉案金額約60億美元,同比上升近700%。去年9月,中美之間著名的「輪胎特保案」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除此之外,美國商務部還連續對中國環狀焊接碳素鋼管、薄壁矩形鋼管和複合編織袋發起反補貼和反傾銷「雙查」。

    此次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銅版紙和磷酸鹽等商品徵收反補貼關稅,對其他接受調查的出口商品將形成示範效應,中國的其他對美出口商品將可能得到同樣的處理。

    專家指出,目前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額超過4000億美元,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將對雙邊貿易產生巨大影響。

    「巨額」國債讓美國不安

    與此同時,在美國國內,另一場有關中國的討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對美國意味著什麼?

    2月底,美國財政部修訂了關於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據,認為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8948億美元,中國仍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而2月中旬,財政部剛剛公布的數據則顯示,中國去年年底減持了342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7554億美元成為位居日本之後的美國國債第二大海外持有者。

    為何短短一個多星期內美國財政部就對數據進行了如此大的修訂?起源是美國國會的一場聽證會。

    2月25日,記者旁聽了由美國國會美中安全和經濟審查委員會召集的聽證會,聽證會的主題是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意味著什麼?這是美國國會第一次就有關中國掌握的巨額美國國債問題舉行的專題聽證會。

    在聽證會上,一些專家和國會議員對中國持有的「實際美國國債」表示懷疑。曾任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西蒙·詹森在作證中指出,與中國有關的組織或機構可能在倫敦、香港或其他地區購買美國國債,中國實際持有的美國國債可能被低估。

    美國進口中國商品,中國購買美國國債,這原本是一對互利共生的關係。但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國內的高失業率,這一對原本互利的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尤其是中國手中不斷增加的美國國債引起了一些美國人的憂慮。一方面,美國人擔心中國突然減持美國國債會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另一方面,美國人又擔心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增加會使中國成為美國的「銀行」,使美國對中國金融依賴加深。

    美中安全和經濟審查委員會主席韋塞爾在聽證會上引用石油大亨保羅·格蒂的話來描述目前的中美關係:「如果你欠銀行100美元,是你的問題;如果你欠銀行1億美元,那就是銀行的問題。」

    許多美國國會議員認為,在這個方面美國對中國所處的「弱勢地位」,使美國金融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

    「人民幣升值」是良方?

    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影響美國製造企業及工人就業」,中國持有美國巨額國債「威脅美國金融安全」。怎麼辦呢?

    不少美國人認為促使人民幣升值是舒緩這兩大問題的「良方」。因為人民幣升值將會降低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同時使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縮水。在這一背景下,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驟然增加。

    2月3日,歐巴馬高調表態,將對人民幣匯率採取較強硬措施,「以確保我們的貨品價格不會被人為推高,而他們的貨品價格被人為壓低」。

    2月25日,美國15名參議員聯合致信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信中稱,「商務部未能認定中國操縱匯率,實際上是對中國出口商品的變相補貼」,他們對此「非常憂慮」。

    當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也要求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提高靈活性」,稱這將有助於避免出現經濟過熱現象。

    近來,一些議員不斷向美國財政部施壓,要求財政部在將於4月中旬公布的「匯率操縱國」名單中加上中國。

    不過,也有美國專家指出,人民幣升值除了給中國出口造成一定的麻煩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現狀,因為美國產品的價格劣勢並不能通過匯率改變而有大的改變。美國較高的生產成本以及中國對一些商品的出口補貼,才是造成美國商品價格處於劣勢的根本原因。

    對於中美之間目前的貿易摩擦,有專家認為,今年美國面臨中期選舉,歐巴馬在國內壓力增大,摩擦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曾指出,目前的貿易摩擦很多與經濟利益無關,而是源於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美國一向缺乏統一連貫的貿易政策,歐巴馬政府繼承了這一「傳統」。

    本報華盛頓3月3日電

    

相關焦點

  • 環保不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保護色」
    前次專訪時,金融危機對全球自由貿易的影響還未明顯,而當前貿易保護主義對經濟復興的負面影響卻成為全球最為關心的經濟話題之一。在布萊爾看來,貿易保護本來就上不了臺面,但他擔心,正因需要掩護,貿易保護主義會以各種「喬裝打扮」出現,「改善環境已經成為今天人們關注的首要和當然的話題,絕不能讓貿易保護主義鑽了空子」。他說。
  • 電暖毯反傾銷申請警示貿易保護抬頭
    電暖毯反傾銷申請警示貿易保護抬頭 2009-07-14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全球紡織網7月14日訊 最近,美國在10天內接連對中國鋼鐵產品發起
  • 紙牌屋洗牌 對華貿易鷹派將回白宮權力中心
    據白宮掌管人事的多名人員向美媒透露,現任白宮貿易和製造業政策辦公室負責人納瓦羅將被任命為總統助理。在川普政府即將於今年4月就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宣布最終貿易保護措施之際,這一白宮人事變動標誌著貿易鷹派有望在決策機制中獲得更大權重。
  • 我駐墨西哥大使:揭開美精心設計「幌子」,可看到其對華指責站不住腳
    【環球網綜合報導】 2018年4月6日,駐墨西哥大使邱小琪在墨西哥主流媒體《金融家報》發表題為《中國堅定維護全球貿易體系》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美對華301調查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嚴重違背世貿組織規則,動搖全球貿易體制根基,衝擊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貿易正常秩序。
  • 對抗貿易保護主義,美國讓中俄之間靠的更近了?
    《環球時報》記者在東方經濟論壇感受到的另一個關鍵詞是對抗貿易保護主義。「當今世界和全球經濟正面臨新形式的保護主義,各種各樣的壁壘正在增加,貿易的基本原則——競爭和互利——正在被忽視。」美國全國廣播公司12日援引普京的講話稱,這對正在蓬勃發展的亞太地區帶來嚴重挑戰。
  • 美國對華貿易保持巨額逆差,不是被迫之舉
    資料圖:川普 (圖源:視覺中國)內容提要:存在巨額對華貿易逆差,是美國單方面挑起貿易戰的主要藉口。然而,無論從統計口徑、計算方法看,還是對比中美兩國企業在對方市場的銷售總額,美國對華貿易逆差都被大大誇大了。過度消費、儲蓄不足是美國貿易逆差形成的根源和邏輯起點,巨額財政赤字是美國貿易逆差形成的重要原因。
  • 歐盟打擊中國廉價商品 貿易壁壘重來:禍兮福兮
    每次經濟衰退,都是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之時。就在中國一鼓作氣,有趕超德國成為世界「出口第一」大國時,貿易壁壘再度接踵而至。在去年11月歐盟公布的未來5年的全球貿易新戰略藍圖中,歐盟就特別強調貿易的競爭性,希望以貿易促進歐盟國家的經濟增長,解決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問題。數據顯示,1-6月,中國與歐盟出口額達1644.8億美元,同比增長16.9%。但在此期間,歐盟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措施不斷。
  • 謝建國 周雨婷:區域貿易自由化與企業跨國併購
    為了在全球化分工體系中獲得更好的競爭優勢與競爭地位,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有重新抬頭趨勢。貿易自由化與貿易保護主義兩股勢力相互博弈,對各國經濟與貿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全球化進程受到貿易保護主義勢力阻礙,多邊貿易談判舉步維艱的情況下,各國紛紛轉而尋求通過雙邊與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以促進本國對外貿易發展。擴大自由貿易範圍,堅持貿易自由化的道路是中國對外貿易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 美挑起對華貿易戰對農場主造成「毀滅性」影響
    美一農業協會主席:美挑起對華貿易戰對農場主造成「毀滅性」影響新華社北京2019年8月22日電 據美國
  • 兩國或將籤臨時緩解協議,華取消訪問美農場,再購美大豆、豬肉!
    摘要:兩國或將籤臨時緩解協議,華取消訪問美農場,再購美大豆、豬肉!|兩國將在10月進行高級磋商【中油網】訊:9月30日消息,路透社稱,中國購買購買美國豬肉會被大豆等美農產品是美國和中國達成協議的關鍵,以結束一年多來兩國的雙邊貿易紛爭。
  • 美報告稱對華貿易戰導致美國流失高達24萬個就業崗位,外交部回應
    美報告稱對華貿易戰導致其流失24萬個就業崗位,外交部回應 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於瀟清 記者 王露 2021-01-15 16:17 來源:澎湃新聞
  • 上海社科院發布兩岸產業關聯指數:2018年,臺灣對大陸貨物貿易依存...
    據了解,「兩岸產業關聯」指數由 「產業協同」「貿易依存」「投資互動」「人員往來」4個子指數、8個二級指標以及15個三級指標組成。其中,三級指標包括兩岸製造業產業結構相似係數、兩岸服務業產業結構相似係數、兩岸貿易產品結構相似係數、兩岸先進位造業產品貿易額佔比、臺灣同胞入境旅遊人數、陸客赴臺觀光人數等。
  • 中澳關係緊張,澳擔心失去中國市場,澳官員要求政府確保對華貿易
    「親美原則」,屢次跟隨美國的步伐對我國進行惡意打壓、抹黑以及污衊,澳媒甚至多次報導不實新聞,炒作中國對澳大利亞惡意打擊報復,藉此煽動澳民眾反華情緒。 據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澳大利亞累計對華出口商品價值1490億澳元。
  • 中國公布對美貿易反制措施 官方釋疑七大焦點
    在美國公布對華基於301調查的產品加徵關稅建議清單後,中國4日進行反制,宣布擬對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飛機等商品加徵關稅。同時,就美國徵稅建議向WTO起訴。 中方清單中包含大豆有什麼考量?雙方是否有可能談判解決摩擦?中方是否能夠打得起、打得贏?中方會不會減持美國國債來反擊?
  • 美一農業協會主席:美挑起對華貿易戰對農場主造成「毀滅性」影響
    新華社北京8月22日電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日前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農場主聯合會主席加裡·沃蒂什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批評美國挑起對華貿易戰對美農場主和農村地區造成「毀滅性」影響,而美政府提供的農業補貼遠不能彌補農場主們的損失。
  • 川普曾稱貿易戰容易打贏,但為何結果剛好相反?
    等到中國將疫情控制後,即便關稅依然還在,但醫療設備和居家辦公設備的需求推動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雖然這兩大經濟強國的貿易緊張局勢並非始於川普執政期間,但他以前所未有的關稅和對科技公司的制裁擴大了「戰線」。從評判標準來看,這種變本加厲的做法並沒能如川普所願。不過,他倒是給即將接任的喬·拜登留下一張藍圖,可以看到哪些方法行之有效,哪些不然。
  • 美反傾銷盯上中國食品添加劑 矛頭直指黃原膠
    美反傾銷盯上中國食品添加劑 矛頭直指黃原膠 原標題 [美反傾銷盯上中國食品添加劑 矛頭直指黃原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