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和磷酸鹽等產品徵收初步反補貼關稅。與中美貿易相關的人民幣匯率問題,近一年多來也是美國熱炒的一個問題。在近期,美國國內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驟然增加,再加上近幾個星期來,美國國內出現的有關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威脅美國金融獨立性」的論調,這些都表明中美在經貿和金融領域的摩擦在逐漸升溫。
懲罰性關稅阻擋「中國製造」
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和磷酸鹽等商品徵收的關稅為初步反補貼關稅,其中對中國銅版紙平均加徵8.4%的關稅,對中國出口的磷酸鹽、化肥和食品添加劑等商品徵收109%的關稅。
早在去年11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中國銅版紙就開始了反傾銷和反補貼的「雙查」。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計劃,有關對中國銅版紙加徵反傾銷關稅的決定將另行作出,而對中國磷酸鹽等商品徵收反補貼關稅的最終裁決將在今年5月作出,對中國銅版紙徵收反補貼關稅的最終裁決將於7月作出。
近一段時間,美國對「中國製造」頻頻出招,發起貿易救濟調查,力圖對中國商品進口量進行抑制。僅去年一年,美國對中國產品就發起了10宗反傾銷和反補貼合併調查、兩宗反傾銷調查、1宗特保調查,涉案金額約60億美元,同比上升近700%。去年9月,中美之間著名的「輪胎特保案」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除此之外,美國商務部還連續對中國環狀焊接碳素鋼管、薄壁矩形鋼管和複合編織袋發起反補貼和反傾銷「雙查」。
此次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銅版紙和磷酸鹽等商品徵收反補貼關稅,對其他接受調查的出口商品將形成示範效應,中國的其他對美出口商品將可能得到同樣的處理。
專家指出,目前美國是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中美貿易總額超過4000億美元,美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將對雙邊貿易產生巨大影響。
「巨額」國債讓美國不安
與此同時,在美國國內,另一場有關中國的討論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國持有巨額美國國債對美國意味著什麼?
2月底,美國財政部修訂了關於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數據,認為截至2009年年底,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達8948億美元,中國仍為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而2月中旬,財政部剛剛公布的數據則顯示,中國去年年底減持了342億美元的美國國債,以7554億美元成為位居日本之後的美國國債第二大海外持有者。
為何短短一個多星期內美國財政部就對數據進行了如此大的修訂?起源是美國國會的一場聽證會。
2月25日,記者旁聽了由美國國會美中安全和經濟審查委員會召集的聽證會,聽證會的主題是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意味著什麼?這是美國國會第一次就有關中國掌握的巨額美國國債問題舉行的專題聽證會。
在聽證會上,一些專家和國會議員對中國持有的「實際美國國債」表示懷疑。曾任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經濟學家西蒙·詹森在作證中指出,與中國有關的組織或機構可能在倫敦、香港或其他地區購買美國國債,中國實際持有的美國國債可能被低估。
美國進口中國商品,中國購買美國國債,這原本是一對互利共生的關係。但隨著全球經濟衰退、美國巨額財政赤字和貿易逆差,以及美國國內的高失業率,這一對原本互利的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尤其是中國手中不斷增加的美國國債引起了一些美國人的憂慮。一方面,美國人擔心中國突然減持美國國債會對美國經濟造成重大打擊;另一方面,美國人又擔心中國持有美國國債的增加會使中國成為美國的「銀行」,使美國對中國金融依賴加深。
美中安全和經濟審查委員會主席韋塞爾在聽證會上引用石油大亨保羅·格蒂的話來描述目前的中美關係:「如果你欠銀行100美元,是你的問題;如果你欠銀行1億美元,那就是銀行的問題。」
許多美國國會議員認為,在這個方面美國對中國所處的「弱勢地位」,使美國金融安全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威脅。
「人民幣升值」是良方?
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影響美國製造企業及工人就業」,中國持有美國巨額國債「威脅美國金融安全」。怎麼辦呢?
不少美國人認為促使人民幣升值是舒緩這兩大問題的「良方」。因為人民幣升值將會降低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優勢,同時使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縮水。在這一背景下,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驟然增加。
2月3日,歐巴馬高調表態,將對人民幣匯率採取較強硬措施,「以確保我們的貨品價格不會被人為推高,而他們的貨品價格被人為壓低」。
2月25日,美國15名參議員聯合致信美國商務部長駱家輝。信中稱,「商務部未能認定中國操縱匯率,實際上是對中國出口商品的變相補貼」,他們對此「非常憂慮」。
當日,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參議院銀行委員會作證時,也要求中國在人民幣匯率問題上「提高靈活性」,稱這將有助於避免出現經濟過熱現象。
近來,一些議員不斷向美國財政部施壓,要求財政部在將於4月中旬公布的「匯率操縱國」名單中加上中國。
不過,也有美國專家指出,人民幣升值除了給中國出口造成一定的麻煩外,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中美貿易不平衡的現狀,因為美國產品的價格劣勢並不能通過匯率改變而有大的改變。美國較高的生產成本以及中國對一些商品的出口補貼,才是造成美國商品價格處於劣勢的根本原因。
對於中美之間目前的貿易摩擦,有專家認為,今年美國面臨中期選舉,歐巴馬在國內壓力增大,摩擦還將持續一段時間。美國前駐華大使芮效儉曾指出,目前的貿易摩擦很多與經濟利益無關,而是源於美國國內的政治壓力。美國一向缺乏統一連貫的貿易政策,歐巴馬政府繼承了這一「傳統」。
本報華盛頓3月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