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命晶石」製作預約十幾例 包括夭折嬰兒

2021-01-08 荔枝網新聞

  2016年3月30日,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將親人的骨灰通過高溫加工,製作成礦石一樣的晶體。日前,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上海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澎湃新聞記者4月4日從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了解到,4月3日上海第一例家庭嘗試了這一項目,為62歲的父親製作了生命晶石,而目前服務中心接到的預約已有十幾例,其中還包括母親想為8個月夭折的孩子製作生命晶石。

  市民孫先生的父親62歲,去年年底因突發疾病住院,經過100多天的搶救,最終還在3月18日離世。

  父親的遺體在寶山楊行殯儀館火化後,孫先生本來也想過按照傳統的墓葬方式安葬父親,但在看到生命晶石的報導後,他改變了想法。

  4月3日下午,孫先生一家把父親的骨灰盒帶到了上海益善殯儀館。在休息室內,親友們隔著玻璃,看著工作人員把老先生的骨灰送進了不鏽鋼外殼的立體形箱子中,而這就是生命晶石專用的製作設備。

  「設備內部的溫度有1600多攝氏度,將骨灰細化至粉末狀,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為晶石狀的圓珠。一具骨灰可形成百餘粒晶石。 」上海殯葬服務中心殯儀部經理劉鳳鳴介紹。

  一個多小時後,製作完成的生命晶石被送了出來,放在桌上的盤子裡。孫老先生的晶石一共129顆,色澤灰白,泛著點點螢光,每顆只有指甲蓋大小,呈扁圓形狀。親手觸摸父親的晶石後,孫先生說:「我一點都不害怕。」

  「骨灰就是我們寄託先人的一個載體,只不過生命晶石這個載體,用另外一種形式展現給你,可以實打實地看見他。」孫先生表示,他會把父親的晶石帶回家,可以隨時隨地祭拜,「可能他會跟著我,去走南闖北,如果思念的話,我就可以看看它,撫摸一下。」

  劉鳳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益善殯儀館此前曾做了試點,製作出的晶石有灰色的,有偏灰綠色的,有個別像玉石一樣很透的綠色,還曾有一例呈現偏黃的顏色,而這位逝者生前曾服了五年中藥。「晶石的顏色,主要根據每個人生前所含微量元素的不同。」劉鳳鳴說。

  隨著上海推出全國首個生命晶石製作服務,工作室已經接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電話,目前已有十幾個家庭確定要把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並預約了時間,其中有來自北京的家庭。劉鳳鳴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有一個家庭,8個月大的嬰兒不幸夭折,母親希望把孩子的骨灰製作成晶石,放在飾物上隨時攜帶,讓孩子永遠陪伴著自己。

  在劉鳳鳴看來,如果生命晶石得到推廣,也可以無形中緩減墓葬土地壓力和清明祭掃的交通壓力等問題。由於現在製作生命晶石的設備依靠進口,費用還比較高,定價為17900元,試運營期間提供20%優惠。不過相對購買墓地的價格,仍然十分經濟。隨著上海老齡化發展,去年上海死亡人口數量已超12萬,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劉鳳鳴認為,製作生命晶石這樣的喪葬方式,既能夠減輕市民的喪葬負擔,也能夠保障「逝有所安」的基本需求。

  據介紹,生命晶石與骨灰相比,容積只有原來的10%至15%,清潔、美觀,多種方式安置成為可能,可以選擇居家安放、居家祭祀、居家懷念;也可以製成項鍊、耳環等飾品隨身攜帶,隨時與親人「對話」。

相關焦點

  • 上海引入殯葬新形式 逝者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
    據《勞動報》報導,在美國、日本,不少家庭會選擇將晶瑩透明的「生命晶石」帶在身邊,紀念逝去的親人。如今,上海也能製作「生命晶石」,並且加工成飾品隨身攜帶。昨日,全國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
  • 上海一墓園將建「藏晶苑」,生命晶石可免費存放20年
    上海一墓園將建「藏晶苑」,生命晶石可免費存放20年。生命晶石由逝者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形成。根據計劃,「藏晶苑」佔地60平方米,可存放8000具遺體的生命晶石。「藏晶苑」將於今年下半年建成,並在祈圓節(農曆十月初十)當天,舉行首批生命晶石集體存放儀式。
  • 骨灰也能變很美 上海首例家庭嘗試「生命晶石」
    將骨灰經過高溫加工,製作成寶石一樣的晶體,這種製作"生命晶石"的項目剛剛在全市開始推廣,已經獲得了肯定。今天(4月3日),第一例家庭嘗試了這個項目,選擇讓逝去的親人陪在身邊。孫先生的父親年僅62歲,上月因病去世,全家人十分悲慟,看到有關"生命晶石"的新聞,孫先生決定打破傳統的殯葬模式。下午一點半,工作人員開始操作,整個過程約1小時。休息室內的親友隔著玻璃,觀看製作流程。兩點半,孫老先生的晶石擺放在了家人面前,一共129顆,色澤 灰白,泛著點點螢光。親手觸摸父親的晶石,孫先生說,自己一點都不害怕。
  • 國內首個生命晶石存放項目奠基
    3月30日,「藏晶苑」微佔地大型公益存放項目在浦東匯龍園陵園奠基,據介紹,這是國內第一個生命晶石存放項目,是生命晶石進墓園的新嘗試,也是上海殯葬改革的又一次新舉措。  生命晶石在上海已經進入了推廣階段,通過高溫高壓,骨灰被細化成粉末狀,再經熔融高壓、冷卻凝結為晶石狀圓珠。「藏晶苑」便專門為這些晶石提供安放所在。
  • 上海安善用生命晶石助力蘇州綠色殯葬 把現代科技思維融入傳統殯葬...
    3月30日,在江蘇省蘇州市木瀆山陵文化鳳凰公墓南四區蘇州市綠色殯葬示範基地,上海安善生命晶石創始人兼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簡稱上海安善)CEO陳捷在談及研發推廣生命晶石這一新型產品和服務的初衷和願景時,如是說。  生命晶石作為一種新型殯葬形式,業內人並不陌生。據陳捷介紹,它通過把骨灰置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中,改變其內部分子間結構,使其體積收縮減量,形成一顆顆光潔的宛若寶石的生命晶石。
  • 骨灰製成的「生命晶石」可在上海墓園單顆定製,價格千元以內
    上海墓園推出單顆「生命晶石」定製,價格在千元以內。生命晶石即骨灰經過二次高溫燃燒後,自然而然凝結成的球體晶石,直徑約一角硬幣大小,親屬可以將佩戴在身上,或放在家中。晶石會因逝者生前飲食成分差異,呈現出不同顏色。一般情況下,一具骨灰可形成100-200顆生命晶石。
  • 兩萬餘份生命晶石「訂單」背後的人間悲歡:有淚目有無奈
    相比較傳統的殯葬形式,「生命晶石」比原來骨灰的容積減少了三分之二,達到了骨灰減量的效果,也為逝者骨灰提供了更長久的保存方案,更方便家屬進行祭奠。不少逝者親屬還選擇將晶石製作成配飾,隨身攜帶。  上海市寶興殯儀館安善延愛生命晶石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項目推廣至今,已經累計有兩萬餘戶家庭選擇在上海將逝者骨灰部分或全部製作成生命晶石。
  • 廣西首次推介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可做飾品隨身攜帶!
    花葬、海葬、草坪葬,骨灰還可以製作成生命晶石。3月14日,記者從自治區民政廳了解到,3月29日~4月5日,廣西將開展綠色清明主題宣傳周活動,提倡公益殯葬。此外,今年將首次推介將骨灰製作成晶石。 上海福壽園在2017年就新開了生命晶石紀念園區。
  • 90後女孩用「生命晶石」讓生命文化璀璨發光
    王 蓉  用一顆小小的「生命晶石」,凝結逝者豐富厚重的生命文化,讓家屬追思更便捷,是殯葬行業推出的一項創新服務。這也是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安善」)市場總監王玉婷每天都在推進的生命文化服務事業。  「我是一個普通的90後女孩,大學畢業後一直從事醫療研發工作,初衷就是想幫助人們能更好地享受醫療保障資源。
  • 「生命晶石」服務落地合肥
    本報訊 「生命晶石,讓生命能夠以另外一種方式延續,讓我覺得,父親依然在身邊陪伴著我。」近日,劉女士將其父親的一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這也是合肥首推的「生命晶石」服務。 劉女士在外地居住,每年只有清明能夠回合肥祭祀親人,這一直是她心中的遺憾。
  • 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單顆價格千元以內
    上海市殯葬服務中心去年3月推出「生命晶石」服務,至今已有1000餘戶家庭在殯儀館選擇將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其中九成以上選擇將晶石存放家中,還有部分選擇製成掛飾、首飾。 隨著製作成本降低,將整具遺體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的成本,已從剛推出時的17900元降至14300元。上海墓園推出的單顆「生命晶石」定製,費用在1000元以內。
  • 合肥:將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你願意帶在身上嗎?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9月17日從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獲悉,該陵園在合肥市首次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市民可將逝去親人的部分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什麼是生命晶石?昨天,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生命晶石即「骨灰晶石」,是通過壓力高溫升華等尖端技術,將骨灰製作成「體積小、形態美」的類寶石產品,通過藝術化的設計載體,成為對最珍愛家人的情感寄託。
  • 申城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亮相 骨灰也能變很美
    圖說:生命晶石。 來源:益善殯儀館    一具骨灰可形成百餘粒晶石,以另一種表現形式留存……    今天(30日),上海首家生命晶石工作室在益善殯儀館掛牌服務。新民晚報新民網記者了解到,製作一份生命晶石不足2萬元,相比墓地,大幅降低市民喪葬負擔。    據介紹,生命晶石技術首先出現在美國,然後傳入日本、臺灣和香港等人口密集地,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韓國選擇製作生命晶石的骨灰超過1/10。去年從韓國引進有六項國際專利骨灰晶石化新技術,將骨灰細化至粉末狀,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為晶石狀的圓珠。
  • 骨灰做成「生命晶石」 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11日,記者在昆明晉龍如意園「傳遞人文情懷.綻放生命華彩」冬至文化月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看到了這種用骨灰製成的「生命晶石」。據悉,昆明晉龍如意園在我省首家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這也是推進殯葬改革,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和環保的生態安葬又一重要舉措。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生命晶石跟隨國家對於火葬的政策性倡導,2015年上海安善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好好活下去"為核心理念作為國內第一家將逝者骨灰變成晶石的企業進入了市場。2016年與上海民政部合作,落地上海益善殯儀館、上海寶興殯儀館、上海華龍殯儀館。其意義是幫助「愛」延續,該項目已榮獲6項裝置設計的國際專利。 是上海安善集團由美國引進的將骨灰製作而成的具有特殊意義的晶石。
  • 合肥一陵園將逝者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一成年人骨灰可做成三四百顆
    近日,合肥一陵園正式推出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隨後引發網友關注。9月22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作成一個工藝品,擺放在家中;一個成年人的骨灰做成生命晶石,大概有三四百粒。
  • 「生命晶石」新型生態葬走進昆明
    日前,昆明晉龍如意園舉行2020年冬至文化月新聞發布會,會上發布了此次冬至文化月活動安排,並宣布在雲南推出首家「生命晶石」服務,助推殯葬改革工作,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和環保的生態安葬。據介紹,「生命晶石」服務是採用高分子合成技術,將骨灰離心加壓、無氧轉換凝結,在特殊條件下形成穩定純淨結晶體,具有美觀精緻、恆久永存等特點,是目前正被全球認可的骨灰安葬方式,具有居家祭祀、生命紀念的嶄新理念。截至目前,「生命晶石」已在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廣東、廣西、寧夏等省份的部分市、縣落地,已經為15萬戶家庭提供了服務。
  • 廣州推骨灰晶石定製服務三個多月,已定製35份晶石製品
    常態服務:鼓勵為其他非戶籍逝者骨灰提供撒海服務實現線上常年預約。2017 年在全國首推網絡預約,市民關注 " 廣州民政 " 微信公眾號,即可一站式獲取撒海活動信息、辦理預約登記,今年超過 6 成預約訂單是通過線上登記辦理。出海告別可選批次。為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提升撒海活動參與度,廣州今年實行出海告別多時段多批次。
  • 紀念故去親人有了新方式:上海引進技術可將骨灰製成晶石
    3月2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紀念老一輩革命家籤名倡導火葬60周年座談會」上了解到,至2015年底,上海年海葬量達到2800具左右,2016年清明節前,策劃已久的「生命晶石」項目也將投入試點,市民可以花1.8萬元將親人的骨灰製成晶石,甚至做成飾品隨身攜帶,從而實現居家安葬。
  • 親人骨灰製成生命晶石 合肥一陵園推新型服務
    本報訊(記者  張夕)近日,合肥一陵園推出一項生命晶石服務項目,合肥市民可以將離世親人的骨灰製作成生命晶石,此事引發網友關注。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該陵園獲悉,除了將部分骨灰製作成項鍊、戒指以外,也可將全部骨灰製成工藝品;該項服務推出半個月,陵園已與多位客戶籤訂製作協議。    近日,一則「將逝者骨灰做成項鍊隨身佩戴」的視頻引發網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