閬中明代白塔起死回生 「5.12」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祭
「5.12」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閬中明代白塔站起來了。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那一年,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見證了人間的大愛。滄海桑田,十二載已過去。5.12大地震已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一直未成抹去!時隔12年,曾經的那些畫面歷歷在目!
「5.12」汶川大地震,閬中明代白塔攔腰震斷,新華社發稿
汶川大地震,川北重鎮閬中古城遭受重創。5月13日,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以及海內外媒體紛紛報導,閬中成為5.12汶川大地震關注的重點。
「5.12」汶川大地震,閬中明代白塔攔腰震斷。新華社發稿
十二周年過去了,鳳凰涅槃,災後重建,震後古城更加美麗。
當年,是誰拍下閬中白塔攔腰折斷的照片? 是誰將這條新聞傳給新華社的?
白塔攔腰震斷見證者李慧瓊(右) 與記者在修復白塔碑記前合影
前幾日,記者來到閬中古城,登上白塔山,見到了12年前的今天在白塔山景區的工作人員李慧瓊,她向記者還原了當時的情景。據李慧瓊介紹,大地震過後不久,她驚魂未定地坐在磚礫堆前,只見從山下上來兩個人,氣喘籲籲地背著相機在攔腰折斷的白塔前拍照片,又向她了解當時的情況。
「後來我才知道這兩個人都是記者,一個是華西都市報記者陳勇,另一個是南充日報記者王玉貴。」李慧瓊回憶,地震後的第二天,她便從電視上看到了閬中白塔被攔腰折斷的新聞。
在白塔臨江的一面,落款為:閬中市人民政府的《修復白塔記.修復白塔功德銘》大理石石碑,在碑文上詳盡地記錄了當年的情景。
原文:修復白塔記(功德銘)戊子四月初八未時(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級裡氏八級,烈度十一度。霎時山崩地裂,樓塌路斷,震波殃及數省。閬中乃屬重災區,其時地鳴沉雷,江騰巨浪,古城牆傾瓦墜,新街群樓擺舞,漫天灰飛塵揚,市民驚聚郊外。東山之巔明代白塔,素稱名城地標,竟被攔腰震折,十三層垮塌及半。翌日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人民網俱刊播震斷閬中白塔圖文消息,境內外媒體相繼轉發。萬眾矚目,舉世驚嘆,更震撼在外鄉友赤子之心!家鄉遭難,大愛縈牽,競相籲議捐資,以助修復白塔。尤以北京、深圳湖汕商會諸鄉友捐資踴躍,有慨捐20萬元之巨者;各地鄉友見賢思齊,三五日認捐逾百人。白塔於當年底復建竣工。高標重建,閬苑揚輝,難忘捐資義舉,特勒名頌德,與塔山共垂不朽! 閬中市人民政府 二00九年元月
十二年過去了,江河依舊,生者依舊堅強,那些刻骨銘心的痛,深植於心中!回到成都,我們聯繫到當年拍攝閬中地震災難圖片和撰寫這條新聞的記者陳勇。
「我們都是經歷過汶川大地震災難的人,作為一名新聞記者,在災難發生後,第一時間逆行,衝到新聞現場,是每個新聞人的職責擔當。」
兩名記者在災後重建的閬中白塔頂尖合影
陳勇介紹,12年前他正在家鄉閬中採訪,大地震發生後,與他同行的那名記者叫王玉貴,是當時《南充日報》的記者,現為閬中市融媒體中心總編輯。
汶川大地震後,閬中古城被列為重災區,中央財政下撥了專項財政資金,短短一年裡,閬中古城災後重建奪取全面勝利。當年,陳勇被評選為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市民、抗震救災先進個人。
當年評選出的優秀市民在一起交流
如今,陳勇已告別了記者職業生涯,先後在四川某高校擔任副院長、宣傳部長。今年,新冠病疫情爆發後,他用鏡頭和筆觸,寫下了60多篇抗疫日記,並毅然決定放棄高薪待遇,登記註冊了屬於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如今這家名為「成都封面視界傳媒」的公司在他的率領下,以「傳播四川品牌好聲音,向世界講好中國品牌故事」為己任,邁出了堅定的步伐。
同時,他還擔任了川商聯合會融媒體中心主任;四川品牌國際傳媒中心主任等職務,以職業新聞人的眼光,為公司、企事業單位及教育系統、旅遊美食行業、民營企業等行業作宣傳策劃,服務於社會大眾,逐漸樹立了自己的傳媒品牌。
講好四川好故事l傳播四川好聲音l轉載請註明出處
責任編輯:夏麗本文由《成都封面》原創發布,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