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志願者5月12日結婚 寓意「災後新生」

2021-01-10 搜狐網

  5·12大地震周年祭系列報導

  廢墟上 他們用愛鑄起豐碑

  編者按

  2008年5月12日——2009年5月12日,抗震救災、重建家園過程中圍繞著志願者、抗震英雄、地震孤兒、對口援建、經濟重建……我們一路走來,甘苦備嘗。當你翻開本報今日起推出的「訪災區,看重建——5·12地震周年祭」系列報導時,那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畫面,那一幕幕堅強奮進的抗震、重建模範,是否如同電影鏡頭般浮現在眼前?這一年,你的身邊一定有很多事值得銘記珍藏,一定有很多人讓你感動珍藏。本報在陸續刊登系列專題的同時,熱線0931-8119000將真誠傾聽這一年發生在你身邊的故事,現場採訪忠實記錄,用你的故事來弘揚這種堅強的抗震精神,表現這種重建家園的堅強決心。

  歷程·痕跡

  一年過去了

  志願者成熟了

  陳巖把婚期定在了今年5月12日。陳巖是救援狂人,是抗震救災英雄,是十大感動中國賑災志願者,更因成功地從廢墟中救出了「可樂男孩」等20多個學生而成為英雄……他說,地震一周年後結婚,寓意「災後新生」。

  特殊婚期寓意「災後新生」

  陳巖為拍攝婚紗照精心策劃了好久,準備分別在三個場景拍攝,第一個場景是唐家山堰塞湖中間的一塊礁石上,那下面有一個村莊被整個淹沒。第二個場景,映秀鎮地震時滾落下的巨石旁,那裡有紀念5·12災後重建的石碑。第三個場景,都江堰災後重建的房舍。顯然,他已經將他的婚姻和「抗震英雄」緊緊地連在一起。

  在陳巖的朋友和老鄉眼裡,他是一個十足的英雄。與陳巖從小玩到大的陳明說,小時候的陳巖是一個調皮搗蛋的傢伙,即使他能想到陳巖或許會做生意,會賺錢,但絕想不到他會成為英雄,而且從20多萬志願者當中脫穎而出。但事實就擺在眼前,值得我們每個人向他致敬的是,在5·12發生後的第一時間,作為一名普通的志願者,他不顧個人安危,毅然衝進了廢墟,並從廢墟中救出了那麼多的生命。

  眾多英模志願者都將赴宴祝福

  陳巖要結婚的消息公布後,不少市民紛紛打進本報熱線電話,希望能去參加陳巖的婚禮。昨日,記者又了解到了陳巖婚禮的最新情況:千裡奔赴四川災區的「中國首善」陳光標、組織小分隊奔赴地震災區抗震救災的宋志勇、刁冬梅等抗震救災英模、志願者都將出現在婚禮現場。 「我5月11日將到成都,屆時希望能參加陳巖的婚禮。」與陳巖比較熟悉的宋志勇說。陳巖要結婚了,宋志勇最想對他說的一句話就是:希望你們婚姻美滿幸福。「我曉得陳巖兩口子的傳奇婚戀。」宋志勇說,既然婚禮選擇在5月12日,他想陳巖肯定就是為了記住這場大地震,通過婚禮向活著的人傳遞希望,告慰逝去的人,「他們兩口子肯定共同奮鬥,建設美好的家園。」

  我已經有4個月沒有看見陳巖了,他的婚禮,我肯定來!」作為抗震救災英模,刁冬梅在地震發生後就隨著廣東赴四川抗震救災醫療隊來到了災區,不分晝夜地搶救受傷的群眾。她預計5月11日左右將到四川,5月12日當天參加陳巖的婚禮。「雖然俗套,但我還是要祝福陳巖夫婦生活美滿幸福,白頭到老。」刁冬梅說。

  被感動的普通人想送去祝福

  「陳巖要結婚了,我好想當面給他送去祝福。」陳巖結婚的消息公布後,在成都武侯區上班的何先生希望能有機會當面為陳巖送去祝福。「我們這個時代就需要更多像陳巖這樣的人!」何先生說,在抗震救災時,他印象最深的就是陳巖在東汽中學廢墟上救學生的場景:穿著花格T恤,戴著救援帽、為救出學生拿著輸液瓶。

  「我很感謝社會各界來參加我的婚禮,我不需要他們準備啥子禮物,他們這份心意就讓我很感動了。」陳巖說,為了感謝朋友們的關心,他準備在婚禮現場添加幾桌酒席,專門宴請熱心的朋友們。

  銘記·告慰

  志願者英雄陳巖的特殊婚期寓意「災後新生」

  5·12,我要結婚

  在經歷了5·12大地震之後,志願者群體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被關注,被讚揚。志願者們坦言,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履行對社會的責任。一年了,春天即將悄然過去,站在文縣濱江大道上,身邊擦過的是一張張笑臉,旁邊是一棟棟重建的新房……堅持是他們心靈裡至今不可改變的選擇。 本報特派記者 李劍兵 唐學仁 四川成都 甘肅隴南 現場為您攝影報導

  與陳巖相比,常麗則面臨各方面的壓力,但是,她選擇了堅守。今年春節的時候,家裡人就給常麗下了死命令,必須回家過年,然後在蘭州找工作。但是她到災區後就被分到了一所小學。

  為了孩子們寒假能過的愉快,常麗沒有回家。在學校裡已經住了快一年的常麗,現在每天早上6時起床,依舊忙得像個「陀螺」,深夜11時,她將自己的鋼絲摺疊床取出,在寂靜無聲、空蕩蕩的樓道里舖展開來……常麗不知道她還能堅持多久。

  「都不敢談戀愛,有戀人的經常都撒謊哄騙。」在震區文縣,常麗除了教書外,還給一個受傷的母親帶了十多天的孩子。那段時間,她覺得自己像在參與一檔叫「變形記」的節目,「完全換了一個人生」。當她按照家人的囑咐,準備離開混合著悲傷與愛心的災區時,她卻發現「再也回不去了」。畢業於蘭州一所中專學校的常麗曾走出去過,她試圖證明自己可以「過不一樣的生活」。但地震發生後她選擇了到災區支援重建。男友之前曾支持她到災區,然而快一年了,她到災區的行動逐漸成為男友的朋友的笑柄。常說,在男友看來,自從她到了災區,一切都變得不正常起來,於是男友選擇了分手。和常麗一樣,許多志願者表示要堅守到底,可是「底」在哪裡? 這種看上去匪夷所思的「無限期」堅守,越來越成為志願者與家人、朋友的一個矛盾。

  同樣,來自深圳的志願者田靜在隴南災區支援前就遭到了丈夫的反對。但在今年3月份,她還是和20多個老師一起來到了隴南市。儘管很辛苦,田靜仍然感到了之前從未有過的充實。「同學們都喜歡我上課,一個二年級的同學有一次還專門在辦公室門口給我唱歌。」真的很欣慰。到了暑假,田靜的志願期就滿了,可是她卻不願意回去。田靜說,參與志願者活動不是為了邀功,志願者活動不在於驚天動地,而在于堅持,點點見真誠。

  取捨·大義

  堅持

  讓他們放棄一切

  「在抗震救災階段,很大一部分志願者來時都比較盲目,滿腔熱血但卻不知道該做什麼。而到了後期災後重建工作,已經成長起來了一大批成熟的志願者團隊,志願者的力量已滲透在災區每個角落。」四川綿竹團市委書記範曉華這一年來一直與志願者們「混」在一起,說到志願者們觀念和服務體系的轉變,她可謂是見證者。她說,志願者從「盲目」走向成熟的轉變是巨大,是值得載入史冊的。

  龐榮,37歲,廣東中山人。在四川綿竹市,他所做的一切讓許多綿竹人為之感動。他從最開始的醫療服務,到中間的心理幹預,一直到現在的扶貧項目、聯席會議平臺,龐榮在瑣碎中一耗就是一年。這一年裡,他把志願者工作當成一種事業。在他的電腦桌面上,有一份四月份的工作計劃,從開始日期到完成日期,從目標效果到實施方案和工作重點,一覽無餘。龐榮說:「我以前是生意人,我的理念便是用生意人的頭腦做志願者,其中惟一的不同之處就是我現在是為了災區人民謀取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為自己謀名利。」

  去年地震剛過,憑著滿腔激情,即將畢業的毛存福和甘文麗到了甘肅隴南災區成了一名醫院裡的志願者。「沒有經歷地震的人想感受餘震的樣子;真正感受到搖晃,自己的心靈也隨著開始搖晃了。」甘文麗心有餘悸地說。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後,這些已經不再是問題了。隨著重建工作的開展,災區到處缺人手,除了毛存福和甘文麗等幾個學醫的志願者被分到醫院外,其餘的均被安排到一些政府部門工作或者直接到偏遠的鄉村服務。就這樣,這些志願者們在災區開始了激情的釋放。

  ■延伸閱讀

  來自四川和甘肅團省委的數據顯示,從地震之後近一年的時間內,近40萬人次的志願者活躍在四川、甘肅災區,他們義務幫助別人,甚至不惜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而今,300多天過去了,仍有一大批志願者留在這裡。一年的時間,在普通人心裡,或許該盤算這一年賺了幾萬塊,而他們甚至都忘記了幫助過多少人。

  截肢小英雄已經能打籃球了

  本報特派記者 李劍兵 唐學仁 四川成都 甘肅隴南 現場報導 「我現在可以和同學一起打籃球了!」年僅11歲的王磊站在武都區教場小學門口,笑聲清脆。他就是2008年全國抗震救災小英模王磊。王磊說起去人民大會堂參加表彰大會的情景,興奮得握著拳頭在胸前晃了晃。

  「我見過溫總理,還見過胡總書記,他們都和我握過手。」在去年5月12日地震發生時,王磊和同學們正在教室上自習。劇烈震動之後,王磊本已跑到安全地帶,但看到隔壁一年級一些小同學嚇得直哭,卻不知道跑時,他沒多想,返身回去,連拉帶拽,幫著一年級老師救出了兩名小同學。恰在這時,2米多高的圍牆借著晃動的慣性砸了過來,將王磊的一條腿砸在了下面。

  「其實我當時很不好受,沒有了腿,我今後就不能和同學一起打籃球了,不能一起玩了」,但是當王磊聽說自己救出的小弟弟妹妹們都脫了險,王磊的心裡還是很欣慰的。

  王磊說:「我知道,有些路很難走,但必須要靠自己走下去。長大了我想當一名醫生,以後就可以救很多人。」

  小王磊的假肢在去年就安裝了,現今他可以在操場上自由地活動。正如王磊在日記裡寫道:在這次地震中可能落下了終身殘疾,以後的生活可能不便,但要牢記生命是最可貴的。雖有殘疾,但也可以在將來學習知識,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隴南市殘疾人聯合會副理事長盧改青說,「心不垮,一切都有可能。」

  1.心不垮 路就在

  「過幾天我就可以站起來了!」

  「5·12」地震發生至今快一年了,災區人們的冷暖、心理以及家園等災後重建,牽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災後重建,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的建設,都是一項持久而遠大的工程,做好災後重建的同時,因地震而致殘的人,更值得我們去關注。有人說,災難是歷史的傷疤,但還有人說,災難是一針強心劑,災難之後,人們會更堅強。

  2.心如在 夢就在

  噩夢已經「死去」

  夢想就在眼前

  聽說自己的假肢下周就到了,袁藝笑得差點從床上蹦起來,她太想站起來了,但在假肢到來之前她只能坐著!

  袁藝就是那個在廢墟下被埋了100個小時後,被救援隊挖出來的映秀姑娘。如今她左腿被高位截肢,右臂和右臀也因肌肉壞死而只剩下「皮包骨」,然而這些並沒有把這位22歲姑娘擊垮。

  4月16日,在成都市人民醫院地震傷員康復中心,西部商報記者試圖探尋袁藝堅毅背後的精神支柱。

  袁藝說:「我想到過死,但始終想不通為什麼是我!」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袁藝一個人正在位於汶川映秀鎮的發電廠的宿舍樓上整理衣櫃。地震突然發生了,袁藝像所有無辜的人一樣,感到無比的委屈。「我醒來的時候,世界已經變成了黑色而又雜亂,水泥塊就像刀子一樣捅我!我大聲喊,沒人應!我又大聲哭,還是沒有任何回應,我想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地獄?我就繼續喊,喊累了就睡,醒來了就繼續喊,一直到我自己都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袁藝的傾訴欲望很強,就如她爽朗的笑聲一樣讓人難忘,或許這些與她的特殊經歷有直接關係。

  她讓記者做好思想準備,好給記者看幾部「大片」。她打開手機的圖像欄,裡面全部是她手術前後潰爛肢體的照片。「你看,這是我的右臂,是我姐姐幫我拍的,她是哭著拍的。看這張,這是我左腿被截肢時的照片,是我媽媽拍的,她當時都不忍看,你看都拍虛了。」袁藝準備繼續翻看講解,卻發現記者低下了頭,她咯咯笑了兩聲,也再沒吭聲,病房裡一下子陷入寂靜。隔了好一會,袁藝笑著對記者說:「過幾天就好了,我就可以站起來了!」

  夢想就在眼前

  袁藝說:「我能如此坦然面對現狀,是因為一個人,和我一樣的殘疾人,他叫馬志貴。」

  馬志貴,原名馬志傑,同是一位地震傷員,右下肢高位截肢。但不一樣的是,他在康復中心接受治療時,還當起了志願者,很多人稱他為「輪椅上的心理醫生」。他善於與人談心,更喜歡唱歌。4月20日,記者電話採訪他時,他正在北京參加「非常六加一」的複選。他說,他現在最大的也是惟一的夢想,就是成為5·12之後第一個輪椅歌手。而據他稱,他目前的身體和心態都非常棒,並且會堅持不懈追逐自己的夢想。

  噩夢已經遠去,夢想就在眼前。就如12歲的小梅花所說的一樣:「我現在就想著好好學習,以後獲得博士學位。每件事都要向最好的目標前進。」5·12地震發生時,小梅花雙腿被砸爛後做了截肢手術,但如今的小梅花已經全部康復,她現在在綿陽上學,依靠假肢已經可以獨立行走。在最近的一次考試中,她的成績在全班級排名第一。她說:「現在我和班裡的同學都是好朋友,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一定要成為博士。

相關焦點

  • 閬中明代白塔起死回生 「5.12」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祭
    閬中明代白塔起死回生 「5.12」汶川大地震十二周年祭「5.12」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閬中明代白塔站起來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8.0級地震,近7萬人遇難。那一年,我們感受到生命的脆弱,見證了人間的大愛。滄海桑田,十二載已過去。5.12大地震已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痛,一直未成抹去!時隔12年,曾經的那些畫面歷歷在目!
  • 汶川地震倖存者:因公益重建的人生
    這位愛笑的老師時常這樣鼓勵自己,這句樸實的話來自十年前一位陌生人的書信,那時候年幼的董翠霞正在汶川災後的康復醫院中,經歷著她的至暗時刻。即使已經過去了十年,董翠霞仍清楚地記得那個改變了很多人命運的下午。2008年,董翠霞還是四川青川縣木魚中學的一名初三學生。5月12日中午,離叫醒學生午睡的鈴聲響起還剩幾分鐘,一陣來自地底的猛烈震動,驚醒了所有人。
  • 汶川地震十周年,災後大熊貓陸續回到臥龍,而毛毛卻永遠離開人
    這次的自然災害給多個城市和人們帶來了大量的損失和傷害,阻礙了人們的交通出行,這讓獸醫小明不禁想到了十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5·12」是記憶中的一次自然災害,是無數同胞受苦受難的日子,是國家遭遇重大危難的節點,但對於那些受到災難的人們來說,則是長達十年的漫漫日常。
  • 通報汶川地震的"最美女主播"已辭職:不想被貼標籤
    四川綿竹漢旺鎮東方汽輪機廠外的鐘樓,鐘樓上大鐘的時刻永遠定格在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新京報記者王貴彬 攝2008年5月12日下午,西南巨震的消息傳出,一時間全國各地無數新聞記者做了同樣的動作:請戰、訂機票。
  • 當初陪我經歷了汶川地震的貓,回喵星了……|汶川地震12周年祭
    汶川地震12周年祭⑴今天焦了嗎:記得地震後我跑出來第一件事就是著急打電話給他,確認他的安全,像瘋了一樣不停的打,等我找到他的時候看到他在和朋友談笑風生,問他貓在哪也只回了就不知道⑷欣欣給你:樓下超市裡有兩隻貓,一隻叫北川,一隻叫汶川,雖然每次去都很想問超市老闆為什麼給貓起這個名字。但我想每個親身經歷過2008年5月12日這一天的人,都知道答案。
  • 直播預告| 「汶川十年」特別節目 5月12日晚7:30四川衛視見
    山川作證、江河為伴,2018年5月12日19:30,四川衛視、四川新聞頻道並機直播「5·12」特大地震十年特別節目《萬裡山河萬裡情》,屆時四川觀察也將同步直播。  此次特別節目共分為《新面容》、《新家園》、《新徵程》三個篇章。  第一篇章:《新面容》  一場地震,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 沈虎走了,「豬堅強」還活著,汶川地震12年後,他們都怎樣了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那一刻,地動山搖,山河變色;那一刻,生靈塗炭,無數人失去家園,失去至親。如今,仿佛轉瞬間,汶川地震已過去了12年。那些我們曾熟悉的人們,那些生靈,現在怎麼樣了?
  • 紀錄生與死之歌—汶川地震12年後,倖存者們過得如何?
    災難過後生活還得繼續,12年之後,汶川大地震的倖存者們生活得怎樣?需要有人做出後續書寫,女作家杜文娟的長篇報告文學《巖蘭花開——汶川大地震倖存者生存狀況調查》就承擔起了這樣的職責和使命。《巖蘭花開》 杜文娟著 中國言實出版社做出這樣的承擔,對杜文娟來說有著十分強烈的心理動因——她在汶川大地震期間曾經前往震區加入志願者的行列。當年的《震區親歷記》是一種親歷,今天的《巖蘭花開》則是一種重返。在親歷和重返之間,都傾注著作者熾烈真切的情感。直面災難,震區的災民需要療傷,志願者也需要療傷,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杜文娟的續寫和調查實際上也是一種共同療治。
  • 【汶川地震十年】千年紅豆樹 震後發新枝
    什邡市師古鎮紅豆村,汶川地震後成功走上產業轉型道路,獲評全國文明村。  2018年5月4日,汶川大地震10周年全國網絡媒體四川行活動走進紅豆村。記者在千年紅豆樹下發現一位老人久久仰望,不肯離去。詢問得知這位老人名叫潘運欽,今年78歲。潘運欽告訴記者:「我家以前就在這棵紅豆樹下住,從小天天看著它。搬到新家去了,對老樹還是掛念,有感情了嘛。每天空了,我和老伴都來轉轉看看。
  • 汶川地震中被埋36天,暴瘦200斤的「豬堅強」,如今咋樣了?
    生命在災難面前往往是既脆弱又堅強的,任何生靈都有著對生命強烈的渴望;2008年的汶川地震造成的重大傷亡,讓每一個熱愛生命、珍愛生命的人們都感到異常悲痛。還記得那只在地震中活下來的「豬堅強」嗎?2008年汶川地震,1歲的它被埋在廢墟下,靠吃木炭、喝雨水堅持了36天後被救後,被網友親切地叫做「豬堅強」。
  • ...生命之花」雕塑捐贈「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紀念館永久收藏
    十年前的5月12日,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吞噬了幾萬多個無助的生命,其中就包括一對花樣年華的雙胞胎姐妹——琦琦和佳佳。在徵得琦琦和佳佳的母親趙德琴的同意,中國藝術家舒勇以這對姐妹的骨灰為材料,創作了一朵純白色的「生命之花」。
  • 心理醫生將赴災區 災後心理幹預防止倖存者抑鬱
    5月12日四川汶川縣大地震後,針對地震會給人們帶來的嚴重心理問題,衛生部首次大規模從全國各省市心理抽調專業心理醫生組建醫療隊服務災區。針對災後的心理援助問題,我們連線了「華老師災後心理支持」四川自貢點的心理學專業人士,靈犀義工組織理事長曹翔。
  • 汶川地震三周年:"無腿蛙王"震後用雙手劃出新生
    中新社綿陽4月22日電 題:「無腿蛙王」震後用雙手劃出新生  作者 楊超  雖然雙腿高位截肢,但在泳池裡、賽道上,他卻猶若「飛魚」。「我想用自己的行動來證明,只要信念和夢想還在,殘缺的身體同樣可以創造精彩的人生。」今年21歲的殘障遊泳運動員代國宏說。
  • 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實錄(組圖)
    5月12日15:30分,北京南苑機場。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1小時,特級飛行員、空軍航空兵某團副團長劉軍接到空軍緊急命令後在此待命。中國地震局的現場應急工作隊和緊急救援隊必須第一時間趕赴災區,劉軍的任務是將他們運往災區。
  • 汶川涅槃重生!「雲朵上的街市」盛景再現 電商融入百姓生活
    汶川涅槃重生!「雲朵上的街市」盛景再現 電商融入百姓生活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5月09日 13:40 A-A+ 網絡維護人員阿英節介紹,地震前和地震後發展速度不一樣,地震後,現在汶川發展好快,最高的山上都已經全是光網,當地百姓在網絡上賣水果和當地農產品特產。  汶川縣雁門鄉蘿蔔寨村
  • 汶川地震全程回顧 舉國救災八大啟示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發生在中國汶川的芮氏8.0級大地震,如同數百顆原子彈在十幾萬平方公裡土地上一齊釋放,頓時,城市化作廢墟,鄉村夷為平地,數萬人罹難,數十萬人受傷,數百萬人失去家園。  汶川身上血,巴蜀眼中淚,中國心上痛!血與淚的交織,哀與痛的融合,似滾滾大潮,匯成人類災難史上最大的國殤。  汶川不哭,巴蜀挺住,中國雄起!
  • 汶川地震12年後,搜救犬「沈虎」重回中隊,不過這次它變成了雕像
    5月12日是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當年的地震給我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時光飛逝,一晃汶川地震已經過去了12個年頭,心靈的創傷也慢慢癒合,但是有些人、有些故事值得我們永遠銘記,今天就分享南京消防救援支隊功勳犬沈虎的故事。
  • 10 年前經歷了5·12 地震後倖存下來的人們,過著怎樣的生活?
    Sayings:離 5·12 汶川大地震已經十年了。今天的故事,來自 10 年前親身經歷了那場地震後倖存下來的人。去年 8 月九寨溝地震時,我們寫了一篇《9 年後,我還是沒有跑出去 | 震後餘生》。她女兒九年前在地震裡遇難了, 如果還好好活著,和我一樣大。「他給我打了200個電話,7年後才知道」@cmy sunny2018,28歲,九寨溝:當時在汶川讀高三。2015 年我要準備結婚時,他告訴我說,地震時他給我打了 200 多個電話。
  • 記者探訪汶川地震後再婚家庭:只能好好活著(圖)
    新京報特派震區記者 吳江 攝  4月20日晚,沒有帳篷的李雪梅和廖學倫回到4樓的家睡覺。  誰也沒睡著。一有餘震,黑暗中,李雪梅就掐一把廖學倫,怕他睡熟了跑不贏地震,她害怕再次失去。2008年5月12日,結婚不到兩年的李雪梅在映秀遇到了汶川大地震。老公張偉死在了映秀毛家壩。她活了下來,一個星期後,在走出映秀的路上,她遇到了尋親的廖學倫。兩年後,他們結婚了。
  • 汶川地震12周年祭:一位失去雙腿女孩的新生
    來源:瞭望智庫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中國汶川,一場裡氏8.0級特大地震猝然襲來,許多人的命運就此改變。一些人永遠留在了那一天,也有人幸運地拼出了一條生路,走到了今天。12年,彈指一揮間。今天,庫叔分享一篇北川一中倖存者張鳳的回憶錄,見證她一路走來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