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媒關注中國陸軍建更多合成營:模塊化編制 提升戰力

2020-12-06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9月25日報導 加媒稱,2014年以來,中國陸軍在「師改旅」的改革過程中,建設了更多的合成營。仔細分析這些合成營的構成,有利於判斷中國陸軍改革的主要方向。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10月號(提前出版)報導,目前已經亮相的合成營包括:摩託化合成營、輕型機械化合成營、少量的重型裝甲合成營等等。這些合成營與過去的步兵營的編制有何區別?簡單地說:中式合成營的基本創建構想是在借鑑美軍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這並未有本質性區別。首先是多功能化、廢除過去單一的步兵營編制,此外還相當重視模塊化編成。

例如重型裝甲合成營,不僅僅是坦克營的編成,還加入了裝甲步兵模塊(履帶式步兵戰車)、自行火炮模塊、自行高射炮模塊、工兵模塊,以及相應的偵察、情報、網絡作戰模塊等。在美軍的合成營,數位化的趨勢相當明顯。

報導稱,建設合成營之後,中國陸軍的基本意圖是:合成營的某些作戰能力,例如偵察能力、各兵種聯合作戰能力、信息化處理能力,必然會由於新裝備的部署得到實質性的提高,有些領域甚至高於改革前的步兵團。在幾個合成營的聯合作戰演習中,得到了武裝直升機的支持,這似乎是臨時編組而成,也是模塊化形式。

首先需要關注的是合成營組建的若干戰術指標和要求。

偵察情報裝備是指合成營用於獲取戰場情報的各種裝備。基本要求是能夠偵察和監控高度5公裡、範圍150公裡內的各種空中、地面、電磁等各類目標。

空中偵察裝備以營屬小型無人偵察系統為主。營屬小型無人偵察系統包括小型戰術無人偵察機3到5架、無人偵察機發射車、無人偵察機情報接收車等。偵察監視距離要求達到150公裡,留空時間3到5小時。

衛星偵察接收設備要求可疑實時接收陸軍戰術偵察衛星對區域戰場的偵察情報。合成營導航定位裝備應該是以(「北鬥」)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為主,包括單兵手持式衛星導航設備,合成營定位報告系統要求至少可包容500個以上用戶。

報導稱,這裡可以看出,組建合成營之後,數位化功能大大強化,能夠接收衛星通信、無人機、導航定位系統的支持。本刊記者在第二次海灣戰爭中,於美軍中央司令部採訪時看到,每一支前往伊拉克的合成營步兵,都人手一個單兵GPS接收器。

中國陸軍合成營的野戰地域通信網,要求地域覆蓋能力滿足正面為10到15公裡、縱深為20到30公裡。這實際上可以看出合成營大致上的作戰縱深、推進速度。

報導稱,與傳統的步兵營最大的不同是,中國的合成營強化了多樣化的作戰功能,尤其是防空、反坦克能力等。並在其內組建了高射炮排,裝備有小口逕自行式高射炮,車載雷達能有效探測20到30公裡範圍內的10到20個空中目標,編配3到4個戰車火力單位,可同時抗擊3到4個空中目標,火力半徑達到近3公裡,掩護面積10到15平方公裡。

重型機械化合成營的步兵,實際上已經稱為裝甲步兵,即以履帶式步兵戰車、裝甲車取代過去單一的步兵部隊。如果注意到合成營步兵與坦克協同作戰的場面,在無戰鬥的情況下,合成營步兵通常乘坐04型步兵戰車隨同坦克實施進攻;在有戰鬥演習的情況下,步兵下車作戰,有時是坦克、步兵戰車引導步兵,有時是步兵引導裝甲車輛。

當坦克引導步兵衝擊時,步兵與坦克的距離保持在25到50米之間,都在目視範圍內。當坦克、步兵戰車支援步兵衝擊時,坦克、步兵戰車的30毫米機關炮進行超越射擊,從步兵間隙或側翼射擊,通常步兵與坦克的距離大於150到200米,步兵射擊目標的距離大致上是300米。當步兵乘坐裝甲車輛衝擊時,通常在坦克之後100到200米處協同坦克進行衝擊。

報導稱,中國軍隊的合成營編制,意圖在於模塊化、部隊結構中小型化,便於快速運輸、靈活作戰、降低成本。但這並不意味著合成營不裝備重型武器,編入裝甲連的合成營,依然以99A、96主戰坦克為主,今後也會有更多的合成營組建。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解放軍進行實兵實裝演練。新華社發

相關焦點

  • 一加一大於二,解放軍為啥採用合成營編制?作戰效率成倍提升
    【軍武次位面】作者:leon最近一段時間,解放軍新推出的合成營編制可謂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的確,作為我軍軍改的最新產物,我陸軍現在大力推進的合成營編制可謂是緊跟美軍發展的步伐,而且鑑於美軍在咱之前事先"鋪好了路",我軍的合成營編制很有可能會汲取了美軍的實踐經驗
  • 井延坡工作室|什麼是合成營?你了解軍隊中營的編制嗎?
    你了解軍隊中營的編制嗎?■ 徐平《解放軍報》3月20日在頭版刊登報導《合成營成為陸軍機動作戰基本單元》。報導中指出,經過幾年探索研練,合成部隊成為陸軍主要作戰力量,重型、輕型、空突、山地、兩棲等多類新型合成營模塊化嵌入陸軍作戰體系,實現了作戰指揮多源感知、作戰要素高度融合,作戰空間向多維拓展,推動陸軍部隊機動作戰、立體攻防能力大幅躍升。
  • 中國陸軍合成營初見雛形,戰鬥力相當於一個旅,美國26年前就組建
    近日,中國《解放軍報》頭版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合成營成為陸軍機動作戰基本單元》。顧名思義,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練,目前合成部隊已經成為中國陸軍的主要作戰力量,而輕型、重型、山地、兩棲、空突等多類新型合成營模塊化也已完全嵌入陸軍的作戰體系。
  • 解放軍編制現代化新動作 合成營級設「最小參謀長」
    報導提到,該旅已經組建四個合成營進行對練,隨著一批我軍現行編制中職務「最小參謀長」的出現,合成營整體戰鬥力水平實現了大幅躍升。據了解,去年編制體制調整後,作為合成營機關編配試點單位,該旅針對合成步兵營作戰任務新特點,不僅對編制進行大幅「擴容」,還將司令機關「下沉」,試行配置了「指揮員+參謀長」編組模式,使營本級指揮實現了聯合高效。
  • 世界最強悍88式重型合成旅亮相:中國陸軍第一土豪!
    2017年4月,中國陸軍集團軍開始改革,原有的18個集團軍調整組建為13個全新的集團軍,啟用新番號,其中第76集團軍由原第21集團軍和其他部隊調整組建而來。原第21集團軍是中國陸軍的頭等主力,部隊分布在嘉峪關,酒泉、天水一帶,控制中國內地通往新疆的要道——河西走廊,一直被稱為西部的「定海神針」和「西北狼」。
  • 陸軍中型合成旅:坐擁9000輛戰車,世界最大規模輪式裝甲車隊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美國陸軍的編制體制是世界最先進的,美軍從2004年開始推進模塊化編制體制調整,到2010年完成了戰鬥部隊、戰鬥支援部隊、戰鬥勤務支援部隊和戰區、集團軍、師作戰司令部及陸軍職能司令部的模塊化編制體制調整。將原來裝甲師和步兵師下屬的旅,都改編成為旅級戰鬥隊。
  • 軍報披露:解放軍編制調整,合成營編配「最小參謀長」
    軍報披露:解放軍編制調整,合成營編配「最小參謀長」 解放軍報 2016-04-27 19:31 來源:澎湃新聞
  • 合成營營長姜軍:換羽新飛 跑出強軍加速度
    自2015年軍隊調整改革以來,合成營的概念越來越多地引發人們關注。新編制體制下的合成營,實現了力量結構、人員編成、裝備編配、要素編組的重塑與跨越,兵種多、裝備繁雜、作戰樣式更新、任務更加多樣化。
  • 日媒:海自遠洋戰力當前僅有中國2/3左右,中國已扭轉百年來劣勢
    最近,根據日本當地軍事期刊《軍事研究》的相關文章,日媒認為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海軍。並且,這種落後不是暫時的,而是持續到本世紀中葉的長時間落後,日本海自已經失去了對中國海軍的海上優勢。
  • 一個合成營有多少人,合成營的理想化配置是什麼樣的?
    合成營是對傳統團一級人員編制的精減,同時對組織機構進行優化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合成營看成縮編的團 合成營主體分為一線戰鬥部隊與後勤補給部隊。 一線戰鬥部隊包括:裝甲步兵連與坦克連。
  • 觀察|同在一個合成營,彼此之間足夠了解嗎?
    隨著戰爭形態不斷演變,陸軍的基本作戰單位不再是連,而是合成營。戰友情連著戰鬥力,官兵之間親如兄弟、配合默契,是打勝仗的感情基礎。官兵們長期習慣了在連隊這個戰鬥集體裡生死與共,如今在新體制中營成為基本作戰單元,怎樣在全營範圍內形成深厚的戰友情誼?
  • 一個合成營營長有多牛?指揮10餘個兵種作戰
    短短半年多,沒想到營指揮員的角色就大不一樣了:從戰場偵察到定下作戰決心、再到諸兵種協同及各類後勤保障,所有的統籌與指揮,全部由合成營獨立完成。用姜營長的話說,司令要操的心,營長都得想到。雖然比以前忙得多了,但大家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卻成倍增加。  筆者了解到,隨著「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進,合成營成為我軍聯合作戰中陸軍的基本模塊,營長這個崗位分量也變得更重了。
  • 一個新型合成營的戰鬥力有多強
    指揮車內,擔任紅軍主攻任務的陸軍第78集團軍某合成旅一營,火力參謀邢明星果斷呼叫空中火力支援。10多分鐘後,空軍兩架戰機對「敵」實施精準打擊。隨後,該營在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掩護下,迅速奪佔藍軍陣地。「作為新型陸軍的探路者,我們一刻不敢耽擱。」營長宋恆哲說。
  • 我軍又一個裝備99A的合成旅曝光 陸軍合成化信息化加速推進
    這不,一場軍營版《戰狼Ⅲ》已經在陸軍某合成旅上演,快來一起圍觀這部「大製作」吧!我們的裝備就是這麼精良99A坦克,我軍最新式的重型坦克,防護力強,火力猛,機動性高。95式防空炮伴隨掩護99A坦克進攻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認為,該旅作為新的「土豪旅」,在軍改前就已經是裝備99式坦克的著名的65集團軍某機步旅,軍改後和繼承中國坦克第一師的血脈裝甲某旅合併組建某合成旅,裝備了65集團軍和54集團軍打架後搶來的原38集團軍退下來的99式主戰坦克,後在15年左右換裝04A步兵戰車和新質防空力量,
  • 解放軍「合成營」有多強悍?只有一個缺點部隊卻毫不在意
    在目前的各類軍事媒體的報導中,「合成營」這個名詞變得越來越熱門:作為解放軍新一輪改革的產物,解放軍數目龐大的各種步兵營、坦克營等一線作戰單位仿佛一夜之間就被「合成營」這個全新的編制所代替了。那麼「合成營」到底是個怎樣的編制?它到底屬於步兵還是裝甲兵?它能夠像步兵那樣機動靈活嗎?它是否有重裝部隊那樣擁有強悍的突擊和機動能力呢?
  • 舊時代的中國軍隊,北洋軍閥時期,到底採用了什麼編制?
    其實從清朝到軍閥混戰,我國軍隊的編制,前後經歷了3個階段,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聊聊清朝軍隊的編制情況,因為舊時代的編制,也是從清朝軍隊編制一步步過渡而來的。清朝軍隊分為八旗軍和綠營軍,八旗軍是清朝的野戰主力,分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漢八旗。其中,滿洲八旗又是八旗軍的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