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合成營營長有多牛?指揮10餘個兵種作戰

2020-12-05 央廣網

  「考核年年搞,今年感覺最帶勁!」走進第73集團軍某旅「逐營過」考場,合成四營營長姜進在演練間歇不無得意地對筆者說,今年考核找到了當「司令」的感覺!

  只見姜營長端坐在指揮平臺前,時而眉頭緊鎖、時而凝神靜思、時而擊鍵如飛,短短幾分鐘便有百餘組作戰數據、上百份情報信息從他手中流轉。姜營長回憶道,過去無論是演練還是考核,基層最受考驗的是連級指揮員,在一些環節營這級甚至「掛空擋」。

  短短半年多,沒想到營指揮員的角色就大不一樣了:從戰場偵察到定下作戰決心、再到諸兵種協同及各類後勤保障,所有的統籌與指揮,全部由合成營獨立完成。用姜營長的話說,司令要操的心,營長都得想到。雖然比以前忙得多了,但大家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卻成倍增加。

  筆者了解到,隨著「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進,合成營成為我軍聯合作戰中陸軍的基本模塊,營長這個崗位分量也變得更重了。

  作為第一批觸摸到陸軍轉型脈動的指揮員,「姜營長們」正由「接受指令型」向「指揮作戰型」轉變。

  眺望硝煙瀰漫的考核場,在炮兵群的掩護下,坦克、步戰車快速突貫,與先遣分隊接力強擊,以一連串漂亮的「組合拳」重重砸向「敵」陣。

  看著配合默契的官兵,姜營長感觸頗深:去年,他是裝甲步兵營營長,手裡使喚的是步戰車、機槍、迫擊炮。一次演練,上級雖然給他配屬了其他兵種,但彼此間缺乏磨合,導致指揮不順暢,吃了敗仗。

  「仗在一起打、兵在一起練,合成的關鍵在於協同。」姜營長邊指揮部隊邊掰著手指頭,「現在合成營不僅編有步兵連,還有坦克連、偵察分隊、工兵分隊、通信分隊……平時訓練就打破兵種局限,樹起合成意識,上了演練場,配合自然就默契。」

  都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密切配合的還有「中軍帳」。

  「報告營長,3號區域構建多處防禦工事,建議派出無人機偵察其兵力部署,而後集中火力實施摧毀。」指揮所裡,面對實時變化的「敵」情,營首席參謀黃灶根據態勢信息,及時向營長提出可行性建議。

  隨著編制體制調整,營一級建立起自己的「智囊團」,一批懂專業、善謀略、能應變的官兵走上營參謀崗位,讓合成營指揮員不再唱「獨角戲」。

  姜營長回憶:前幾年的對抗演練,雖然也臨時抽調連隊幹部充當參謀,但由於缺乏聯合作戰意識和能力,聯合演練常常「聯」不起來。如今,常態聯合取代嵌入指揮,有「專職參謀」坐鎮「中軍帳」,部隊聯合作戰能力躍上了新臺階。

  激戰正酣,姜營長接營參謀通報:「敵」指揮所後方數輛裝甲車企圖反撲。姜營長採納首席參謀建議,果斷實施分散指揮,指揮所伴隨跟進,同時,火力參謀呼叫加強直升機編隊對「敵」裝甲目標實施「點穴」打擊,直刺要害,逼得對手撤離陣地。

  一場緊張充實的合成營對抗考核落下帷幕,姜營長喜憂參半:喜的是,一個小型、精幹、多能化的合成營已在演練場初露鋒芒;而憂的是,10餘個兵種要做到收放自如、指揮得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他開起玩笑:「我這個『司令』可不好當喲!」

  大家懇談

  首席參謀黃灶:調整改革前,我是團司令部的通信參謀,每次演練,都隨團首長坐鎮「中軍帳」。調整改革後,我到合成營任首席參謀,雖然輔助的是營長,但一點也不輕鬆,10餘個兵種的調配指揮,難度與之前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連長周 浩:仗在一起打、兵在一起練。這次「逐營過」考核,和我們連隊相互「打助攻」的,就是身邊的戰友。我們平時怎麼訓的,考核就怎麼打,這種感覺熟悉又親切。

  教導員黃惠鍾:我們原來常說:能當好班長就能當好排長,能當好排長就能當好連長,能當好連長就能當好營長。現在,真不是這個概念了。這次合成營的年終考核,就是對指揮員素質的綜合檢驗。

  旅長王海濤:合成營考核,要求參考官兵將合成意識貫穿全程,特別是指揮員,必須跳出慣性思維的窠臼,強化聯合制勝觀念,真正讓步兵、工兵、坦克兵、通信兵、偵察兵等作戰單元和要素髮揮出體系效能。

  (張榕 林彤)

相關焦點

  • 合成營營長姜軍:換羽新飛 跑出強軍加速度
    自2015年軍隊調整改革以來,合成營的概念越來越多地引發人們關注。新編制體制下的合成營,實現了力量結構、人員編成、裝備編配、要素編組的重塑與跨越,兵種多、裝備繁雜、作戰樣式更新、任務更加多樣化。
  • 解放軍編制現代化新動作 合成營級設「最小參謀長」
    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刊發文章,報導第1集團軍某旅在演習中在合成營一級試行配置了「指揮官+參謀長」編組模式,使營本級指揮實現了聯合高效。這是首次有報導提到解放軍合成營設立參謀長職務,與傳統的步兵營、裝甲營、炮兵營等陸軍營級作戰單位相比,合成營是我軍軍事改革中嘗試縮小一線作戰單位,提高合成化水平,實現聯合作戰、聯合指揮的重要嘗試。
  • 軍報披露:解放軍編制調整,合成營編配「最小參謀長」
    隨著海量信息流湧入偵察席位,紅方合成一營參謀長、上尉蘇日烈快速匯總分析當前態勢後,向營長湯田斌提供的5條作戰建議全部被採納。「營一級不僅有了『中軍帳』,還編配副營職參謀長,指揮打仗再也不唱獨角戲了。」走下演兵場,多次擔任合成營對抗演練指揮員的湯營長感慨萬千:「合成營兵種專業多、指揮協同難,過去組織戰鬥,雖然也臨時編配參謀,但由於參謀缺乏聯合作戰意識,導致從判斷情況到定下決心,幾乎所有重擔壓在營長一人身上,指揮起來難免感到力不從心。」
  • 井延坡工作室|什麼是合成營?你了解軍隊中營的編制嗎?
    ■ 徐平《解放軍報》3月20日在頭版刊登報導《合成營成為陸軍機動作戰基本單元》。報導中指出,經過幾年探索研練,合成部隊成為陸軍主要作戰力量,重型、輕型、空突、山地、兩棲等多類新型合成營模塊化嵌入陸軍作戰體系,實現了作戰指揮多源感知、作戰要素高度融合,作戰空間向多維拓展,推動陸軍部隊機動作戰、立體攻防能力大幅躍升。
  • 一個新型合成營的戰鬥力有多強
    10多分鐘後,空軍兩架戰機對「敵」實施精準打擊。隨後,該營在武裝直升機的火力掩護下,迅速奪佔藍軍陣地。「作為新型陸軍的探路者,我們一刻不敢耽擱。」營長宋恆哲說。4年來,他們聚力改革轉型,是全軍第一個成建制、成體系完成由傳統步兵向新型合成步兵轉型的營級單位,開創了該類型部隊建設多項全軍先河,「信息力、打擊力、機動力、防護力、保障力」總體作戰效能較以往大幅提升。
  • 攥緊合成作戰的「拳頭」
    8月19日至28日,天山腳下,新疆軍區某師組織3個合成營連續10晝夜進行實兵對抗演習考核,千餘官兵在實戰化訓練中錘鍊合成作戰能力。 考核中,該師針對部隊在信息指揮、行動協同、兵種力量結合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環節,布難局,設險局。
  • 一加一大於二,解放軍為啥採用合成營編制?作戰效率成倍提升
    【軍武次位面】作者:leon最近一段時間,解放軍新推出的合成營編制可謂是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的確,作為我軍軍改的最新產物,我陸軍現在大力推進的合成營編制可謂是緊跟美軍發展的步伐,而且鑑於美軍在咱之前事先"鋪好了路",我軍的合成營編制很有可能會汲取了美軍的實踐經驗
  • 解放軍「合成營」有多強悍?只有一個缺點部隊卻毫不在意
    在目前的各類軍事媒體的報導中,「合成營」這個名詞變得越來越熱門:作為解放軍新一輪改革的產物,解放軍數目龐大的各種步兵營、坦克營等一線作戰單位仿佛一夜之間就被「合成營」這個全新的編制所代替了。那麼「合成營」到底是個怎樣的編制?它到底屬於步兵還是裝甲兵?它能夠像步兵那樣機動靈活嗎?它是否有重裝部隊那樣擁有強悍的突擊和機動能力呢?
  • 瀋陽軍區自主對抗演練 紅方合成營不敵藍方一個排
    盛夏時節,瀋陽軍區某機步旅組織紅藍自主對抗演練,紅方合成營沒打贏藍方一個戰鬥排,體系作戰觀念的缺失,讓手握兵力優勢的紅方合成營鍾營長懊悔不已。   晨光微露,鍾營長指揮全營向藍方縱深突進。「01,01,遭遇藍方偵察排。」電臺中突然傳來前沿分隊指揮員的聲音。「裝步四連、五連兩翼前出,坦克連居中火力支援。」鍾營長當機立斷,以鉗形攻擊隊形圍殲藍方戰鬥排。
  • 一個合成營有多少人,合成營的理想化配置是什麼樣的?
    合成營是對傳統團一級人員編制的精減,同時對組織機構進行優化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可以把合成營看成縮編的團 合成營主體分為一線戰鬥部隊與後勤補給部隊。 一線戰鬥部隊包括:裝甲步兵連與坦克連。
  • 加媒關注中國陸軍建更多合成營:模塊化編制 提升戰力
    據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月刊10月號(提前出版)報導,目前已經亮相的合成營包括:摩託化合成營、輕型機械化合成營、少量的重型裝甲合成營等等。這些合成營與過去的步兵營的編制有何區別?簡單地說:中式合成營的基本創建構想是在借鑑美軍基礎上形成的,因此這並未有本質性區別。首先是多功能化、廢除過去單一的步兵營編制,此外還相當重視模塊化編成。
  • 中國陸軍合成營初見雛形,戰鬥力相當於一個旅,美國26年前就組建
    近日,中國《解放軍報》頭版上刊登了一篇題為《合成營成為陸軍機動作戰基本單元》。顧名思義,經過多年的探索和研練,目前合成部隊已經成為中國陸軍的主要作戰力量,而輕型、重型、山地、兩棲、空突等多類新型合成營模塊化也已完全嵌入陸軍的作戰體系。
  • 解放軍「團變營」,戰鬥力不降反升,一個營比一個團還厲害
    解放軍在合成營改革中,大量的師團建制被取消,取代團作為基本戰術合成部隊的是合成營,從團到營,為何編制小了,戰鬥力卻得到大大的提高呢?在1985年前,我國陸軍所擔負的作戰使命是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以大規模高烈度防禦作戰的戰爭形勢。
  • 「跨越—2017·朱日和」:「暴風雨部隊」營長的千字總結
    來自紅方的某合成營營長李天鵬5827個字的總結髮人深省,總結分三個部分:基本情況(290個字)、主要特點(764個字)、自身問題(4773字)。讓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合成營長總結中說了些什麼?一個合成營長的戰鬥總結■李天鵬、特約記者仇成梁
  • 觀察|同在一個合成營,彼此之間足夠了解嗎?
    梳理我軍歷史不難發現一個現象:歷史榮譽單位中連隊佔比居多,「以連為家」根深源長。這一現象說明,連隊作為基本戰鬥單位,在昔日戰場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 因為這次變化,解放軍一個旅真可以打掉同級別美軍旅了
    三車制坦克排是蘇系軍隊常見配置,解放軍軍改前也長期用這個編制首先說解放軍陸軍的合成旅,這是一個兵種合成化極高的戰鬥編組,通常一個重型合成旅下轄若干合成營、以及炮兵營、防空營、保障營和通信營這些單位。其中主要的戰力合成營,通常轄裝甲步兵連、坦克連和炮兵連共六個作戰連以及保障連等附屬部隊。
  • 真牛!一個不足1500人的旅,出了2個元帥2個大將2個少將
    不足1500人的旅,顯然不是滿員的,缺員夠多了。但,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旅,不足1500人,後來卻出了兩個元帥,2個大將,2個少將。這個旅也太牛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樣的旅,能這樣牛?1940年初,是東北抗聯最困難的時候,在日軍殘酷討伐之下,從建軍時期的10萬大軍,銳減為3000餘人。為了保存這支抗日力量,組織上決定實行戰略轉移,除了留下堅持鬥爭的以外,其餘的退至蘇聯遠東境內,分別建立了南北野營兩個訓練基地。當時退至蘇聯遠東境內的部隊,東北抗聯第一、二、三路軍都有。第一路軍中的領導人是金日成,他當時的職務是東北抗聯第一路軍第一支隊司令。
  • 部隊遭到越軍特工阻擊,副團長營長趴著不敢動,炮兵連長以身殉國
    1979年2月25日10時30分,在越南高平市西部執行對越自衛還擊、保衛邊疆作戰任務的54軍162師484團,根據上級關於向克馬諾進攻的指示,命令3營停止攻打郭梅之敵,立即收攏部隊北上班羅,爾後待命會攻克馬諾。
  • 作戰籌劃不能大而化之
    ■柯青坡一次紅藍對抗演習,紅方因為作戰籌劃質量不高、脫離實際,被藍方打得措手不及,吃了敗仗。復盤研討,紅方指揮員深有感觸:「作戰籌劃上不去,打起仗來是要誤大事的!」「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