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報消息: 18日,首批374名即將刑滿釋放的服刑人員,在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所屬清河分局清園監獄出監教育中心,參加了由8家具有相當實力的企業參與的現場招聘會。僅僅一天的時間,共有66人與企業基本談定了就業意向,18人籤訂了應聘意向書。這些服刑人員最多還有3個月,有的則只有3天,就將刑滿出獄。把企業引進監獄內,為刑釋人員打通就業之路,這在北京監獄史上還是第一次。
來招聘的都是先進單位 月薪從600元到1500元
上午10點30分,8家用人單位相關人員進入監獄禮堂。禮堂上的一條紅色橫幅「準確定位人生坐標,在市場中找尋自己的位置」分外醒目。服刑人員以分監區為單位,由多名管理隊長帶領,分批進入招聘現場。因為即將刑滿出獄,他們的臉上沒了緊張,但多了憂慮。
清園監獄是清河分局的出監教育中心,分局所屬5所監獄,凡是餘刑在4個月以下、3個月以上的服刑人員,全都會集中到該中心接受出監教育,也就是說開始他們出獄前的準備。
記者看到,前來獄中招聘的單位,有物業、儲運公司、勞務派遣公司,招聘的職位包括保潔、保安、庫管、叉車司機、電梯工、郵局投遞員、理貨員等,月薪從600元至1500元不等。
據介紹,這些企業都是宣武區裡的先進單位。其中,中郵物業管理公司的招聘牌子明確標明:1.保潔10名,男、女40歲左右,600元/月外加午餐;2.保安5名,男20-25歲,600元外加吃住。其他招聘單位,也基本都這樣標明了所招的崗位及工資待遇。
看到用人單位的招聘臺,這些本來排著整齊隊伍的服刑人員一下子散開。大家紛紛來到各個招聘臺,在這裡,他們可以與用人單位自由洽談,不再有管教隊長監聽,也不再有人看押。
服刑人員鄭某一下子就「相中」了中外運久凌儲運公司的叉車司機這一職位。鄭某的簡歷上清清楚楚地寫著:2001年因搶劫被判刑6年,減刑12個月。
服刑人員想隱瞞自己歷史 入獄11年不敢讓女兒知道
一位很快就將刑滿釋放的服刑人員告訴記者,他曾因交通肇事被判有期徒刑6年。因為他的肇事,致使對方死亡,使一個孩子失去父親,他至今痛悔不已。5年多的獄中生活,他經常反思自己,他知道自己罪大惡極,但是他真的不是故意的。所以,他希望自己出獄後用自己的餘生去贖罪,但是害怕社會不接納他。隨著出獄日期的臨近,他經常睡不著覺。一方面,他不知道這幾年的時間,社會發展變化成什麼樣了;另一方面,他害怕別人戴著有色眼鏡看他。畢竟自己曾經進過監獄,不管原因是什麼,社會上對進過監獄的人,有時候並不是十分寬容。所以,他打算出去後隱瞞自己的這段歷史。
然而,監獄把企業請進來,專門為服刑人員舉辦招聘會,一下子把他隱瞞的想法破壞了。
在這樣的場合,穿著那身明顯標明身份的囚服,他的汙點由此無處藏匿了。他不知道這些企業是不是真的不計較他的過去,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他以一種不太樂觀的情緒,參加了這次招聘會。
而另外一名因為盜竊被判15年有期徒刑的服刑人員則對記者說,這次招聘會,他只是過來先看看,了解一些信息。他還有兩個多月出獄。11年前,他出事了,半年後跟妻子離婚,之後他便在朋友及家人面前「消失」了,11年的時間,沒有任何人到獄中探視過他,只有他原公司的老總每個月給他寄來生活費。孩子更是不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罪犯,他不想讓女兒知道自己有個罪犯父親。11年來,他以前的上級首長沒有人知道他入獄坐牢了。眼看著要出去了,他會重新開始,會把這段歷史永遠埋在心裡,不讓任何人知道。所以,他不想在知道他入獄這件事的單位裡工作。出獄後他會遠離獄友,遠離過去的生活圈子。
招聘單位先問「為什麼進來的」 「揭傷疤」了解他們的過去
北京某勞務公司負責招聘的一位女士對記者說,來監獄招聘之前,他們並沒有關注過這個群體,理由很簡單:他們公司為每一名工作人員上「五險」,單位在社會上屬於熱門單位,是「甜活兒」。每次招聘都有太多人來應聘,他們常常是在眾多應聘者中層層篩選,錄用最合適的人。對於這次來獄中招聘,公司認為,刑滿釋放人員因為多年在獄中與世隔絕,就業方面沒有多少優勢,而這個群體需要社會來拉一把。解決了生存問題,他們重新犯罪的概率就會降低一些。
據了解,該公司在這次招聘之前,對服刑人員並無接觸。這位女士聽說朋友的公司曾用過一名刑釋人員,那名刑釋人員工作很賣力氣,為人還很仗義。在現場,她也接待了十幾名服刑人員。每來一位,她都要問一句因為什麼進來的。她知道這樣說是在揭他們的傷疤,但她覺得作為用人單位,她必須通過了解他們的過去,才能了解他們的人品。服刑人員王某開口說:「我是因為搶劫,小時候不懂事。」她覺得他挺誠實,對他頗有好感。兩人當場就籤訂了應聘意向書。
另一家公司負責招聘的人士對記者說,他們之所以到獄中來招聘這些有過劣跡前科的人,主要是想為社會承擔一份責任。一個單位拉一個人,社會上就會少一個罪犯,如果大家都來幫助這些人,那麼社會的和諧穩定才會真正得到保障。教育改造罪犯不是監獄一家的事,應該全社會共同承擔。
用人單位稱不會公開刑釋人員身份 但「絕對不會安排盜竊犯管庫房」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每年大約有3000名左右的服刑人員刑滿出獄,他們能否順利回歸社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北京市監獄管理局清河分局副局長楊捷介紹,不久前該分局對200名臨近刑滿釋放人員進行的一次問卷調查顯示,有76.1%的服刑人員希望回歸社會後有工作可幹,希望自食其力。
這次招聘活動,雖然企業都已經明確了可以接收刑釋人員。但對他們的管理,並沒有太多考慮。那麼企業對於錄用的刑釋人員,是同其他員工一樣對待、一樣管理,還是要進行特別管理呢?前來招聘的企業多數表示,並未仔細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這次招聘目前只談意向,具體能否錄用,還要等他們真正出獄以後。
於是,記者採訪了一位曾經招聘過數名刑釋人員的企業老總。
出於可以理解的原因,這位老總拒絕讓記者透露他們公司的名稱,只同意記者說出該公司的業務是從事物流方面的工作。
這位老總對記者說,從表面上看,他對刑釋人員的管理採取外松內緊的方式,原則上不向其他員工公開刑釋人員的身份,為的是不產生歧視。但在工作的具體安排上,他絕對不會安排一個犯過盜竊罪的刑釋人員管庫房。使用上,他會完全避免給他們重新犯罪提供機會。因為,對於刑釋人員的行為,他無法完全把握。(記者 劉曉玲)
責編:孫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