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謠言止於智者。這是在告訴我們,對於那些莫須有的謠言和誹謗,有時候會變得越描越黑,最好的辦法就是置之不理,總有理智的人會明白這是謠言;但是我們也知道另一句話叫做「三人成虎」,一件事情一旦說的人多了,就會變成真的了。
特別是在現在的社會,網絡科技的普遍,讓人們傳播一些話,一些信息變得極為平常,甚至可以毫無根據就脫口而出。特別是對於那些明星們,總是會有一些不實的傳聞出現,然後說著說著就都變成了真的,這種情況現在都已經屢見不鮮了。
就如一句「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的話,便把魯迅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這句話的原版是「遠看是條狗,近看是條東洋狗,到了眼前,哦,是郭沫若先生」。雖然魯迅先生確實曾與郭沫若交惡,但是身為文壇大家的魯迅先生,真的會因為跟郭沫若的理念和想法不同,就說出這種有失格調的話嗎?
魯迅其人
魯迅先生即便是現在也沒有人不知道,不了解。他對中國近代文壇的貢獻是巨大的,也是不可磨滅的。因為發現學醫救不了中國,救不了人民,所以毅然「棄醫從文」,把自己的筆當作武器,想要喚醒那些麻木不仁的中國人。而他也確實做到了。
當時的魯迅先生,用自己的筆,開創了一個時代,給中國社會思想文化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也讓自己蜚聲世界文壇。
魯迅因為自己獨特的文風和筆觸在中國文壇名聲大噪,文章風格辛辣幽默,直擊人心,可以讓讀者引起共鳴。正是因為這樣的才華,讓大部分的文人學者大為讚賞和追捧,都希望能夠跟魯迅交好,進而可以受到他的影響。
但是文學就是有一個特點,對於文風,有人喜歡,有人追捧,那就一定會有人討厭,甚至是詆毀。而在那個時期,同為文學才子的郭沫若,卻對魯迅先生的文風甚至是個人生活,帶有一些敵意,想要在某些方面一較高下。
兩人一生從未相見,但卻因為文章交惡
其實對於郭沫若和魯迅先生來說,他們兩人這一生都沒有見過面,這樣的情況其實對於在文壇都有一定地位的兩人來說,這無疑是一種遺憾。而且其實魯迅先生和郭沫若在某些方面還是比較相像的,就拿求學經歷來說,魯迅是為了救中國而「棄醫從文」,其實郭沫若也在日本的九州帝國大學學醫。
相似的經歷應該是可以讓兩人心心相惜,但是卻沒有想到兩人即便沒見過面,卻也能通過文章「吵」起來,而且每一次的「爭吵」都很激烈。
在新文化時期,兩人在文壇上開始了第一次的交鋒,因為不同的文學主張展開了激烈的交鋒。那時的郭沫若曾經用杜荃這個筆名發表過一篇文章,就是在這篇文章中把魯迅比喻為封建餘孽,反革命,法西斯。
對於這種話語,魯迅當然不能忍受,立即進行反擊,當時也寫了《我和語絲的始終》進行反擊。所以彼此之間的矛盾就愈演愈烈。就是因為這樣,兩人之間的交惡就這麼開始了。
二人對待感情的截然不同
其實除了在文學方面二人交惡之外,後來也慢慢延伸到了私生活中。我們都知道魯迅為了遵從母命,娶了包辦婚姻之下的朱安,但是卻並沒有付出過感情,也沒有成為實質上的夫妻。後來遇到自己的真愛許廣平之後,便一心一意跟許廣平一起生活,但是仍舊還負責照顧朱安的生活。
但也就因為這樣的原因,郭沫若曾經在報紙上對魯迅這樣的情況大加抨擊,認為魯迅禽獸不如,極盡各種冷嘲熱諷。但實際就郭沫若的私生活,魯迅也曾經說過他是「才子加流氓」。
其實郭沫若這一生也並不是對婚姻忠誠的人,甚至結婚離婚的次數比別人都多。他的第一任妻子苦等郭沫若66年;第二任日本妻子為了他不惜與家人決裂,但是郭沫若還是拋棄她跟孩子,同別人結婚;而第三任妻子於立群在得知自己的丈夫與姐姐有染之後,無法接受選擇自殺。
所以魯迅對於郭沫若的評價還是有跡可循的,但即便看不慣郭沫若的私生活,但是對於郭沫若本人的才華,魯迅仍舊是認同的。
雖然交惡,但是從不詆毀
對於二人來說,都是文壇大家,有自己處事方式和方法。雖然在文學方面互不順眼,但是當面對真正的民族大義之時,卻知道自己職責和使命。
雖有過一段時間的交惡,但是當日本想要侵略中國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的時候,當面對民族大義之時,魯迅選擇了休戰。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們之間的關係不需要別人來調停,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以國家興亡為己任。國家面前,個人的得失和所謂的榮辱也就並不是那麼重要了。
對於這二位來說,都是當時文壇上著名的學者,雖然在文學方面互不相讓,但是畢竟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會對彼此有最起碼的尊重。雖然交惡,但魯迅一生光明磊落,應該不會做出背後詆毀人的事情。
無處查詢的「名言」
對於這句「遠看是條狗近看郭沫若」的話,很多人都想在魯迅中的各類文章或者名言中找到。雖然兩人之間的交惡在文壇中人盡皆知,但是這句話卻一直沒有在魯迅的文章中找到。對於這句話來說,更像是無處可查的「名言」。
那麼這句話真的是魯迅先生說的嗎?其實以魯迅的人品來說,他應該是不會用這樣的一句話來描述一個人,雖然魯迅先生的文風一直是直白犀利的,但是這句話卻未曾找到出處。也許是是一些有心之人因為不滿郭沫若的一些所作所為,模仿魯迅的表述方式,假借魯迅的名義,從而宣之於口的呢?
其實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的文明時代,「三人成虎」「人云亦云」的情況仍舊是存在的。對於很多人來說,好像把自己所謂聽說的事情說出來,就可以不負任何責任一樣,毫無顧忌,不加辨別就可以把本不是事實的東西說得一本正經。對於很多事情,很多話,我們仍舊還是需要努力辨別之後,才能最終宣之於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