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在故宮博物院的琴——九霄環佩、大聖遺音
故宮博物院現存唐代至清代古琴共29張,其中唐琴四張,分別為「九霄環佩」、「大聖遺音」、「飛泉」和「玉玲瓏」。九霄環佩和大聖遺音因為名家「帶貨」也更廣為人知。九霄環佩九霄環佩為伏羲式,相傳為唐朝開元年間由四川斫琴世家雷氏第一代雷威所制。名為九霄環佩的琴現在所知的共存五張。
-
溫州馬家成就琴聲"絕響" 他89歲高齡留下6首琴曲
7月21日,馬家傳人、溫州市書畫名家馬亦釗先生詳細地介紹了此事。馬壽洛89歲高齡留下6首琴曲國家出版基金重點項目《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簡稱:《絕響》)收錄了78位老琴家的645首珍貴曲目和61段珍貴錄像,共86張CD、DVD,同時配套出版《絕響》一書。
-
京劇音樂家唐在炘逝世 生前曾為程硯秋拉琴(圖)
京劇音樂家唐在炘與其夫人李世濟 著名京劇音樂家、京胡演奏家唐在炘於6月25日清晨在家中逝世,享年85歲。唐在炘為京劇表演大師李世濟的丈夫,他生前曾先後擔任京劇大師程硯秋、李世濟的琴師,《沙家浜》中那段著名的「朝霞映在陽澄湖上」便由他譜曲。
-
國外4大博物館藏紫砂珍品,難得一見!
紫砂壺與其他傳統的藝術門類相比,其歷史較短,紫砂壺真正流行、繁榮發展的歷史有500多年,歷史上的名家精品傳器更是鳳毛麟角。 今天我們來看國外博物館珍藏的名家傳器,看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紫砂重寶。
-
清代紫砂八大名家之申錫 ' 後有廣陵絕響之嘆
紫砂通才廣陵絕響相信對玩壺的朋友們來說,子冶石瓢這個器形肯定不陌生,由清代瞿子冶在曼生石瓢的基礎上改動而來的子冶石瓢,一直都是石瓢中的經典款。而少有人知的是,子冶石瓢製作最為精巧者,不是楊彭年,而是申錫,他更是晚清制壺八大名家之一。
-
最值得珍藏的古琴音像 |《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
《絕響—國鵬輯近世琴人音像遺珍》四冊CD卡書中承載了74張CD,645首琴曲,一冊DVD卡書中承載了12張DVD,61段錄像,配以39萬餘字書籍一本,目錄別冊一件。這一切凝結著的是78位偉大已故琴家的寶貴技藝。
-
國外博物館珍藏的名家紫砂傳器,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紫砂重寶
紫砂壺與其他傳統的藝術門類相比,其歷史較短,紫砂壺真正流行、繁榮發展的歷史有500多年,歷史上的名家精品傳器更是鳳毛麟角。今天我們來看國外博物館珍藏的名家傳器,看這些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紫砂重寶。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沈子澈 葵花式壺壺底刻款:崇禎壬午。此壺溫潤細膩,造型為六瓣筋紋的葵花式樣,筋紋清晰、一貫而下,古拙雅健。
-
台州市博物館躋身全國百強、浙江第六
原標題:台州市博物館躋身全國百強、浙江第六 日前,「中國博物館熱搜百強榜」(第三季度)正式發布,台州市博物館入選全國熱搜百強館,排名第56位,同時在「浙江十大熱搜博物館」位列第六。 據悉,主辦方選取國家文物局公布的3000餘家已備案博物館作為博物館熱搜樣本庫,按照展覽、公眾、傳播、品牌四個方面的維度,設置原創指數、學術指數、參觀指數、互動指數、熱搜指數、發布指數等共計20項指數作為評價依據,用具體的數值代入公式得出MSI(中博熱搜指數)。
-
中國古代十大名琴
中國古代十大名琴中國古代十大名琴中唐代的名琴較多,漢代的次之。以下所列舉的十大名琴均可以從歷史典故中考證。號鍾牛角聲聲,歌聲悽切「號鍾」傳到齊桓公的手中。當時,他收藏了許多名琴,但尤其珍愛這個「號鍾」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樂,自己則奏「號鍾」與之呼應。
-
浙江省博物館、浙江中醫藥大學籤訂框架協議共建浙江中醫藥博物館
浙江省博物館陳水華館長和浙江中醫藥大學陳忠校長共同籤訂框架協議11月20日,浙江中醫藥博物館(新館)開館儀式暨「千年戰疫有岐黃」展覽開幕式在浙江中醫藥大學濱文校區舉辦。陳水華館長受邀參加開館儀式,並代表浙江省博物館與浙江中醫藥大學籤訂框架協議,共建浙江中醫藥博物館。浙江中醫藥博物館於2009年建成,是經省文物局批准的浙江省首家綜合性中醫藥博物館。2013年,博物館獲批成為浙江省來華留學生中醫文化教育基地;2018年,入選省高校文化育人示範載體。
-
琴聲絕響
轉瞬,肖老師的生命旅途戛然而止,從他弓弦之間流淌出的天籟琴聲化作了絕響。斯人遠去,音容猶在,肖老師的許多生前往事依然清晰如昨。時光回溯到1996年,也是寒冷的1月天氣。我帶女兒從重慶去成都,慕名前往四川音樂學院拜師學藝。民樂系主任張寶慶推薦了時任二胡副教授的肖前勇。那天傍晚,我們在下榻的學生宿舍吃罷晚飯,只見張主任與肖老師一路談笑風生走來。
-
「空谷藏峰——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即將啟幕!
「空谷藏峰——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即將啟幕!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文化和旅遊局、榮寶齋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煙臺美術博物館、煙臺畫院承辦的「空谷藏峰——中國畫名家學術邀請展(煙臺站)」將於12月12日上午在煙臺美術博物館開幕。
-
四十年的堅守《琴者·茹訴》魏育茹與中央民族樂團音樂會圓滿成功
這也是魏育茹在《琴者·茹訴》獨奏音樂會上訴說的心聲。12月20日,國家大劇院音樂廳,《琴者·茹訴》魏育茹與中央民族樂團阮獨奏音樂會在這裡完美上演。作為2019年中央民族樂團「藝術家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壓軸之作,早在演出一周之前票即售罄,滿場從各地慕名而來的觀眾為的便是一睹這場「當代阮樂大成之作」的盛宴風採。魏育茹音樂會名為《琴者·茹訴》。
-
中國當代寫實油畫名家精品邀請展在大唐西市藝術中心成功開幕
新文網訊(圖文 海星浩)2020年10月17日,第五屆《國韻經典》中國當代寫實油畫名家精品邀請展在大唐西市藝術中心成功開幕!特邀藝術家:王勝利、宋仁偉、王龍生、張利、李貴君、鍾國昌中青年參展藝術家,安靜、蔡傑、戴平均、鄧斌、範學賢、耿建義、宮洪磊、韓夏斌、雷豔平、李厚岑、李華琪、李鳴鳴、林金福、劉溯、劉向東、劉延明、鹿成君、盧雲、默涵、譚建武、唐偉民、吳靜涵、王能俊、吳成偉、吳峰、夏令濤、薛廣陳、項仕中、袁冬、張飛、趙也、周梅元、趙新雨。
-
聽浙江自然博物館講述:「鎮館之寶」灰鯨標本背後的故事
「撿」來的鎮館之寶 浙江自然博物館第一任館長,88歲高齡的韋直老人說起這個「鎮館之寶」時,依然思路清晰。 「記得那是1950年,我還是個22歲剛從學校畢業的小夥子,被分配到了當時的浙江博物館植物部,負責植物研究。
-
去過那麼多博物館,中國四大博物館的特色你真的知道嗎?
它就是博物館。博物館將我們帶入歷史之中,感受不同的色彩繽紛的文化,或許在了解歷史的同時,你會思考,自身也會得到些許啟發。在中國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最出名的當然是「中國四大博物館」了。分別是故宮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當然了,這個說法是排除了中國國家博物館和臺北故宮博物院的。
-
噙淚寫《歸去來兮》
文|唐寧 本人撰寫的長篇非虛構作品《歸去來兮—— 一部親歷者的三線建設史》,於2019年9月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書中記錄一批上海遷往貴陽大三線企業的職工和家屬們50年間經歷的風風雨雨,上百位人物全部使用真實姓名,故事由當事人向筆者口述,部分引自他們的書信和筆記。
-
來看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你有沒有被震撼到?
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如果說文物是歷史文明與人類智慧的見證,那博物館就是儲藏歷史記憶的基因寶庫。 你最喜歡去的博物館是哪一家?你最喜歡的文物是哪一件?
-
邱承彬遊記:山東高青陳莊-唐口西周遺址博物館一
陳莊-唐口遺址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南。陳莊-唐口遺址總面積約8-9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屬西周早中期遺址。 作者:邱承彬 陳莊-唐口遺址博物館位於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花溝鎮陳莊村南。陳莊-唐口遺址總面積約8-9萬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部分,屬西周早中期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