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幽默、與成為自己命運的主宰 | 「抗爭性的人格」

2021-01-16 澎湃新聞

原創: KY KnowYourself

我在魔都有一群好朋友,當年一起在半軍事化管理的寄宿學校上初中。冬天五點多就要起床疊被子、跑操,不能留長髮,晚自習和周末自習不允許發出一點聲音,隨時有人巡視,動不動就留堂不給飯吃。

我雖然成績好,卻是調皮的孩子,和差生們一起玩,經常和老師作對。有一次語文老師因為傳聽寫本時有人說話而不滿,要留堂不讓我們吃午飯,我無法認同他的暴怒,帶頭開始摔桌板抗議,一時間滿教室的同學都敲著桌板,然後作鳥獸散(去食堂搶飯吃)。

因為這件事,我被班主任怒吼著關在小黑屋裡,還有別的同學衝進來維護我。曾經一起和恐怖鎮壓我們的老師鬥智鬥勇,使我們這幫同學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十七年過去了,我們偶爾(一起打麻將時)還會說起小時候的「鬥爭」趣事。

我母親大概也會說我小時候是個不乖巧的孩子,經常與他們發生爭辯,要求「自己的人生我要自己決定」。

這樣叛逆的歷史,不難解釋我會喜歡上《 Matilda (瑪蒂爾達)》這部音樂劇。我的一位目前在倫敦的心理諮詢師朋友藝家,幾度在朋友圈力推這部劇,認為觀看這部劇有心理療愈性的現實意義。上周日,我在上海看了這部音樂劇。果然,這是一部充滿了心理學隱喻的劇,引發了我大量的思考。

瑪蒂爾達的故事很不尋常。它講述的是一個5歲的早慧的小女孩,充滿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抗自己的父母、對抗校長,不接受他人定義自己的命運,明確地選擇自己的立場,並且頑強地自己定義自己命運的故事。

這部劇戳穿了「溫情脈脈的童年」的假面具。現實中的童年可能是很辛苦的。對於那些不夠幸運的人來說,現實中的人生可能是充滿鬥爭的。它誠實地揭穿了一個事實:我們畢生都在抗爭,是與一切試圖貶低我們生命的力量之間的抗爭,是與試圖掌控我們命運的更大的權力之間的抗爭,是為了爭奪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而做的抗爭。

今天我想借這部音樂劇中的心理學隱喻,和大家聊聊「人的抗爭」這個議題。

劇中,瑪蒂爾達是一個極度充滿想像力,擅長講故事,還曾經出現過短暫的超能力的女孩。通過講故事,她得以逃避面對真實世界中糟糕的父母(否定她的存在、重男輕女、謾罵她為垃圾、無法理解她的深刻頭腦、認為財富和美貌才值得追求的膚淺的父母)。通過超能力,她則打敗了作為欺凌者出現的權威形象(暴虐的校長),解救了自己和同伴。

這個故事從我一開始看,就發現它充滿了精神分析式的手筆。在現實世界中,兒童也經常使用編故事的方式,來抵抗傷害性的環境。

兒童是弱小的,沒有太多的力量對抗環境——曾經,父母就是我們的全世界。這個時候,我們僅有的武器,就是自己的大腦。通過幻想和編造故事,兒童安撫自己、讓自己與現實世界隔離、給自己現實世界無法給予的滿足。

當我們在心理諮詢中與兒童一起工作時,我們會注意聆聽他們編出來的故事,在故事中,你能聽到兒童渴望的愛和對自己生活的掌控力。就像在瑪蒂爾達的故事中,她的父母是深深相愛的,是渴望孩子的,是愛孩子的。

那「超能力」存在嗎?以我極為個人化的主觀意見來說,我認為一定程度上的確是存在的。這也是人類頭腦對抗創傷性的環境的一種奇妙而偉大的創舉。

我在臨床工作中,曾經見到過一些經歷過重大的兒童早期創傷,而極度聰慧的個體。他們有著遠超出年齡的頭腦能力,實現了一些似乎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在父母極度不穩定、會隨機發大火、帶來暴力的家庭長大的孩子,被訓練出對他人情緒異常的敏銳覺察,經常能夠提前感知到對方要說的話並提前說出來,等等。

這些能力在兒童青少年身上表現的更顯著。成年後隨著他們生活境遇的穩定和自身對生活掌控力的增強,反而會「泯然眾人」,忘記曾經保護過他們的獨特的能力——因為不再需要它的保護了。

在這個意義上,瑪蒂爾達是一部現實劇。

講故事還有另一種意義。瑪蒂爾達講給圖書管理員聽的,是她編造的故事。但她沒有講出來的,是她內心關於自己生命的故事。這部音樂劇有一首由瑪蒂爾達演唱的充滿隱喻主題曲《Naughty》,後文我們還會進一步分析它:

【童謠裡說傑克和吉爾

爬上山要去找水喝,

接下來他們肯定會摔跤

他們不可能躲得過,因為童謠就是這樣寫的——

他們是故事裡無辜的受害者。

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樣

他們相遇之前結局就寫在了星星上

愛啦,命運啦,外加一點點傻氣

奪走了他們幸福生活的希望。

結局呢通常還有一點點血腥

我真不知道這些主人公幹嘛不乾脆把故事改掉?

人人都說我們要聽話,但沒錯

偶爾你也需要有那麼一點調皮。】

這兩段歌詞在討論的,是一個「人生敘事」的概念:一個人如何講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意義重大。

人們所認識的自己和世界,都並不是中立的、客觀的。當我們觀察、記憶、感受、總結,都會為客觀世界戴上了一層主觀的濾鏡。而這個過程,就是這裡所說我們的「人生敘事「。我們如何講述自己人生的前因後果、選擇哪些素材,會讓我們對自己產生完全不同的印象和感受。

有些人的人生敘述裡,自己的命運是被註定的,是沒有自主性的,就像這首歌裡的傑克和吉爾、羅密歐與朱麗葉。而有些人的人生敘事中,你能聽到他們對自己生命的主宰。可以說,比起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們如何解讀它對我們的影響更大。

研究發現,人生敘事中的「自主性」與「交互性」、挽救式敘述的過程,都被認為對人有利(McAdams, et al., 1997; Bauer, et al., 2005; Adler, 2012)。

如果我們更多地把自己的經歷,講述成自己的選擇、自己的意志和行為的結果、或者「自己的行為是影響到了事件的走向的」;同時,如果我們在講述中更多地、有意識地去講述別人在事件中給予自己的支持、正面的影響(即便是那些同時也傷害了自己的人);我們都能夠有更多的力量面對逆境。

挽救式敘事指的是一個人在對自己生命事件的講述中,哪怕故事擁有一個糟糕的開頭,但最終一開始的消極狀況會得到了補救或改善。而把自己的人生講述成一個不斷變得更好的過程,是改變負面事件對自身影響的最重要的手段。

顯然,瑪蒂爾達內心關於自己的人生故事,是自主的、是有人支持的、是挽救式的。這是她能夠在壓制性、傷害性的環境中,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還有能力愛與被愛的重要原因。這為她一生與命運的抗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這部劇中,最為打動我的,在於它提倡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應當學會在有些時候有些「不聽話的淘氣」。個人認為,這正是中國的教育中,最欠缺的部分之一。

瑪蒂爾達這樣唱:

【發現了生活的不公,

不意味著你一定要笑著忍受,

如果一直咬著牙任它擺布,

什麼也不會改變。

就算你的力量很小,你能做的也不少,

年紀小這種小事,不應該把你阻擋,

如果你就聽任他們欺壓你,

那就等於是在說

你覺得那樣對待你是可以的

其實那樣不對!而只要錯了,你就該去糾正!

但其他人可不會幫我糾正這個錯誤,

除了我誰也不會來改寫我的故事,

偶爾你就需要有那麼一點調皮。】

一直以來,中國的教育(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都希望培養出「乖巧」的孩子。他們遵守規則,尊師重道,唯父母命是從。

乖巧容易讓人迷失自我。在乖巧中,我們忘記了什麼是自己的聲音,開始思考社會灌輸給我們、用來代替我們的聲音的那些聲音——包括什麼是好的生活,包括什麼是你自己需要的和想要的,包括你「應該」有怎樣的欲望和痛苦等等。

社會的主流聲音有著服務於這個社會的目的,並不總是與我們個人的利益相符。通過「必須乖巧」的教育,我們放下抵抗,不假思索地讓社會的聲音滲透我們個人邊界,從內在改造我們的心理狀態。

因此,有力量對權威說不,敢於守護自己認為珍貴的東西,很重要。在批判的反思中,我們辨認、選擇自己相信的價值取向,辨認、選擇自己要成為的人。值得一提的是,這種反叛並非一味胡鬧,為了反叛而反叛是沒有力量的。我所說的反叛,要有思考作為前提、有自身前後一致的價值觀作為支撐。

福柯說,「批判就是這樣一種運動,主體由此賦予自己權利,質疑真理的權力效應,質疑權力的真理話語;批判就是自願不臣服(inservitude volontaire)的藝術,就是深思熟慮的不順從的藝術。」深思熟慮的不順從,就是前文所說的反叛。

不聽話的淘氣是一種被嚴重低估的力量。尤其是對於女性來說,淘氣是一種被否定的、被認為和女性氣質不符的特質。然而,是在不聽話的淘氣中,我們為自己留出了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空間,我們因而得以守住我們自己。

而除了不順從和反叛之外,淘氣還有一層「幽默的、輕鬆的、嘲弄的」意味。它不是僵硬的、死板的、嚴肅的。在《突破修道上的唯物》一書中,仁波切曾經這樣說,提到人們不該始終嚴肅地、僵死地、硬邦邦地面對生命的困境。相反,一點幽默的、反諷的力量,更能夠幫助人們從困難的環境中抽身出來。

如果瑪蒂爾達死氣沉沉、滿面愁容、嚴肅地要命的對抗,她以及她身邊關心她的人都會少掉許多歡樂和喜悅。瑪蒂爾達有她小小的孩子氣的反抗,比如給父親的染髮劑裡加上漂白劑,給父親的帽子裡倒強力膠水,她歡樂地用一種幽默的豁達感,消解了自身命運的悲劇感。這就是幽默與Irony的力量。

看到這裡時,我想起了一位與我長期通信的美國教授朋友。他曾在一封郵件中這樣對我說,Irony是人際中一種重要的工具,有一點點Irony你可以應對所有類型的人際場合,使你充滿魅力。現在想來,那所謂的Irony就是輕快狡黠,有喜悅有幽默的一點淘氣的力量。

你決定不去充滿悲苦地、認真地玩這場命運給你安排的痛苦悲情的遊戲。相反,你的豁達讓這種困境顯得渺小,還能哈哈大笑覺得這一切沒有什麼。你邁著輕快、調皮的步伐,在屬於你自己的生命中前行,你知道逐漸地、你能夠改變這一切。這就是瑪蒂爾達歌裡唱的,你需要凌駕於你的困境之上,而不是讓它凌駕於你。

最後還想說句題外話,人們、尤其是女性長期以來忽視了自己手中始終擁有的「不容忍」的力量。我一直希望在社會中發起一場「no tolerance」的運動,對於那些貶低我們、打壓我們、不尊重我們的人事,我們每個個體只需要做出這一件事「絕不容忍」。當有足夠多的個體做到「絕不容忍」,那些傷害人的行為就會沒有容身之地。這種行為會被社會驅逐。

當「不容忍」被一個社會全面實踐的時候,就有改變社會的力量。

最後的最後想說,所有人,尤其是被傳統社會文化鼓勵要服從的女性,應該去看看小小的瑪蒂爾達。學習她批判的精神,和憂傷中不失自信歡快的力量。你會發現,在蓬勃的生命活力面前,霸權以及其他迫害性的人事都一定會節節敗退。

抗爭性的人格在我看來是異常重要的,它讓我們在宏大的壓迫之下,始終保有自己作為人的尊嚴(dignity)和榮光(glory)。它讓我們始終懷有希望,始終有力量度過困境。最終,只有我們自己能夠主宰自身的命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何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等特徵的總和,也指個人的道德品質和人能作為權力、義務的主體的資格。而人格魅力則指一個人在性格、氣質、能力、道德品質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與人相處,我們都會不自覺地被有人格魅力的人吸引,同時也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可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現到底是怎樣的,我們又該怎樣通過自我塑造的方式成為一個有人格魅力的人,或許看完這篇文章,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第一,你要認可自己,你要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套價值標準,有自己的判斷,並且不會被外界所影響。
  • 到底是什麼在主宰命運?
    人往往都滅在了自己的手裡,就拿當代的人們來說,老一輩的人經歷過艱苦奮鬥的年代,通過勞動一點一點置辦起家業。到了下一輩雖然條件好了一些,但受到父母的教育,依然還懂得生活不易,賺錢艱辛,所以往往還是保留著一些樸素的品德,在不斷奮鬥,家業也就越來越興旺了。
  • 怎樣成為一個幽默的人?如何讓自己變得幽默風趣?
    幽默的人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大家的歡迎,而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尷尬,你也需要幽默作為一項貼身技能。那麼,怎樣成為一個幽默的人?如何讓自己變得風趣幽默呢?其實,搞笑是有套路的,了解了下面的這些技巧,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幽默的人。
  • 和平精英自我主宰是什麼意思?自我主宰稱號獲得方法
    和平精英自我主宰有什麼意義?你喜歡這款遊戲嘛?喜歡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走進遊戲的世界吧!帶你欣賞遊戲的魅力!和平精英自我主宰有什麼意義  自我主宰官方給出的提示是:我命由我不由天,真的勇士要掌握自己的命運。
  • 5本主角夢中修煉變強的爽文,諸天萬界為我所用,成為自己的主宰
    大家好,我是小馬哥,今天推薦5本主角夢中修煉變強的爽文,諸天萬界為我所用,成為自己的主宰第一本:《萬族之劫》 作者:老鷹吃小雞書評:萬族之劫,主角為和父親在戰場上相遇,報考戰爭學院,卻因修為不足,達不到標準,但是金手指從來不會遲到,在夢裡,主角利用萬族怪物修煉,提升修為
  • 黑格爾對自由主義法哲學的批判
    之所以發生這一轉變,在很大程度上由於西方學界對於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自由主義批判的需要,而黑格爾的法哲學正是自由主義批判的武庫。在黑格爾生活的時代,以啟蒙理性為核心要素的現代性已然造成了影響深遠的後果,尤其是在德國這種進入現代較晚的國家中,現代性轉型顯得尤為劇烈。
  • 小5新歌命運在哪試聽 小5命運歌詞歌曲介紹
    世界上最可怕的二個詞,一個叫執著,一個叫認真,認真的人改變自己,執著的人改變命運。  命運的轉變來自於人自身狀態,其實所有糾結做選擇的人心裡早就有了答案,諮詢只是想得到內心所傾向的選擇。最終的所謂命運,還是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  命運必會厚待那些認真生活的人。
  • 不顧自己討好別人,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像這位母親所說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一種表現,不少父母都在為自己家孩子這種不顧自己討好別人的行為發愁,下面這篇文章將從根源分析寶寶的「討好型人格」,並且給你解決的方法。
  • 如何讓自己說話變得更風趣幽默,這六個技巧你一定要掌握
    每個人都喜歡和幽默的人聊天,我也不例外,如何讓自己也變成一個幽默的人呢?掌握這6個小技巧,讓你避免陷入無聊的對話。風趣幽默的人不會只是坐著點頭附和,他們能夠給一段談話增加新的話題,分享有趣的事實。你的知識面越廣闊,你就越能夠掌控談話的走向。臨睡之前擠出半個小時去閱讀看書,學習更多的幽默知識,這樣你才能在輸入和輸出之間做到平衡。問自己為什麼我這麼搞笑。暗示自我,感覺自己是個幽默的人,也許有一天真的會變幽默。
  • 沒有人是廢紙,命運就像自己的掌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
    命運對我們並無所謂利害,它只供給我們利害的原料和種子,任那比它強的靈魂隨意變轉和應用,因為靈魂才是自己幸與不幸的惟一主宰。----蒙田有人抱怨生活不公,卻從來不想著自我改變;有人努力了很久,但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刻中途而止。沒有人生來就是王者。成長路上,不要總想著何處有亮光,你只管向前跑。
  • 「六學」再思考:網絡亞文化的符碼與策略批判
    當網友們還在按照過往經驗,讓事態邊發生邊進行「總結」和「科普」時,觸手可得,早已準備好的多名「六學家」積累多年,刻苦搜尋寫作,詳細考證,精心整理的「六學」資料,讓公共討論瞬間失能,批判話語失聲,這場網絡狂歡某種意義上具備小眾文化走進大眾的碰撞性質。受眾陡然增加造成的認知割裂,在「文體兩開花」的濫用之中,更暴露出黑色幽默般的荒誕。
  • 九型人格:你了解自己嗎?知道自己是哪種人格嗎?快來了解一下
    九型人格個性測試主要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並知道在什麼情況下你的行動會更有效。同時,你也可以通過評估的結論知道別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以及他們是如何相處的。近年來,該課程受到了美國、斯坦福,等國際著名大學MBA學生的高度讚揚,成為最熱門的課程之一。並且近十年來,它在歐美,的學術界和商界都很流行。
  • 貓型人格VS狗型人格
    第一次看到關於貓型人格和狗型人格的討論是來自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的一本小書——《我的職業是小說家》。書中寫道:「假如將人分成『狗型人格』和『貓型人格』,我覺得自己堪稱徹底的貓型人格。聽到『向右轉』的口令時,會不由自主地向左轉。
  • 5本口碑爆火的玄幻小說:就讓我成為這一片星空的主宰!
    一些老書蟲對玄幻小說,特別是東方玄幻小說欲罷不能,小編作為一個資深的老書蟲,給大家推薦五本非常的適合正在書荒的朋友們的小說,5本口碑爆火的玄幻小說:就讓我成為這一片星空的主宰!當母星地球成為藍銀星海的眾矢之的,瀕臨毀滅邊緣,陸方看見了弱小者的悲劇。他選擇守護!「如若這是保護母星地球的唯一途徑,就讓我成為這一片星空的主宰!」超級精彩,實力推薦!(點擊書籤可以免費閱讀)3、《弒天逆龍決》作者:龍不器【火爆新書】太古時期,弒天龍帝被九大天帝圍攻,又遭最器重的弟子暗算,隕落。三萬多年後,借體重生,踏上復仇之路!
  • 攻守對抗 由誰主宰 《4399火線精英》精英護送
    《4399火線精英》生化模式精英護送玩法,生化主宰召喚怪物、釋放技能,極力阻撓人類護送成功;人類以兵種天賦和協作精神抵抗主宰的阻撓,竭力護送目標到終點。主宰俯瞰全局,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叱吒風雲;人類化身神兵天降,各自精專,攜手突破重重阻礙!
  • 《釜山行》影評:從中看韓國影視套路和批判現實
    韓國電影在最近幾年異軍突起,最大的亮點是不少影片批判現實主義,能迅速吸粉,票房是實打實地從老百姓的口袋中掏出來的。  《釜山行》海報。  《釜山行》便是一部批判現實的電影,表面上它披著殭屍片的外衣,實則展現了導演延相昊更大的野心。他並不止於用嫻熟的手法給觀眾呈現一部近乎好萊塢的標準化作業,而是希望以驚悚的故事為大眾帶來關於人性、道德、現實的深層思考。
  • 影評:「哭聲」成為一種控訴與批判
    原標題:「哭聲」成為一種控訴與批判 成為許多觀眾的一個追問。   追問影片主題,讓觀眾分成了兩派,一些觀眾覺得它故事亂套、邏輯迸裂,此片只適合文青借題發揮、胡言亂語,而另外一些觀眾則認為它突破禁忌、天馬行空、怪力亂神,是部可以嗨到爆的電影,有人甚至聯想到了昆汀。但羅泓軫顯然與昆汀不是一個路數。
  • 古代中國的天帝,古希臘的神王,誰更適合做神話中的世界主宰?
    那麼同樣作為各自神話體系中的至高者,此二者究竟誰才更適合做神話中的世界主宰呢?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帝」,在人們心目中是怎樣的形象?請點擊輸入天帝圖片描述或者也可以說,「天帝」在古人的心目當中,已然成為了一種完美的標杆,象徵著統治者的最高境界。
  • ...法到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視角下重讀柯爾施
    近年來,隨著馬克思《資本論》和政治經濟學方法研究的推進,柯爾施有關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同政治經濟學批判之間關係問題的思考開始得到學界的關注。回到柯爾施自己的思想探索中去,我們可以看到:他日後完成的《卡爾·馬克思》一書,在很大程度上延續、拓展了這一理論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