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網絡上出現了抵制聖誕的浪潮,有位美女教師酷愛西方文化,於是就與那些抵制者進行了論戰。筆者同樣無法認可抵制浪潮,就與她成為戰友,一同在微信群反擊那些極端分子。
可第二天,網上曝出同性戀合法化的謠言,這位老師居然非常支持,認為只要兩情相悅,在一起沒有什麼。就這樣我跟她在觀點上產生了巨大分歧,昨天的「戰友」立刻變成了今天的「對手」。而有趣的是,前天抵制聖誕的幾位國粹派,從傳統道德的立場反對同性戀,與我同在一條戰壕了。
從這位女孩的表現看,說明了當前社會一個現象,某些人雖然非常欣賞基督教文化,過聖誕節、看《聖經》、聽讚美詩,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認同基督信仰的價值觀。因為他們只是認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過聖誕是時尚的象徵而已。但其內心並未接受耶穌為救主,也沒有認同信仰的價值觀。這也是反對抵制聖誕與支持同性戀是同一撥人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需要明白,喜歡基督教文化並不一定就是基督徒,其中有不少對耶穌基督並無多少了解,而且也不認同信仰的倫理價值。而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從筆者這幾年對非信徒的了解就能看出。
有的文化人閱讀了大量西方文化的書籍,對於教會歷史的熟知程度,不但超過多數平信徒,甚至不少牧者也遠遠不及。他們還非常欣賞西方歷史上的一些教會偉人,像大格列高利、查理曼大帝、馬丁路德、威伯福斯等等。可是他們大多完整讀過《聖經》,對於四福音的情節知之甚少。而談到信仰基督的問題時,他們也大都採取迴避的態度,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
由於基督信仰深刻影響了人類歷史,一些對於文明感興趣的人,都會去深入了解。但他們當中很多人只能做到仰慕,而非信仰。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當屬康熙皇帝,他的《十字歌》甚至讓很多基督徒誤以為他是基督徒。可是從傳教士的記載,康熙一生的經歷看,他都沒邁入信仰的大門。而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同樣也只是欣賞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傳播的天主教,但因著「不許納妾」的緣故而始終在門口徘徊。
因此,基督徒看到有人喜歡基督教文化,千萬不要認為他們是基督徒。這些人對於福音,只有知識上的認同,卻沒有生命的聯結。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儘管他們一直在教會門口遊蕩,但不失為接受福音重要的潛在群體。只要我們能夠為他們恆切禱告,以基督的愛去感染他們,相信是能取得果效的。
而從教會發展看,仰慕基督教群體的存在,客觀上為福音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有的人之所以信主,並不是基督徒傳教的結果,而是聽了某些人對基督信仰的正面評價,才踏入教會大門的。因此,雖然在一些理念上存在分歧,但基督徒在堅持信仰原則的基礎上,與他們搞好關係,為教會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