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基督教文化就是信徒嗎?

2021-01-08 基督教資訊平臺

去年底,網絡上出現了抵制聖誕的浪潮,有位美女教師酷愛西方文化,於是就與那些抵制者進行了論戰。筆者同樣無法認可抵制浪潮,就與她成為戰友,一同在微信群反擊那些極端分子。

可第二天,網上曝出同性戀合法化的謠言,這位老師居然非常支持,認為只要兩情相悅,在一起沒有什麼。就這樣我跟她在觀點上產生了巨大分歧,昨天的「戰友」立刻變成了今天的「對手」。而有趣的是,前天抵制聖誕的幾位國粹派,從傳統道德的立場反對同性戀,與我同在一條戰壕了。

從這位女孩的表現看,說明了當前社會一個現象,某些人雖然非常欣賞基督教文化,過聖誕節、看《聖經》、聽讚美詩,但這並不代表他們認同基督信仰的價值觀。因為他們只是認為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過聖誕是時尚的象徵而已。但其內心並未接受耶穌為救主,也沒有認同信仰的價值觀。這也是反對抵制聖誕與支持同性戀是同一撥人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們需要明白,喜歡基督教文化並不一定就是基督徒,其中有不少對耶穌基督並無多少了解,而且也不認同信仰的倫理價值。而這種現象是非常普遍的,從筆者這幾年對非信徒的了解就能看出。

有的文化人閱讀了大量西方文化的書籍,對於教會歷史的熟知程度,不但超過多數平信徒,甚至不少牧者也遠遠不及。他們還非常欣賞西方歷史上的一些教會偉人,像大格列高利、查理曼大帝、馬丁路德、威伯福斯等等。可是他們大多完整讀過《聖經》,對於四福音的情節知之甚少。而談到信仰基督的問題時,他們也大都採取迴避的態度,總是以各種理由推脫。

由於基督信仰深刻影響了人類歷史,一些對於文明感興趣的人,都會去深入了解。但他們當中很多人只能做到仰慕,而非信仰。在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當屬康熙皇帝,他的《十字歌》甚至讓很多基督徒誤以為他是基督徒。可是從傳教士的記載,康熙一生的經歷看,他都沒邁入信仰的大門。而明末清初很多士大夫同樣也只是欣賞利瑪竇、湯若望等人傳播的天主教,但因著「不許納妾」的緣故而始終在門口徘徊。

因此,基督徒看到有人喜歡基督教文化,千萬不要認為他們是基督徒。這些人對於福音,只有知識上的認同,卻沒有生命的聯結。不過需要看到的是,儘管他們一直在教會門口遊蕩,但不失為接受福音重要的潛在群體。只要我們能夠為他們恆切禱告,以基督的愛去感染他們,相信是能取得果效的。

而從教會發展看,仰慕基督教群體的存在,客觀上為福音傳播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有的人之所以信主,並不是基督徒傳教的結果,而是聽了某些人對基督信仰的正面評價,才踏入教會大門的。因此,雖然在一些理念上存在分歧,但基督徒在堅持信仰原則的基礎上,與他們搞好關係,為教會營造有利的外部環境。

基督時報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觀點僅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基督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個人瀏覽轉載,其他公眾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從歷史文化談:基督教文明多元性的起源
    對基督教的客觀認識,而不是神話他的歷史,才是有信仰的基督徒應該有的態度。對基督教歷史的認識,在傳統基督教中一直有一種看法,那就是對基督教歷史的神話,這種觀點認為基督教塑造了整個人類以歐美為代表的最先進的文明。
  • 基督教能教人分辨真假信徒嗎?如果不能,又該怎麼辦呢?
    你知道嗎?基督徒也有真假之分,有的人侃侃而談,有的人狂熱地表達著自己對上帝的熱愛,有的人卻只是靜靜地縮在角落裡,默默地讀著《聖經》,人生百種,各有不同,信徒的表現自然也千變萬化,那麼,如果你是一個基督徒,你該怎樣分辨這些人哪些是真信徒,哪些是假信徒呢?
  • 福音使命與文化使命(上) - 基督時報—基督教資訊平臺
    (一)關注不夠教會神職人員忙於信徒牧養等日常事務,無暇關注基督教文化事業。無暇是由於沒有認識到它的重要性。關注不夠,參與很少,支持不力。神職人員只讀《聖經》,幾乎不讀其他文化書籍,尤其不讀中國文化著作、文學著作。據有關數據統計:基督徒每人每年用於購買基督教方面書籍的錢大約0.12元。
  • 段琦: 2008年中國基督教現狀及研究
    ⑤徐曉鴻:《基督教全國兩會2008年工作回顧綱要》,《會訊》2008年第88期,第32頁。  (三)中國基督教會對汶川大地震及奧運會的回應 2008年全中國最重大的事件就是汶川大地震及奧運會,中國基督教會對這兩件大事都做出了積極的回應。
  • 虔誠的基督教信徒約翰加爾文,遺留的加爾文主義,為何被人質疑?
    大家知不知道約翰加文是基督教一個虔誠的信徒。他在世的時候,他的加爾文主義帶領的基督眾多的教徒。在新的真理中探討著基督耶穌的真理到底在哪?和他過世後他遺留的加爾文主義卻被反對,這是為什麼呢?今天小編跟大家一起去觀摩觀摩。約翰加爾文於1564年5月27日去世。加爾文與加爾文主義加爾文在世時,造成新教徒分裂的主要問題是基督如何臨在於聖餐中。
  • 年終再思:2020年基督教的關鍵詞
    因為社交距離和國家或者地區實行封閉措施,從而教堂或者教會不得不停止開放,在關門的這一段時間,不僅考驗的是一個教會或者教堂的財力,同樣考驗著信徒的忠誠度,這造成的結果是,有些教會因為付不出房租不得不退掉房子,有些信徒不再去教會或者選擇了別的教會,有些教會沒有了信徒,傳道人而不得不去其它教會工作。教會的內部整體發展乏力,信徒對教會忠誠度都遇到了巨大的考驗。
  • 印度教信徒遠超佛教,為何不能普及世界各地?只因這三個原因
    眾所周知世界上有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以及佛教,這三個宗教以影響力和普及世界聞名,因此被稱為三大宗教,而在這個世界上還有這樣一個宗教,信奉其的信徒遠超佛教,並且在南亞一代擁有非常巨大的影響力,但是卻無緣躋身三大宗教之一,那就是印度教。
  • 韓國怎麼就成了一個基督教國家?
    而就在昨天,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會長全光勳被警方拘留。這位會長在周末的首爾集會上,拿起話筒就告訴民眾不要害怕感染,稱「主」能治癒病毒……文 | 遊天嬋朝鮮半島一向受儒家和佛教文化浸染頗深,並且統治者們對外來的基督教態度一向不好,曾多次對基督教徒實施迫害。
  • 純福音教會李永勳牧師當選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新任會長
    據韓國基督教媒體報導,2月2日,韓基總舉行了新任代表會長任職感謝禮拜,並在官網進行了報導。‍‍純福音教會是韓國乃至世界最大的教會之一,創辦人為趙鏞基牧師,信徒超過80萬人,在東南亞和乃至國際基督教界都有著廣泛影響。
  • 中國基督教新教的婚姻觀初探
    保羅和耶穌同時代,是使徒時代的重要代表人物,為基督教的正統教義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新約聖經中的倫理思想最主要的就是耶穌和保羅的說教,其中所反映的婚姻觀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了基督教婚姻倫理的基礎。保羅是兩希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生為猶太人,又有羅馬公民身份,受教於迦瑪列。一世紀猶太文化是禁欲主義,而希羅文化則是對立的縱慾主義。那麼,在男女關係上,保羅是什麼立場呢?
  • 平度天主教基督教發展史
    時至今日,平度的宗教仍以天主教和基督教為主,兩教信眾共有4553人。其中,天主教信眾1118人,基督教信眾3435人。  一、傳入與發展  (一)天主教。平度天主教是在法國人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寧公鄉(今馬戈莊鎮)古莊村,孝廉於溥澤進京會試,在玄武門教堂,受洗奉教而歸。
  • 基督教全國兩會神學思想建設講道交流會東北片區會在沈舉行
    15日上午,中國基督教協會會長吳巍牧師、中國基督教協會駐會副會長兼總幹事單渭祥牧師、遼寧省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主席史愛軍長老出席開幕式。全體參會人員起立齊唱國歌。遼寧省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副主任李國華蒞臨會議,對參會人員的到來表示歡迎,並介紹了遼寧省概況、遼寧省基督教以及基督教中國化推進情況,希望藉助此次活動交流經驗,共同提高。
  • 古代有一大宗教,信徒曾遍布全世界,為何在明清時期滅亡了?
    古代有一大宗教,信徒曾遍布全世界,為何在明清時期滅亡了?在古代,人們面對很多未知現象都無法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在這樣的背景下,宗教應運而生。像我們熟悉的佛教和基督教,都或多或少的運用了神學的方式,來解釋這些難以解答的問題,讓迷茫的人得以解脫,所以幾千年來,積累了無數的信徒。
  • 「基督教中國化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側記(二)
    主要主辦單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北京基督教兩會。海外專家有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羅明嘉教授、美國富勒神學院歐迪安教授、中華基督教兩岸交流協會理事長魏悌香牧師、道鳳山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外籍專家簡浩恩、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黃保羅教授、香港文化更新中心主任梁燕城牧師等。
  • 當初的基督教是如何走向分裂的?東正教、天主教和新教有啥聯繫?
    基督教是信仰耶穌基督為神之聖子與救世主的一神教,發源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以《聖經》為最高宗教經典,以耶穌基督為中心,核心思想是福音,信徒稱為基督徒。由於部分教義源流自猶太教,因而被認為是亞伯拉罕諸教之一,與伊斯蘭教、佛教共為世界三大宗教。
  • -福音時報--基督教資訊門戶網站
    今日教內外牧者、學者提出基督教中國化的事工,正是在前人的基礎上進行的,是與中國教會發展一脈相承的。我們了解、學習傳統文化是有利於消除外人對福音的誤解的。至於神學教義,從事基督教中國化事工的牧者、學者大多認為,是在保持基督信仰基本教義不變的前提下進行的,所謂修改福音,是一種誤讀與偏見。
  • 深受中華文明影響的韓國,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基督教國家?
    在東亞各國基督教的發展史上,韓國的成功都是無出其右的。這樣的結果非常意外,文化歷史上,韓國更多的是受到佛教和儒家的影響,和基督教並沒有多少歷史淵源,地緣上,周邊的中國,日本都沒有大規模信仰基督教的情況,俄羅斯信奉的東正教雖然同屬基督教,但有和韓國主流的新教,天主教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兩國之間也並沒有過深刻的文化交流。
  • 中國基督教講道交流會在北京成功舉行
    2012年9月25日下午至26日上午,中國基督教講道交流會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本次交流會以「和諧•奉獻」為主題,圍繞「生命與見證」、「侍奉與奉獻」、「福音與文化」和「信仰與社會」四個分題進行展開。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六位教牧同工進行了講道分享與交流。會上,講員引經據典,聲情並茂;聽者孜孜不倦,回應熱烈。
  • 聖經揭秘 馬可福音 作者為什麼要信徒奉獻所有的錢
    到後來基督教流行之後,對各級別教士的服裝也都有嚴格規定,級別高的不僅穿著長袍,而且還必須得是拖地長袍。同樣,有身份的教士跟任何有身份的人一樣,都喜歡有人在街市上向他們問安,在筵席上也都喜歡坐首座。在「馬可」寫作福音書的時候,他們新枝派的都是沒身份地位的窮苦人,但是他批評的這些情況,後來基督教做得有過之而無不及。隨著社會發展,權貴們能達到的條件更好,他們講究的也就比以前更多。
  • 從宙斯到耶和華:希臘人是如何皈依基督教的?
    「希臘人不是相信宙斯波塞冬雅典娜的嗎?為什麼愛琴海小島上到處是藍頂教堂呢?」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疑問,也許這篇文章可以給你答疑解惑。在這裡,筆者想討論的是:羅馬帝國早期的希臘人是如何被基督教化的,當希臘人與基督教相遇的時候,有哪些因素促使希臘人皈依這一新興的宗教?羅馬統治下的希臘人亞歷山大大帝遺留下來的馬其頓王國從公元前2世紀初就開始抵抗羅馬對希臘本土地區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