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簷下兩隻燕子飛進飛出,銜著新鮮的泥土築起了小窩。紹興支隊諸暨中隊走廊上不時有戰士駐足觀看,許多「00」後戰士還是第一次見到燕子築窩,新奇的表情浮現在戰士稚嫩的臉頰上。
燕子是我的老友,初遇在兒時的童謠中。「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我問燕子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每當燕兒的啾啾低鳴在歌聲中輕輕附和,我就知道,春天來了。
小時候,我家中飛來一對燕子,接連幾日不時繞梁盤旋,飛進飛出。父母說:「是燕子在選擇新居,想安個舒適的家。」
經過幾日的觀察,燕子最終在我家安下窩來。老人說,燕子只會在感覺安全的地方下窩。燕子到,春天到。燕子被認為是一種吉祥鳥,它飛進家裡築窩,是安順有福的吉兆。也許燕子們是感受到我們家的善意了吧,竟然一連來了七八年。有一年,母燕一窩竟生下七隻小燕,這群小精靈毛茸茸、叫喳喳,喜歡亂動亂撲,常常把頭伸出窩外好奇地觀察。有幾次,小燕子一不小心,會從窩裡摔下來,老燕子急得團團轉,嘰嘰喳喳叫救兵,我和家裡人見了,都會搬著梯子把小燕送回窩裡,老燕子也沒有因為孩子們沾染了人類的氣息,而對它們棄之不管。我們和燕子們就像一家人一樣。
後來,隨著城市的擴展,汙染的加重,燕子便不再來了。我也搬進了城裡的高層樓房,老家房梁上已經沉寂許久的燕子窩永遠留在了那裡,和記憶深處的燕子一起消失在了我的生活中。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時隔十多載,沒想到這個代表著吉祥的精靈又一次出現在我的生命裡。
部隊生活永遠是緊張忙碌,不同的是,燕子的到來倒是給原本平靜的生活增添了幾分生氣。燕子築窩竟然像是我們中隊的一件大事,在全中隊官兵的關注下,一個像極了水泥毛坯房的燕子窩建造完畢,鋪草、修飾,辛勤的燕子在我們中隊有了一個溫暖的小家。
栽下梧桐樹,自有鳳凰來。接下來,營區又陸陸續續飛來了好幾對燕子,它們紛飛在營區各個角落裡,創造著屬於自己的幸福小窩。我問老班長,「燕子每年都會來我們諸暨中隊嗎?」「我在中隊十幾年了,這還是頭一回呢。」他說。
以前中隊營房老舊,不少地方年久失修,漏雨、漏風、泛潮,每逢外面下大雨,屋裡就成了「水簾洞」。別說燕子,就連小蟲子都不願意在此安營紮寨。漫長的年歲裡,只有一茬茬年輕的官兵駐守在這裡,與風霜為伴,同冷月為友。
但近幾年,中隊的營區終於開始了大改造,官兵的堅守和等待迎來了希望。乘著部隊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經過紹興支隊黨委和中隊黨支部的多方努力,終於讓中隊的老營房煥然一新, 一鋤、一鎬、一鍬、一鐵釺,新營區的一磚一瓦都有官兵們奮鬥過的痕跡。
中隊戰士們真正把營房當成了自己的家,經常一臉自豪地討論,這道牆是我砌的,那棵樹是他修的,最看不得別人破壞自己的勞動成果。這個所有人共同努力建造完成的新家,正煥發出全新的生命活力,一如我們這群年輕的戰士一樣,充滿朝氣和希望,或許燕子就是感受到了這樣的生氣才回來的吧。
戰士小王同我一樣對燕子感興趣,有一次我打趣的問道:「這是你一次見燕子築巢嗎?」他搖了搖頭對我說:「排長,這不是我第一次見,但卻是我第一次有時間能好好『閒』下來仔細看看燕子。」看我不是很明白,他又輕聲地告訴我:「排長,我們新兵剛下連時,啥也不懂,啥也不會,好多工作都幹不到點上去,就拿擦槍來說,老班長說我們是『槍膛從不通,火藥也不清。
槍布蘸槍油,厚厚抹一層。』,安裝雙槓,就把雙槓架子往沙地上一放就不管了。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經常是工作幹了不少,人也很疲憊,但是往往事倍功半,甚至白費力氣。」說完,小王給我指了指他下巴上的一塊傷疤,小指指甲大小,「這是一開始練習反身臥倒的時候,老是覺著班長的方法不合適,自己蠻幹硬練,結果被上護蓋磕破了下巴。
當時沒感覺,等站起來的時候血已經把槍託、衣袖和手腕染紅了,還是班長給我處理傷口,還『嘮嘮叨叨』地給我講注意事項、動作要點,我吃了虧知道了利害,就跟個小雛燕一樣等餵食一樣,仔仔細細地聽班長講,老老實實記筆記。現在好多了,有了班長骨幹們的悉心幫帶,我們也慢慢找到了方法,不知不覺就適應了連隊的生活,生活好像也開始變得開心了起來。」
正在我們聊天時,一隻燕子從我倆中間快速穿過,嘴裡銜著食物,飛上了頭頂的鳥巢,正準備給嗷嗷待哺的孩子餵食。中隊的燕子們早已把我們融入了它的生活,對我們的觀察也不陌生,不帶一絲警惕的在我們身邊飛來飛去,有時還會近距離和我們打招呼。
燕子是春天的使者,它把吉祥送來了部隊。官兵們也像燕子一樣,一批又一批來到部隊,飛到祖國的邊關上、海島中、雪原裡,用自己的辛勤的努力和汗水,築造起改革強軍的銅牆鐵壁,實現著強軍夢的宏偉藍圖。
我們和燕子一樣,在此共築著自己的幸福小家,部隊是他們的新家,也是我們永遠的家。也許多年以後,當房間的燈已熄滅,躺在床上的自己,再回想起部隊這座營房,仿佛聽到「喳喳」的燕鳴,也會把自己感動得淚流滿面吧。那些營房裡相處的人、發生過的事,以及那段激情燃燒的青春歲月。
燕子春來秋去,四季輪轉。希望明年燕子還能歸來,那首動人的童謠依舊在耳邊縈繞「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這裡,我問燕子為啥來?燕子說這裡的春天最美麗。」(周益人、李衍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