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在合肥市人民政府官網「12345政府服務直通車」留言反映巢湖水域外來物種「淡水白鯧」帶來的對生態的破壞問題。具體如下:
網友:
近期由於巢湖洪澇災害的影響,大量養殖淡水白鯧進入巢湖水域,每天有很多釣魚人釣到這種魚,可見巢湖內該魚的密度已經非常大,在這以前並沒有見過。淡水白鯧(Colossoma brach ypomum),學名短蓋巨脂鯉,原產南美亞馬遜河,為熱帶和亞熱帶魚類。淡水白鯧具有食性雜、生長快、個體大、病害少等特點,特別容易存活。最長可至45公分,最重可達25公斤。是食人魚的親戚,幼魚會模仿食人魚。上下頜各具2行向內彎曲的銳利牙齒,具強而有力的牙齒,可導致嚴重的咬傷。在淡水幾乎無天敵,希望有關部門能引起重視。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
經農林水產處了解,淡水白鯧在10℃以下就死亡,在巢湖不能越冬。今年因受洪水影響,養殖的白鯧進入巢湖是不可避免的。安徽省巢湖管理局已和安徽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中科院武漢水生所聯繫,將加強後期跟進、監測,並進行生態評估。(來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