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餘萬尾鰱魚、鱅魚被放入安徽巢湖市巢湖水域!以後還有!

2021-01-10 農村時空

今日上午,在巢湖市黃麓鎮南側的巢湖水域,安徽省巢湖管理局漁政管理總站舉行今年首次增殖放流活動,共向巢湖投放50餘萬尾鰱魚、鱅魚魚苗,這也是巢湖自1月1日起實行全面禁捕後的首次增殖放流活動。

為確保增殖放流效果、保證操作的規範性,此次放流活動在省農科院水產研究所水產專家指導下,對投放魚種進行評估監測。在放流過程中,還邀請了當地漁民、漁業合作社代表、社會團體等代表參加,以及安徽華榮會計事務所、公證處全程現場公證和巢湖管理局監察室、農林水產處全程監督,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公正、公開。對增殖放流的水生生物種類、數量、規格通過發布公告等形式向社會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和群眾監督。

此次放流的魚種主要是鰱魚和鱅魚苗兩種,大小尺寸在15釐米至25釐米。小布在現場看到,根據當地疫情防控要求,在實施過程中,所有參與人員佩戴口罩並進行了體溫監測和登記。在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後,巢湖漁政管理總站工作人員對魚苗數量進行過磅稱重,並組織人員將稱好後的魚苗放流巢湖。

此次增殖放流,是巢湖於今年1月1日實施全面禁止捕撈後開展的第一次增殖放流活動。

巢湖管理局漁政管理總站漁業科科長尹峰告訴小布,受疫情影響,今年春季增殖放流活動比去年有所推遲,但該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做到「兩手抓,兩不誤」,所以此項工作並未受到影響。此次向巢湖投放的50餘萬尾鰱魚、鱅魚苗將起到以漁淨水、以漁抑藻,改善巢湖水域生態環境,保護巢湖漁業資源作用。據悉,今年,巢湖管理局漁政管理總站將分18次向巢湖投放鰱魚、鱅魚、鰱鱅夏花等魚種共計3600餘萬尾。

巢湖發布 文/圖:馬豐成

相關焦點

  • 40萬尾「食藻魚」遊進巢湖 吃藍藻淨水質
    40萬尾「食藻魚」遊進巢湖 吃藍藻淨水質 news.wehefei.com  2013-03-19 23:53:44  來源:合肥網  評論:  已有:人瀏覽 核心提示:安徽商報 合肥網訊 它們現在個頭不大、肉質不肥,它們當中鰱魚是主力軍,它們每增長一斤可吃掉40~50公斤藍藻,它們號稱藍藻剋星。
  • 鰱魚、鱅魚、翹嘴鮊,長江南通段增殖放流魚苗109萬尾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保護漁業資源,改善水域生態環境,今天下午,南通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長航公安、崇川檢察院共同開展長江南通段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以恢復轄區水域的水生生物資源的種群數量。此次漁業資源增殖放流共計放流魚苗109萬尾,其中10釐米以上長鰱魚37.5萬尾,10釐米以上鱅魚45萬尾以及8釐米長以上翹嘴鮊27萬尾。這些魚種對改善三江水域生態環境、恢復漁業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5億尾鰱鱅魚吃掉太湖658萬噸藍藻 實現生態經濟雙贏
    一條條鰱魚、鱅魚被放流進太湖,這些魚苗可是吃藍藻的大力神, 水中清道夫「食藻魚」。截至目前,太湖以漁控藻項目放流鰱鱅魚苗近5億尾,吃掉湖中658萬噸藍藻。2014年至今連續實施太湖「以漁控藻」項目,大規模放流鰱鱅魚苗近5億尾,項目水域直接向太湖水域放流14930.39噸鰱鱅魚苗,直接固氮430.45噸、直接固磷99.39噸和直接固碳1772.49噸,消耗藻類658萬噸,取得良好生態效益。
  • 5億尾鰱鱅魚吃掉658萬噸藍藻太湖 以漁控藻實現雙贏
    一條條鰱魚、鱅魚被放流進太湖,這些魚苗可是吃藍藻的大力神, 水中清道夫「食藻魚」。截至目前,太湖以漁控藻項目放流鰱鱅魚苗近5億尾,吃掉湖中658萬噸藍藻。2014年至今連續實施太湖「以漁控藻」項目,大規模放流鰱鱅魚苗近5億尾,項目水域直接向太湖水域放流14930.39噸鰱鱅魚苗,直接固氮430.45噸、直接固磷99.39噸和直接固碳1772.49噸,消耗藻類658萬噸,取得良好生態效益。
  • 每日千噸「濁水」直排巢湖水域
    去年10月10日,巢湖市居巢區散兵鎮水洗砂廠「瘋狂」洗砂排汙巢湖經媒體報導後,16臺水洗砂機被該市環保等部門緊急「叫停」。然而,在沉寂一年後,該鎮非法生產「水洗砂」又悄然抬頭,並捲土重來。自9月以來,巢湖市散兵鎮開元石料廠未經批准,非法生產「水洗砂」,造成每日至少有千噸以上汙濁廢水直排巢湖。
  • 5000公斤魚苗、7000餘尾大鯢被放入河中!
    為加強我縣水域生態環境養護 維護水域生物多樣性 日前,我縣農業農村局組建專班 在我縣部分水域開展增殖放流活動
  • 昆明今年將放100萬尾鰱鱅魚進滇池吃藍藻
    10月27日從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漁業行政執法處獲悉,從今天起到今年12月,將向滇池投放3-5寸大小的鰱鱅魚魚種40噸,共計100萬尾,以吞食藍藻
  • 福建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實施鰱魚、鱅魚苗種增殖放流公告
    福建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實施鰱魚、鱅魚苗種增殖放流公告2018-05-08 10:0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莆田市海洋與漁業局        瀏覽量: 1534 次 我要評論 &nbsp經省海洋與漁業廳批准,市海洋與漁業局投入資金&nbsp20萬元,採用政府招投標採購方式,向中標單位閩侯縣閩香科技水產開發有限公司採購鰱魚苗種40.8333萬尾
  • 遂寧再向涪江投放魚苗168萬尾,現場很壯觀→
    7月21日,遂寧市船山區犀牛堤碼頭,停著兩輛載滿魚苗的運輸車,只見一尾尾小魚滑過放流板,躍入水中,迅速向四面八方遊去。這是2020年涪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現場,168萬尾魚苗被放入涪江流域遂寧城區段。遂寧市自2009年開展天然水域增殖放流活動以來已有十二個年頭。目前,遂寧已累計向涪江投放鱅魚、鰱魚、鯉魚、鯽魚、草魚、中華倒刺䰾等各類魚種1800餘萬尾。本次放流魚苗品種為花鰱和白鰱,魚苗實測規格約為5公分。「涪江漁業增殖放流活動,一方面,有利於漁業資源的恢復,確保水生生物多樣性。
  • 沂河放魚保護母親河 一條鰱魚每年能吃掉一百多斤藻類
    臨沂市漁業局生產業務科科長趙西才在接受大眾網記者採訪時說,從2011年第一屆沂河放魚節至今,已累計放流魚3億餘尾,對保護母親河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於這些魚種,不僅要放流,更要養的住保護好,真正實現"放魚養水"功能的最大化。
  • 宜興、武進攜手共繪滆湖生態藍圖160萬尾鰱魚勇擔以漁淨水重任
    承載著宜興、武進兩地人民綠色生態情懷的160萬尾鰱魚苗,緩緩遊入滆湖,擔負起潔淨湖水的重任。當天下午2點,在豐義村湖豐漁港,滿載著鰱魚冬片魚種的大卡車緩緩停到岸邊,由滆湖兩岸漁政監督人員、退捕漁民代表和志願者等組成的放流員們,立即就用網兜輕輕抄起活蹦亂跳的魚苗。通過專用管道,一尾尾肩負著淨水重任的魚苗便歡快地遊入湖中。
  • 我市放流50多萬尾紅尾魚
    我市放流50多萬尾紅尾魚 2020-10-13 12: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羅平持續深化萬峰湖整治:放流鰱、鱅魚魚苗近20萬尾
    1月8日,羅平縣魯布革鄉組織黨政班子、幹部職工、漁民、學生、教師代表,共計60餘人,在萬峰湖邊乃格碼頭進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放流鰱、鱅魚魚苗近20萬尾。此次增殖放流活動對萬峰湖環境及湖水整治意義深遠。放流的鰱、鱅魚均為濾食性魚類,鰱魚主要以浮遊生物中動物為食,如輪蟲等。
  • 6萬尾滇池土著魚「寶寶」回歸母親湖
    當天,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舉辦了以「養護水生生物資源,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全國「放魚日」暨滇池土著魚類增殖放流生態保護活動,6萬尾滇池土著魚「寶寶」回歸母親湖懷抱。昨早,在對放流苗種的質量和數量進行抽檢後,市滇池管理局漁業行政執法處的執法人員把魚苗搬上船,隨後駛往暉灣水域,將1萬尾滇池高背鯽魚及雲南省水產技術推廣站無償捐贈的5萬尾滇池金線䰾放入滇池水域。
  • 巢湖市河長制工作獲全國表彰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記者從巢湖市水務局了解到,2020年12月30日,國家水利部辦公廳和中國農林水利氣象工會聯合發文,通報表彰全國引領性勞動和技能競賽2019年度競賽考核評比結果,巢湖市河湖長制辦公室榮獲「長江經濟帶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先進單位」稱號。
  • 魚兒的「魔力」:一條鰱魚每年能吃掉一百多斤藻類
    放流的魚種中,鰱魚和鱅魚屬於濾食性魚類,生活在水的中上層,以濾食水中的浮遊植物和動物為生。趙婷婷說,這兩類魚的最大特點是淨化水質,也是河流、水庫中放流的主要魚種。趙婷婷說,以沂河中採樣捕撈的魚種來看,放流的魚類大的已經長到10多斤,對淨化水質的作用非常明顯;以鰱魚鱅魚為例,魚每生長一公斤時,就能消耗水中40-50公斤左右的藍藻綠藻;可以消耗掉水中氮20克,磷1.5克,碳匯能達到118克。每放流十萬尾鰱魚鱅魚,相當於植樹造林一公頃。放流460萬尾魚,相當於植樹造林四十多公頃。這與植樹造林的巨大碳匯作用相同,可以有效地消耗掉二氧化碳,形成碳匯。
  • 巢湖市住房保障中心上門為市民免費滅治白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據巢湖發布消息,每到春季,擾人的白蟻又開始「出動」,時刻侵擾著建築安全。巢湖市住房保障中心白蟻防治股積極開展白蟻滅治活動,受到了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自2018年3月巢湖市撤銷白蟻防治所、設立市住房保障中心白蟻防治股以來,市住房保障中心積極開展家庭和企業工程建設白蟻滅治和預防工作。其中,在家庭白蟻滅治工作方面,全年上門服務193戶、滅治面積近2萬平方米、預防面積達11.5萬平方米。在服務企業工程建設方面,尤其是新建房屋的白蟻預防工作先後與19家企業籤訂白蟻防治服務協議協議防治面積152.5萬平方米。
  • 千島湖劃定8個垂釣區 僅供休閒不準釣捕鰱魚鱅魚
    除了受安徽上遊來水的汙染影響外,千島湖這些年的發展也產生了很多不利水質的問題,網箱養殖、採砂、垂釣、船舶汙水上岸、違章建築五大方面威脅著千島湖Ⅰ類水質的保護,尤其是網箱養殖。  整個千島湖湖面上有2500多畝養殖網箱。養殖網箱曾經受到政府鼓勵,因為這對促進經濟,增加老百姓收入有利,但是近幾年湖面開始出現了不少違章擴張的養殖網箱,對水質產生不利影響。
  • 巢湖大橋建成通車,全長2149米,屬於雙塔組合梁體系斜拉橋
    2020年9月28日上午,巢湖大橋成功封頂。巢湖大橋在施工過程中,採用了先進的施工工藝,保證了工程質量。橋面採用懸臂散裝拼裝。巢湖位於橋下,屬二級航道,大量運輸船舶穿梭其間。在施工過程中,為保護船舶交通安全,不影響正常交通,施工方採用掛籃施工。在施工現場安裝吊籃。這樣的設計也讓巢湖大橋變得輕巧。這座橋似乎漂浮在湖面上。
  • 我市放流58萬尾紅尾魚
    10月12日,市農業農村局在鏡泊湖西湖岫水域舉行紅尾魚增殖放流儀式,共向鏡泊湖水域放流規格為5至8釐米的紅尾魚58萬尾。據介紹,鏡泊湖紅尾魚是我市的有機魚產品、國家地理標誌認證農產品和省十大地產名魚。此次增殖放流紅尾魚,進一步涵養了鏡泊湖水域的紅尾魚資源,維持當地水域生物物種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