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注音符號歷史更久

2021-01-09 中國新聞網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注音符號歷史更久
2016-12-26 11:06:55來源:中國臺灣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王詩堯

2016年12月26日 11:0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參與互動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

  「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ㄅㄆㄇㄈ」是1918年就制定了的,但漢語拼音則是1958年才制定的。現在八零九零後的朋友當然莫明其妙,但五零前的長輩們肯定會發出會心的微笑。電視劇《南下南下》,赫然就發現某個場景的牆壁上正貼著熟悉的「ㄅㄆㄇㄈ」!這證明這個劇組真的很考究,每個細節都有注意到。

  注音符號一共有37個,分別是ㄅㄆㄇㄈㄉㄊㄋㄌㄍㄎㄏㄐㄑ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ㄨㄩ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還有分五種聲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和輕聲。

  例如斷崖的「崖」,注音就會是「ㄧㄞˊ」。大陸喜歡橫著寫,在臺灣都只會豎著寫,也就是上面是「ㄧ」,下面是「ㄞ」,然後在右邊偏中間注個「ˊ」,表示這是四聲。如果是漢語拼音的話,就是注成ya。

  至於哪一種拼音方式更好用,就青菜豆腐各有所愛了,大陸肯定覺得經過改良的好,但臺灣也認為謹遵古法的才實用。我自己呢,從小受注音符號的荼毒深了,自然還是注音符號用得順手,要改也改不過來。不過,我聽說很多臺灣老鄉來了大陸,只要下點工夫就能記住英文字母和注音符號的對應,立馬就用得順風順水。相形之下,大陸朋友要會用注音符號就困難多了,感覺好像要他們學外國字母似的。

  我小時候學注音符號,光是背那37個符號就不知道挨多少個手心。大概是小學一年級就要開始學,然後整個小學六年之間,都會考你「注音符號」,簡直就是無時無刻不被它的陰影所籠罩。就算學了這麼久,我至今還是ㄣㄥ不分(也就是en和enɡ)。

  臺灣除了注音符號之外,如今也用字母拼音了,一共有兩種拼音方式。一種就是大陸的「漢語拼音」,一種是臺灣人自己發明的「通用拼音」(也就是「羅馬拼音」)。馬英九上任之後,力倡「漢語拼音」,主要體現地標地名上,例如以前「新店」拼做「Sindian」,但是現在就會拼成「Xindian」。不過小學生學語文,用的還是「注音符號」。學閩南語時,才會用「通用拼音」──是的,現在規定每個小學生都要學閩南語。

  你看看,做臺灣人多麻煩,一套注音符號還不夠,又要學漢語拼音,又要學通用拼音。普通話學完又要學閩南語……

  就像大陸的年輕人喜歡把拼音簡寫,例如,牛逼就是NB。臺灣的小年輕也愛把注音符號簡寫,這是因為網絡太流行的緣故,很多字會讀卻不會寫,於是直接用注音的;或者為了求快,乾脆打注音。這有個說法,叫「注音文」,例如「你看得懂這句話嗎」,翻成「注音文」就是──「你看ㄉ懂這句話ㄇ」。白痴他們可以寫成「ㄅㄔ」、流氓就是「ㄌㄇ」,就算仔細閱讀上下文,可能還猜不出注音背後的含意。

  我想,外國人已經覺得中文很難學了,今天又殺出了個注音文來。他們肯定認為中文和外星文一樣困難吧?(到尾)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臺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臺灣》和《臺灣的臺》。

相關焦點

  • 你知道臺灣人不用漢音拼音嗎?(我在大陸看臺灣)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例如ㄅ就是b,ㄆ就是p,ㄇ就是m,ㄈ就是f……全都都有對應的。差別就如此而己,和什麼日本阿拉伯韓國甚至閩南都沒什麼關係。
  • 臺灣人不用漢語拼音竟用它!
    核心提示: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
  • 臺灣人使用漢語拼音嗎?
    臺灣人打字是不用漢音拼音的,而是用ㄅㄆㄇㄈ,也就是注音符號。而且它的歷史更久。「ㄅㄆㄇㄈ」很多大陸朋友以為是日文字,看起來很像,但它其實和漢語拼音一模一樣,只是前者是用「符號」,後者是用英文字母。至於哪一種拼音方式更好用,就青菜豆腐各有所愛了,大陸肯定覺得經過改良的好,但臺灣也認為謹遵古法的才實用。我自己呢,從小受注音符號的荼毒深了,自然還是注音符號用得順手,要改也改不過來。不過,我聽說很多臺灣老鄉來了大陸,只要下點工夫就能記住英文字母和注音符號的對應,立馬就用得順風順水。相形之下,大陸朋友要會用注音符號就困難多了,感覺好像要他們學外國字母似的。
  • 注音符號到底是什麼?臺灣人打字輸入法大公開.
    在臺灣,小學生學習漢字前,必須上十周的注音符號教學課,也有不少幼稚園亦已教授。日常生活中,注音符號既用來標註生僻字,亦是常用的漢字輸入法,其推廣相當普遍,多數電腦使用者均熟練使用。而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學校不教注音符號,但是一些字典、詞典都通過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並列使用的方式給字詞注音,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
  • 注音符號及注音輸入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 1958 年在中國大陸推行漢語拼音方案後停止使用注音符號。在臺灣,小學生學習漢字前,必須上十周的注音符號教學課,也有不少幼稚園亦已教授。日常生活中,注音符號既用來標註生僻字,亦是常用的漢字輸入法,其推廣相當普遍,多數電腦使用者均熟練使用。而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學校不教注音符號,但是一些字典、詞典都通過漢語拼音與注音符號並列使用的方式給字詞注音,如《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
  • 沒有被繼承的漢字標音嘗試:注音符號的歷史
    會議對於注音字母的作用和地位問題也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最後決定注音字母的作用是給漢字注音,不能與漢字並行使用。黎錦熙明確指出,注音字母的職能是「伺候漢字,偎傍漢字」。對於此次讀音統一會所得結果,是南北兩方皆非滿意的情形。其所定讀音雖以北音為主,但仍委屈保留入聲,且標音符號不用官話字母,這顯然非王照等人所願;而吳稚暉為代表的江浙人加入十三濁音的主張,亦沒成功。
  • 為何有了注音還要發明拼音,用英文字母代替注音符號不行嗎?_澎湃...
    ,用英文字母代替注音符號不行嗎?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份翹首以待的熱情,如何回復,你懂得!說你什麼好呢 已輸入0字 發表
  • 在「注音符號」寶藏裡探尋漢語發音部位
    待到民國,有人組織了「讀音統一會」,公布了「注音符號」。它就是漢語拼音的前世。在1958年頒布實施漢語拼音之前,大陸一直使用它注音,臺灣地區現在依然使用。所以爺爺輩查字典還是會找拼音後面長得像日語字的注音符號。1918年注音符號還稱為注音字母,聲母次序大致依三十六字母的傳統,以「見溪」開始,「來日」結束。
  • ...如今沉浸其中-簡體字 鍵盤 學電腦 注音符號 旺報-中國新聞...
    臺灣《旺報》今天刊登讀者「青檸檬」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來大陸學習、工作後,為適應當地生活,努力學認簡體字、學寫簡體字的過程,其中也不乏樂趣。  文章摘編如下:  猶記剛到對岸念書時,因宿舍網絡還未裝好、手機卡又沒辦好,急著與家人聯絡的我,一個小女生在夜晚跑去網吧用電腦,當我想用MSN與朋友聊天時,頓時對著鍵盤傻住了……鍵盤上完全沒有注音符號。由於大陸是使用拼音字母,讓當下的我只能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拼音。
  • 在拼音沒有普及之前,中國人是如何給漢字注音的?說出來你都不信
    在漢語拼音之前是漢語注音符號,是為漢語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以章太炎的記音字母作為藍本,於1913年由中國讀音統一會制定,期間備有「記音字母」,北洋政府教育部在1918年正式頒行了注音字母。注音字母原本共有39個,1920年時改訂順序,增加了一個「ㄜ」,上世紀30年代注音字母改稱為「注音符號」,現今「注音符號」仍為中國臺灣地區漢字的主要拼讀工具之一。
  • 問吧精選 | 教娃拼音抓狂的你,可曾想過是誰發明bpmf
    本期題主:徐春偉  澎湃新聞私家歷史專欄、網易歷史專欄作者。寧波市鎮海區政協文史委委員、寧波市地方志學會會員。第八屆、第九屆國際吳方言學術研討會學術代表,曾提交了注音符號和威妥瑪拼音關於寧波話的研究論文,是吳語圈內推導出第一個《華英字典》方言音系的人。
  • 揭秘中國臺灣「拼音大戰」的歷史 兩岸拼音為何不同
    「拼音大戰」的來龍去脈,你或許會對臺灣和漢語拼音之間的淵源有一些新認識。但凡去過臺灣、或者熟悉臺灣的人都知道,不同於大陸一套漢語拼音走天下,臺灣存在著多種拼音系統。為漢字注音的職能由注音符號承擔(就是那套看起來有點像日語片假名的系統)。而國語羅馬字、漢語拼音和通用拼音則為誰來承擔漢字拉丁化(即將以拉丁字母拼寫漢字)的職能展開了爭奪。
  • 漢字注音字母誕生 在中國通用40多年後終被漢語拼音取代
    拼音字母由24個聲母符號,16個韻母符號組成。它的特點是字母全部都以筆畫簡單的古漢字。音節的拼寫採用聲、介、韻3拼法,聲調則另加標記。注音字母顯然優於傳統的反切法注音。 1958年《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注音字母是中國40多年中一直通行的漢字注音符號,它對於統一漢字讀音、推廣普通話、普及拼音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
  • 知識 | 去臺灣一定要知道的兩岸用語差異!!(完整版+更正版)
    雖然臺灣大多使用國語,但是你造嗎?
  • 古人如何給漢字注音? 分為譬況法、讀若法等
    1913年3月12日,當時的中華民國教育部召開了「讀音統一會」,會議將章太炎的一套符號修訂後作為「注音字母」。「注音字母」即為漢字注音而設定的符號,在《漢語拼音方案》公布前的數十年間,人們一直使用「注音字母」。  漢字是人類文明的象徵,也是記錄和傳承文明的工具之一。從古至今,人們的學習和成長常常是從認識漢字開始的。
  • 新媒: 如何讓老外正確讀你的姓名?這件事很頭疼
    雖然漢字中有90%以上的字是形聲字,但漢字中的聲符本身並不是專門的表音符號,聲符與字音之間的對應,會隨著語言的發展又再變化。不懂漢字的人,僅從字形結構上無從推導出其讀音。然而同樣的漢語名字,中國內地、香港和臺灣地區有時使用不同的羅馬字母拼寫。而如果你的拼音名字中有羅馬字母q或x的話,讓老外正確地讀出你的名字往往是件頭疼的事。
  • 臺灣「拼音大戰」幕后角力:一場「統獨」之爭
    ,卻讓人迷惑。  近年來,採用何種拼音系統在臺灣一直爭論不休。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島內的地名、街名甚至人名等沒有統一的譯音方案,道路名稱的譯音非常混亂,有時同一條道路在不同路段出現不同拼法。甚至各縣市在統一譯名時,還會出現高雄採用通用拼音、臺北則採用漢語拼音的做法。
  • 漢語拼音運動的歷史回顧
    盧戇章(1854-1928)是我國第一個創製拼音文字的人。1892年,他在廈門出版《一目了然初階》,公布了他創製的「中國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增加聲母後還可兼拼泉州音和潮州音。
  • 表情包時代,你還在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嗎?
    因為這個感嘆號,收到了來自對方領導的郵件:「請你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如果不知道用什麼標點符號,可以用微笑表情來代替,以後請慎用感嘆號發郵件!」從此以後,蛋殼就很少很少使用這個「!」了,郵件裡再也沒用過。不知道現在還有幾個人在使用標點符號呢?畢竟現在大家鬥的可都是表情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