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聊齋志異之二商》,品析人性的四個層次,理解善良無價

2020-12-05 靜月齋文化

讀《聊齋志異之二商》,品析人性的四個層次,理解善良無價

「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盼來早與來遲。」這句話從古一直流傳至今,想來其中蘊涵之理並非空穴來風。

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其實人本就是一種社會性動物,而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是我們從出生就必須要面對的,或許由於力量、性格、地位、階級等方面的不同,讓本來平等的種群關係變成了弱肉強食之間的競爭關係。在這其中,有一些人仗著自己強於別人,便對其進行無情的壓榨、剝削、欺負,卻不知欺人太甚終害己。

特別是在以前,一家人兄弟之間,在結婚成家後往往也會出現這種情況。《聊齋之二商》就是講這樣一個故事,以下我們結合原文翻譯進行解讀。

你無情我有義 以德報怨真君子

莒縣有個姓商的人家,兄富而弟貧,隔牆而居。兄名大商,弟名二商。

康熙年間鬧饑荒,二商家貧窮至極,有一天,二商家實在沒有糧食,天過晌午還沒有飯吃,妻子只好讓他去求哥哥,二商搖頭直言沒用,但妻子執意讓他去,二商不願,於是讓兒子去。沒一會兒,兒子空手回來,面露難色說:「伯母說兄弟分家,各吃各飯,誰也顧不上誰。」二商兩口子無奈,只得賣掉了,家裡僅有的破舊家是換點秕糠來餬口。

村裡有幾個地痞,看到商家富裕,於是半夜翻牆而入,大商兩口子被驚醒,於是大聲呼救,但商家平日為人刻薄,鄰居無人願去援救。隔壁的二商聽到嫂子呼救,想去救助卻被妻子一把拉住,她大聲對著嫂子吼:「兄弟分家,有禍各受,誰也顧不上誰。」但二商於心不忍,認為天下哪有弟弟看著哥哥慘死的道理,還是帶著兒子前去,他們兩人武藝高強,加上眾鄰見狀也前來援助,這些強盜才四散逃走。

若還作惡無報應 天下兇徒人吃人

大商心裡感激,認為應當分一點財產給弟弟,而妻子卻說:「你要是有個好兄弟,我們就不會受這個苦。」又過了段時間,二商家裡彈盡糧絕,認為哥哥起碼會接濟一下他們,然而毫無動靜。只好又叫兒子去借糧,沒想到只借了一鬥糧回來。這樣又過了兩個月,實在是熬不住了,二商只好對妻子說:「我們不如把房子賣給哥哥,如果她不願讓我們離開,自然會接濟我們。即便不是,賣的房子的銀錢也可以勉強維持度日。」妻子想想只得如此。大商本想將房契歸還,接濟他們,但妻子認為,只要他們將院牆加高,就不會再有危險,並拒絕接濟他們。最終,二商將房子賣給哥哥,搬到鄰村。

那幾個地痞流氓聽到二商走的消息又來搶劫,在家裡對大商用盡酷刑,強迫其家裡所有的金銀財物都用來贖命。強盜臨走之時還將大商家的米倉大開,被村裡的窮人洗劫一空。第二天在鄰村的二商才聽說此事,他趕來看望哥哥時,大商已經神志昏迷,看到弟弟之後,他手撓床蓆,不一會兒便氣絕。強盜早已遠走高飛,拿走糧食是眾多窮人,官府束手無策。從此之後,大商家有一個五歲的兒子就跟著來到了二商家,二商的妻子對其白眼相待。二商卻說大哥雖不仁不義,但小孩畢竟無過錯。於是買了幾個蒸餅,送孩子回到嫂子身邊,此後二商還常常接濟他們母子。

為人切莫用欺心 舉頭三尺有神明

又是一個饑荒年,餓死之人,隨處可見,二商家吃飯人數眾多,無法照顧別人。但念在侄子年小體弱,只得讓他挎個籃子,和哥哥們去賣燒餅。有一天晚上,二商在夢中突然見到哥哥,他神情悽然,悲傷地說:「我從前被妻子的話所迷惑,不顧手足情分,弟弟你不計前嫌,讓我羞愧至極。從前你賣給我的房產,如今空著,你且搬去住,屋後亂草的地窖下藏著一些錢,你把它拿出來,能過上溫飽日子,就讓我兒子以後跟著你,至於那個長舌婦,我恨毒了她,就讓她自生自滅。」

二商聽從哥哥的話,果然從房後挖出了五百兩銀子,於是讓兒子和侄子在街市上開了一家店鋪,侄兒善於經商,聰明伶俐,且為人忠厚誠懇,金錢數額不論大小,必定告知哥哥。有一天侄兒哭著為母親要點糧食,二商的妻子本不想給他,但二商看著侄兒一片孝心,還是按月給嫂子一些糧食,幾年之後,二商家日益富足。不久,大商媳婦病死,二商也年老了,於是和侄兒分家,將家產的一半分給了侄子。

不顧情義枉為人 化作孤魂方知悔

都說人是高級動物,這個高級恐怕不應該體現在進化的高級,而應該是在本來弱肉強食的社會裡,人性的光輝會成為照亮黑暗的強大曙光。

故事中的人性層次應該當分為四個,處在壞人金字塔頂端的,應該就是大商之妻。她為富不仁,面對丈夫的親弟弟窮的揭不開鍋,她無一絲憐憫之情。而後在二商父子相救之後的表現,真正顯示出了她為人的極端自私,且無情無義。

其次便是大商,他心中其實有一絲殘存的良知,或許是手足親情為他打開的一條面向正善良的縫。但是在面對妻子的挑唆之後,他毫不猶豫地合攏了那僅存的小縫隙,他自私怯弱的性格,是讓他走向最終悲劇的根源。

第三個層次是二商的妻子,她真實的如同我們身邊的每一個普通愛憎分明,有仇必報。但這是人之常態,以德報德,有怨報怨。

第四個層次便是二商,無數次以德報怨,而最可貴的是,他已經將這種仁行化為生活自身的習慣,任身邊之人如何說,他都不為所動。無論何時,他都心存善念、諒解他人。

或許我們很多人無法達到二商的層次,但我們只需記得,不欺寡不凌弱,時間終將給我們以報答。

參考資料《聊齋志異》

相關焦點

  • 《聊齋志異》中的「夜半女子」為何都是美人?
    《聊齋志異》 敘述的大多是燈前月下的「夜間」故事,給人以煙雲般模糊感。因而,作者筆下的女性多是美的,便不足為怪了   ■《聊齋志異》善於通過寫男性之「狂氣」,影寫女性「嬌韻」之美。按照古代禮法,男子狂放地看女性是「犯規」的,但《聊齋志異》中的男子並不管那一套。
  • 狐女有情有義:《聊齋志異》藏著什麼秘密?
    以《聊齋志異》為標誌,它整個顛覆了古代小說的狐狸精傳統,不僅承襲了狐能未卜先知的神性,還把狐精狡猾的生物特性升華為聰慧、機智等人性素質,成功創造了一大批更加飽滿、豐富和成熟的狐形象,而這一成功是繼承前代,又超越前代的結果。《聊齋志異》中狐形象集前代作品之大成,不僅在數量上蔚為壯觀,而且狐形象的創作成就也達到了最高峰。
  • 《聊齋志異》草稿本今安在
    思之多日,無以應命,慚愧甚焉!今有小文,題曰《雜談〈聊齋志異〉》,為準備寫的《新生札記》之一。如蒙錄用想讀寫下去,當然是有所感時才寫下去,絕非新店開張,爛拉僱主也。」(1979年4月13日信)。從信的落款時間看,寄出的應是初稿。稿子寄出後快一個月了,師陀於5月9日寫信索還原稿:「小文《雜談〈聊齋志異〉》寫的欠佳,而且涉及某方面,大概難以安排,又不易處理。那麼我不願使兄為難,請將原稿寄還我吧。」
  • 毛主席點評聊齋志異 因一則故事稱讚蒲松齡有生產鬥爭知識
    少年時代,毛澤東就非常喜歡讀《聊齋志異》。毛澤東終生愛讀這部書,從50年代開始,毛澤東身邊就一直放有多種不同版本的《聊齋志異》。直到生命垂危的最後的歲月,他辦公桌旁還放著《鑄雪齋抄本聊齋志異》。談到《聊齋》時,毛澤東說:「《聊齋》是封建主義的一種溫情主義。作者蒲松齡反對強迫婚姻、反對貪官汙吏,但是不反對一夫多妻(妾),讚美女人小腳。主張自由戀愛,在封建社會不能明講,乃借鬼狐說教。作者寫戀愛又都是很藝術的,鬼狐都會作詩……蒲松齡很注意調查研究。他泡一大壺茶,坐在集市上人群中間,請人們給他講自己知道的流行的鬼、狐故事,然後去加工……不然,他哪能寫出四百幾十個鬼狐精來呢?
  • 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說《聊齋志異》
    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但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援例成貢生。一生未曾做官,長期為塾師、幕友,錦心繡口卻無緣官場,一生用大量時間用來進行文學創作,始有千古名作《聊齋志異》的問世。《聊齋志異》的寫作歷時四十餘年,傾注了蒲松齡大半生精力。大概從康熙元年,即蒲松齡22歲時開始撰寫狐鬼故事。到40歲的時候,《聊齋志異》初稿完成,此後屢有增補完善。
  •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小時候最喜歡看的電視劇就是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了,只要那電視劇裡的背景音樂響起了,就會感覺往被窩裡鑽,就好似那電視劇裡的鬼馬上就會立刻出現在自己床邊,簡直刺激了。
  • 《聊齋志異》中的女鬼和女狐狸精,為什麼她們都喜歡窮書生呢?
    蒲松齡編著《聊齋志異》時已經三十多歲了。作為一個破落書香門第出生的英俊才子,蒲松齡在十九歲時連續考了縣、府、道三個第一,名噪一時,但此後卻裹足不前,屢試不第。三十一歲時以後迫於家貧,返回故鄉設帳教學開始了教書育人的生涯,並且邊教書邊應試終究最終還是個窮秀才。
  • 聊齋志異:鬼怪、動物和人的互動,反映的卻是真實的人間萬象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中國古典文學精品,魯迅先生稱之為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所說的 「傳奇法」,是指作品借幽冥鬼怪狐妖之說諷喻世情,名為寫冥界事和人,實則筆筆寫現實中習見者,此之為 「影射」。在《聊齋志異》描寫人狐婚戀的故事中,狐女多被作者賦予了世間佳麗的美好品質,她們多以自薦枕席的方式與男子結合。
  • 《聊齋志異》裡就有男狐狸精了,但《赤狐書生》的故事不太一樣
    比如《山海經》裡就有關於關於青丘神狐的描述,狐一旦擁有九條尾巴,便可獲得不死之身,乃祥瑞的象徵。直至今天大部分玄幻劇中,獲得九尾修煉成仙,依然是狐狸們的終極訴求,也算是有典可依。
  •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為何要寫鬼怪故事,想表達什麼
    大家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各位網友在評論區吐槽評論,小編等你喲導語:清代文學家蒲松齡代表作《聊齋志異》,為什麼要寫鬼怪故事,目的想表達什麼?在中國古代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優秀人物,文學家,歷史家,軍事家,政治家,各家有自己的專門思想和成就,對後世有極大的影響,這些成就中我們就來細說關於文學小說方面的。
  • 中國三大「鬼書」,《聊齋志異》排第一,紀曉嵐也寫過一本!
    要說鬼怪小說的巔峰作品,很多人會冒出「聊齋」二字,這一點毋庸置疑。《聊齋志異》對國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它始終是國人心中的第一「鬼書」。不過,除了聊齋,中國還有其他的「鬼書」,同樣很精彩。接下來筆者簡單介紹兩本。《聊齋志異》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寫的《聊齋志異》,又名《妖狐傳》,我們大家習慣叫它《聊齋》。得益於《聊齋》的知名度,蒲松齡也有了聊齋先生的名號。
  • 不一樣的「畫皮」故事,《聊齋新傳之畫皮人》開機
    在所有被改編的古代文學作品中,《聊齋志異》可能是最早被改編成影視作品,也是被改編次數最多的一部古代神怪小說。《聊齋志異》作為一部中華古典文學名著,題材廣泛,內容豐富,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就。其人物形象鮮明,情節曲折離奇,文筆簡練細膩,是文言文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  而與其它古典名著相比,《聊齋志異》故事簡短、篇目眾多、題材廣泛,非常適合拍攝獨立成章的電影、電視劇。
  • 《聊齋志異》中,蒲松齡遇見「神仙顯靈」的現象,如今卻也很常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也稱聊齋先生,是清朝一位著名短篇小說家。而他所撰寫的《聊齋志異》很多都不是憑空想像捏造的故事,而是真實存在的事情。比如半夜江上鬧鬼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一種罕見發光的水藻鬧出的大烏龍。
  • 《聊齋》中的狐女告訴你:為麼說「牛鬼蛇神比那正人君子更可愛」
    《聊齋志異》作為經典的古典名著,蘊含了感人的故事情節及深刻的思想意境。在這部著作中,「狐」構成了小說形象,蒲松齡藉此烘託了美好與純真的人性情感。在蒲松齡之前,很多文學作家認為「狐」是一種有害於人的鬼魅事物,並將其描述為猙獰的鬼怪面目,但在《聊齋志異》中狐類擁有凡人不可企及的純潔靈魂與美好形象。
  • 紀曉嵐代表乾隆對抗聊齋志異,被黑:「日御五女」
    這個真沒有人知道,這是個筆名。二,《蟲鳴漫錄》是什麼? 是小說,而且是個很黃很暴力的小說。這下,我們雖然無法完全證明紀曉嵐嗜肉如命、日御五女的事跡是假的,但也可以想見它真不到哪裡去。現在,我們繼續推演,這裡面的邏輯動機在哪裡?
  • 2009最新高考作文素材品析100例
    我沒怎麼想過妻子,但在賽前的一兩個小時我一直在思念她,她是我戰鬥的動力。」素材品析:這是偉大的愛情,這是真摯的情感,那一刻,有此足矣,那一刻讓我們感動。獲勝後的張寧掩面而泣,領獎臺上的張寧淚流滿面,國人理解並感動,這是美麗張寧幸福的淚水。張寧,這位33歲的老將重新走到巔峰,太不容易了!素材品析:17年的風雨徵程,有雲展有雲舒、有花落有花開,她用堅忍不拔、鍥而不捨和高超的球技,詮釋了體育之美,詮釋了「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
  • 《聊齋志異》:蒲松齡為何多次寫到「於七之亂」?它究竟是什麼
    讀《聊齋志異》,會發現書中至少有兩次直接寫到於七之亂,一次是《野狗》篇,開頭一句便是: 於七之亂,殺人如麻。 《聊齋志異·鬼隸》裡說: 「無何,北兵大至,屠濟南,扛屍百萬」, 或許數字有誇大之處,但是清兵在包括濟南在內的山東各州縣屠殺人數,至少也有數十萬之多。
  • 品聊齋二咬鬼:"鬼壓床"可以咬鬼嗎?原來女鬼是臭的!
    今天繼續講聊齋,《品聊齋》第二期:咬鬼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鬼壓床」吧,那種感覺真不好受,胸悶,想睜開眼睛睜不開,想動又動不了,人處於半睡半醒間。這種「鬼壓床」的現象在科學上的解釋是:一種睡眠障礙症——睡眠癱瘓症,還真別說在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咬鬼」這一卷裡的情況,倒是很符合「鬼壓床」現象,蒲松齡說這鬼是被咬跑的,現實生活遇到「鬼壓床」其實大口呼吸就好,試著手先動或者腳先動,這樣很快就會醒來。
  • 色鬼通常指男人,其實《聊齋志異》裡也有女色鬼
    孔子日,食色,人之本性也。但好色到了極端違背常理,就是走火入魔,成為色鬼。印象中男人才會被稱為色鬼,今天讀了一下《聊齋志異》,留意到書中也寫了一些女色鬼的故事。《聊齋志異》還有女鬼和男子的愛情故事,只是那些都是漂亮的女人。可見,愛美之心,古今皆然。聯想到現代的鬼小說,好看的女鬼和人真是愛得熱火朝天,讓讀者羨慕不已。說了那麼多女鬼,那麼這世上到底有沒有鬼呢?小時候自己是很怕鬼的,當然絕對沒有活見鬼。
  • 《聊齋志異》黑獸和鴝鵒
    站在山頂往下眺望,發現一隻老虎嘴裡銜著東西走來,到了一棵樹下,用爪子在地上挖個坑,將嘴裡銜著的東西放進去埋好,而後離開。孫某派僕人過去查看埋的什麼東西?結果,僕人挖出來一隻死鹿,於是把鹿抬走,把坑重新填土埋上。過了一會兒,那隻老虎領著只黑獸過來,黑獸全身披滿了幾寸長的毛,看上去很威武。老虎領著黑獸,小心翼翼的樣子,很像是對待一位尊貴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