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南充市中醫醫院獲悉,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自2018年啟動以來,該院藥劑科工作人員歷時兩年,踏遍南充市轄三區80多個鄉鎮,採集上千份帶花或帶果植物標本,其數據全面準確,內容詳實可靠,受到四川省專家組好評。
"中藥普查工作是一項重要而有歷史意義的工作,這是國家促進中藥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的重要工程,是推動我國中醫藥事業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發展好、傳承好、利用好中藥資源的重要保障。"南充市中醫醫院藥劑科工作人員範潤勇告訴記者,為做好本次國家級中藥資源普查工作,該院組建了由院黨委書記、院長何光宏任組長的資源普查課題組,由藥劑科10名工作人員組成的內業、外業小組,從2018年12月開始,普查隊員不畏溝深林密、坡陡路滑、高溫酷暑、虻蜂叮蟄,翻山越嶺走遍南充市轄三區80多個鄉鎮,現場拍攝圖像資料,詳細記錄藥材種類、採集地、所處經緯度,以及海拔高度等關鍵信息,並現場對帶花或帶果植物進行壓制、吸水、整理等,確保標本保持原始顏色、形狀和特徵,共採集標本兩千餘份,上交省資源普查辦1941份。
綬草
"我們在順慶區瀠溪街道魚龍境內發現了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綬草,綬草是世界上最小的蘭花,野生綬草並不多見,
目前綬草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的附錄Ⅱ中,並被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二批)》中,為Ⅱ級保護植物。"對於野生綬草的發現,普查隊員興奮不已。"綬草屬於蘭科綬草屬,喜歡生長在潮溼地方,綬草不僅具有觀賞價值,還有一定的藥用和科研價值。"範潤勇說,普查發現高坪區金城山、凌雲山的植被相對保護較好,植被豐富,同時也發現半夏、蒲公英、川陳皮等野生藥用植物數量在逐漸減少。"隨著城市不斷發展,隨之而來的是野生中藥材減少,漸漸變成人工種植,而人工種植存在個體農戶種植不規範、農藥化肥多、土壤汙染、種植周期不達要求、採集時間違背科學規律等問題,導致藥材藥效降低,質量得不到保證。"範潤勇說道。
黃荊標本
"目前,已基本完成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藥用植物一般調查、重點品種調查、臘葉標本上臺、栽培藥用植物調查、中藥材採集調查、種質資源調查、中藥材市場調查、中藥傳統知識調查等項目,總體任務完成率達90%,為進一步摸清南充市轄三區中藥資源種類數量、中藥材生產經營、中藥資源保護和利用提供了科學的數據支撐。"範潤勇介紹,本次普查不僅僅是對中藥材植物進行採集,同時還進行栽培藥用植物調查、中藥材市場調查、傳統知識調查等,採集的每種藥用植物都會製作3份臘葉標本,上交成都中醫藥大學內業整理組進行鑑定,所有野外調查獲取的照片影像資料、採集時間、經緯度及相關內容都會錄入相應資料庫系統。
半夏
為了使中藥材標本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該院計劃建立三區中藥資源普查標本庫,建立中藥系列標本館,包括藥用植物臘葉標本館、中藥材標本館、中藥種質資源標本館、中藥飲片標本館等,提出南充中藥資源管理、保護及開發利用的總體規劃建議,促進南充市中藥資源的可持續性發展和利用。
蒲公英
據了解,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開展的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是國家為加強中藥資源監測和信息網絡建設、促進中藥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合理利用而實施的一項重點民生工程。中藥資源普查是從源頭上保護和發展中醫藥事業的一個重要舉措,也是貫徹落實國家產業規劃的關鍵部署。
玄參標本
目前,全國已相繼組織開展了三次中藥資源普查,其中第三次中藥資源普查距今已經30多年,歷次普查獲得的數據資料都為我國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提供了重要依據。南充市2018年度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課題組由南充市中醫醫院、川北醫學院、西華師範大學分別承擔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工作相關工作。
麥冬標本
血見愁標本
(供稿:南充市中醫醫院 範潤勇 孔豔)
【來源:四川民生報導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