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捷然在給一名顧客服務。
一個人身上有文身,往往會被誤以為是道上的人物,被打上「壞人」的烙印。隨著時代的遷移,雖然文身在一些地域、行業還有所限制,但它作為一種審美選擇,已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有人認為它是時尚的象徵,有人通過它寄託感情。文身師是怎樣在客人身上留下永不磨滅的印記的?顧客為什麼要文身,背後有什麼故事?文身師需要掌握什麼技能?日前,記者走近文身師這個職業,並體驗了一回。
1
在腳上文一朵蓮花,留住美好的三十歲
3月16日下午,市區朔門街「達藏刺青」文身店,女文身師賈捷然扎著五顏六色的辮子,穿著一身民族風的服飾,溫婉美麗,正準備在一名女顧客的腳上文一朵蓮花。
這名女顧客今年30歲,希望在身上為「而立之年」留下一個紀念。賈捷然和顧客溝通後,設計了一朵蓮花,得到了對方的稱讚和確認。
「會痛嗎?」女顧客有點緊張。
「會有一點點痛,堅持一下就好了。我再說明下,文身將終身陪伴。你確定要文嗎?」賈捷然在得到顧客的再次確認後才開始文身。在文身的整個過程中,她很專注,臉上始終微笑著,好像在享受一段美妙的旅程。
半個多小時候後,文身結束了。女顧客看到腳上的蓮花,立即用手機拍了幾張照片,「好美!謝謝你給我創作了一件藝術品,留住了我的30歲。」
得到顧客的肯定,賈捷然笑了:「能為他人留下美好,是我們文身師的最大榮幸」。
在賈捷然的旁邊,有一名男顧客躺在椅子上,另一名文身師正在對他文身。前不久,他養了多年的一隻小貓從8樓摔下,死了。他決定在身上文一隻貓,紀念這隻寵物。
2
在假皮上文一朵小花,記者手心直冒汗
「文身師需要一定的美術功底,擅長繪畫。」賈捷然說,文身師在出師前,都要在假皮上練習無數次。記者決定在一塊假皮上試一回。記者先在假皮上,用黑色的筆畫了一朵高8釐米、寬4釐米的花,再根據賈捷然的要求,依次消毒文身機、裝上一次性文身針、調節文身機頻率。記者右手拿著文身機,左手拿消毒藥膏擦拭假皮上花的圖案,右腳踩了一下文身機開關。文身機開動後,機身不停顫抖,針頭伸縮的頻率非常快,記者的右手也隨之顫抖著,始終穩定不了。記者瞪大眼睛,盯著圖案線條,讓文身針針頭順著線條走,但針頭時常不在線條上,不是偏內,就是偏外。大約6分鐘後,記者總算順著線條文完了這朵花,雖然已是手臂發酸、手心直冒汗,但成品和原先的圖案有很大的偏差。
「有時文一件作品,需要數個小時,雙眼疲勞,右手酸痛,腰酸背痛。」賈捷然說,文身並不是看起來那麼容易,它是一項考驗耐力、眼力和手的平衡力的藝術。
3
母親起初反對女兒幹這行,後來主動要求文身
賈捷然,27歲,鹿城區人,自幼學習美術,至今近20年,擅長手繪。「小時候我看過一部電影,名為《紅櫻桃》,片中的一名中國姑娘在背上文了一隻老鷹。這部電影讓我對文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來我就去了解文身的有關知識。」賈捷然說,她大學學的是視覺傳達專業,畢業後曾在溫州做過平面設計。
2014年1月,賈捷然跟隨師傅達藏學習文身,留在了朔門街這家「達藏刺青」文身店。父母得知她學文身,起初很反對,後來在她的耐心解釋下,他們逐漸接受、理解。她還帶媽媽到店裡參觀多次,有一天,媽媽突然對她說,想在腳踝文一朵小花。賈捷然高興極了,為媽媽文了一朵很精緻的蓮花。後來,媽媽經常向親朋好友展示這件女兒創作的作品。「媽媽覺得這朵蓮花太小了,又要我給她在後背文了一朵大蓮花。」賈捷然說,文身能得到媽媽的支持和喜歡,是她最大的驚喜和收穫。
4
每個文身背後都有故事,顧客大多有正當的職業
「剛從事文身,是因為熱愛,後來是因為一種責任,我要為它正名。很多人不了解文身這個行業,覺得影視劇裡的黑社會人物身上都有文身。其實,文身是一門藝術。」賈捷然說,現在到她的店裡文身的顧客大多有正當職業,包括白領、企業主、個體老闆等,他們都是為了紀念親人、朋友、寵物等與自己生命密切相關的人或物而來文身的。
前不久,一名60多歲的老伯,為了紀念老伴,來店裡文身。「老年人的文身更有歲月感,更美!」賈捷然說,每個文身的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分享顧客的故事,在他們身上留下自己的藝術作品,這是一件美妙的事!」賈捷然說,文身師需要走進當事人的內心,才能設計出滿足他們需求的文身圖案。
5
皮膚是最昂貴的畫布,每一筆都不能修復
「達藏刺青」文身店除了賈捷然外,還有兩名文身師。店主黃達藏34歲,平陽人,曾到多個國家參學各民族、部落的文身歷史與方法,2012年在朔門街創辦文身店。「皮膚是最昂貴的畫布,文身的每一筆都是結果,不能修復。文身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要慎重,再慎重。」他這樣理解文身。
瑞安人黃加彩,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十餘年,嚮往自由,追求古老的藝術,偶然接觸文身藝術以後,沉迷於它的魅力,毅然辭去工作轉行當文身師。
「溫州有100多名文身師,這個職業越來越受歡迎。過幾天,賈捷然的一個大學同學也要來店裡學習文身。」黃達藏說,希望有更多的人正確認識並發揚這門古老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