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頂嘴」是不懂事?家長的「掌控感」讓孩子很委屈,別再錯了

2021-01-08 暮沐媽咪育兒日記

文丨萌主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

很多人都覺得3歲以下的孩子最可愛,他們天真懂事、憨狀可掬,怎麼看怎麼萌。但大一些的孩子往往就沒那麼招人喜愛了,頑皮、淘氣、不聽話成了他們的代名詞,要是遇到愛頂嘴的孩子,做父母的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其實,愛頂嘴真不一定是壞事,它更多的是孩子對自我觀點的表達和高情商的突出表現。

「頂嘴」就是不懂事?別為了掌控感委屈孩子

鄰居家有個八歲的小女孩涵涵,涵涵媽要求孩子很嚴格,每天放學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有時為了孩子能認真對待功課,媽媽更是會坐在一旁監督檢查。

那天,涵涵漫不經心地寫完了一篇字帖,媽媽很快就挑出了毛病,要求她再寫一篇,寫好了才能休息。

這一回,小姑娘很認真地寫了第二篇,爸爸看了也說寫的好,一看就是真用心了。但涵涵媽不為所動,再次要求孩子繼續寫。

涵涵不幹了:「媽媽說過認真寫好了就可以休息的,怎麼還要我寫?」

爸爸趕緊打圓場:「閨女,媽媽是想讓你再練習鞏固一下,多寫多練才能進步更快嗎。」

小姑娘「頂嘴」到:「但是條件也都是媽媽事先承諾過的呀,難道大人說的話就可以隨便改,就可以不算數嗎?」

媽媽聽到孩子這麼說,覺得面子上很掛不住,便皺起眉頭呵斥涵涵:「媽媽這麼做是為了什麼?每天辛辛苦苦給你輔導作業為了什麼?不都是為了你好麼!我還做錯了?你這會兒就學會頂嘴了是吧!真是太不懂事了!」

涵涵覺得委屈,低下頭,眼淚不自覺就掉了下來……

像這樣的事每天都在數萬個家庭中上演。每個做父母的都愛自己的孩子,但與此同時,他們也並不希望孩子用「頂嘴」來脫離自己的管控,時間一長,「頂嘴」就成了不懂事,「頂嘴的孩子」就是壞孩子。

聰明的父母不會這麼想,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儘早擁有獨立思想、儘早勇敢闡述觀點、儘早掌握說服力。

孩子老「叫板」,原來這才是他的本意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頂嘴是源自無助和困惑,當爸媽告訴孩子「不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他們覺得自己的權利被剝奪了卻又無力反抗,惱怒之中不自覺地用回嘴來找尋一種心理平衡。

他們可能是這麼想的:

1)引起大人的注意

不少家長工作繁忙,時常會忽略家庭和孩子,而孩子也正是想通過這樣一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心。

比如,長時間不管孩子,在孩子自己玩手機的時候告訴他少玩一會兒或者休息休息,他們多數會「頂嘴」說「不要」。

2)體現自己的成長

許多時候,孩子開始說「不」往往意味著他開始有自己的獨特性了。

他想們要得到大人們的尊重,想要體現自己的態度和不一樣,因為在孩子們的眼中,「長大」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自己不再是小孩子了,作為一個「大人」,當然希望其他成年人給予自己更多肯定。

3)試探爸媽的底線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小心思。有時用頂嘴這種方式進行一種對成年人的試探,測試成年人的耐心,想知道頂撞之後,他們有什麼反應,屆時也在自我標榜——我已經長大了。

當然,即使孩子以頂嘴的方式試圖說服父母,在一些原則面前,爸爸媽媽也依然要堅守底線,要他明白什麼是規定,既然有了規定,也就不允許隨意打破。

4)表達自己的見解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爭辯意識會慢慢凸顯出來,在此之前,他們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也在從家庭的灌輸慢慢轉變為親身感受,甚至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在發現父母和自己的想法不一致時,闡述觀點、嘗試討論很可能就是孩子想要表達自己見解的方式。但不幸的是,這種行為往往被成年人看作是「頂嘴」!

說到這,我們就應該搞清楚什麼是「頂嘴」,什麼是「解釋」

「頂嘴」與「解釋」究竟有什麼區別?

「頂嘴」是孩子犯錯後不僅沒有反思,反而不禮貌地強行爭辨,毫無道理可言,甚至頗有些抬槓的意思。當然,前提是這個錯誤真的是個錯誤,犯錯的人也真的是孩子。

比如:孩子故意將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弄壞,在你告訴他要主動道歉是,他卻理直氣壯,回答「不要」。

而「解釋」則是指,當孩子和家長在觀點相左時,孩子希望用言語說服父母接受自己觀點的行為。他們往往會反駁你,但同時會給出自己的想法依據。即使在我們看來,這些原因或理由沒有絲毫說服力,甚至相當幼稚。

比如:一個七歲的小男孩想穿短褲上學,爸爸覺得外面的天氣太冷,就要求兒子換上長褲:「兒子,你看外面多冷啊,你不穿長褲,腿很可能會凍壞的。」小男孩卻說:「可是爸爸,我不介意它們凍到,你不用擔心的。」

你看,孩子並不是無理抬槓,他給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實孩子只是不清楚腿被凍壞的後果而已。

為什麼鼓勵「頂嘴」

大多數的「頂嘴」都是孩子對自我觀點的勇於表達,是感性的釋放。這樣的孩子往往率真、獨立,更具個性。

德國有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將一些兩歲到五歲的孩子按反抗力強弱分成兩組,一組反抗性較強,另一組反抗性較弱,並一直跟蹤觀察這些孩子到青年期。結果顯示,在兒童期有反抗傾向的人中,84%的人意志堅強、有主見、有獨立分析、判斷事物和做出決定的能力;而兒童期沒有反抗傾向的人中,僅有26%的人意志堅強,其餘74%的人遇事不能做決定,不能獨立承擔責任。

其實,相比愛頂嘴的孩子,那些不敢表達內心感受、不能做出人生決定的孩子,才是最讓父母操心和擔憂的,難道不是嗎?

家長這麼做,「頂嘴」全平息

1)不打斷,鼓勵孩子把話說完

孩子頂嘴,理由多種多樣,不分情況就對孩子批評指責,甚至大打出手是絕對不可以的。

不阻斷孩子的宣洩出口,學會聆聽,了解孩子的想法,時間長了才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減少溝通阻礙。

由於年齡以及傳統觀念的加持,在父母的說教下,孩子會聽話地服從家長的大部分要求,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從內心出發,不願意、不服氣才是佔據他們內心絕大部分的想法。

父母不妨多給孩子一些空間,多給予他耐心,聽聽他的想法,鼓勵他把話說完。畢竟,來自父母的鼓勵和尊重才是孩子自信的最重要來源。

2)冷靜安撫孩子的情緒

孩子小的時候,是很難控制自己把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行為的。

舉個例子:

爸爸要求孩子停止畫畫,並馬上上床睡覺。但他並不知道孩子想要從原來的活動中抽離出來,馬上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中,實屬不易。因為,他們需要一個過度時間。

爸爸可以告訴他現在應該做什麼,等自己十分鐘辦完事情後就會來檢查,到時候他應該已經放下手裡的畫筆上床睡覺了。

同樣的道理,在孩子和父母發生爭吵的時候,爸爸媽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同時安撫孩子的情緒,給予孩子一些過度時間。

用平和的語言告訴他:「我覺得你要好好思考一下,我們之間應該怎麼交談,你要和我們怎麼說話」,然後離開,剩下的時間留給他自己。

3)以身作則,建立有效溝通

在孩子說出不一樣的想法後,父母完全可以隨著孩子的思路想,甚至在有些事上就按照孩子的說法來做。這樣可以更簡單地了解孩子,甚至逾越隔代鴻溝。

長此以往,孩子自然也就懂得了「換位思考」,主動嘗試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一些問題,這也就是他真正長大的時候!

相關焦點

  • 不頂嘴的孩子是好孩子?養出不敢頂嘴的孩子,是父母教育上的失敗
    在父母的觀念中孩子頂嘴就是錯,由於孩子頂嘴,有些家長也沒少教訓打罵自己的孩子,孩子跟父母頂嘴就是在向父母示威嗎?難道孩子頂嘴就成為了父母口中的「白眼狼了」?錯了,從來不敢頂嘴的孩子是父母教育上的失敗。一、為什麼多數家長覺得「不頂嘴」的孩子是個好孩子1、「不頂嘴」就代表了聽話經常能夠從家長的嘴中聽到「聽話、真乖」這樣的詞語形容孩子,也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不要反抗,父母也總認為聽話的孩子是好孩子,不聽話的孩子總會讓人費神費心,總覺得頂嘴的孩子會給自己惹很多麻煩、不懂事,不按照父母的話行事。
  • 家長別認為孩子「頂嘴」是件壞事,反而他突然不頂嘴了才可怕
    朱朝陽沒再頂嘴,從喝下那杯牛奶開始,他就不想再跟媽媽溝通了,連頂嘴都不屑於頂嘴。也是從這個瞬間,朱朝陽的內心真正的黑化了。 可見,孩子頂嘴這件事,深層次的含義就是: 孩子心裡有不滿,他想要靠著頂嘴的形式,來發洩內心的壓抑感,訴說自己的委屈。 當一個孩子,在一階段時間裡,反覆頂嘴時,家長真要注意了。好好引導,才更有利於親子關係和睦。
  • 「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性格大不同,別不當回事
    黃女士的女兒跟餘先生的女兒就完全不同,黃女士的女兒被批評後,總是滿盤接受,或者委屈哭鼻子,但是從不頂嘴;而餘先生的女兒就不一樣了,每次被批評後,總是會找各種理由為自己辯解,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沒有錯直接跟父母抬槓或者是頂嘴。
  • 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這樣說話」,孩子將來才會感激你
    爸爸聽樂樂這樣說,很是生氣:「你這孩子怎麼還學會頂嘴了?爸爸這不是沒有時間嗎?有時間還能不帶你去?真不懂事」,說完,轉身就走了。無論樂樂在身後發脾氣還是說什麼,爸爸都沒有回頭,選擇對孩子的「臭毛病」置之不理。
  • 孩子從不敢與父母「頂嘴」,不一定是懂事,還可能事與願違
    面對孩子的頂嘴行為,家長會認為這是孩子的狡辯,心中會更加的生氣,覺得孩子不聽話,還頂嘴是不對的行為。但是不頂嘴的孩子真的像家長想像的一樣乖巧懂事嗎?姐妹兩人性格不同,妹妹會頂嘴,如今成為銷售精英月入佳績,網友評論:「嘴頂嘴的孩子更加的聰明和頭腦敏捷。」面對孩子頂嘴,家長應該會更加的生氣。
  • 敢頂嘴的孩子,往往更有出息!父母清醒點,別再讓他做「乖寶寶」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在傳統認知中,父母們大多希望培養一個聽話的孩子。因為每個父母面對上班的辛苦、照顧家庭的重擔責任,以及孩子無理的哭鬧,辛苦之餘常常會崩潰。而聽話懂事的孩子能為家長省不少心。可在實際操作中,他們卻把聽話當成了順從。只要家長認為對的,孩子不聽,父母就會焦躁起來。
  • 李玫瑾:當孩子開始頂嘴,家長多說3句話,孩子將來會感激你
    眾所周知,孩子的成長經歷了許多階段,在每個階段,家長和孩子都面臨著不同的問題,比如孩子喜歡頂嘴。小孩頂嘴雖然說是常見的現象,但每次小孩頂嘴,家長的做法並不是直接忽視,而是直接打,從來沒有想過小孩為什麼這麼做。事實上,當孩子開始回應時,說明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想法,也意味著不再需要父母來「控制」。那孩子會頂嘴的具體原因是什麼呢?
  • 孩子平常是否「愛頂嘴」,對孩子性格影響會很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很多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童年時候自己有了主意,就覺得自己是對的,不管父母說什麼都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的想法,和父母頂嘴最後也沒少挨皮肉之苦,有的人一直都是懂事的,聽從父母的安排,但是不管是愛頂嘴還是不愛頂嘴,對孩子性格的影響非常大。
  • 家有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完全不同,家長別大意
    一、如果家裡的孩子是不喜歡頂嘴的:特別是遇到埋怨以及責罵之後,孩子不願意頂嘴的孩子,可能會把事情埋在心底,不願意和父母說,就即便是受了委屈,孩子都不願意說,這樣的孩子其實承受能力是比較差的,相對來說對事物的敏感會很高。如果你家孩子是這樣的情況,當父母的要做到:及時觀察孩子的情緒,進行引導和宣洩。
  • 愛頂嘴和不敢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明顯,家長別不在意
    張女士鄰居家的兒子也和張女士的兒子差不多大,鄰居是一個脾氣非常暴躁的人,面對孩子做錯事情,張口就打罵。而鄰居的兒子只能在一旁默默不作聲。其實小時候"愛頂嘴"和"不敢頂嘴"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性格還是有明顯差異的,家長要極其重視。
  • 孩子學會頂嘴?家長千萬別生氣,正確引導讓孩子更聰明
    每次遇到小雨頂嘴,媽媽就覺得不能慣孩子這個毛病,於是就會對小雨說教一番。小雨被罵後心裡自然更不服氣,下次就更加變本加厲地頂嘴。在生活遇到孩子頂嘴,不同的家長應對方式也不同,有些家長會像小雨媽媽一樣直接用家長權威鎮壓,而有些家長則會完全順著孩子的意願,但這兩種教育方式的效果都不太理想。
  • 李玫瑾坦言:孩子頂嘴,首先是父母不合格,3句話讓孩子不再頂嘴
    最近經常有一些家長抱怨說:「我家孩子脾氣特別大,還很任性,每次管教時,還會頂嘴」。而這一切在家長的眼中,往往就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其實孩子自從2歲後,自我意識就會逐漸產生,也會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時當自己的要求不能被滿足或者被他人管教的時候,就會用發脾氣、頂嘴等方式來表示抗議。李玫瑾教授曾經列舉過三個關於孩子頂嘴的例子,只需3句話,就能讓孩子不再頂嘴。
  • 6歲女孩跟父親頂嘴被打死,專家卻說不「頂嘴」的孩子沒出息?
    我想,這也是大多數家長面對孩子頂嘴、反叛時的想法。因為一邊是你犧牲了寶貴的休息時間,陪孩子去上培訓班,關注他大大小小的事情,另一邊,是來自孩子的抗議甚至嫌棄。熱臉貼冷屁股,誰都不爽。但是不爽之後,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孩子會頂嘴?2孩子會頂嘴是父母不合格某育兒作家說:「孩子頂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
  • 愛頂嘴的孩子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差異明顯,父母別不在意
    小的時候兩個孩子都十分懂事,但是因為小麗平時工作比較忙,所以就把年紀比較小的兒子給婆婆帶了。如今兒子10歲,女兒12歲,兩個人的性格卻有所不同,因為婆婆比較重男輕女,所以很多時候就算兒子犯錯了也會袒護他。在婆婆的寵愛下,小兒子十分喜歡頂嘴,經常會衝撞長輩,但是他的性格比較活躍,有時候做事情也是毛毛躁躁的,有點不靠譜。
  • 《隱秘的角落》說出事實,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性格差異大
    朱朝陽養成了不和媽媽頂嘴的性格,但眼神中流露出來的是對媽媽的反抗,壓抑的情緒轉變成「黑化」,讓他的媽媽難以相信。如何對待孩子,教育孩子,永遠是一堂上不完的課題。有的孩子不需要責罵,自己就懂得體諒家長,有的孩子責罵無數次,也是一耳進一耳出。而孩子們被罵之後不同的反應,也會影響到他們長大以後的性格。
  • 「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明顯,家長別不在意
    而有一些孩子則是會安靜靜地聽父母親的教育,在家長朋友們眼裡是屬於不頂嘴的好孩子。那麼如果將這兩類孩子進行對比,長大之後的他們是否會有所差別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啦。如果小孩子在小的時候是屬於喜歡頂嘴的類型的,那麼表明這一類孩子比較有自己的個性,他們有自己的主見,從頂嘴此事可見他們是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由此可見,喜歡頂嘴的小孩子並不是那麼差勁。
  • 你家孩子愛頂嘴還是不頂嘴?心理學家直言:長大後性格差距很大
    1、多鼓勵孩子萌媽經驗說V孩子長大之後的性格如何,其實能從他們的行動中就能知道一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免不了要訓斥他們,但孩子在被父母訓斥之後,做出的反應也是不一樣的。心理學家直言:孩子愛頂嘴還是不愛頂嘴?長大之後的性格差距很大。你家孩子是哪種行為呢?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別很明顯,家長越早重視越好
    文 | 兩口育兒(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常言道,龍生九子各不相同。每個孩子都有各自的性格,在行為上也會有不同的表現,有的喜歡與父母頂嘴,有的則比較溫順聽話,而且孩子在長大後這種差異更為明顯。就算犯了錯也是諸多的袒護,所以孩子經常與永利頂嘴,養成了驕橫霸道的性格,讓永利非常擔心。相比之下,女兒從不頂嘴,性格雖然有些內向,但溫和的樣子更讓人喜歡。上學後,兒子不是與老師頂撞就是和同學發生糾紛,學習成績也很差,一度還有厭學情緒。反倒是女兒學習非常努力成績一直很好,現在年齡長大一點後更加地懂事,有時間還會給父母分擔家務照顧弟弟,是人們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 李玫瑾:孩子愛頂嘴,首先就是父母不合格,3句話讓孩子不再頂嘴
    在家庭日常教育裡,家長們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聽話懂事又不頂嘴的好孩子,但現實好像並不總是和理想的期待一樣,孩子有自己的性格,有自己的思想,面對違背自己想法的事時,孩子可能選擇頂嘴。家長們為了孩子苦口婆心,而孩子們非但不領情,甚至還頂嘴衝撞父母,孩子們為何總是"以怨報慈",其中緣由,值得深究。
  • 小孩喜歡頂嘴?不打不罵,李玫瑾教你三句話,完美解決孩子問題
    對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來說,都是希望自己家的寶寶在成長過程中能懂事聽話,聰明健康,出類拔萃。當孩子出現「不聽話、反叛地頂嘴」等不良言行時,家長往往會陷入焦慮和苦惱之中。面臨孩子突然會話,「寶媽」下意識的打罵讓孩子變本加厲。家中的「小神獸」最近有長技,居然開始跟我頂嘴,同事雅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