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筱沐
定稿:筱沐
說話是一門藝術,尤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
每個孩子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很多讓家長頭疼的問題。
如果不及時解決,問題會越來越嚴重,就比如小朋友頂嘴這件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樂樂的媽媽發現這孩子變得越來越淘氣,而且頂嘴的毛病越來越嚴重。
有一天,爸爸因為工作原因,臨出門之前突然告訴樂樂:「爸爸今天沒時間帶你去遊樂園玩了,你先跟媽媽去,爸爸下次帶你去別的地方玩。」
聽到這話,樂樂原本很開心的表情瞬間沮喪,對著爸爸說:「你怎麼總是言而無信,之前約定好那麼多事,你完成哪個了?」
爸爸聽樂樂這樣說,很是生氣:「你這孩子怎麼還學會頂嘴了?爸爸這不是沒有時間嗎?有時間還能不帶你去?真不懂事」,說完,轉身就走了。
無論樂樂在身後發脾氣還是說什麼,爸爸都沒有回頭,選擇對孩子的「臭毛病」置之不理。
可能很多家長都會像樂樂爸爸這樣,對孩子突然學會「頂嘴」很生氣,但大家有沒有想過,你的孩子為什麼突然會頂嘴了,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孩子頂嘴,作為家長應該聽聽孩子們怎麼說:
「我討厭爸爸媽媽言而無信」不得不承認,生活中類似樂樂爸爸這樣的家長並不在少數,尤其是爸爸們,總是因為工作不履行對孩子的約定。
可能是真的忙,但有時候可能只是為了避開麻煩,選擇對孩子「言而無信」,而且還不覺得有任何問題,這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我心裡不好受」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總是因為孩子「犯錯」,對他們大呼小叫,從來不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
「我想幫媽媽分擔家務,可是洗碗的時候打破了一隻,她開始對我大吼,說不讓我洗碗,說我幫倒忙,我心裡不好受,感覺委屈……」
家長要明白,孩子的心永遠是向著爸爸媽媽的,他們能體會父母的辛苦,也願意主動幫忙,或許方式方法有問題,但作為家長可以指出來。
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會」而打擊他們的積極性,也不要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他,當孩子感覺委屈的時候,他們就會頂嘴了。
「我媽媽太嚇人了」「我媽媽太嚇人了,她就喜歡管著我,我不聽她的話,一定會被說,我是你媽,你就得聽我的……」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習慣這樣和孩子說話,用命令的語氣要求他們,非常霸道不講理。
如果家長是這樣,孩子有頂嘴的壞習慣就不足為奇了,當家長非常強勢的時候,孩子的表達欲望也會非常強的。
不難發現,孩子幾乎所有行為,都是與爸爸媽媽的行為有聯繫的,當父母可以做孩子的榜樣,孩子自然會越來越優秀。
但如果父母自身有問題,那麼首先應該端正自己的態度,才能給予孩子更好的教育。
為給孩子做榜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注重2件事
減少負面情緒和事件發生很多孩子在父母生氣的時候,會觀察爸爸媽媽的情緒和表情,如果情緒穩定,孩子就會很穩定,但如果家長更加暴躁,孩子會哭得更大聲。
這是因為,父母的情緒一定會影響孩子的狀態,很多親子之間的爭吵都是沒有必要的。
所以為孩子做榜樣,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減少負面情緒和事件的發生,如果有問題,最好等情緒穩定後再交流。
儘量平等交流別總認為你的孩子長不大,其實他們什麼都懂,如果經常以家長的身份教育他們,頂嘴叛逆肯定越來越嚴重。
有時候與孩子交流,對等的關係才能給他們更好的教育體驗,而頂嘴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親子之間交流不對等造成的。
每個孩子都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的不開心,能理解自己的情緒,最好能認同自己說的話,這樣會對他們的成長帶來更大的自信。
不過,無論孩子頂嘴是不是由家長造成的,這終歸不是一個好習慣。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頂嘴,家長在反思自己的同時,也要適當幫孩子糾正這個壞習慣,相信他們長大後會感激你的。
當孩子頂嘴時,家長這樣說話,孩子長大會感激你
「讓我們一起冷靜下再說」孩子頂嘴,家長肯定非常生氣,但此時生氣只會激化兩人之間的矛盾,所以倒不如直接告訴孩子,各自冷靜一下。
等自己和孩子的情緒都冷靜下來後,這時候再溝通才能算得上是有效溝通,發脾氣的時候雙方都要冷靜一下。
「不開心要表達出來,但不能傷害別人知道嗎」每個人都有垃圾情緒,小孩子也是一樣,但有時候的童言無忌很容易傷到其他人,比如張嘴就說「我討厭你」之類的。
家長要告訴孩子,在生氣或者不開心的時候,需要自己冷靜一下,然後儘量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不要說傷害其他人的話,小孩子養成出口傷人壞習慣可不是什麼好事。
「不喜歡要表達出來,沒人會強迫你」如果真的不喜歡,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讓他們知道沒人強迫自己完成任何事,自己也沒必要接受所有的不喜歡。
如果哪句話他們聽了不開心,可以讓孩子大大方方的說出來,沒必要用其他的話跟爸爸媽媽頂嘴,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會尊重你的想法」,這句話既是肯定,也是保護。
總之,每個孩子都是不完美的,他們就像一塊璞玉一樣,需要家長用心雕琢,培養他們的好習慣,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相信總有一天,孩子們會感激你的。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習慣頂嘴嗎?你會怎麼教育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