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家長都會有一個錯誤的認知,那就是認為,作為孩子的父母,小朋友就應該要聽他們的話。現實生活中有這樣想法的大人,他們的孩子在性格上的發育都不好,還會經常與孩子有矛盾吵架。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眾所周知,處於不同階段的孩子,他們會有不同的表現,而父母也要用不一樣的方式與他們溝通。如果沒有理解到這一點,那麼就會經常感覺到有很多的困惑。其實很多大人不知道的是,當一個小朋友學會頂嘴的時候,並不是因為心裡的叛逆,或者是不服氣。那是自我意識的出現,有了表達思想的願望。
一、為什麼會出現頂嘴的行為
1. 家長做不到所承諾的
一些大人的想法就是,小朋友年紀還小,自己和他們說什麼,或者答應什麼,很快他們就忘記了。所以在對孩子做出一些承諾後,往往是不會去履行。然而大人沒有想到的是,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有自我意識。父母對他們說過什麼他們會記在心裡的,一旦沒有得到滿足,那麼就會表現出自己的不滿,甚至之後不再相信家長的威信。所以大人要明白一點,既然是對小朋友開口了,那麼就一定要做到,而不是想著糊弄他們。
2. 受到了委屈
孩子做出一個行為往往是有道理的,比如在頂嘴這個事情上,肯定是因為受到了委屈才會這樣。比如說,本來小朋友想的是要幫助大人做一些事情,但是身體太小,能力不足,所以把一個東西打碎了。看到這個情況,很多家長往往是不問清楚事情的過程,一開口就是對他們的指責。面對這樣的畫面,不要說是小孩,就是一個正常的成年人也同樣是會感覺到委屈。
所以當小朋友頂嘴的時候,父母可以冷靜下來,多花一點時間來聽他們是怎麼說的。了解事情的全部過程,之後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評價。
3. 作為大人卻沒有威信
3. 作為大人卻沒有威信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家長似乎都會說一句話,那就是,爸爸媽媽曾經沒有做到什麼,希望你長大之後可以做到。我們學習成績不好,所以你們要努力等等。類似這樣的話是很多,聽了之後可以很明顯的感覺到雙標。而小朋友是有同樣的想法,那就是,為什麼大人做不到的事情,我就一定要做。他們可以做的事情,自己就不行呢?
從上面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出,小朋友的行為是會受到家長的影響。那麼平常大人應該要怎麼樣注意自己的行為呢?
李玫瑾教授就提出了三點建議,認為大人如果學會說這三句話,小朋友長大之後一定會感激你。
第一句我明白你現在很生氣,但是你這樣說話的方式是不對的,冷靜下來我們再溝通
任何一個人處於情緒之中都會說一些不理智的話,這個錯誤小朋友同樣會犯。所以當他們發脾氣的時候,大人不能對他們進行指責,甚至是動手打。而是要他冷靜下來,再一起聊一聊,找到問題並且解決。
第二句表示出自己的不高興,而不是說我討厭你
大腦還處在發育的階段,小朋友的語言魅力發育的並不是十分的全面,對於自己內心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不能很好的說出來。所以在一些時候,所說的話會無形之中傷害了家人。比如一個小女孩,就是因為姥姥讓她吃飯,而她不肯,無意之下就說了,你不是我們家的人,你走,我討厭你。雖然大人也知道,小孩子年少無知,不過這樣的話總是多多少少會傷人。
作為家長的我們,平常就要教育孩子正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不高興就是不高興,不能對比人說,我討厭你。
第三句,不喜歡時要說出口
孩子會頂嘴,肯定是父母要他做的事情,或者所說的內容並不是他們的想法。所以父母要教會他們,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物要說出口。比如說,每一個人審美喜好都不一樣,大人可能喜歡喜慶的紅,小朋友喜歡藍色。
其實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是一種高情商的表現,也會影響孩子性格的發展。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家寶貝能夠成為溫文爾雅,受人歡迎的好孩子。但有些家長苦惱於孩子對枯燥說教的厭煩和排斥,很難讓他們聽從自己的引導。
其實年幼的孩子,自我成長的最好方法,是讓他們自行領悟。如何能夠讓孩子「自學」呢?家長可以給孩子看這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
繪本中的故事都以孩子喜歡的可愛動物為主角,講述了各種孩子成長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性格問題,像是愛發脾氣、撒謊、沒禮貌,不愛分享等性格。不需要家長過多說教,孩子在各種故事中,也能感受到好性格帶來的快樂。原價89.9元,現價只需69.9元,點擊下方連結購買吧!
總結:每一個人都會有情緒不好的時候,當小朋友與大人頂嘴的時候,可能是受到其他事情的影響。而這個時候,我們所要做的事情是開導他們,有什麼事情都可以用友好的方式說出。而不是表現出一種不服氣的樣子,這會讓大人更加不高興。而一些小朋友可能是不會表達自己,言語發育的不夠完全,會錯誤表達自己的意思。而大人要正確地引導他們,讓小朋友明白什麼話是很容易傷害別人。